釀專訪|尋找存在的曖昧與真實──專訪《四樓的天堂》導演陳芯宜

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神秘低調的推拿師、職業倦怠的心理師、心靈缺口的塗鴉客、壓抑困頓的劇場演員⋯⋯當無數生命交會在隱沒市井的推拿小館,他們感受著身體的呼吸,也達至靈魂的「天堂」。
陳芯宜首執劇集導演筒,承繼過往對社會與人的關照,也在生活寫實的純色中,提煉出最曖昧與真實的生命樣態。
他們哭了,也被療癒了
這個故事在陳芯宜心中醞釀已久。大學時幫戲劇社夥伴製作配樂,因常與劇場朋友來往,讓她笑稱自己是「半個劇場人」。甫畢業時電影環境青黃不接,除了拍片,她也參與舞踏編舞家秦 Kanoko、表演藝術家吳文翠等人的工作坊,正是在那時,她開始思考「身體」這件事。只是,真正動念一直要到 2014 年,她拍攝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的紀錄片《行者》放映之後。
2014 年是社運雲湧的一年。衝撞與挫敗輪轉,讓很多人處在運動傷害的無限迴圈,那是對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消耗。很多人告訴她,他們在看完《行者》後哭了,像是獲得最直接的能量補給。她這才驚覺,那與她十年前初見林麗珍時的感覺何其相似。當時的她正處在焦慮的創作低潮,不知何以為繼,卻在第一次見到林麗珍後,收穫無形的鼓舞。
這樣的療癒,也是她期待帶給本劇觀眾的。在思考如何將抽象單一的推拿療程影像化時,她選擇讓天意(黃秋生飾)幻入客人的生活現場,卻又不打算以極類型的方式呈現。她更在意的是讓觀眾在看戲之餘,也能被安放在能量充盈的氛圍中。
不喜歡太絕對的人物
正式投入田調後,她訪問了十餘位推拿師、整復師、中醫師、心理諮商師,也逐漸意識到箇中運作的複雜。因為所有人都不希望營造一種問題倏然解決的幻覺,她後來在寫作時,也傾向避免一種絕對。比起先將故事定位為職人劇或其他,她清楚知道自己所欲探討的,終究是人的各種狀態與傷痛。
所謂的灰色地帶,才是她所鍾愛的。那些乍看在劇中承載鮮明議題性的個案,其實都是藉由有機的雙向匹配被創造出來。一方面,她與搭檔多年的編導樓一安總習慣在生活中收集形形色色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們和擔任田調統籌的舞者鄭傑文也發展出一套獨特的人物建構心法──腎經是恐懼,心經是自我⋯⋯從經絡的主議題出發設定角色。兩相媒合,人物也於焉誕生。
好比在第二集中希望做乳房切割手術的阿曼,也確有其人。陳芯宜嘗試以這個角色細探性別圈中、鮮少被主流媒體關注的自我認同矛盾──雖然想做手術,卻並非不認同女性或自覺為男性,只是還找不到清晰的自我定位。
與其去界定她的創作是從議題或人物出發,不若說,她是試圖在那些早被一再談輪的議題或人物身上尋找模糊的懸置地帶。她笑稱自己與樓一安總是不斷在爭辯,「(我們)不喜歡太絕對的人物,喜歡有曖昧性的人物。」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角色才足夠像人,足夠有魅力。
期待溢出劇本外的創造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這樣的靈光曾發生在第三集。推拿會所裡,宇宙(范少勳飾)和天意聊起自己的母親,天意緩緩起身,摸了宇宙的頭,宇宙隨後失聲痛哭。陳芯宜說,這個動作完全是黃秋生的自發表演。而本來這場戲在天意回憶師父的幻境後就該結束,她卻沒有喊卡,於是黃秋生自然接上了另一場夜戲的台詞,告訴范少勳他很像自己以前的一個兄弟,甚至有感而發:「有遺憾的才是真的,沒有遺憾的人生是假的。」──對陳芯宜來說,這樣的一氣呵成,便是經由時間凝鍊的最真實的狀態。
她動容地將演員與戲劇的彼此成就形容為吸引力法則。她說,來演這齣劇的演員都是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的。許是劇本的身心命題使然,令演員願意將自己的部分生命交付給角色,也叫她常感嘆,自己是何德何能,讓演員在她面前如此袒露自身。
「當現場所有的人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創造的時候,那個東西會很動人。」第四集謝盈萱和馬志翔那場沙發戲,同樣是演員溢出方框的演出。謝盈萱側躺在沙發上用腳踢馬志翔,馬志翔將她的腿輕輕抱起,她掙開,他再抱,這一上一下反覆把玩,竟也與電視上的貓狗按摩片段意外呼應,更將兩人之間的微妙權力關係完美演繹。陳芯宜在現場看著感動,演員演至情濃,也尤為欣喜。
精神與關係上的互文
拍攝期唯一讓陳芯宜崩潰的一天,是拍攝宇宙和小綠(王真琳飾)五年前的那場房間爭執戲。要詮釋未曾經歷的過去,對演員而言太難了。尤其這場戲還需倚賴肢體來展現親密關係的拉鋸。陳芯宜將演員關在房間裡,現場只有她和攝影師廖敬堯,所有人都處在極度高壓的狀態下。拍攝結束,大家也虛脫了。
之後廖敬堯告訴陳芯宜,他覺得那時的她像極了林麗珍。當她近距離凝視范少勳和王真琳的身形、調度他們的身體時,就仿若林麗珍在調整雙人舞。那一刻她才後設地意識到,原來自己受林麗珍的影響如此之深,不論是對戲劇的感知,抑或是對真實的要求。
本劇裡,其實也處處可見陳芯宜過去創作的影子。宇宙和小綠即是源自她 2014 年寫作的劇本,也續延了她在《昨日的記憶:阿霞的掛鐘》(2012)和《台北工廠:豬》(2015)中處理過的拆遷議題;劇中貨車司機那段刻寫父愛反差茫然的戲,也出自她的短片創作。
然而比起單純的劇情關聯,更多的是對前作精神的拓延。紀錄片《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2018)止於她對同床異夢的理想團體該如何續行的拋問;到了本劇,她又將辯證轉託到宇宙和小綠身上──激情過後,人該如何繼續過活?
在構思本劇時,她同樣有意識地建構出東方推拿與西方心理治療的對照。回視過往的紀錄片,她自言《行者》與《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雖處理的面向截然不同:一個全然置身藝術領域,一個直搗社會體制變革,但這些藝術家事實上都在創造讓人對話的場域,並爬梳生命的本質──關於我們要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關於人要如何活著。而這,也是她在《四樓的天堂》中渴望述說的。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塗鴉正出自 Candy bird 的畫作。他早年以街頭塗鴉發跡,常出沒於社會抗爭現場。縱使他的畫並非常見的噴漆塗鴉,但對陳芯宜來說,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他的圖就曾經真的存在在那個現場。」
那又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互文。就像是當海筆子或其他劇場人來支援演出、在她的劇中流動時,也是一種關係上的延續。這些隱性的連結於陳芯宜意義非凡。
她總是更趨向思考那些本質的問題。就像近年隨著大量資金往劇集傾斜,她也反思起電影存在的意義。但與此同時,她對於在險峻市場中持續涉浪,並精進劇集創作依舊躍躍欲試。
下一部亮相的作品或許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對人與社會的入微醒覺依然會在她的作品中持續奔湧,並帶著她,也帶著我們,再抵汗漫生命混沌複雜的真實之境。
採訪、撰稿:婉兒Cari
攝影:ioauue
劇照:《四樓的天堂》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年前,inch 在《釀電影》和王淨通信時寫道,大家都覺得王淨星途很幸運,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地來自幸運。」那天訪談中,我邊聽邊覺得,眼前這個女孩的福氣,在於她遇到好多疼惜她的人,於是「幸運」在她的身上變成正循環,讓她還能夠善良,能夠柔軟。
這樣的一位女人,似乎可以擁有千百種面孔,而導演卻在找特定的元素。「導演說,當初找我飾演品文,是看見我跟角色很像的一個特質:『優雅』。導演也很擅長把演員與角色的特質融合,所有關於品文的訊息都已經在劇本裡面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去跟她的狀態接近。」
《四樓的天堂》劇本現身的時機,處於謝盈萱的職業倦怠期,多虧這個故事的核心命題就是「療癒」,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恰當時刻,冥冥中牽引著她與她的緣分。導演陳芯宜與謝盈萱之間的默契不言而喻,暗暗流動著信賴、欣賞、尊敬以及惺惺相惜。
香港導演祝紫嫣這次偕同攝影夥伴來到高雄,自編自導,甚至自己主演女主角,帶來了《凪》,拍著男孩遇見女孩的寧靜海邊,潛藏著始自那年夏天迄今無法了卻的心事。「我們就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過我們想要的生活。」──直到這份終將會被打破的寧靜到來,「會不會大世界沒有我們想像的大?小世界也沒有那麼小?」
上個月初,《釀電影》邀請陸夏和主編在 FB 專頁上進行了一場直播對談,事前溝通我們就發現,陸夏準備了讓人讚嘆的超豐富筆記;那天活動聊得十分順利,還有點意猶未盡,於是我們邀請陸夏把當天的筆記整理得更完整、詳盡,遂有了這篇線上深度專訪,帶大家認識這位即將被台灣觀眾大發現的新人女孩。
黃開璟說紀錄片的魅力也正是在於「站在鏡頭後面,你可以放下原有的觀點,重新去看待一些事物,幫助你去拓展自己的視野,去聽見別人的聲音」。正如同她在 Cling 和小畢的婚姻中,省思自己在過去那段感情中的不成熟之處。黃開璟導演也透露,目前《幸福無公式》的長片版正在剪輯中,大家可以好好期待這部片的上映。
一年前,inch 在《釀電影》和王淨通信時寫道,大家都覺得王淨星途很幸運,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地來自幸運。」那天訪談中,我邊聽邊覺得,眼前這個女孩的福氣,在於她遇到好多疼惜她的人,於是「幸運」在她的身上變成正循環,讓她還能夠善良,能夠柔軟。
這樣的一位女人,似乎可以擁有千百種面孔,而導演卻在找特定的元素。「導演說,當初找我飾演品文,是看見我跟角色很像的一個特質:『優雅』。導演也很擅長把演員與角色的特質融合,所有關於品文的訊息都已經在劇本裡面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去跟她的狀態接近。」
《四樓的天堂》劇本現身的時機,處於謝盈萱的職業倦怠期,多虧這個故事的核心命題就是「療癒」,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恰當時刻,冥冥中牽引著她與她的緣分。導演陳芯宜與謝盈萱之間的默契不言而喻,暗暗流動著信賴、欣賞、尊敬以及惺惺相惜。
香港導演祝紫嫣這次偕同攝影夥伴來到高雄,自編自導,甚至自己主演女主角,帶來了《凪》,拍著男孩遇見女孩的寧靜海邊,潛藏著始自那年夏天迄今無法了卻的心事。「我們就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過我們想要的生活。」──直到這份終將會被打破的寧靜到來,「會不會大世界沒有我們想像的大?小世界也沒有那麼小?」
上個月初,《釀電影》邀請陸夏和主編在 FB 專頁上進行了一場直播對談,事前溝通我們就發現,陸夏準備了讓人讚嘆的超豐富筆記;那天活動聊得十分順利,還有點意猶未盡,於是我們邀請陸夏把當天的筆記整理得更完整、詳盡,遂有了這篇線上深度專訪,帶大家認識這位即將被台灣觀眾大發現的新人女孩。
黃開璟說紀錄片的魅力也正是在於「站在鏡頭後面,你可以放下原有的觀點,重新去看待一些事物,幫助你去拓展自己的視野,去聽見別人的聲音」。正如同她在 Cling 和小畢的婚姻中,省思自己在過去那段感情中的不成熟之處。黃開璟導演也透露,目前《幸福無公式》的長片版正在剪輯中,大家可以好好期待這部片的上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編按)本屆 2024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焦點影人」單元,特別安排法國動畫導演波赫士.勒培(Boris Labbé)的專題,放映八部跨越十五年創作生涯的短片作品。《釀電影》也獨家跨洋專訪波赫士.勒培,從創作的初衷、思考的流程、心目中的觀眾樣貌,到面對最新穎的 AI 技術的思考,深入淺出地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走過《小雁與吳愛麗》這趟深深鑽入家暴受害者心理的旅程,林書宇表示最大的收獲就是體認到:每個受害者面對加害者的情感都不一樣,並且很多矛盾的狀態是沒經歷過類似創傷、單純身為一個創作者的他,完全意想不到的。
Thumbnail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Thumbnail
編按:在新片《小雁與吳愛麗​​》扮演母女的楊貴媚與夏于喬,戲裡糾結著傷痛記憶,戲外則是感情超好的前輩晚輩。《釀電影》本次邀請到兩人受訪,不只聊各自戲裡戲外的生命經驗,也請她們準備對彼此好奇的提問,期待擦出火花!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回想起一路以來,從耳聞對方簡直就是「另一個自己」開始,到真的相遇、合作演戲,終於在第一天見到對方實體本人的范少勳與劉俊謙,其實並沒有真的去比對自己和對方哪裡像、哪裡不像?范少勳解釋:「我們好像都是聽到別人在幫我們作對照?大家的意見聽完,好像就差不多已經認識這個人了。」
Thumbnail
邱立偉在創作時寫的是新舊的輪迴,作畫時抵抗的是不被時間追趕過去,他想留下的不只是炫技,而是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東西──他想要給自己、給八戒再次選擇的機會,選擇留下來,其實也沒有關係。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林柏宏與李英宏是台灣演藝圈兩個本色滿檔、難被取代的特有物種。一個從陽光大男孩一路陪著台灣人長大,如今已是時尚寵兒;一個自由創作闖出了名堂、竟也自帶台帥普普風格。兩人也都是一喊「action」或上台便能撐起一花一世界的天之驕子。神奇的是,在檯面下與人相處時,兩人其實有著頻率相近的親切氣息,也不怕讓你知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編按)本屆 2024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焦點影人」單元,特別安排法國動畫導演波赫士.勒培(Boris Labbé)的專題,放映八部跨越十五年創作生涯的短片作品。《釀電影》也獨家跨洋專訪波赫士.勒培,從創作的初衷、思考的流程、心目中的觀眾樣貌,到面對最新穎的 AI 技術的思考,深入淺出地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走過《小雁與吳愛麗》這趟深深鑽入家暴受害者心理的旅程,林書宇表示最大的收獲就是體認到:每個受害者面對加害者的情感都不一樣,並且很多矛盾的狀態是沒經歷過類似創傷、單純身為一個創作者的他,完全意想不到的。
Thumbnail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Thumbnail
編按:在新片《小雁與吳愛麗​​》扮演母女的楊貴媚與夏于喬,戲裡糾結著傷痛記憶,戲外則是感情超好的前輩晚輩。《釀電影》本次邀請到兩人受訪,不只聊各自戲裡戲外的生命經驗,也請她們準備對彼此好奇的提問,期待擦出火花!
Thumbnail
「《我在這裡等你》是 BL 電影嗎?」採訪的開頭我便拋出疑問,這也是導演鄧依涵在接下劇本的第一刻,就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創作的開端,要拉回鄧依涵所編導的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Thumbnail
回想起一路以來,從耳聞對方簡直就是「另一個自己」開始,到真的相遇、合作演戲,終於在第一天見到對方實體本人的范少勳與劉俊謙,其實並沒有真的去比對自己和對方哪裡像、哪裡不像?范少勳解釋:「我們好像都是聽到別人在幫我們作對照?大家的意見聽完,好像就差不多已經認識這個人了。」
Thumbnail
邱立偉在創作時寫的是新舊的輪迴,作畫時抵抗的是不被時間追趕過去,他想留下的不只是炫技,而是不會被時間淘汰的東西──他想要給自己、給八戒再次選擇的機會,選擇留下來,其實也沒有關係。
Thumbnail
杜哥談論電影聲音,從自然物理的各種特性出發,講到後來卻像是哲學,最後又繞回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感受。我們怎麼感知這個世界,如何體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同理與共感」似乎就是杜哥做電影聲音的秘訣。
Thumbnail
林柏宏與李英宏是台灣演藝圈兩個本色滿檔、難被取代的特有物種。一個從陽光大男孩一路陪著台灣人長大,如今已是時尚寵兒;一個自由創作闖出了名堂、竟也自帶台帥普普風格。兩人也都是一喊「action」或上台便能撐起一花一世界的天之驕子。神奇的是,在檯面下與人相處時,兩人其實有著頻率相近的親切氣息,也不怕讓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