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工作室的禮儀守則:製琴師與顧客的互動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為《The Strad》雜誌 2024 年 6 月號文章"Retail Therapy: Customer Relations."之摘要譯介。


Klein 的呼籲:製琴師與顧客,共創良好互動!


製琴師 Korinthia A. Klein 發現,與顧客互動是許多製琴師的痛點!畢竟,習慣埋首於繁瑣工藝、熱愛獨立作業的製琴師,往往對社交避之唯恐不及……而他恰巧既熱愛手工製作,也樂於與人交流,所以他在這篇文章中向製琴師與顧客們喊話:相互理解,建立合宜又健康的互動關係吧!

 

為客之道


在進入建議(還是說教條式守則?)之前,Klein 說道,提琴工作室的規模各有不同,而他的一人工坊,讓他既要專注於維修,又得親自接待五花八門的客戶——從專業音樂家、音樂教師、學生、家長,到幫演奏者選購樂器的非音樂人士,甚至還有純粹想進來分享提琴故事的人!無論是哪一類,都讓我們一起締造更友善的環境吧!

 

1. 技藝與社交的切換成本

製琴師的本業在於製作與維修,與人交流固然愉快,然精細工藝需高度專注,在技術與社交模式間來回切換,實在耗神。且許多維修過程(如黏脫膠)難以半途而廢,故:

•   若工作室採預約制,請準時到達,或提前告知變動。

•   雖熱愛提琴,亦樂於助人,然終究無法隨時待命。換言之,請尊重製琴師之營業時間與私人空間,勿輕易逾越此界線。

 

2. 技術與情感視角的落差

製琴師習慣專注於技術細節,因此未必能立即察覺顧客的情緒反應。看到心愛的琴沒了琴橋,或許會驚慌,但對製琴師而言,這只是維修過程中的一部分,毋須過度憂慮。這並非冷漠,而是專業的冷靜。

 

3. 信任建立在誠實之上

製琴師確實能看出損壞是意外還是使用不當!誠實說明不僅能讓維修更順利,也能建立彼此的信任,何樂而不為?

 

4. 維修有得調,緣分不強求

若對維修結果不滿意,請給製琴師一個調整與學習的機會,這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也能促進彼此的理解與成長。然而,每間提琴工坊風格各異,緣分盡了也無須強求,何不另尋更合適的選擇?(正如《一代宗師》中葉問對宮二所言:「我們之間本來沒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緣分。」?)

 

5. 各有所長,請教得法

擅長演奏的人未必精通維修,許多關於樂器保養與修復的建議來自經驗傳承或口耳相傳,雖出於好意,卻未必完整。若對維修有所疑問,聽聽製琴師的建議矢為良方啊!

 

6. 技術無性別,能力無年齡

製琴師身為生理女性的Klein 還以自身遭受性別歧視的經驗呼籲,應以技術與能力評價製琴師,而非性別、年齡或種族。(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了吧!)

 

待客之道

 

1. 專業不該是距離,而是橋樑

製琴師的專業或許讓顧客心生敬畏,甚至有些緊張。不如換個角度,試著從顧客的立場思考,找到合適的交流方式,並尊重他們對樂器的情感價值。在發表專業意見前,不妨先了解這把琴對顧客而言意味著什麼。

 

2. 維修透明,溝通先行

評估維修時,除了詳細記錄細節、提供價格範圍,Klein 還會說明特定工序需按工時計費。(這確實是個好建議!)此外,別忘了提醒顧客,維修過程中可能會發現額外問題,若能事先設定預算上限,不僅可避免來回確認,還能提升效率!

 

3. 不只是刮痕,還可能是一段記憶

有些樂器上的痕跡對顧客而言別具意義(如逝世親人留下的刮痕)。修補前,事先詢問是否希望保留,不僅是尊重物件情感價值的表現,也是一種對時間痕跡的珍視!(完全受教了,身為藝術史出身的我,不禁微微汗顏……)

 

4. 問題無論誰的,都該面對

即便樂器的損壞並非出自你的工作台,而是來自他人之手,仍應積極提供解決方案,這是應有的態度。

 

5. 理性回應,讓對話有解

面對負評時,不妨著眼於未來顧客,先消化情緒,再以理性且誠懇的語氣回應!Klein 提供了一句金句:『感謝你向我指出這個問題,我無法修正我不知道的事情。』來避免爭論,讓對話回歸解決方案。

 

6. 小小心意,滿滿好感

萬年妙招!準備小禮物或貼心服務,如免費松香試用、清潔布等,不僅能為工坊營造溫暖氛圍,悄悄提升顧客好感度吧~

 

Klein 在原文中分享了更多血淚經歷!無論是像我一樣想從他人經驗中尋求慰藉的製琴師,還是站在門口徬徨深怕不小心惹怒製琴師的尋琴者,快快動身閱讀吧!


原文請參見:Klein, Korinthia A. (2024). “Retail Therapy: Customer Relations.” The Strad, Vol. 135, No. 1610.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主要書寫關於提琴、藝術史與音樂的書摘譯介和個人淺見,有時混入性別雜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enchie6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博物館如何藉由展覽實踐多元性別行動,提出三大策略:行動主義須落實個人;酷兒化典藏強調另類檔案,揭示物件的多元脈絡;展覽須透過共創產生共感,靈活運用典藏、展示與教育,推動性別平權。
提琴的顏色、輪廓、f 孔、琴頭、漆面等細節,蘊含著其歷史與製作背景。製琴師 John Dilworth 提出鑑賞方法,透過觀察細節,判斷提琴的年代、學派與製琴師。他強調,標籤並非唯一依據,真正的線索藏在工藝與材料。隨著仿古技術的發展,辨識提琴更加複雜,但透過有系統的觀察與比較,仍能按圖索驥!
仿製名琴,真的能還原音色嗎? 製琴師 Sam Zygmuntowicz 在 Strad 3D 計畫中分析三把傳世名琴的結構與聲學特徵,並運用頻譜分析,將聲音視覺化,建立低頻、中頻、高頻的詞彙來描述音色。結果顯示,仿製琴雖趨近原作,但製琴師的選擇與個人風格,仍讓音色留下獨特印記。
英國製琴師John Dilworth以超過四千次製作琴橋的經驗,分享製作琴橋的訣竅,包含:選擇鋒利的刀具、橋腳需完全貼合面板拱形以確保穩固、弦距需考量琴絃、演奏風格、琴弓等因素調整、以及透過調整琴橋重心(高重心:明亮音色;低重心:豐厚音色)來平衡音質。
本文探討博物館如何藉由展覽實踐多元性別行動,提出三大策略:行動主義須落實個人;酷兒化典藏強調另類檔案,揭示物件的多元脈絡;展覽須透過共創產生共感,靈活運用典藏、展示與教育,推動性別平權。
提琴的顏色、輪廓、f 孔、琴頭、漆面等細節,蘊含著其歷史與製作背景。製琴師 John Dilworth 提出鑑賞方法,透過觀察細節,判斷提琴的年代、學派與製琴師。他強調,標籤並非唯一依據,真正的線索藏在工藝與材料。隨著仿古技術的發展,辨識提琴更加複雜,但透過有系統的觀察與比較,仍能按圖索驥!
仿製名琴,真的能還原音色嗎? 製琴師 Sam Zygmuntowicz 在 Strad 3D 計畫中分析三把傳世名琴的結構與聲學特徵,並運用頻譜分析,將聲音視覺化,建立低頻、中頻、高頻的詞彙來描述音色。結果顯示,仿製琴雖趨近原作,但製琴師的選擇與個人風格,仍讓音色留下獨特印記。
英國製琴師John Dilworth以超過四千次製作琴橋的經驗,分享製作琴橋的訣竅,包含:選擇鋒利的刀具、橋腳需完全貼合面板拱形以確保穩固、弦距需考量琴絃、演奏風格、琴弓等因素調整、以及透過調整琴橋重心(高重心:明亮音色;低重心:豐厚音色)來平衡音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配樂作曲家常常是用接案的形式來工作,一定會碰到和你有不同品味的客戶,就像以前的電子報說過的,「被拒絕」可以說是作曲家的日常!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如何有效利用閒暇時間學習吉他指板,並介紹了一款適合的學習App。這將是新挑戰!
Thumbnail
今年訂了一臺數位鋼琴,經歷了一段小波折才收到貨,面臨著退換貨或是保留,最後因為能退的差價甜蜜留下,和小白琴相處得非常開心。除了新琴的新娛樂之外,主人也定了新目標,期望能有新曲目放入彈奏歌單。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先前老婆約了一位調音師來家裡為鋼琴調音,言談之間發現老師的閱歷十分豐富,一問才知道他離開公司出來獨立開業已經四十多年,和老師聊工作的甘苦談,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學習之處。 我們問老師:出來獨立開業,沒有了公司的奧援,如何找到業務機會呢?老師說,重要的是要靠服務和技術取得客人的信任。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配樂作曲家常常是用接案的形式來工作,一定會碰到和你有不同品味的客戶,就像以前的電子報說過的,「被拒絕」可以說是作曲家的日常!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如何有效利用閒暇時間學習吉他指板,並介紹了一款適合的學習App。這將是新挑戰!
Thumbnail
今年訂了一臺數位鋼琴,經歷了一段小波折才收到貨,面臨著退換貨或是保留,最後因為能退的差價甜蜜留下,和小白琴相處得非常開心。除了新琴的新娛樂之外,主人也定了新目標,期望能有新曲目放入彈奏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