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樂」見人:音樂鑑賞外的探索之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本篇為《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Ethnomusicology》中收錄文章〈Applied Ethnomusicology: A Descriptive and Historical Account〉之摘要譯介。


你是否聽過「民族音樂學」?聽到「民族」這兩個字,你也許會想到部落中採集傳統音樂的畫面,或是那些既非流行也非古典的邊緣音樂。但事實上,民族音樂學的範疇遠不止這些!這門學科包羅萬象,從樂器學、世界音樂,到流行音樂、古典音樂……任何音樂形式都有可能成為它的研究對象。我們甚至可以說,它專注於探尋聲音與音樂之間那條神秘且充滿挑戰的灰色地帶,要求學者跨足多個領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


換個角度來看,除了欣賞那優美的旋律與讚嘆作曲家的才華之外,我們還能從多重視角理解音樂如何與世界互動。事實上,「民族」在民族音樂學中強調的是「田野」研究,而這裡的田野並不僅限於偏遠部落,而是涵蓋任何與我們文化截然不同的現場。正是這種廣闊的視野,推動了應用民族音樂學的發展——將研究成果回饋於社群。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民族音樂學家 Jeff Todd Titon 的腳步,一起揭開民族音樂學與應用民族音樂學的面紗,探索音樂世界的無限可能吧!


什麼是民族音樂學?


Titon說:「我喜歡把民族音樂學視為研究人們如何製作音樂的學問。」它不僅探討音樂創作的過程,更關注人們如何解讀音樂、賦予其意義,以及音樂在文化中的角色,從而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音樂這個文化領域。


什麼是應用民族音樂學?


應用民族音樂學就是把音樂研究成果「變現」,讓知識走進生活!它以音樂為核心,針對不同社群展開實際介入,旨在推動社會進步、促進音樂發展,並激發文化與經濟的多重效益。這種實踐依托扎實的田野調查與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堅守社會責任、人權以及文化與音樂平權的倫理原則。換句話說,應用民族音樂學不僅是理論上的探究,更是實踐中創造改變的動力!


前車之覆——關於「應用」,不是沒有疑慮


殖民與文化轉譯的遺留

歷史上,傳教士和其他外來勢力曾利用音樂推動文化同化,強行改變原住民和少數族群的文化面貌。這段歷史讓應用民族音樂學在某些情境下容易被聯想到殖民時期那種強制介入與文化壓迫。

冷熱戰的陰影

在戰爭年代,音樂和文化不僅僅是藝術,更常被當作政治宣傳和操控的工具。許多美國學者因親歷納粹迫害,對任何可能被政治利用的介入都特別敏感,深怕重演音樂被當作操縱工具的悲劇。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難免會擔心:當學術知識用於公共介入時,會不會損害到學術的客觀性與自由?是否只著眼於眼前的單一問題,而忽略了豐富多元的文化和歷史脈絡?(然而,正如〈音樂真的能不沾政治?Hanns Eisler的故事告訴你答案〉所揭示的,藝術與政治的聯繫自始至終都存在!所以,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學術像藝術一樣,既能回應現實,又能傳遞永恆的理念與價值,保持那份難得的自由?)


成就後車之鑒——為何現今正當其時?


文化多元與社會正義的呼聲

在全球對文化多樣性和社會正義關注空前高漲的今天,新一代學者在深刻認識到音樂背後的陰暗面後,正以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應用工作的價值。他們致力於讓應用民族音樂學不僅保存傳統音樂、促進文化平權,更成為推動社群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合作與共識的創新模式

現代應用民族音樂學強調與在地社群的共創和互惠合作,深知倫理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這種模式拋棄了過去那種單向灌輸和外部操控的弊端,真正尊重並支持各方自主發展。


換句話說,現今的學者們認識到,僅僅追求知識累積已無法滿足多元社會的需求。將研究成果落實於文化保存、教育推廣與政策倡導中,不僅能化解過去外部干預引起的爭議,更能在學術與社會服務之間架起一座正向循環的橋樑。


那民族音樂學研究要如何「變現」?


文化保存與傳承

透過定居學校、文化計畫和節慶活動,推動傳統音樂、舞蹈及其他文化表現形式的保存與再現,尤其針對少數族群、移民與原住民,確保傳統文化得以持續傳承。

藝術推廣與社區參與

利用廣播(如 Alan Lomax 的全國廣播計畫)、電視和網絡平台,將傳統音樂分享給更廣大大眾;同時,大型活動如史密森尼民俗節也為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和促進社群互動的絕佳舞台。

教育實踐與課程發展

在中小學和大學課程中融入世界音樂與民俗音樂內容,並邀請傳統音樂家現場教學和舉辦互動工作坊,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多元音樂文化。

社會倡議與政策參與

與在地社群建立長期互惠合作,通過共同行動、撰寫撥款計畫和參與文化政策制定,推動文化平權和社會進步,化解社會矛盾。

醫療、法律與環境介入

除了文化保存與教育,民族音樂學還拓展到音樂治療、提供知識產權爭議中的專業意見,以及針對環境噪音和生態保護的介入,展現其在多個領域的影響力。

媒體參與與樂評發聲

部分學者與從業者透過報紙、雜誌和網絡平台撰寫音樂評論,不僅傳遞世界音樂的歷史與地理視角,也促進公眾對傳統音樂價值和多元文化的認識,成功架起學術與大眾交流的橋樑。


Titon在記錄北美應用民族音樂學發展與實踐時,也指出世界各地各有獨特路徑那台灣呢?邀請大家一起探討台灣應用民族音樂學的前世今生吧!


原文請參閱:Titon, Jeff Todd. (2015). “Applied Ethnomusicology: A Descriptive and Historical Account.” In Svanibor Pettan & Jeff Todd Titon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Ethnomusicology (pp. 4-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enchie6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主要書寫關於提琴、藝術史與音樂的書摘譯介和個人淺見,有時混入性別雜談。
Frenchie6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本文借Wallerstein觀點,回應早前熱議的「要飯說」,探討文化與發展之間的平衡。在1950至1970年代的「發展」神話中,文化曾被視為必棄包袱;然當國家發展遇挫,文化反成穩定社會、凝聚民心的催化劑。唯有直面物質、個人、種族和普羅米修斯式的技術衝動等挑戰,才能找出最佳平衡,推動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借Wallerstein觀點,回應早前熱議的「要飯說」,探討文化與發展之間的平衡。在1950至1970年代的「發展」神話中,文化曾被視為必棄包袱;然當國家發展遇挫,文化反成穩定社會、凝聚民心的催化劑。唯有直面物質、個人、種族和普羅米修斯式的技術衝動等挑戰,才能找出最佳平衡,推動永續發展。
Thumbnail
2025/03/21
本文為您解析提琴外廓設計的演變歷程:探討工匠如何運用尺規作圖來確定外形,以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的作品為例,展示從傳統精準設計到根據實際製作經驗微調的轉變,並將這一過程劃分為幾何時期、後幾何時期與浪漫時期三個階段。
Thumbnail
2025/03/21
本文為您解析提琴外廓設計的演變歷程:探討工匠如何運用尺規作圖來確定外形,以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的作品為例,展示從傳統精準設計到根據實際製作經驗微調的轉變,並將這一過程劃分為幾何時期、後幾何時期與浪漫時期三個階段。
Thumbnail
2025/03/15
本文從在廁所遇見陽剛生理女性引發的驚疑與工作中稱謂難題切入,探討陽剛特質隨年齡、階級、文化呈現多樣樣貌,並如何影響田野研究與人際互動。這種微妙的性別張力不僅關乎個人自我認同,更劃分了圈內與圈外的界線,令人不禁反思:在陽剛特質的生理女性社群中,究竟什麼是陽剛?怎麼樣才足夠陽剛?
Thumbnail
2025/03/15
本文從在廁所遇見陽剛生理女性引發的驚疑與工作中稱謂難題切入,探討陽剛特質隨年齡、階級、文化呈現多樣樣貌,並如何影響田野研究與人際互動。這種微妙的性別張力不僅關乎個人自我認同,更劃分了圈內與圈外的界線,令人不禁反思:在陽剛特質的生理女性社群中,究竟什麼是陽剛?怎麼樣才足夠陽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音樂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來學習音樂概念,並提出了多種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方式。一系列相關文章將繼續深入探討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透過視覺藝術與音樂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來學習音樂概念,並提出了多種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方式。一系列相關文章將繼續深入探討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跨學科教學。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音樂與語言學習之間的聯繫早已被眾多學者證實,音樂裡的節奏、旋律與和弦,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語言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Thumbnail
音樂與語言學習之間的聯繫早已被眾多學者證實,音樂裡的節奏、旋律與和弦,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語言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音樂人常說,「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有許多音樂人雖語言互不相通,卻能透過音樂本身進行交流、理解彼此,並且達致更深的契合。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