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人性的,太人性的──《銀翼殺手》與《銀翼殺手 204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的結尾,複製人羅伊在追殺他的退役警察兼「銀翼殺手」戴克摔得粉身碎骨的前一秒,憑他與生俱來(同時是最後)的無窮力量,將毫無拚搏之力、也毫無選擇的戴克舉到空中──如同那隻先前被他抓在手裡的白鴿──,接著在戴克面前,進行生命的告別儀式。

「是時候死去了。」當羅伊說出這句話時,彷彿是基因內建的壽命計時系統已經倒數至零,身體已經知曉自己所面臨的命運為何。只是,對於這副生化的身體而言,對視他們為奴隸的創造者(人類)而言,複製人肉身的衰亡僅意味著「需要更換一副新的身體」,或是「使用期限過期」,而非如由子宮誕生出來的人類,死亡是擁有其他意義的。

然而,當人類邁向一個充斥著本質上是非人,卻具有人類形象的個體的時代──也就是賽博龐克小說家、導演及漫畫家對於未來的想像──,人類的死亡,也將逐漸簡化成單純的肉體衰亡的生物事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一九五七年蘇聯首度將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送入外太空後,即察覺到人類正在進入一個非人的時代:人類若能夠將物體送離地球,便意味著人類也能將自身送離地球──「離開地球」同時指涉我們與自身的地球性(earthliness)產生了疏離(alienation),人類的必生與必死性(must be born and must die)不再成立。我們的存在不再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謎團,因為我們開始以可以掌控的技術與數學,理解自身及這個世界。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於是,來到《銀翼殺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2017),我們才能正式察覺到這樣的未來所將帶來的危機為何。二〇四九年的洛杉磯,人類幾乎已經不復存在:最新一代的複製人 K,最初奉命將舊版的複製人薩珀退役,而他所到之處皆是與自己出身相同的複製人──在暗無天日、陰雨連綿街道上的應召女郎,買下泰瑞爾公司的華勒斯,服侍華勒斯的員工樂芙,以弗瑞莎為首的複製人組織⋯⋯,這個世界幾乎已經不見人類的蹤跡。而身為人類的戴克──我們甚至必須對他是否真為人類保持懷疑──遭到了追殺,其他僅存的人類之子則生活在漫溢著輻射的廢墟裡,等待著被收養/豢養。

當技術為人類代勞許多我們不願進行、勞苦不已的工作時,這些技術也為了符合仍身為「人類」的我們的需求,變得更為人性。這是相當弔詭的:當我們進入一個非人的時代,這些非人卻同時變得更為人性,甚至比我們更為人性──二〇一九年的戴克在追蹤逃亡的四位複製人行蹤時,如一台機械般地從照片及現場遺落的人工蛇鱗推敲出佐拉的下落,並在佐拉用盡一切力量逃跑時,不帶情感地射殺了佐拉;相較之下,恐懼於死期將至的複製人,將鐵釘深深地刺進手心、渴望感受痛楚的羅伊,對兒時記憶深信不已的瑞秋,以及認清自己並非複製人之子、沒有加入起義的軍團,而是「選擇」將戴克帶向他與瑞秋的女兒的 K,他們皆展現了一種「過於人性」的人性:他們渴望成為解放的靈魂(free spirit),不僅是擺脫複製人壽命將至時迎來的必死性,也是渴望對自己的命運(連同外在事物)擁有自身的決斷力與意志。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然而,不只是複製人,我們豈不是也面對了生命的必死性嗎?我們與複製人同樣必生,同樣必死。逃回地球的複製人,雖然目的是向泰瑞爾乞求更長的壽命──也就是對抗自身的必死性──,然而本質上卻展現了人性:正因為必死性對於有此意識的生物而言是種恐怖,他們知道自己將死、卻無從知道自己將在何時迎來死亡,因此這是一種對於生命的不確定性與不安。也因此,他們的反抗,重拾了對地球的親近性。

因此,複製人的存在,呈現了鄂蘭對於人類未來的預示:《銀翼殺手》裡的「完全人類」,已是我們迎來終點的過渡期──如警長以「你只是個小人物」一句話,說服了戴克回鍋接下退役複製人的任務,或許我們也不再能夠說戴克「接受了說服」,而是他接受了自己的「責任」,亦即自己身為小人物的命運。他大可以如逃離太空殖民地的複製人般,逃避這項任務,但是他沒有如此選擇。這顯示了他的自由意志已經全然消失,直至最後一刻將要從頂樓墜下時,他也毫無選擇──不論是拯救自己,或放手讓自己墮入深淵。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當我們回想《銀翼殺手》的街道上,無處不充滿著日本文化的元素,以及偶然出現於骯髒牆面上的繁體字「(中)國人好,美國人不」,或許能夠透過不被視為「人」的複製人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對應到現實中同樣被視為他者的東方人,以及集政治、經濟與文化霸權於一身的西方人──只是,經由電影裡展現人性的非人,我們或許不應將「國人/複製人好,美國人/人類不」單純地視為一種消極的絕望與哀嘆,而是採取積極行動的暗示:如瑞秋曾對戴克說道:「若你沒做過人性測驗,你又如何確認自己是人類?」弗瑞莎則對 K 說:「為正確的緣由犧牲,是我們能做的最人性的事情。」──成為非人,也許是人類的未來,也可能不是。

畢竟我們正逐漸失去人性,而非人正不斷獲取人性。但是對於成為一個「人類」而言,是否有任何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也從來不是絕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誰會是我們、我們會是誰,在賽博龐克的世界裡,早已不再確定。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銀翼殺手 2049》電影劇照/華納兄弟影業

劇照提供/華納兄弟影業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自電影藝術以降,創作者們創造出了雙向的迷宮,無論是推翻過去的自己(或是其他導演)或是向未來下戰帖,創作者們從過去拍到了現在,未來勢必也將繼續拍下去!釀電影的五月專題整理了多部有著前世今生的電影作品,影迷們有幸得以遁入一個又一個電影的宇宙,還沒有加入的你們,快點加入宇宙行列 .ᐟ

《釀電影》系列電影專題:穿越電影時空,請由此去!


raw-image

此篇文章收錄於釀電影 vol.05《我的未來不是人》,購買請由此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男孩埋了整座村莊的時鐘,除了自己家裡的那一個。村莊因此失去了時間,日出日落,昨日今日,時光凝止,再沒有人能為此時此刻定錨,現實與夢境、傳說、流言之間模糊了界線。雖然沒了時間,但村裡卻出現了一個洞穴,通往地府郵局,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此送信給過往的人。 下一幕,轉眼之間,男孩長大變成了男人。
自從澳洲導演喬治米勒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九年前問世、接著獲得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獎項之後,影迷們無不對傳聞有計畫拍攝的女主角前傳電影引頸企盼,如今終於迎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補足芙莉歐莎的成長故事。兩部片的步調與結構不同,但內容完美銜接互補,兩集串聯成完整且自成一格的經典作品。 芙
承襲《衝鋒飛車隊》,揣懷著與二十世紀《瘋狂麥斯》系列宇宙的雷同元素,二十一世紀的《憤怒道》有著更寬廣的格局。米勒為我們具體刻畫出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無畏困境、可以直視恐懼、可以痛哭、也可以與男性並肩作戰。這個時代的女性,無須再留守後方,而是同時可以成為母親,也可以成為一個世代的英雄。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男孩埋了整座村莊的時鐘,除了自己家裡的那一個。村莊因此失去了時間,日出日落,昨日今日,時光凝止,再沒有人能為此時此刻定錨,現實與夢境、傳說、流言之間模糊了界線。雖然沒了時間,但村裡卻出現了一個洞穴,通往地府郵局,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此送信給過往的人。 下一幕,轉眼之間,男孩長大變成了男人。
自從澳洲導演喬治米勒的《瘋狂麥斯:憤怒道》在九年前問世、接著獲得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獎項之後,影迷們無不對傳聞有計畫拍攝的女主角前傳電影引頸企盼,如今終於迎來《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補足芙莉歐莎的成長故事。兩部片的步調與結構不同,但內容完美銜接互補,兩集串聯成完整且自成一格的經典作品。 芙
承襲《衝鋒飛車隊》,揣懷著與二十世紀《瘋狂麥斯》系列宇宙的雷同元素,二十一世紀的《憤怒道》有著更寬廣的格局。米勒為我們具體刻畫出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無畏困境、可以直視恐懼、可以痛哭、也可以與男性並肩作戰。這個時代的女性,無須再留守後方,而是同時可以成為母親,也可以成為一個世代的英雄。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所有文宣皆著墨這是部關於三人行的情慾之作,實際尺度並沒有想像地大,片中性感、露骨的畫面都在剛剛好的時刻打住,心中的失望程度也代表我們有多想被文宣所「騙」。但電影本就意不在此(也很聰明地理解意淫的力量更強大),而是透過打亂時間序蓄積出決戰的張力,就像慾望橫流按捺不表直至最終高潮噴發賀爾蒙⋯⋯
《記憶中的二月一號》和《緬甸日記》皆是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在政變發生以後,當得來不易的自由硬生生地被剝奪,失落的年輕創作者,起身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將攝影當作武器,拍攝的那刻就是在射擊。創作成為反對獨裁、追求自由的載體,也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被世界聽見,而被記錄下來的畫面,都將成為還原歷史的證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快速發展,是否有天會超越人類? 我們要如何與之相處?賽博龐克類型科幻神劇的啟示。強納森・諾蘭影迷推坑強力推薦!
在這兩季共26集的內容(第一季18集;第二季8集),其實所有的內容都跟「死亡」或者是說「生存」有所關聯。如果僅僅是被標題吸引的觀眾,可能多少都會將這系列與科幻、未來、機器人等概念摻雜在一起,更何況第一季前幾集的確跟這些有關係。但其實影集不單單只有描述機器人、也有一些奇幻、神怪等色彩,如果就我的觀影
《AKIRA》為日本漫畫家及動畫導演大友克洋於1988年推出的動畫長片,改編自大友克洋本人的同名漫畫作品。本作推出後在電影界內引起了一陣廣大的迴響,也奠定了後來許多日系動畫、科幻作品及賽博龐克的基礎。
假設未來是個只要有錢,就能編輯基因的世界,有人天生就能避開先天疾病、製造美貌身材、還能預定智商,那些中下階層的人類,將如何與上層社會的人類較勁呢。況且,假設世上大部分勞力,都已經有機器人代勞,窮人該如何生存呢?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快速發展,是否有天會超越人類? 我們要如何與之相處?賽博龐克類型科幻神劇的啟示。強納森・諾蘭影迷推坑強力推薦!
在這兩季共26集的內容(第一季18集;第二季8集),其實所有的內容都跟「死亡」或者是說「生存」有所關聯。如果僅僅是被標題吸引的觀眾,可能多少都會將這系列與科幻、未來、機器人等概念摻雜在一起,更何況第一季前幾集的確跟這些有關係。但其實影集不單單只有描述機器人、也有一些奇幻、神怪等色彩,如果就我的觀影
《AKIRA》為日本漫畫家及動畫導演大友克洋於1988年推出的動畫長片,改編自大友克洋本人的同名漫畫作品。本作推出後在電影界內引起了一陣廣大的迴響,也奠定了後來許多日系動畫、科幻作品及賽博龐克的基礎。
假設未來是個只要有錢,就能編輯基因的世界,有人天生就能避開先天疾病、製造美貌身材、還能預定智商,那些中下階層的人類,將如何與上層社會的人類較勁呢。況且,假設世上大部分勞力,都已經有機器人代勞,窮人該如何生存呢?
<p>與其說《銀翼殺手》是個關於仿生人追求生命與追求幸福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個以仿生人為反面手法抨擊資本主義的諷刺預言。這不僅僅是個貧富差距懸殊且充滿歧視偏見的社會,還是個全面監控的世界,由內在到外在、由基因到記憶、由警察到殺手,除了資本家之外,其他人類或物種,都只是無足輕重的他者,隨時可生可死,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好用。</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生活的失去完整對愛的詮釋,無論如何填補空白,也不再會是原本的。事實上注定成為這樣子,這是唯一的方式,延續那一份我們都不想讓它消失的愛。
Thumbnail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沒朋友的寂寞人,很推薦你看這部片         把動物給擬人化,更能看出人類最真實赤裸的一面。社會現象正是典型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沈浸於生成式AI的炫風中,另一個主流則是機器對於人類生存的威脅,但在這兩種討論的視角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空間?《一千種藍》這部作品,無疑解答了這個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看了這套電影。 再見機械人 / 汪汪夢裡人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觀影漫威宇宙電影中深刻感受到人性複雜性的感想。文章中討論了超級英雄的挑戰、人性的描述以及觀影後的反思。通過對漫威電影的分析,展示了人性難題和困境的感受。
Thumbnail
生活的失去完整對愛的詮釋,無論如何填補空白,也不再會是原本的。事實上注定成為這樣子,這是唯一的方式,延續那一份我們都不想讓它消失的愛。
Thumbnail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沒朋友的寂寞人,很推薦你看這部片         把動物給擬人化,更能看出人類最真實赤裸的一面。社會現象正是典型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沈浸於生成式AI的炫風中,另一個主流則是機器對於人類生存的威脅,但在這兩種討論的視角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空間?《一千種藍》這部作品,無疑解答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