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操控》:心理治療的可能性或是危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所制定的〈心理學者的道德原則與行為準則〉(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中,第三段的第五條「多重的關係」(Multiple Relationships)即開宗明義地指出:

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而此段落中所謂的「多重關係」,便是指心理學者在已經與某人建立「職業關係」的前提下,仍與某人建立除了「職業關係」之外的關係,或是承諾將於未來與某人建立其他的關係。對於「多重關係」的最直觀理解,莫過於我們偶爾耳聞的「心理治療師愛上自己的個案」或是「個案愛上自己的心理師」──在這個例子裡,心理師與自己的個案產生了醫病關係之外的情誼,甚至在診療室/諮商室之外發展了情人或是朋友般的相處模式。

然而,一些電影──包含我們即將談論的《操控》(Every Breath You Take, 2021)──對於心理師/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以台灣的情況而言,心理師或諮商師無法合法為個案開立藥物,只有精神科醫生可以;而美國的「心理醫生」則是能夠同時提供藥物及談話治療)和個案建立醫病之外的關係,是持有某種程度的肯定的。因此,這是一件再危險不過的事情,不論是對於觀看電影的觀者或是正在經歷脫離醫病/建立一種以上關係的心理師和個案皆是。

raw-image

與個案成為朋友:多重關係之始

一個心理醫生與其個案建立治療之外的關係,何以危險,僅透過《操控》的前半段便能明白:心理醫生菲利浦曾經接收了一位病人達芙妮,而達芙妮的父母親皆在其早年生活中依序離開──母親甚至是在達芙妮 11 歲時自殺身亡。基於這段早年的經歷,達芙妮在往後直到 22 歲、求助於菲利浦前,即已經長期生活在漫無止盡的黑夜裡,並且服用多種的抗憂鬱症、焦慮症藥物。──這段敘述,來自於菲利浦在一場心理學者的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內容。接著,菲利浦說道,即使達芙妮求助於菲利浦後,達芙妮的情況依舊沒有好轉,直到菲利浦在一次的診療中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他開始向達芙妮敘述自己極少、甚至未曾和他人談論過的傷痛,甚至是與自己最為親密的枕邊人都不願意談論的,即使這件事已經經過多年。

在我們產生任何對於菲利浦作為的懷疑前,菲利浦便語帶驕傲地向在場的學者宣布:「在那次的會面之後,達芙妮的情況開始奇蹟似地好轉。幾個月後,她已經不再需要服藥,甚至如今已經經過十四個月的時間,她的病情不僅未再發作,而她現在正在著手寫一本關於自己對抗精神疾病的書。」

不過,即使我們沒有在此處開始對菲利浦的「突破」產生懷疑,往後的劇情也已經使菲利浦的職業生涯與家庭生活皆面臨了無以復加的嚴重後果。首先,達芙妮在某個下午突然地撥打了電話給菲利浦,告訴菲利浦自己最好的朋友瓊安竟然意外地死亡了──達芙妮此刻站在離住家不遠處的池塘,絕望且慌張地向菲利浦訴說這一切。此時,菲利浦顯然已經察覺到達芙妮的情況並不好,而且正站在她多年來陷入的親人不斷離自己而去的深淵邊緣上。菲利浦說道:「你明天馬上來找我,不能拖延,你明天必須來找我」,隨後便赴與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芬寧醫生及其丈夫的晚餐邀約。只是,菲利浦對於達芙妮情況所感到的極度不安,果然也於當天晚上得到了驗證:達芙妮被警方發現死於自家樓下,死因疑為跳樓自殺。

於是,隨著達芙妮自殺後憑空出現的自稱達芙妮「哥哥」的詹姆士,以及他的一切作為──包含以處理達芙妮住宅為藉口,找上以房仲為業的菲利浦妻子葛瑞絲,甚至最後誘惑了她並與之發生性行為,或是在菲利浦的女兒露西因為吸毒而被退學的情況下,表現自己對於身處叛逆期的露西的同理心,讓露西毫無條件地開始相信詹姆士⋯⋯,如此種種,不僅是最簡單明瞭的「報復」,也指出了菲利浦在提供達芙妮治療中的踰舉:無疑地,當菲利浦開始在治療過程中向達芙妮袒露自己的傷痛,包括他和葛瑞絲曾經育有一子、但不幸車禍去世,他與達芙妮的關係便不再僅限於單純的治療關係。

raw-image

心理師失能

在一段心理治療的關係裡,個案所身處的地位與處境,絕對是相對弱勢和脆弱的。這並不意味著他所面對的心理醫生,這位坐在自己對面的心理醫生,完全免除了自己的煩惱與痛苦,並且能夠安然自得地以「幫助他人」的態度來為個案進行治療。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當我們願意,或不得已尋找另一個人:一個幾乎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來介入自己的生命,期待他達到一位親密伴侶/或一般朋友/或家人都不能達到的「事情」──即〈心理學者的道德原則與行為準則〉中所提到的,身為一位心理師所擁有的「客觀性」、「能力」及「有效性」時,我們便是肯認了自己或其他親密之人,已經無法處理自己所面臨的精神問題,也無法撫慰自己黑暗的精神狀態。或者是一對伴侶或夫妻之間的問題,顯然不再能僅只透過他們之間的溝通與爭吵來解決。

若一位心理醫生開始向個案分享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且這個「分享」的行為,顯然不是純粹的「相識之人」(acquaintance)之間的交流,便可能有觸犯倫理法則的嫌疑。如同前述所言,若一個人因為無法透過「與心理師建立治療關係」之外的方式,諸如與一人或多人建立親密的伴侶關係,廣結朋友或密友,或是透過家人的扶持──也許這樣的扶持的缺席,正是造成一個人墜入黑暗的最大且最主要原因──,那麼他便可能透過開啟心理治療來處理這一切。而顯然地,與個案分享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好似一些互助會中可能產生的情況:人們圍坐一圈,開始向陌生人分享自己的遭遇,並透過彼此的「分享」,來「治癒」自己。

不過,這樣所能達到的「治癒」效果,顯然非常有限。因為在場的每個人所得到的關注,無法等同於一個人長期且深刻地──如一位心理醫生所能做到的那樣──對其生命進行盡可能多面的分析與解剖,以及,長期且固定地提供心理的支持與協助。而且,在這樣的互助會或團體治療場合中,人們亦可能基於許多個人隱私或是羞恥等顧慮,而選擇性地不透露過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大野狼與祖母是同一個人, 小紅帽該如何順利長大?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蘿蕊‧葛利布力薦—— 吉爾迪娜堪稱是一名極為出色的治療師與作家。本書精采地捕捉到心理師被允許進入人們生活內在層面,同時看著人們逐漸成為自己該有的樣子時所帶來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大野狼與祖母是同一個人, 小紅帽該如何順利長大?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蘿蕊‧葛利布力薦—— 吉爾迪娜堪稱是一名極為出色的治療師與作家。本書精采地捕捉到心理師被允許進入人們生活內在層面,同時看著人們逐漸成為自己該有的樣子時所帶來的意義。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Thumbnail
心理醫生不是這麼好當的,總會有一些刻入人心的事,讓你心力交瘁。我一直受此困擾,不斷在噩夢中徘徊……
Thumbnail
心理醫生不是這麼好當的,總會有一些刻入人心的事,讓你心力交瘁。我一直受此困擾,不斷在噩夢中徘徊……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你心裡也有過不去的檻嗎?本書大膽、直白的揭露了一些包含心理師所想、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問題。內容有趣卻又真實,值得推薦一看的好書!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你心裡也有過不去的檻嗎?本書大膽、直白的揭露了一些包含心理師所想、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問題。內容有趣卻又真實,值得推薦一看的好書!
Thumbnail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傷難過,卻又難以讓你放下,是因為他們提供的那些負面安撫,讓你感到安心與熟悉。」 這篇 Review paper 必須與上一篇提到的 強迫性重複 ,一起進行探討,算是延伸性的issue。 根據 Sigmund Freud 的論調,驅樂避苦 是人的本能,但現實裡我們卻是不斷重複那些傷害
Thumbnail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傷難過,卻又難以讓你放下,是因為他們提供的那些負面安撫,讓你感到安心與熟悉。」 這篇 Review paper 必須與上一篇提到的 強迫性重複 ,一起進行探討,算是延伸性的issue。 根據 Sigmund Freud 的論調,驅樂避苦 是人的本能,但現實裡我們卻是不斷重複那些傷害
Thumbnail
從2014過年前開始挑戰至今的心理學論文,總算是可以說略懂,並且開始動筆整理出這一系列的筆記當心路歷程... 對於一個心理有病、工作狂、把工作當樂趣與生活的人來說 要咱去探討工作的意義 、 遊戲的意義、教育與遊戲等的issue 真的是直接 Kill Me Heal Me ... 為了迅速的了解心理學
Thumbnail
從2014過年前開始挑戰至今的心理學論文,總算是可以說略懂,並且開始動筆整理出這一系列的筆記當心路歷程... 對於一個心理有病、工作狂、把工作當樂趣與生活的人來說 要咱去探討工作的意義 、 遊戲的意義、教育與遊戲等的issue 真的是直接 Kill Me Heal Me ... 為了迅速的了解心理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