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假消息變成歷史的一部分,戰爭就贏了。
🕵️♂️ 謊言的工廠:蘇聯的「主動措施」
在冷戰期間,蘇聯情報機構 KGB 有一項極具創意的業務,
叫做「主動措施(Active Measures)」。
這可不是防守,而是主動出擊的認知戰:他們不僅蒐集情報,更設計「真實感極強的謊言」, 讓西方社會互相懷疑、爭吵、甚至改變政策。
他們懂得——
「如果真相無法被摧毀,那就讓人懷疑所有真相。」
🧬 最著名的假新聞:AIDS 是美國製造的?
時間回到 1983 年。
KGB 派出的「新聞專案組」發佈了一則驚天消息:
「美國軍方在馬里蘭州的實驗室製造了 AIDS 病毒,用於生化戰。」
他們先把這則消息放到印度一家小報上,再讓蘇聯電台引用「外國媒體報導」,
然後各國記者再引述蘇聯電台,轉成全球新聞。
結果怎樣?
📈 兩年內,這個謠言被翻譯成 30 種語言、傳到 80 多個國家。 甚至到了 1990 年代,還有人在聯合國會議上引用它。
這就是典型的「認知病毒」:
一旦散播出去,就算澄清也無法完全清除。
🪞 其他經典行動:真真假假最致命
🧩 1. Operation Trust(1920s)
KGB 前身偽造一個「反共秘密組織」,誘捕流亡的反蘇領袖。
結果,那些以為在推翻共產政權的人,其實在幫它收集名單。
🧩 2. Operation Neptune(1964)
捷克情報部偽造納粹文件,放入湖底讓西方「偶然發現」。
新聞頭條說「納粹網仍潛伏歐洲」, 德國社會因此陷入恐慌與內部不信任。
🧩 3. Operation PANDORA
KGB 計畫在美國黑人社區製造假爆炸事件,嫁禍給激進組織,
目的:引發種族對立。
這些行動的共通點:
- 不一定要騙所有人,只要讓「一部分人懷疑另一部分人」。
- 讓社會分裂,政府就難以集中力量。
🧠 KGB 的三大原則(至今仍被沿用)
1️⃣ 可信度比真實更重要
只要故事「合理又好聽」,真或假已不重要。
2️⃣ 利用敵人的媒體自由
假消息不必自己講,只要讓別人替你講。
3️⃣ 讓謊言與真訊息混在一起
七分真、三分假——這是最致命的比例。
🌐 現代版:演算法取代報紙
今天,沒有 KGB,但「主動措施」從沒消失。
它只是換了衣服,變成了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假帳號和短影音。
💡 同樣的邏輯:
- 用真實片段配假字幕。
- 用 AI 模仿聲音。
- 用機器人帳號放大輿論。
蘇聯靠報紙影響千萬人,
現代靠推播演算法,一秒影響上億人。
🧩 如何識破「主動措施」2.0?
- 檢查來源鏈:最早發文的是誰?是可信媒體還是匿名帳號?
- 注意語氣陷阱:太誇張、太煽動、太「我早就知道」的內容,要特別警覺。
- 別被真假混合騙到:最危險的假消息,往往有七成是真的。
- 問自己:「這想讓我怎麼感覺?」——認知戰打的是情緒,不是邏輯。
🧱 結語:假新聞不是資訊問題,是安全問題
這些操作不是單純的「網路亂象」,
而是從蘇聯延續至今的戰略性心理武器。
當敵人能讓你懷疑自己的政府、媒體、鄰居,
他就不需要任何飛彈。
認知戰的真正勝利,不是讓你相信假新聞,
而是讓你覺得—— 「反正大家都在說謊。」
🔖 下集預告
👉 第4篇:《中共的「統一戰線」是怎麼運作的?》
我們將揭開現代版「主動措施」—— 從僑社、商會、學術到文化活動,如何在你身邊慢慢改變世界的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