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自己身在自由世界,卻發現牆外也有眼睛。
🌍 什麼是「跨國壓迫」?
在國際安全領域,有一個越來越常被提到的名詞:
👉 跨國壓迫(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意思是——
一個國家不只控制自己國內的人, 還越過邊界,在他國威脅、監控、騷擾甚至綁架本國公民或異議人士。
這已不是電影劇情。
從美國、加拿大到歐洲,越來越多案例顯示: 國家恐懼不再有疆界。
🧩 「獵狐行動」是什麼?
2014 年,中國啟動一項名為「獵狐行動(Operation Fox Hunt)」的計畫,
名義上是打擊海外貪官、追回非法資金。
但美國司法部指出——
這個行動經常被用來:
- 騷擾政治異議人士
- 威脅在海外的家屬
- 利用中間人「勸返」受害者回國
- 假借「僑社協助」掩護情報行動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打著「正義」旗幟的跨國追捕行動。
🧠 真實案例:從勸返到恐嚇
📍 紐約布魯克林案(2023)
美國檢察官起訴多名在美中方代理人, 他們被指控:
- 偽裝為「尋親團」探訪逃亡者
- 在受害者家門口放置威脅字條
- 威脅「不回國,你家人就有麻煩」
結果:
3 名被告被定罪,首次確認「跨國壓迫」構成刑事罪行。
📍 「海外警務站」爭議(2022–2024)
多國揭露中方在全球設立「僑民服務中心」, 但實際上進行情報蒐集、勸返與監控。
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警務站負責人 陳金平 於 2024 年認罪,
承認未註冊為外國代理,並為中國政府提供情報。
這意味著:
跨國滲透已不只是間諜行為, 而是在自由國家內部開設「灰色執法據點」。
📍 受害者故事:沈先生(化名)
他逃離中國後,住在洛杉磯十年。 某天接到電話: 「你回來吧,我們知道你孩子在哪裡上學。」
那一刻,他才意識到——
自由世界的安全感, 可能只是一層玻璃。
🕸️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1. 僑社滲透
統戰系統滲入僑團,建立關係網;
利用社會信任進行情報蒐集與施壓。
💬 2. 社交工程
偽裝親友、律師、記者聯絡受害者。
以「關心」為名,換取住址、行蹤。
💻 3. 網絡監控
駭客組織(如 APT31)攻擊流亡者的電郵與雲端帳號。
💸 4. 經濟威脅
凍結國內資產、壓迫家人、吊銷護照。
這些手段不靠暴力,而靠「恐懼的外包」——
讓你在他國仍活得像被監控的人。
⚖️ 各國的反制行動
- 🇺🇸 美國司法部(DOJ):
- 成立「跨國壓迫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 多起案件(如獵狐、海外警務站)已起訴並定罪
- 🇨🇦 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
- 調查多處「警務站」,部分據點被關閉
- 啟動全國「外國干預調查」
- 🇬🇧 英國內政部 / ISC:
- 公開點名統戰部與國安部的滲透活動
- 要求大學與智庫揭露外國資金
- 🇹🇼 台灣國安局與法務部:
- 根據《反滲透法》偵辦統戰金援與政治操作案
這些行動的共同訊息是:
跨國壓迫不只是外交事件,而是對主權的侵犯。
🧱 該怎麼防範?
1️⃣ 確認身份:收到陌生「尋親」「律師」來信,務必核實來源。
2️⃣ 不單獨會面:若被邀請「回國協商」,請通知當地警方或律師。
3️⃣ 數位防護:更改密碼、開啟雙重驗證、不要點擊未知連結。
4️⃣ 保留證據:威脅、錄音、簡訊都是執法依據。
5️⃣ 尋求幫助:
- 美國:可聯絡 FBI 外國影響中心。
- 加拿大:RCMP 外國干預舉報專線。
- 台灣:國安局「境外干預通報」窗口。
🧠 結語:當恐懼跨越國界,沉默就變成武器
跨國壓迫的真正目標,不只是讓人「回國」,
而是讓全球華人都學會害怕說話。
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看不見的監牢」:
你可以離開祖國的土地, 但永遠離不開它的影子。
當我們拒絕恐懼、公開談論它,
牆,就開始出現裂縫。
🔖 下集預告
👉 第6篇:《AI時代的假訊息與深偽戰爭》
我們將揭露下一個戰場—— AI 如何成為「謊言的放大器」, 讓真假難分的影像,取代真實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