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社群平台看滲透的日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以為自己在滑手機,其實你正在被滑。

🌍 看不見的戰場:演算法的戰爭

你早上打開手機,


看到一篇「爆料內幕」、一段「感人短片」、一則「評論狂潮」。 你以為那只是網路世界的日常, 但在情報與宣傳專家眼中,那是一場認知作戰的行軍路線圖


社群平台是現代最強的心理戰武器:

它知道你的興趣、你的政治傾向、甚至你今天心情好不好。 這些資訊讓「滲透」不再需要臥底或間諜, 只要演算法就能完成洗腦


🧠 認知滲透 2.0:操控的不是資訊,是情緒

滲透的目標很簡單——


讓你相信他要你相信的

或至少,懷疑你原本相信的


手法也不神祕:

  • 💥 製造情緒:用憤怒、恐懼或焦慮包裝資訊。
  • 🔁 放大極端:演算法偏愛爭議內容,讓社會兩極化。
  • 🪞 創造假共識:假帳號、留言機器人大量重複同一句話,
    讓你以為「大家都這麼想」。

這不是洗腦,而是「演算法式的催眠」。


🧩 假帳號工廠是怎麼運作的?

想像一個隱藏在地下室的「輿論工廠」,

裡面坐滿人、對著螢幕敲打著相同的內容。 這不是比喻,而是真實存在。


🎯 常見操作:

1️⃣ 建立上萬個帳號,假扮不同國家、職業、年齡。

2️⃣ 每天同步轉發指定話題(例如「某國衰敗」、「某候選人腐敗」)。

3️⃣ 以「網友討論」偽裝成自然輿論。

4️⃣ AI 工具協助生成語氣、表情符號、在地用語。


這種操作被稱為 資訊行動(Information Operation)

曾在美國、台灣、歐洲多國選舉中出現, 而背後主導者,往往與國家機構或統戰系統有關。


🕵️‍♀️ 真實案例

📍 2020年台灣選舉期間

出現上萬則假帳號貼文,同步轉發特定影片與謠言。 研究發現,其來源集中在境外IP、使用相同關鍵詞模板。


📍 2022年烏俄戰爭初期

俄羅斯情報部利用假帳號宣傳「烏軍士氣崩潰」訊息, 導致部分國際媒體誤信轉發。


📍 美國TikTok政治敘事戰

研究指出,部分帳號在短時間內大量製造 「美國社會崩壞」「民主已死」等影片, 平均觀看數超過真實新聞十倍。


⚙️ 這些操作為什麼有效?

因為人腦有三個弱點:

1️⃣ 情緒大於事實:你先感覺,再思考。

2️⃣ 重複效應:聽太多次就以為是真的。

3️⃣ 從眾心理:看到大家都這樣想,就懷疑自己錯了。


認知戰的高手不是說服你,

而是利用你自己的情緒對付你。


💬 演算法的共犯結構

平台本身也「不小心」成為共犯。

演算法設計目標是留住你——


因此偏好刺激、衝突、極端內容

結果就是: 越極端的話題越被推上熱搜, 越冷靜的分析越被淹沒。


這是一種「商業化的認知污染」。

平台想要的是流量, 對手想要的是分裂, 兩者一拍即合。


🧱 如何在社群中自保?

1️⃣ 不要被標題帶著走:越聳動的標題,越該慢一拍。

2️⃣ 檢查帳號歷史:如果只發一種議題、語氣一致、日期密集,很可能是假帳號。

3️⃣ 觀察留言風向:同樣文字大量重複=輿論操控。

4️⃣ 建立「心智防火牆」:當內容讓你「馬上想分享」,請先停5秒。

5️⃣ 多元攝取資訊:真正的真相通常在「不同觀點的交集」裡。


🎯 結語:我們都是資訊戰的「非自願士兵」

社群滲透最可怕的地方在於——

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傳聲筒


當我們不分辨真偽,只轉發情緒,

我們就替別人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心理作戰。


社群不是敵人,

但如果我們忘記思考, 那每一次滑動手指,就是向對手投降。


🔖 下集預告

👉 第9篇:《如何防守?個人與組織的反滲透手冊》

我們要談: 如何打造「認知防火牆」, 讓自己和團隊不被假消息、情緒操作與滲透手法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沃爾德維觀察筆記的沙龍
22會員
82內容數
2025/10/17
當學術變成戰略,實驗室就成了無聲的戰場。 🧭 知識應該自由,但自由最容易被利用 學術世界講求開放、共享與合作。 但對情報與戰略機構來說,這正是絕佳的突破口。 你不需要滲透軍營,只要滲透實驗室。 因為現代國力的核心,不再是武器,而是——技術。
2025/10/17
當學術變成戰略,實驗室就成了無聲的戰場。 🧭 知識應該自由,但自由最容易被利用 學術世界講求開放、共享與合作。 但對情報與戰略機構來說,這正是絕佳的突破口。 你不需要滲透軍營,只要滲透實驗室。 因為現代國力的核心,不再是武器,而是——技術。
2025/10/17
當「我親眼看到」也不再可靠,真相正式進入危機時代。 🌍 戰場升級:從鍵盤到演算法 過去的假新聞靠打字、靠照片、靠謠言; 今天的假新聞靠演算法、AI 模型、深偽影片(Deepfake)。 在這個時代,真相與假象的界線已被模糊化程式碼重新書寫。
2025/10/17
當「我親眼看到」也不再可靠,真相正式進入危機時代。 🌍 戰場升級:從鍵盤到演算法 過去的假新聞靠打字、靠照片、靠謠言; 今天的假新聞靠演算法、AI 模型、深偽影片(Deepfake)。 在這個時代,真相與假象的界線已被模糊化程式碼重新書寫。
2025/10/17
你以為自己身在自由世界,卻發現牆外也有眼睛。 🌍 什麼是「跨國壓迫」? 在國際安全領域,有一個越來越常被提到的名詞: 👉 跨國壓迫(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2025/10/17
你以為自己身在自由世界,卻發現牆外也有眼睛。 🌍 什麼是「跨國壓迫」? 在國際安全領域,有一個越來越常被提到的名詞: 👉 跨國壓迫(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幫我找找我的手機 假日、放假盡量 #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Thumbnail
#幫我找找我的手機 假日、放假盡量 #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手機對我來說是什麼? 或許在他人眼裡, 也是常常消失沒有在看訊息的人, 但在暈船的時候卻是無時無刻, 等著主人發消息回來的寵物, (錯位的位置上) 的確是很極端.沉醉在失去自我當中. 撇開暈船後,才會更看清楚眼前發生的事, 本來樣貌.會有看到更多濾鏡後的真相. 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
Thumbnail
手機對我來說是什麼? 或許在他人眼裡, 也是常常消失沒有在看訊息的人, 但在暈船的時候卻是無時無刻, 等著主人發消息回來的寵物, (錯位的位置上) 的確是很極端.沉醉在失去自我當中. 撇開暈船後,才會更看清楚眼前發生的事, 本來樣貌.會有看到更多濾鏡後的真相. 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
Thumbnail
一早划手機 其實,都是無意識的往上撥 撥撥撥 撥到有興趣的地方 看個兩眼 就再撥撥撥 不自覺,很多時間過去了 然後, 還是捨不得放下 有時,明明就跟自己說, 再划一下 再幾分鐘 但一划下去 又很多時間過去了 然後,興起了一股厭惡自己的感覺 這是,我的手機日常。
Thumbnail
一早划手機 其實,都是無意識的往上撥 撥撥撥 撥到有興趣的地方 看個兩眼 就再撥撥撥 不自覺,很多時間過去了 然後, 還是捨不得放下 有時,明明就跟自己說, 再划一下 再幾分鐘 但一划下去 又很多時間過去了 然後,興起了一股厭惡自己的感覺 這是,我的手機日常。
Thumbnail
我先聲明,其實我自己對手機還是有一定依賴,起床也還是會滑一滑手機的人,修行中。而這一篇反思,是我在看完B站上一條影片和留言區後,有感而發所以寫成。睡前或起床滑手機,是不是真的被大家妖魔化了?還是真的有壞處而需要慢慢改善?
Thumbnail
我先聲明,其實我自己對手機還是有一定依賴,起床也還是會滑一滑手機的人,修行中。而這一篇反思,是我在看完B站上一條影片和留言區後,有感而發所以寫成。睡前或起床滑手機,是不是真的被大家妖魔化了?還是真的有壞處而需要慢慢改善?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