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心誌-Sandy’s PsyArt
15
位追蹤者
追蹤
沙地心誌-Sandy’s PsyArt
15
位追蹤者
諮商所就讀中,一個聚焦心理學與藝術的書寫空間。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15
會員
19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一個聚焦心理學與藝術的書寫空間。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6/08
榮格心理學:為什麼好人會做壞事?探索潛意識的秘密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聊榮格心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自於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博士在Podcast節目《Speaking of Jung》中,對榮格心理學的精采詮釋。 你是否曾經困惑: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
#
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心理
1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6/05
榮格心理學觀點看象徵【蛋:從宇宙起源到內在轉化】
為什麼潛意識對「蛋」這麼著迷?從榮格心理學看生命的原型 一顆蛋,不只是早餐,它可能是整個宇宙的起點,也是靈魂轉化的象徵。 從古印度神話的「宇宙蛋」,到煉金術中的靈魂種子,再到榮格心理學裡「完整自我」的原型, 蛋一直是深層潛意識裡不可忽視的符號。
#
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心理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8
《素食者》要求「正常」的暴力:韓江筆下的女性心理困境
說書影片版:《素食者》被要求「正常」的暴力:諾貝文學獎作家韓江筆下的女性心理困境 今天想分享一本讓我讀完後心情久久無法平靜的小說,是韓江的《素食者》,這本書因韓江獲得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而重新受到大家關注,她是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南韓作家,也是亞洲女性作家中的第一人。
#
心理
#
閱讀心得
#
素食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5
探索陰影:從榮格觀點看「為何好人會做壞事」
本篇心得來自於基於榮格分析師James Hollis博士的深度訪談整理 speakingofjung podcast Episode 25 ~ May 17, 2017 ~ Why Good People Do Bad Things: Understanding Our Darker Selves
#
心理學
#
心理諮商
#
心理
2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4
中年調整:從焦慮到恐懼,辨識內疚的偽裝
中年焦慮如迷霧,無形卻壓迫。這種「哪裡怪怪的」的不安,即使外在生活看起來順利、目標達成,內心深處仍常出現某種難以言喻的不一致感。
#
心理學
#
心理諮商
#
心理健康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3
讀《覺醒中年》由「民粹主義的靈性」反思靈性實踐與心理逃避
前言:Hollis 對當代靈性的警示 在《覺醒中年時》中,James Hollis 延續榮格心理學的脈絡,強調靈性是個體化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他在書中也不只一次提醒讀者,他所說的「靈性」並非當代流行的某些靈性形式。他曾明確指出,那些以逃避痛苦為訴求的「靈性捷徑」,其實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陷
#
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諮商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2
來自靈魂的沼澤地的三種內疚:《覺醒中年》
美國榮格分析師James Hollis在《覺醒中年》的〈靈魂的沼澤地〉中,剖析三種內疚形式: / 1.道德性的內疚 源於我們對於傷害他人(無論有意或無意)的自責。 是一種成熟心靈的表現,讓我們有機會承擔責任、道歉與修復關係,進而成長。 但若被壓抑進入無意識,未被承認的內疚反而可能以成癮、自
#
心理學
#
心理諮商
#
心理
1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21
梅蘭妮·克萊因Melanie Klein理論:內心世界的探索與心理位態
梅蘭妮·克萊因(Melanie Klein, 1882-1960)的生平、理論、與其他客體關係理論家的比較。
#
心理學
#
心理諮商
#
心理健康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19
Mary Magdalene在藝術中的多重形象:從神聖見證者到靈性轉化的象徵
瑪利亞‧瑪達肋納(Mary Magdalene)是《新約聖經》中最神祕而矛盾的女性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在歷史、宗教、藝術與心理學之中,不斷被重新建構與詮釋,反映了西方文化對女性、靈性與救贖的多重投射與想像。從罪女到聖徒、從見證者到靈知的承載者,她的轉變承載著深層的文化無意識與心理象徵。
#
心理學
#
心理
#
藝術
喜歡
留言
沙地心誌-Sandymindscape
2025/05/17
背負污名陰影披髮苦修的女性象徵:抹大拉瑪利亞Mary Magdalene
抹大拉瑪利亞的形象到了中世紀時期經歷轉化。 受到教宗額我略一世的影響,她與新約中的罪女形象融合,從耶穌的追隨者逐漸成為悔罪者的象徵。此時的她,不再只是悲傷的門徒,而是一位歷經苦修、淨化身心的靈性榜樣。
#
心理學
#
藝術
#
心理
喜歡
留言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