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大拉瑪利亞的形象到了中世紀時期經歷轉化。
受到教宗額我略一世的影響,她與新約中的罪女形象融合,從耶穌的追隨者逐漸成為悔罪者的象徵。此時的她,不再只是悲傷的門徒,而是一位歷經苦修、淨化身心的靈性榜樣。
根據傳說,她悔改後隱居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荒野沙漠三十年,以眼淚為食,天使供應靈糧。她的頭髮奇蹟般地生長至覆蓋全身,成為唯一的衣物。
那原屬於誘惑與不潔的散髮,轉成苦修與聖潔的標記,中世紀藝術作品中的她瘦削黧黑,赤足孤行,甚至以髮編腰帶,徹底放下世俗一切。
這樣的形象不僅體現了懺悔與禁慾的精神,也象徵以身體受苦作為通往靈魂潔淨的道路。她是苦修的聖女,是墮落與神聖之間轉化的見證者——披髮為衣,以苦為光,棄世而潔。










-
榮格心理學觀點:抹大拉瑪利亞(Mary Magdalene)的形象分為三個時期,也象徵女性集體無意識的轉換歷程,陪伴女性走過千百年的整合之路。
(之後長篇整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