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最想讀」之二:劇場導演的人生閱讀淸單。

2020/11/2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劇場人黃致凱從小到大讀很多書:小時候媽媽去行天宮拜拜,他去旁邊的圖書館看書;進入劇場工作後不只看戲,還看很多電影;即使身為人父時間破碎,他還是花不少時間讀閒書。
撰文.照片提供:黃致凱 採訪撰文=駱亭伶(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黃致凱劇場排練工作照。舞台劇演出和棒球比賽一樣,都是LIVE的,不能NG,不能重來。
Q1. 請問致凱導演,小時候喜歡看書嗎?通常去哪裡看書?喜歡那一類書?還記得啟蒙你喜愛戲劇的書是……
我從小就很愛看書,閱讀習慣的由來其實滿可愛的。小時候,媽媽常常去松江路的行天宮拜拜,她知道小孩覺得無聊,就叫我去旁邊的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然後給我十元的零用錢,看完書,就可以去買一支豬血糕。但那時看的都是兒童繪本居多,偶爾也會看朱德庸或是蔡志忠的漫畫。
後來才慢慢習慣看文字書。記得六年級有閱讀課,我每次去圖書館都會看《亞森.羅蘋》(編註:法國作家莫理斯.盧布朗〔 Maurice Leblanc 〕筆下的俠盜),一本一本把整套都看完。更誇張的是《王貞治》傳記,我反覆看了五、六次以上吧!但關於戲劇的書,在我讀戲劇系之前,倒是一本都沒看過。原因很簡單,戲劇的書出得很少,而且不是理論就是劇本,我寧可直接看戲。讀了戲劇系之後,第一個讀了有感覺的劇本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文詞優美,故事中對於愛情的奇想,很能觸動剛上大學十八歲的我。
黃致凱閱讀和創作的地方旁邊都有魚缸,盯著魚可以幫助思考和放鬆。或是「黃致凱的辦公室只有兩樣東西,書櫃和魚缸」
Q2. 影響你最多的導演和劇本?
對我影響最大的導演當然是我的恩師李國修,他常說他教我的不是戲,而是角色扮演與生活態度,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角色要怎麼詮釋,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了解生活中的處境。把人生搞懂了,就知道角色面對困境的心理狀態了。恩師李國修三十多個劇本當中,對我最有啟發的就是他的經典作品《京戲啟示錄》,其中經典台詞:「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讓我深受感動,也啟發了很多人。
除了恩師之外,我也很愛看電影,其中對我最有啟發的幾位導演是諾蘭、史蒂芬• 史匹柏,還有三谷幸喜。我喜歡諾蘭的敘事嚴謹,角色的價值觀衝突且多元,還能將科幻和哲學融合在一起,這是令我佩服之處;史蒂芬• 史匹柏的作品則是面相豐富,場面大,格局大,故事充滿懸念;三谷幸喜的情境喜劇獨樹一格,可能因為他是劇場出身的,所以他的電影都有很強的劇場感。
Q3. 現在你最常在什麼時間和地點閱讀?會挑選哪一類的書?
《我的孩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蘇‧克萊伯德(Sue Klebold)著,商周出版
有了孩子後,時間變得很破碎,幾乎沒有辦法好好讀書。我現在讀的書分成兩種,一種是工具書,一種是閒書。所謂的工具書不見得是「第一次XX 就上手」或是「XX入門指南」,而是指和我當下創作有關的相關書籍,例如在創作《我們與惡的距離》時就閱讀了《我的孩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淳:一個被害者父親的真實告白》、《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等。
接下來要寫鄭芝龍的故事,我又閱讀了許多台灣史,甚至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書信檔案。閱讀這些創作工具書,我通常是在劇團辦公室的上午,讓自己進入到故事或角色的心境後,再提筆寫作。
閒書的部分,就完全跟創作無關,偵探小說、散文、水族雜誌等都看。我的閱讀是雜食性的,不限定某種特定的文學,最近在讀的是《時光邊緣的男人》。通常我選擇的閒書會和正在創作的工具書落差大一點,讓腦袋換個調性,這樣思考會比較活絡。
最常去的新店清溪棒球場。
Q4. 談談關於新北市印象最深的生活場景,說說其中的故事。未來是否想寫進創作裡?
人家說找工作有三大目標:「錢多、事少、離家近。」故事工廠的團址在大坪林,我家也住大坪林,所以我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了第三志願。身為新北人,我最常去溜達的地方就是棒球場和水族館。我有參加乙組的新店棒球聯盟,週日經常去新店溪畔的清溪球場比賽,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站上紅土的感覺,緊張又感動。第一次被三振、第一支安打、第一次盜壘、第一次被觸身球……都是在新店棒球場。
另一個常去的地方就是水族館,這三、四年,我非常熱衷養魚,新北市的水族館我不敢說逛遍,但新店、板橋、新莊、中和,大概去過不下十五間。最常去的是北新路上的銀海水族,因為兒子只要哭鬧,我就會帶他去水族館轉移注意力,有冷氣可以吹、安全、小孩不覺得無聊、我又可以賞魚,可說是一舉數得。棒球和水族兩樣都是我非常投入的嗜好,說不定未來我會做一齣跟棒球或養魚有關的戲,哈哈!
到音樂劇重鎮倫敦西區欣賞知名音樂劇《瑪蒂爾達》(Matilda The Musical)。
Q5. 談談去國外看舞台劇,徹底顛覆想像,拓展眼界的一次經驗。
我只要有機會出國,就一定會想辦法去看戲。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這兩個地方一直是音樂劇和戲劇的重鎮,就不多說了。我要用生命推薦大家去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尤其是表演藝術工作者,相信我,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
愛丁堡藝穗節在每年八月舉行。你能想像嗎?在近一個月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表演藝術團體,從早到晚,無時無刻在各式各樣的表演場地:教堂、校園、街頭、帳篷……,展開數千場大大小小的表演,類型有音樂劇、默劇、戲劇、小丑、馬戲、魔術等,再加上愛丁堡是一座數百年的古城,到處都是歷史悠久的建築,浸淫在這樣的氣氛下,走進劇場看表演,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黃致凱導演推薦:理解台灣舞台劇,建議入門的五齣戲。
  • 故事工廠《3 個諸葛亮》
這齣戲非常適合舞台劇入門的觀眾,改編自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梁祝》、《白蛇傳》。舞台上只有三個演員,用說書、光影秀、默劇、法院開庭、新聞播報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愛情故事中的bug。這齣戲的喜劇語言密度很高,故事簡單,演員要使出渾身解數,一人多角,所以十分考驗演員的功力。而這齣戲,幾乎沒有任何佈景,完全仰賴演員的肢體表現,所以觀眾也可以從中看到劇場的本質。這齣戲,從2014 年首演到現在,歷年來共演出158 場,是故事工廠最受歡迎的戲,雖然是齣喜劇,但是看到後面可能會不小心流淚喔。
  • 故事工廠《莊子兵法》
很多人一直以為我的劇名打錯,是《孫子兵法》,其實這齣戲是把「莊子」和「兵法」兩個非常衝突的概念放在一起,故事敘述一場以莊子哲學為主題的密室遊戲,以高額的獎金吸引了六個背景迥異、各懷鬼胎的參賽者,其中有尋求靈感的懸疑小說家、急需醫藥費的國文女老師、渴望人氣攀升的網紅、暗謀報仇的科技業財務長、被倒債的裝潢工人、單純追求刺激的富家公子。他們在密室當中,既要競爭,又要合作,最後發現他們要解的不是謎題,其實是自己的人生關卡。
  • 果陀劇場《淡水小鎮》
果陀是台灣劇場歷史悠久的劇團,其中我非常推薦《淡水小鎮》。這齣戲雖然是國外經典改編,但融入了台灣的時空背景。故事很淺白易懂,有歡笑,有淚水。看完後,讓人對生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我很愛裡面其中一個問題:「如果你能回到從前,再過一天,你會選擇回到哪一天?」這題很難回答,但是一旦認真去想,就會發現,也許我們懷念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日子,而是某個平凡的時刻,因為人們總是對於生活中許多理所當然的陪伴不以為意,但那些日常的細節,往往是最令人回味留念的。
  •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
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系列充滿濃濃的鄉土情,高比例地使用道地的台語,讓我每每在看戲時,倍感親切。「人間條件」系列往往從庶民的角度,談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小難題,從細碎的對話當中,反映出不同時代小老百姓的心聲。我曾經和吳導聊過,我自己的創作受到西方電影三幕劇的影響很深,我習慣用情節去支配角色,但是吳導的作品都是角色關係編織出情節。這樣的劇本,需要有很深刻細膩的人物觀察,還有豐厚的生命經驗才寫得出來,這也是「人間條件」系列經常賺人熱淚的原因。
  • 明華園戲劇總團
歌仔戲是最具台灣特色的劇種,雖然說傳統戲曲面臨時代的考驗,觀眾年齡層老化是普遍的現象,但是明華園的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劇本節奏緊湊,舞台視覺效果大膽新穎,一點都不拖沓,加上唱詞十分優雅,搭配字幕看,還可以增進台語語文能力。我曾二度和明華園合作文學跨界改編《散戲》和《俠貓》,見證了這個有九十年歷史的戲班的活力,也看到他們不斷進化的過程,對我來說明華園就是台灣的寶塚。身為台灣人,這輩子一定要看一次歌仔戲。看歌仔戲,就不能錯過明華園戲劇總團。
作 者 介 紹:黃致凱
現為「故事工廠」藝術總監。台灣大學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磕頭拜師入李國修門下十一年。作品風格多元,探究社會現象,常在嚴肅的議題放進喜劇元素。最新作品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個人著作《二十分鐘的江湖夢》剛出版。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