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者彭慕蘭的著作「大分流」問世以來,啟發了不少相關的觀點,其中歷史學者歐陽泰的全球史著作「火藥時代」可說是軍事版的「大分流」,在某些部分也補足了「大分流」沒提到的重大議題:軍事革命。「火藥時代」提出了一個大哉問:「中國曾是舉世最為富庶、科技最發達,也最有權勢的大國。…但是為何到了一五○○年之後,那些曾經無足輕重的歐洲國家會成為宰制全球的強權?」從軍事革命出發,「火藥時代」示範了如何用科學證據及歷史資料來分析這段軍事大分流的歷史,讓以上的大哉問可以回歸理性討論,不至於淪為東西方各式偏見的大亂鬥,這也是「大分流」所創造的典範。
「火藥時代」的幾個重要論點如下:
一、破解「中國人發明火藥只用在放煙火」這個流傳久遠的流言:這個流言不只外國學者講,中國學者自己的著作也常常轉述這個流言,事實上火藥在宋朝就開始上戰場了,歷經元、明、清,在戰場上的使用率只有越來越高,就算儒家傳統並不鼓勵發動戰爭,但是因為保家衛國的需求再加上火藥武器威力日益強大,所以火砲、火槍逐漸成為軍隊裏不可或缺的武器,以明朝為例,它的武器政策規定持火器的士兵比例必須達到十分之三,因此許多史家都把明朝視為世界史上第一個「火藥帝國」。所以,請大家不要再轉述「中國人發明火藥只用在放煙火」這個沒有根據的流言了。
二、明朝末年東西方還處於均勢:作者在另一本著作「決戰熱蘭遮」詳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的始末,雖然當時西方的火槍及大砲十分精良,但是中、日、韓等亞洲國家也藉由仿製後再創造而達到平起平坐的地位,因此在台灣發生的明荷之戰、也是第一次中國和歐洲之戰,兩邊的戰力其實是旗鼓相當的,荷蘭人的海船及大砲較先進,但是中國人可以靠火攻戰術來反擊;荷蘭的火槍隊火力驚人,但是中了鄭成功軍隊的前後包抄埋伏而幾乎全軍覆沒。最後讓戰況陷入膠著的,是荷蘭人所建立幾乎攻不破的文藝復興碉堡,再加上讓鄭成功意想不到、可以逆風航行的荷蘭帆船逃到東印度公司亞洲總部巴達維亞(現今的印尼雅加達)通報,讓戰局差點翻盤。因為與西方傳教士交流的緣故,明朝開始了解西方科技的長處,但是到了清朝初期,這個交流卻因為禁教的緣故就中斷了,在中止交流的百餘年之後,鴉片戰爭爆發,但是此時兩邊的軍事實力早已天差地遠。
三、「競爭國家體系」:作者提到根據此一理論,因為歐洲各國彼此對立,導致歐洲社會面對一種優勝劣敗的競爭壓力,迫使各國不得不改善自身的政經與軍事結構。相反的,中國卻是個大一統帝國,這讓中國人欠缺實驗精神,導致國家的發展停滯。作者認為這個論點有個需要修正的地方,就是中國在改朝換代時會有分裂的時期,並不總是大一統的國家,而這些分裂的時期也往往會帶來政治與軍事上的改革,最著名的就是因戰亂而造就諸子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因此在戰術、科技、組織與後勤等各方面都有許多軍事創新。中國在鴉片戰爭前最後一次大一統時期,是清朝一七六○年到一八三九年的承平時期,這段期間除了民變以外,並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是在這段期間卻是歐洲因工業革命而突飛猛進的時期,所以鴉片戰爭才會有幾乎一面倒的戰果。
四、「挑戰與回應的動力」:這個模型是作者的老師傑弗瑞.帕克提出的。在歷史上,拿破崙認為任何國家在受到軍事行動挑戰時,肯定會以革新來回應。這個部分是最讓人感到兩難的,因為沒有受到軍事行動挑戰代表國家很和平,但是和平時期通常不會有什麼革新的作為。以最近困擾世界的武漢肺炎為例,因為台灣在十幾年前在SARS的肆虐後痛下決心改革公衛系統,所以這次武漢肺炎就可以把傷害減到最低。我們不喜歡大型傳染病不時侵犯我們,但是如果很久沒有疫情,我們還會積極防疫嗎?在軍事方面也是如此,在鴉片戰爭時,英國人看到的中國軍隊裝備老舊,連軍官的佩劍都生銹了,這也是承平百年後必須承受的苦果。
五、科學造成軍事大分流的關鍵因素:在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想要在各方面急起直追,但是卻連仿造都困難重重,作者認為其關鍵在缺乏工程製圖的技術,以及沒有機械式工具可以使用。所以要趕上西方的腳步,就要從基礎工業開始,學習物理學、機械製圖等基礎知識,先做出車床等基礎製造工具,接下來才能開始仿製及改良蒸汽船、大砲等武器。雖然中國人很努力,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追趕了百餘年,中國的軍事實力還是遠遠落後先進國家,原因出在哪裏?作者認為有個最關鍵的因素一直被忽略:西方當時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所以就算中國學得很快,但是西方各國跑得更快,因此一直到了二次大戰結束,中國的軍事實力還是追不上西方的水準。
六、軍事大分流的現在進行式:作者在本書一開始以及本書的結語都提到今日的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崛起,已經是拿破崙所說的「被喚醒的睡獅」,尤其是近年來的「一帶一路」、「戰狼外交」以及破壞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已經對世界秩序產生新的變數。至於中國會因為國力強盛而發動對外侵略?還是會致力成為一個習主席口中「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無論如何,中西方的「軍事大分流」已經宣告結束,新的局勢會隨著中國和西方世界新的「挑戰與回應的動力」而有新的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七、王陽明是火砲理學大師:當時明朝稱葡萄牙人所帶來的大砲為「佛郎機砲」,明代大儒王陽明在帶兵平定寧王之亂時,也特地研究如何製造佛郎機手銃(手槍),王陽明還寫了「書佛郎機遺事」:
佛郎機,誰所為?截取比干腸,裹以鴟夷皮。萇弘之血釁不足,睢陽之怒恨有遺。老臣忠憤寄所泄,震驚百里賊膽披。徒請尚方劍,空聞魯陽揮。段公笏板不在茲。佛郎機,誰所為?
這首詞以當時最先進的佛郎機手銃為題,就如同我們現代人以iphone為主題寫作文一樣有趣。王陽明如此醉心研究佛朗機手銃的史實,可以直接反駁近代某些學者所認為的「儒學會阻礙科技的進步」這個似是而非的流言。
結論:
因為「火藥時代」顛覆了許多固有陳見,因而讓我得到一個結論:
對抗固有陳見,與其用一大堆理論去反駁它們,不如用證據讓它們一刀斃命,這就是歷史的力量。
不論是儒學對科技的影響,或者是中國人對火藥的態度,長久以來都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成見。中西方史學的傳統,不論是中國的司馬遷,或是希臘的修昔底德,都強調歷史必須是真實的記錄,對於無法驗證的事實要存疑,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尋找真相,「火藥時代」也延續了這個優良的史學傳統用證據來敘事。「火藥時代」不僅是嚴謹的學術作品,也是本獻給普羅大眾、精彩無比的故事書,別被它本576頁的厚度給嚇到了,與其看那些假鬼假怪的假知識型網紅講歷史,不如來看這本繼史景遷、卜正民之後,最會說全球史故事的歐陽泰教授的精心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