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圖爲現代常見的音響擴音機符號與漢字「奐」的對照圖 (最右邊有雙手符號的就是篆文字體),是不是覺得有點歷史重演的感覺呢?】
如果把漢字「奐」分為上中下三部份,上面的部份很像輸入端,中間是轉換段,下面是輸出端兼擴大端。換句話說,「奐」可能是一種早期的擴音機或放大器或擴大器 (amplifier) 的圖示,也可能有點像俗稱「大聲公」的擴音器或角狀喇叭 (horn / 號) 等。這可能是「奐」被引用爲轉換 (turn、exchange) 或擴聲、播音 (broaden) 及擴大 (expand)、放大 (enlarge) 之意的由來。
奐 = 𠂊 (類似 h 形或「入」,代表輸入聲音,h 也是這個字發音的聲符) + ㄇ (代表空氣的容器) + 八 (代表喇叭狀或放大作用) + 大 (代表擴大輸出)
am:代表音、聲音、音樂 (music)。此外,a 可能通過大寫 A 象徵由小而大的「放大」之意,又可能象徵ㄧ種原始的角狀喇叭,或略通 emphasize (陽放大之轉移,意指強調) ㄧ字之 em 而使得 am 在此處也有「揚樂音聲」之會意。
p:代表 put、佈置、輸入 (input) 或 push-in、推送音源進入。
li:代表裡、裡面、內部。
fy:代表飛出、飛移、輸出至遠處,並且此處 fy 或又帶有「放益」即類似「放大」、「擴增」之意,其中 f 或形聲漢語「放」之起音、y 或形聲漢語「益」(有增加至越出某個範圍的容量之意)。
am + p + li + fy = amplify
如果再往篆文的字體去看,那就更有意思、更原始了,「奐」字中的「大」似由「雙手作出括弧形」演變而來,可能在表達擴大音量的原理,好像是以雙手括於口旁來輔助呼叫或呼喚的樣子,並引申出呼叫 (喚)、散播 (渙)、廣播 (broadcast -- 播廣;播連于空中廣遠送遞) 等意義。
【附圖:圖爲現代常見的音響擴音機符號與漢字「奐」的對照圖 (最右邊有雙手符號的就是篆文字體),是不是覺得有點歷史重演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