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發音之謎

羅聖爾
發佈於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古代漢字沒有像拼音文字一般的音標系統和字母組合系統 (如:abc......),注音符號 (ㄅㄆㄇ......) 也是近代纔出現的。那麼,會不會遠古的單一漢字其實有不同的發音方式呢?也就是說,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語言中可能發音不同。
試想,當看到燃燒的「火」時,雖然這景象最初可能被抽象的畫成一團火焰燃燒的圖像,但是並不一定會影響各個地方的語言在口語中對「火」的稱呼。
【插圖:火的象形字演化】
有的語言可能稱之為 huǒ (北京話或普通話或台灣國語或華語)、有的可能稱之爲 huè (台閩語,音近「燬」或「火焰」的融合)、有的可能稱之爲 vognishche 或 ogon (Russian 寫為 вогнище 或 огонь)、有的可能稱之爲 fire (English)........。
下列試以羅馬拼音整理的,通常可能就是這些有點相近卻又不全然相同的幾種語言對於「火」字的口語發音 (沒標示精確的聲調,例如:平上去入......等等):
北京話或普通話或台灣國語或華語huǒ
台閩語:huè (似結合「火」和「焰」)
客家話:fo 或 foo
日本語:hee (似結合「火」和「焰」)
印度語:phyara (似有「火焰熱」的感覺)
阿拉伯語:hariak (似有「火焰」和「光」結合的感覺)
俄羅斯語:vognishche (似有「火焰光如舌起」的感覺)、ogon (似有「火光」的語意)
哈薩克語:ot (似「火吐」或「火騰」之表達火焰騰空而上的樣子)
波蘭語:ogien (類似「火焰」的感覺)
匈牙利語:tuz (好像火焰「吐火舌」的感覺)
希臘語:futia (也有「火焰」的感覺)
拉丁語:ignis (似「焰」或「焰火」即「火焰」的同義倒裝詞,其中 i 似形聲漢語「焰」的起音,gn 似通過「臼⺈」轉換漢文符號「臽」, nis 似通過「人點雙」表達漢字「火」)
法語:feu (似「火」但又帶有「焰」的感覺)
徳語:faia (也有「火焰」的感覺)
西班牙語:fuego (好像「火鍋」啊!但可能是「火焰光」或「火焰炬」的融合)
英語:fair (單字書寫爲 fire,似「火熱」或「火燄」甚至「火力」,但 e 通常不發音)
..........

漢字這樣的文字系統,在當初創造文字的構想中,很可能著重在以光速的速度來傳遞各種資訊、進行心智活動,而不是以較慢的音速。如果漢字的根本是建立在藉由視訊編碼來快速傳遞資訊的需要,那麼原始漢字的發音規則是否也可能不像拼音文字一般嚴謹,甚至可能有多元化的發音方式呢?
例如:同一個「好」字,古時候可能發音爲 haǒ (北京話或普通話或台灣國語或華語)、hò (台閩語)、harasho (俄羅斯語)、hai (日本語).....等等。
又例如:「白」可能發音爲 bái、béh、bright、white....
再例如:「賁」可能發音爲 bì、bea、beau、beaut、beauty、beautify、beautiful......,而且對其它語言來說,發音可能又不同。
雖然漢字主要是以視覺圖形來表達事物的象徵符號所構成的文字系統,不是著重在語音發聲的字母拼音系統,但是如果不考慮語句組成的文法問題,它和拼音文字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P.S. 古代漢字發音系統的特殊架構:


漢字古早無準確字母音標如 abc......,ㄅㄆㄇ......也是近代的事。古代解字書大多記載此字讀若那字,那字又讀若此字或其它字,繞一圈倒底怎麼發音其實只是ㄧ個迴圈的發音系統之架構,而不是標出準確的發音,否則方言眾多,如何佈告天下?ㄧ方面也可能是尊重各地語言之方言甚至自有文字或自行對應漢字或造字以附。公事應是地方官員通曉官話及漢字,理解佈告並以方言解說傳達於地方民眾較可能,因古代並無所謂普及的國民教育。
以今日之現況觀古代之情況,未必足以完全吻合。近代小國寡民者眾,國語之施行方有可能,古代如周朝時期,小國林立亦如是,或有各國本土方言,然而身爲大國之周代官方語言究竟爲何仍是個謎。此外,當時小國之方言或爲自然群居生活所需而形成的語言,非爲有所強制規定如近代「內省ㄧ類之思義」(Nationalism,直譯即「內地一圈人就是唯一的全體的主義」之意) 盛行後之義務教育的方式。
作爲大國之朝廷如周王朝,譯者應甚眾,或稱之邑人,官方通行語言或不只ㄧ、二種,惟文書通信爲遠傳而不失其義之便,可能較趨單一或固定的幾種文字,字義若已混亂失信則必再造新字,此後世篆文隸書等之可能的形成原因,恐非無事而自生其文字也。(P.S. 參考 〈爲何「邑人」也可能是古代的「譯人」(譯者、語文翻譯者)?〉-- https://vocus.cc/article/607fb249fd8978000182927b)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avatar
鮪魚肚
2024-04-27
輕小說「救了遇到痴漢的S級美少女才發現是鄰座的青梅竹馬」謙之字2020校園戀愛喜劇由GA文庫推出的輕小說「救了遇到痴漢的S級美少女才發現是鄰座的青梅竹馬」,是作家謙之字執筆撰寫、插畫家Fly繪製插圖的作品。自2020年至今共出版5卷,而台版也由尖端出版社全部引進。故事主要講述了主角是木納的高中男生,一次在擁擠的電車中救了青梅竹馬的同學。
Thumbnail
avatar
Ferdinand Tsai
2023-11-07
二六〇:陽脈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絕於裡,亡津液,大便因鞕也「陽脈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陽脈指的是寸脈、右手的脈,寸脈從洪大的脈變的沒那麼洪大了,流汗多的情況也變少了,這是津液回頭的好現象,自己會好,「汗出多者為太過」,如果流汗仍然很多,代表津液仍不停的在損耗中,「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寸脈摸起來很扎實,原因是發汗太多,腸胃津液乾掉了,燥屎
avatar
鮪魚肚
2023-10-28
如何客觀看待繁簡體字的爭議?從漢字發展史的宏觀角度給出答案漢字字體在不斷演化和改變,沒有一種最好又能永恆不變的字體,如何從漢字發展史的宏觀角度,正確看待繁簡體字爭議?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你一點啟發。
Thumbnail
avatar
稽古齋
2023-10-16
二二八: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生。「發汗多」,平常沒運動卻很容易流汗的人,這人是表陽虛,「若重發汗者」,如果用大劑量的汗劑給病人發汗造成裡陽過度往外跑,「亡其陽」,裡陽就會亡失掉,如果汗傷的比較輕的,病人頭會昏,如果汗傷比較重的,會發狂奔走,因為腸胃的津液都傷到了,變成不大便、發譫語了,「譫語,脈短者,死」,譫語是陽證,脈短促代表陰
avatar
鮪魚肚
2023-08-26
一二三:「太陽病」二日,煩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一二三:「太陽病」二日,煩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先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谷氣下流故也。 「太陽病二日,煩躁」,二日在此為二侯,也就
avatar
鮪魚肚
2022-12-31
日語地名_03_漢字發音除了上一篇所提及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有其固定的發音(日語五十音)之外,日文中的漢字,其發音可說是相當的複雜。大體上來說,日文漢字可以分為兩類發音:音讀、訓讀。
Thumbnail
avatar
都說
2022-10-31
八一: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這個症狀跟「桂枝甘草湯」一樣都是叉手自冒心,也就是有心下悸,「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就是告訴病人咳嗽一下,但是病人沒有反應,「此必兩耳聾無聞也」,代表耳聾聽不到,「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為何會耳聾聽不到呢?因為發汗太過造成陰虛,汗的源頭來自腸胃,發汗太過
avatar
鮪魚肚
2022-10-08
六九: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4、炙甘草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解說:桂枝可以強心,降衝逆,將心下的冷水氣化。
avatar
鮪魚肚
2022-09-17
六三: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倪氏曰:若吐,吐法的應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風的時候,痰涎塞住,被西醫在「天突」的地方開洞抽痰,無法下針,只能用藥,湯熬得很濃,藥下去的時候,一邊喝一邊痰就噴出來了,把藥也噴出來了,再灌再噴,再噴再灌,噴到後來沒有痰了,藥就進去了,這就是用藥去急救,這就是吐法。 第一:有胃氣,摸脈一息四至。
avatar
鮪魚肚
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