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文化嗎?」
明明是個問句,但從許多台灣人的嘴裡說出來,卻更像是哀怨的肯定句。
我們對於文化的自信心,甚至已經低落到開始會自我傷害的程度了。筆者高中的英文老師就曾當眾宣稱:「台灣廟宇亂七八糟,不如歐美那些教堂來的優雅。」
走過鹿港龍山寺之後,你就會發現,英文老師說的根本不是事實(圖片皆為筆者所攝,請勿盜用)。
台灣的『台』字變成形容詞,拿來描述穿搭(人設),除了變成不登大雅之堂的次文化(『台客』)之外,更常常帶有非常負面且低級的意涵。當這個用法出現的時候,想必許多讀者腦中都閃過一個畫面:邋遢、穿著吊嘎和啪噠啪噠的人字拖、抽菸喝酒吃檳榔、還要時不是講只剩三字經的台語。
批批踢或是狄卡等充斥鄉民的網路世界,大家都非常開心地拿自己故鄉的名字來互相消遣,全世界大概很難找出第二個國家,會那麼露骨又無意識地瞧不起自己吧!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人覺得自己所在的這片鄉土沒有任何文化呢?又或者,台灣文化是如何被大眾默認為一種低俗,且次等於中華、歐美、日韓文化的呢?明明,從有文字紀錄的歷史以來,台灣已經過了四百冬。這四百冬以來,我們的先祖們難道都只是翹著二郎腿,涼涼地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嗎?
殖民者主導的文化消滅
台灣人是一個悲情的島國民族。
從前一個個外來的殖民者,除了對菁英階層執行肉體上的消滅之外,還對普羅大眾進行各種為政治服務的思想文化改造,例如日治後期的『皇民化』,或黨國提倡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當這些外來政權踏上台灣的土地時,台灣人就此被宣稱低人一等。無法否認的是,過往殖民者進行的文化清洗,正是造成台灣人在地文化自卑和無知的主因。
若要更明確地說,同為半世紀,筆者認為黨國的中國化較日本皇民化來的深遠。除了有相關政策執行時間上的長短區別之外,台灣在日治殖民體制下,因為文化上較大的差距,還有與在台日人實質上的隔離,進而體認到自己身為異民族的事實,進而凝聚出有別於日本人的另一種認同(相關書目:
《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而這個『認同』,就是近幾年大家口中所謂台派、台灣意識的最早根源。
當年的日本殖民者,其實也為台灣留下許多美麗的建築。將近四十年前,這間北投的溫泉博物館也是一座面臨被拆除的廢墟,好在有志者的搶救下,才能成為台灣文化中的一片風景(圖片皆為筆者所攝,請勿盜用)。
日治時期的同化政策多數是失敗的。從語言上來看,雖說皇民化運動以後日語達到七成的普及(但不到十年日本就丟了殖民地),但在這之前的日語使用人口僅約四成。相對來說,黨國初期就執行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半世紀以來所執行的文化清洗更為根深蒂固,對台灣人的影響至今未散(所以我們才需要寫這篇文章)。淪落為中國方言『閩(蠻)南語』的台語,就是一個文化被醜化和打壓的例子。
國民政府除了明令禁止台語之外,還透過長期的影劇灌輸,讓年輕的一輩普遍覺得講台語是很俗、很沒水準的一件事。就連二年前很紅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也陷入『台語人物設定』的爭議(參考資料
:管仁健觀點》我們與「惡等於台語」的距離?)。
只要自卑感建立的扎實,就算已經不存在禁令,被殖民者也會自我消滅那些『缺點』。現今政府對於台語等族語的推廣,依然非常不足,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台語其實有漢字和白話字(學起來和日語一樣有趣)。正準備上路的雙語政策,更讓筆者感到匪夷所思與無法苟同。
大家都知道原住民語已經瀕臨絕跡,但台語的存續狀況並沒有好上多少。事實上,台語已經符合聯合國的瀕危語種之一(補充資料
:台語傳承危機! 聯合國:瀕危消失第三級)。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的父母公嬤輩都能講著輪轉的台語,但他們自身除了已經不太會講台語之外,還會認定自己的母語就是華語。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就這樣在三四十歲以下青壯輩中逐漸滅絕。
因為語言區隔已經被中華民國抹平,讓台灣在面對當今的共產中國時,少了一層語言的屏障。交流更加順利的背後,則是逐漸地被同化、甚至洗腦(香港人好歹多數都能流利講自己的母語)。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除了無法講台語之外,還常常用中國用語漱口(小夥伴、走心、立馬、靠譜、打印等等),甚至連使用簡體字都覺得無所謂了。
正因為黨國的殖民與中國化政策,也導致台灣的文化認同在面對中國時也是錯亂的,相關的論述請見:
台灣人的中華文化迷思。認同台灣文化等於中華文化的人,無法辨別統戰語言及其政治心理上的危險性;反對台灣文化等於中華文化的人,也難以提出有力的證據和一整套邏輯脈絡。更多的人則是直接裝死:乾脆就認為台灣沒文化就好了啊!
文化是什麼?能吃嗎?
源自功利主義的『重理輕文』之風,也是台灣文化一直無法撐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某個周末,準備排隊搭電梯上補習班的可悲台灣中學生(圖片皆為筆者所攝,請勿盜用)。
重理輕文的社會,除了無法支持文史研究工作所需要的高階人才之外,從小就被剝奪的美術課、音樂課,更無法培養出具有品味和人文素養的台灣人。對於文藝美感沒有鑑別力和興趣,也鮮少追求品質和身心靈的富足,自然也不會有許多長輩口中的『浪費』行為。
沒有這些『浪費』,就不存在有市場,更遑論支撐起一個國際品牌和整個產業。而缺乏相關文化素養,不願意投入文化經營,正是為何台灣只能一直做代工,拚到天花板也只能到台積電。
台灣人喜歡『俗又大碗』、『吃粗飽』,所以養不出像三星、蘋果、Calvin Klein、Adidas、Puma、IKEA等國際知名品牌(詳見:
誤國神山:台積電風光崛起的陰暗面(下)),也做不出大家都愛看的日本動漫。日本的炭治郎(鬼滅之刃),和台灣廟裡大家瞧不起的八加九,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唯一只差在文化有沒有被看見、重視和再呈現而已。
霧峰林家下厝宮保第的美麗門神彩繪,還應用到了西方繪畫手法。你看著門神,門神也看著你(圖片皆為筆者所攝,請勿盜用)。
因為你不在乎,所以台灣沒有文化
整體社會缺乏文化素養的結果,便是你會在南投看到和台灣在地毫無連結的日本妖怪村,還有一堆人喜歡前往蓋著豪華的仿歐風景點打卡拍照(
野心大國)。然後,這些只用來賺快錢的景點往往很快就被人遺忘,
你的生活不會和它們有任何互動,它們就是一個沒有在地故事的空殼。
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好,所以也特別媚外。許多人對於日本或歐美文化如數家珍,期待走進神社、走進哥德式教堂拍照攝影,卻不願意走進可能就在距離你家不到五百公尺的百年老廟,更少有人拿起相機拍攝藏在廟宇建築各處的文物,只因為覺得它們好像不夠壯麗(
野心大國)。他們不知道這間廟究竟拜什麼神明(反正那是長輩們的事),更不知道祂的傳說與台灣史地的連結。
結語
當年英文老師說的其實某種程度上並沒有錯,廟宇給人的印象的確不怎麼正面,至少當時坐在台下的我是點頭認同的。印象中的廟宇,多半是擁擠地穿插在車水馬龍的住商混合區,旁邊可能有一些違規又異味很重的路邊攤和亂停擋路的汽機車。
近年來新聞報導的鬧事『八加九』,還有深夜或清晨鞭炮響翻天、擾民的宗教活動,也加深台人對於廟宇文化的負面連結。主事者自然是責無旁貸,但有沒有想過,這些『亂』的背後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從小栽培文化素養,毫不在乎,也不想去了解,自然無法維護或改善與宗教結合的生活文化。
什麼都不做的不是我們幾百年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祖先,而是在現代只會躺在床上划手機的我們自己。台灣其實有非常深度的歷史傳統文化,且有別於當代的中國,只是有許多依然等待著你我去發掘、守護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