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北世大運吉祥物熊讚扮演者曝光的新聞,我始終沒有點進去看,這是我保護自己的方式,也是尊重熊讚這個角色的一種堅持,但是這件事依然讓人感到沮喪。台灣,難道真的是一個如此容不下「夢境」存在的國家嗎?
雖然本人土生土長,從未出國留學過,但是幾次的旅遊經驗都讓我深深體會到非華人國家對待夢境這件事有多麼認真。迪士尼裡每個穿著布偶裝或是化裝成公主的人,從那一刻起他們就完全拋開自己,只專心做好那個乘載著多少大人小孩美好想像的角色。當你看著同樣穿著公主蓬裙禮服的小遊客開心地拉著工作人員扮演的灰姑娘滔滔不絕地講話、或看著菲利浦王子害羞地笑著,你只會覺得這樣天真的世界有多棒,真實人生的煩惱瞬間不見。
為了一個血癌病童,美國舊金山可以全城動員營造出一個假的高譚市,讓病童穿著蝙蝠裝當一回電影中的英雄,連歐巴馬都加入一起演戲。日本人過聖誕節也是一樣,從街頭到高檔購物中心,每個布置、每個工作人員都為了維護孩子們的想像,無不努力營造出濃厚的節慶氛圍,想方設法要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期待聖誕節的喜悅,當然聖誕老人也都是真的,每個說出口的願望也都被期許著總有一天會實現。
舊金山市民全體動員,只為一圓5歲孩童的夢想。
一個允許甚至樂見作夢的國家,說穿了就是感性的、有赤子之心的,這對於人性大膽釋放自己的真實性格是很有幫助的,更能發揮潛能與才華。
仔細回想,我們長大的過程中,受到來自家庭、社會多少的指指點點與限制?不要胡思亂想、不要作夢、實際一點,同樣的內容不斷換句話說,只為了要我們活在他們所謂的真實裡面,這樣一來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想像?
於是吳季剛只有到了國外才能好好享受身為男生卻擅長設計娃娃衣服的天賦,江奕勳到了國外才可以大大方方展示出他將台灣本土文化重組的趣味而不被恥笑。這些人的腦海裡有多少豐富的故事和影像,當他們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感受性不受到限制時,所爆發出來的力量才是最珍貴和無可取代的。
曾經讀過李安的故事,談到當初在他差一點點就放棄電影夢跑去學電腦的時候,他太太林惠嘉對他說了一句話:「要記得你心裡的夢想。」這才讓他堅持並等到才華得以發揮的一天。對很多人來說,「夢想」兩個字也許太遠大,但在台灣連「作夢」都不被允許,哪還能多「想」呢?什麼時候當台灣真正變成一個能樂於擁抱「夢境」的國度,所謂時尚、影視、藝文等等文創軟實力才可以真正輝煌一把吧?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 SA 2.0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