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第六十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為武俠小說的《黃金故事》 /梁哈金

 

  把倪匡的《黃金故事》當武俠小說來談,不知對他是一種不敬,還是一種至敬。但是不管啦,在我心裡,這就是一部武俠小說。

  本書從1986年1月開始寫。距離他的好友古龍過世三個多月。

  我高中時都在看倪匡,所以衛斯理到1994年的部份,我幾乎都看過,而且其中幾十部看過好幾遍。《黃金故事》是其中我覺得寫的最好的。連倪匡自己都說,那是他最喜歡的兩本之一(另一部他當時說是《電王》,後來又說是《尋夢》)作為科幻小說,它不及格,作為短篇武俠小說,絕佳。

  或者,我們也不該以武俠小說來框限它。因為它其實還是有科幻成分的,整個敘述框架也是用現代的場景來講述。倪匡的科幻其實大部分都很不專業,「幻」是有的,「科」的成分就少了。他曾評價古龍的小說是「很好看的小說,加點武俠的元素」,我覺得他的科幻小說也是如此,就是「很好看的小說,加點科幻、武俠的元素」。他自己也說過,一開始寫衛斯理的時候,其實是要寫「時裝武俠」,所以《鑽石花》實在沒甚麼科幻的成分。他也覺得他的科幻小說比較像「幻想小說」。但是既然被認定是科幻了,以他的個性當然就是人家說甚麼、我自寫甚麼。所以我說《黃金故事》是武俠小說,大概不會違背他本人的意思的。反正他也不會理你。

  以科幻的角度來看,《黃金故事》就是一對有穿越時空能力的男女朋友,將民國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的半生,拍給衛斯理夫婦看。是的,超沒甚麼的。雖然衛斯理一直在那緊張兮兮、搞不懂這個搞不懂那個,但當時還在高中的我,看了幾頁就看出倪匡的暗示,猜到那是穿梭時空的人去拍的了。所以,我在此也不怕破你們的梗,反正你們看了幾頁也就曉得了。

  以下才是真正的故事內容:

  以武俠小說的角度來看,其實也簡單:故事是以民國初期,金沙江上游的淘金傳說開始的。哥老會、鷹煞幫、外幫為了爭奪一段江流的淘金權,各派出一隊20人的「金子來」,在神牙臺展開一場大廝殺。廝殺的結果由哥老會的張拾來擊敗眾高手,取得最後勝利。張拾來愛上哥老會內的妓女銀花兒,兩人打算著要逃走。適逢哥老會子字堂張堂主要求張拾來暗殺分會龍頭,想要取而代之。張拾來一擊得手,但卻遭到張堂主暗算,跳進金沙江中逃走。張堂主成為新的龍頭,他不斷凌虐銀花兒,希望能引誘張拾來出面,把他殺掉滅口。但張拾來因為受了重傷,武功大減,只好躲在暗處。銀花兒終於不堪凌虐,要求跟張堂主見面,試圖刺殺他時反而被殺。張堂主提心吊膽等不到張拾來出面,只好請求調回總部,赴任途中被張拾來襲擊。報得大仇之後的張拾來逃往上海。

  OK好,重點是倪匡怎樣處理這個故事。他花了將近五十頁的篇幅,詳詳細細的描寫神牙臺的那段大廝殺。用現代的語言和科學知識來描寫,當時讀來真的非常非常新鮮而且特別。寫武俠小說有一個侷限,就是你寫古代的事跡,不能出現太現代的語詞,因為古代沒這種話,你突然在古人的對話中出現一個「細菌」、「哲學」,或是在敘述的時候來個「他的飛鏢簡直像M16一樣快」,你就完了。但由於《黃金故事》的敘述者是現代人,這種框框就不存在了:

 

  而到了這時候,石臺上還站立著的人,只有三個了。

  這三個人一面揮動著手中的長刃,一面在石台上游走著,行動根本叫人看不清,只看到他們手上的刀,發出閃耀的光芒了。

  他們不約而同,把石臺上的殘碎的肢體,在迅疾的奔走間踢下臺去。由於他們的動作快,一時之間,殘肢亂飛,有的腿是整條的,有的還帶著肚子的一部分,有的比較大塊,是一半的上半身,或一半的下半身,有的十分小件,只是一隻腳,或是半隻手掌,全都在黑暗之中飛舞著,而且,全向著石台的一個方向飛落下去。

  那是石台臨江的一個方向。

  斷肢殘體跌進了湍急奔流的江水之中,濺起一陣又一陣的小水花,然後,水花消失,作為生命存在的最後象徵,也隨之消失。

  這三個人清理石台,只花了極短的時間,就將石台清理幹淨。只有積聚在石台中間凹進去部分的鮮血,無法清理。

  這時,積血已呈現一種半凝結狀態──人的鮮血是一種十分奇特的東西,在離開了人體之後,會變成了膠凍狀的血塊。

  血液在離開了人體之後,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活的,如果採用適當的方法來保存,例如加進微量的腺膘吟,可以活到六十天,那時其中的一種成分,叫作血小板的,就開始發生作用,那是極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過程,使血液從流動的狀態變為凝膠,血漿中的溶解性纖維蛋白轉變為不溶解的纖維蛋白,呈細絲狀交織成網,將血液細胞網在裡面,於是液體的血,在脫離了之後,成了另一種形態的獨立生命。

  人類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可有想到過,單獨活下來的鮮血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那麼多人的血混在一起,聚在石台的凹痕之中,生命是不是還成了膠凍狀,所以,當那三人,在石臺上的斷肢殘體,一起飛落進江中之後,再迅速地向石台的中間部分聚攏之際,他們的腳步,重重地踏在積血之上,再沒有血花濺起,而是在凝膠狀的積血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深淺不同的腳印。

  那些腳印看起來像是活的,一個腳印形成了,就開始蠕動變形,由大變小,終於又消失,而另一個腳印,又迅速地印了上來。

 

  一邊打鬥,一邊踢得殘肢亂飛,掉進水裡迸出水花。地上又是一片凝血,踏著血塊的腳印深淺不一,由大變小而消失。這畫面經營得多好哇。在這樣肅殺的敘述當中,穿插了關於血液的科學知識,還加上了生命意義的探討,居然一點都不違和。這不就是倪匡才做得到。這樣的寫法,整篇小說到處都是,雖然很囉唆,卻一點都不拖戲。

  在描寫人性方面,倪匡也一如平常,展現了很高的水準。比如他寫張拾來和銀花兒的愛情,銀花兒甚麼時候知道對方是真心愛著自己的呢?不是在張拾來勝利歸來時選中他的時候,也不是在張拾來決定要跟她一起逃走的時候,而是她不小心說錯話激怒張拾來,他一刀斬下,竟硬生生停住,不忍殺了她,反而跟她哀求的時候。她發現張拾來真的把她當人看,就死心塌地的愛上他了(那你遇到馬前總統怎麼辦?)。這樣的愛情,算斯德哥爾摩症嗎?放到那個故事情境的逼迫上,卻很能說服人。

  而通過衛斯理、白素和白老大看影片來串場,讓倪匡可以省了許多過場的敘述,挑重點來寫,只把最刺激的場面剪接給讀者,這倒也不是傳統的武俠敘述能輕易做到的。去掉這些框框,就出現了那個年代看不到的武俠小說,衛斯理式的武俠小說。可惜這樣的寫法,倪匡自己沒有多重複幾部,不然也足可成為武俠小說的一種典型。

  張拾來逃到上海了,故事還沒完。倪匡在故事後面還找了個「常福」來,神秘兮兮的暗示大家,張拾來其實是民國時期某個神秘的大人物。

  倪匡的小說最棒就是這種,他很會影射人物,如果你對他影射的人物有點了解,看完小說之後真的會浮想連翩,後患無窮。我以前愛看毛澤東的事蹟,所以每次他寫「領袖」的時候,我都很興奮。而這個「金子來」張拾來,影射的是誰呢?據說,就是杜月笙。(請自行google)

  然後你就會明白,為甚麼倪匡寫起武俠,完全沒有他寫科幻的魅力?這一點他自己都搞不懂。但你看到《黃金故事》,你就懂了。因為一來,武俠小說的人物,全都是「從小受過嚴格的武術訓練」啊(熟知衛斯理的人就知道這句是他的老梗),這話放在科幻的人物很有魅力,放到武俠人物,就變成廢話一場。二來,武俠不能像科幻一樣,故事講死了,就說那是外星人搞的事。武俠小說還是有個設定框架的,《天龍八部》把故事講死了,可以跑出個「掃地僧」,來收拾掉寫爆了的武功設定,但那已經讓人覺得很扯了,你不能故事講死了,突然太上老君從天而降,伸手一指,一道白光把六指琴魔變成了一頭青牛,然後說他的牛偷了他的琴跑下凡,有一天他被孫悟空騷擾之後想要彈琴解悶,才發現咦牛呢琴呢?於是你大開大闔的想像力就會受到限制。──雖然武俠小說真要這麼寫,應該也是超精彩的,但在那個年代,尤其倪匡對武俠的觀念,還是做不到這個地步來。

  而第三,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敘事方法的問題。他寫衛斯理的時候,可以一下子跳出來,以一個「講故事者」的口吻來說故事、評論故事,可以一下子跳進去,用第一人稱來講故事。中間還穿插一些科學小知識、異國風光、特殊嗜好、或是中國史地掌故之類,或是影射一個民國時期的人物,而且還是科幻,讀起來豐富、神秘又多層次。但這些趣味,用來寫以古中國為背景的武俠小說,就去掉了十之七八。

  加上倪匡懂的本來只是雜學,而不像金庸那樣,是有豐厚的國學造詣,所以寫起古事來,滋味就差了許多。他無法像金庸那樣,捏造出一部《九陰真經》,還搞得出一些深得古中國思想精義的經文出來,或是把人物寫得很有古人的味道。他自己也承認,他對古人古事的了解只是普通程度而已。要他捏起古語來說故事、來對話,當然也成,就是普通。何況他思想如此叛逆,古代的東西他大概十之八九難以同意,又怎能寫得好呢?他就是個現代人。當然,他對科學的了解程度也是還好而已,但畢竟就是活在現代、思想也很現代(甚至超越現代),寫起現代就不會像寫古代那樣格格不入了。

  雜學之人,東講一點西講一點,會讓人覺得精彩迷醉,但你真要他專講一點,他就不行啦。這是倪匡的缺點,也是他的優點。為甚麼華人世界沒有其他的科幻小說家會像倪匡那樣紅?也許就是因為他們的小說都太科學了,不像倪匡那樣,沾一點就好,其他就是天馬行空,讀著就是非常好看。就像他老愛說的:「我的小說很好看的!」《黃金故事》很好看的,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武俠故事》的沙龍
125會員
285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點穴與輕功的缺乏,我以為正是陸魚的創見,那是一個扎扎實實苦練出來的人,沒有花巧,沒有捷徑,不能突如的中斷、截止(點穴),也無法輕盈跳脫自身的宿命(輕功),緊密地活在重力法則裡,活在地面上,寓意著現實人生之無從超越。
Thumbnail
點穴與輕功的缺乏,我以為正是陸魚的創見,那是一個扎扎實實苦練出來的人,沒有花巧,沒有捷徑,不能突如的中斷、截止(點穴),也無法輕盈跳脫自身的宿命(輕功),緊密地活在重力法則裡,活在地面上,寓意著現實人生之無從超越。
Thumbnail
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電視劇是電視劇。我相信,做好自己專業的部分,才真正對得起小說。當那麼多人在要求影視產業要尊重原著,我很好奇的是反過來呢?作家與讀者有沒有對影視作品有足夠的尊重呢?
Thumbnail
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電視劇是電視劇。我相信,做好自己專業的部分,才真正對得起小說。當那麼多人在要求影視產業要尊重原著,我很好奇的是反過來呢?作家與讀者有沒有對影視作品有足夠的尊重呢?
Thumbnail
與朋友討論,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它既是隨著每一次解讀而有所變化,又隨它欲處理的議題加倍複雜。讓人總無法輕易地以足以說服自己,合適的觀點去判讀。光是這點的美學賞析,就足以使人一讀再讀。當它包攬的無數獎項,更是證明這點。
Thumbnail
與朋友討論,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它既是隨著每一次解讀而有所變化,又隨它欲處理的議題加倍複雜。讓人總無法輕易地以足以說服自己,合適的觀點去判讀。光是這點的美學賞析,就足以使人一讀再讀。當它包攬的無數獎項,更是證明這點。
Thumbnail
從射鵰到飛狐(上) /梁哈金     《射鵰英雄傳》還有甚麼可講的呢?每個金庸迷都可以倒背如流,各種分析簡直不能用「汗牛充棟」來形容,而是如佛經說的「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但既然前面說了《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就無可避免又要講《射鵰》。   書劍和碧血,金庸都用了「少年英雄成長故事」
Thumbnail
從射鵰到飛狐(上) /梁哈金     《射鵰英雄傳》還有甚麼可講的呢?每個金庸迷都可以倒背如流,各種分析簡直不能用「汗牛充棟」來形容,而是如佛經說的「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但既然前面說了《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就無可避免又要講《射鵰》。   書劍和碧血,金庸都用了「少年英雄成長故事」
Thumbnail
  還是來談一下郭箏  
Thumbnail
  還是來談一下郭箏  
Thumbnail
  1. 工商服務   郭箏 劍鬼姜小牙 2. 讀書心得 新世代小說大系 武俠卷
Thumbnail
  1. 工商服務   郭箏 劍鬼姜小牙 2. 讀書心得 新世代小說大系 武俠卷
Thumbnail
每個人想寫自己的書籍, 這些明顯是世界末日快將臨近的證據。
Thumbnail
每個人想寫自己的書籍, 這些明顯是世界末日快將臨近的證據。
Thumbnail
談秦紅九龍燈      
Thumbnail
談秦紅九龍燈      
Thumbnail
武俠電子報  1.乃賴的演講  2.西遊記唐僧的復仇
Thumbnail
武俠電子報  1.乃賴的演講  2.西遊記唐僧的復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