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夢網——從每一個遇見人的身上找到那一張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北美奧吉布瓦人使用柳樹來做框,中間編織著鬆散的網或蜘蛛網。奧吉布瓦人相信掛上捕夢網能夠「捕捉」好夢,阻擋惡夢。如果人生就如佛陀在金剛經所說的,是一場夢而應時時覺察夢幻泡影的虛幻,那麼覺察最好的工具,或許就是將人生旅途上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當作捕夢網。

 

[caption id="attachment_427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raw-image

Photoe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在這快速變動的社會中,不可否認地,我們對夢及夢想的定義都會被主流價值及媒體所左右及影響。也許就是因為順從主流價值是安全且容易的,我們很難真正覺察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夢想,的確,從小我們的體制教育及家庭,真的很少有機會教我們去找尋發覺夢想的工具,當我們不知道工具在哪裡時,自然就將媒體所報導的當作找尋的工具。

 

長久以來我們對很多事也就見怪不怪了。看到一位顏值不錯卻不太有內涵的女星或女主播做出荒唐之事,除了一開始的批判,最後還是會流露出一點點因顏值存在而施捨地同情;當看到一位極有錢的土豪男在夜店包廂內搞毒品派對時,除了一開始極盡瘋狂式地批評土豪的噁心之外,最後還不忘回頭對與土豪開毒品派對的女生流露出嗤之以鼻的輕蔑。

 

是的,心中沒有夢想的人就很容易與人比較,現代物理大師費曼的名言:What do you think what other people says,以此觀之,當整個社會處於集體無意識無夢想希望時,就很容易攻擊這在作夢且在實踐的人。我們時常將長期旅行而歸國的人貼上社會不適應的魯蛇,強迫他們做為穩而無趣地工作;我們時常將單身卻過得很富足的人貼上情感失憶症的病人,強迫他們服上一帖所謂情感迷幻藥;我們更時常對不同文化、種族及膚色的人貼上我們有色眼鏡下的顏色標籤,卻還暗暗自喜自己狹隘卻認為寬闊的價值觀。

 

[caption id="attachment_4279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raw-image

Photoe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我認識一位香港女生,她的工作很有趣,是在精神病人中途之家當任諮商輔導師。我喜歡聽她說她諮商不同病人中間發生有趣的事,很難想像有一個人將聽別人人生失敗的經驗當作一件樂事。這位女生更鐘意旅行,她說西班牙及台灣是世界上最棒的國家,半島國跟一個海島小國的影像總是在她眼中投射出興奮的光芒。與她臨別前的那天她送我一個捕夢網,她說放在床頭,以後就不會有噩夢來找你,就只剩下美夢。

 

美夢是夢想實踐的基礎,就像她與我所說的,將人生中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當作捕夢網,不要帶任何批判及執著去接納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去感受當下給你最真實的感受,當她與我分享她過往感情的傷痛時,卻有一種在聽村上春樹有聲書的感覺,在廣東話口音的餘韻感受不到一絲對過往的懊悔,因為她已經將過往的噩夢丟給捕夢網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42801"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raw-image

Photoe Source:幻化自在[/caption]

 

我們也許無法立即改變世界成為我們心中想要的形象,但至少我們心中可以隨時為自己建造一個捕夢網,時時將自己所遇見的人補進去,而不是沒有覺察地且以井觀天地批判,就像謝哲青所說地,誠實地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不帶批判地,勇敢走在夢想的道路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AN-avatar-img
2024/12/11
謝哲青的那段話執行起來有難度,但它是長大後必經路,我一定要好好練習,謝謝分享
avatar-img
林采翔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p>我希望用簡單的態度從這塊美麗小島上望世界,並與你分享生活上最真實的酸甜苦辣。</p>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因為夢想而變得強大 -這句話一點都沒有問題,讓每一個只要心稍有一處理想國的人奮不顧身。夢想,其實就是一名詐騙犯。他承載的光身艷麗和夢幻讓人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血肉模糊。追夢者和夢想之間何嘗不是一種博奕? 追夢應該是我這輩子遇上過最大的詐騙。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說不上。大概是有了自我意識後就開始有的感覺
Thumbnail
人因為夢想而變得強大 -這句話一點都沒有問題,讓每一個只要心稍有一處理想國的人奮不顧身。夢想,其實就是一名詐騙犯。他承載的光身艷麗和夢幻讓人往往忽略了背後的血肉模糊。追夢者和夢想之間何嘗不是一種博奕? 追夢應該是我這輩子遇上過最大的詐騙。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說不上。大概是有了自我意識後就開始有的感覺
Thumbnail
當時沒覺得怎樣,惟後面的人生卻趨往那個方向,這是巧合抑或是預言夢?
Thumbnail
當時沒覺得怎樣,惟後面的人生卻趨往那個方向,這是巧合抑或是預言夢?
Thumbnail
從小我就很容易做惡夢,還常常做同一個惡夢。
Thumbnail
從小我就很容易做惡夢,還常常做同一個惡夢。
Thumbnail
即使大白天睜著眼,多半凡夫也都還在「夢幻泡影」中。 《金剛經》說的,「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大部分凡夫都不能覺察到,內心的這個自我,只是所有妄想夢境的基礎或作業平台,並不是真實的自己,因而凡夫都全然地貪執於自我,這個假我,且執迷不悟。
Thumbnail
即使大白天睜著眼,多半凡夫也都還在「夢幻泡影」中。 《金剛經》說的,「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大部分凡夫都不能覺察到,內心的這個自我,只是所有妄想夢境的基礎或作業平台,並不是真實的自己,因而凡夫都全然地貪執於自我,這個假我,且執迷不悟。
Thumbnail
我是個常常做夢的人,沒有做夢的那一天我反而覺得自己睡不好,好像晚上的時光被誰偷走了,睡醒時心中不免有種失落感。但也常常因為做到美夢而不願醒來,完全可以體會人家說的"有夢最美"。(誤 然而,我在近期才發現,有些夢境更像是一個課程。當心中有所困惑時,夢裡的鋪陳會直接讓我從中學習,我不需要等到人生中真實發
Thumbnail
我是個常常做夢的人,沒有做夢的那一天我反而覺得自己睡不好,好像晚上的時光被誰偷走了,睡醒時心中不免有種失落感。但也常常因為做到美夢而不願醒來,完全可以體會人家說的"有夢最美"。(誤 然而,我在近期才發現,有些夢境更像是一個課程。當心中有所困惑時,夢裡的鋪陳會直接讓我從中學習,我不需要等到人生中真實發
Thumbnail
在睡夢中,個人的防衛作用減弱,原本被壓抑的感受、願望、需求、恐懼等,得以浮現。
Thumbnail
在睡夢中,個人的防衛作用減弱,原本被壓抑的感受、願望、需求、恐懼等,得以浮現。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紀錄夢境是一門心靈技藝嗎? 無庸置疑,而且是最簡單上手的技藝,只有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辦到,無關他人的事。
Thumbnail
紀錄夢境是一門心靈技藝嗎? 無庸置疑,而且是最簡單上手的技藝,只有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辦到,無關他人的事。
Thumbnail
做夢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閉上了眼睛的那一刻,宛如一把轉開夢境國度的鑰匙,而自己總在那個世界裡經歷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境遇。 換個角度看待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無論好壞的模式,或許就會會遇見另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讓我們開始體驗到全然不同的感受,而有嶄新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做夢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閉上了眼睛的那一刻,宛如一把轉開夢境國度的鑰匙,而自己總在那個世界裡經歷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境遇。 換個角度看待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無論好壞的模式,或許就會會遇見另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讓我們開始體驗到全然不同的感受,而有嶄新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佛洛伊德曾比喻「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榮格則提出「夢具有補償作用,能對自我的生活目標提供修正」。夢似乎是能更貼近、更認識自我的一個素材。 本篇是我走進神秘又豐富的夢境世界之體驗,分作兩部分:記夢與解夢。以文字紀念,讀懂一部份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佛洛伊德曾比喻「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榮格則提出「夢具有補償作用,能對自我的生活目標提供修正」。夢似乎是能更貼近、更認識自我的一個素材。 本篇是我走進神秘又豐富的夢境世界之體驗,分作兩部分:記夢與解夢。以文字紀念,讀懂一部份自己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