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媒體「加工」過的難民群象,如何尋求個體差異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難民營長久以來被視為一種暫時的安置措施。這個基於避難緣由所提供的地方,被視為是「非正常」、「非永久」、「充滿不確定性」,由於這個地方的功能傾向如此明顯,其中住民與生活方式也不被視為是一種自然生成的文化。

 

試想,來自不同國家、說不同語言的男女婦孺老幼,基於類似的原因必須離開原來的社會避難,進入難民營當中。營中的基本設施與管理方式,被視為是一連串不得不為、多重作用的產物。不管是建築體原先設計的概念是監獄、難民佔據原有的公共空間,或者為了充分利用資源與辨識脆弱人群而發明的分類系統與反應時間;更複雜的,還包括評估救援物資與人力進入「工作區域」後被妥善運用的評量。

 

生活在難民營當中的難民,不僅被客體化為各種工作報告當中的數字與新聞媒體再現當中的身影,這些再現所建構出來的難民形象也形塑了閱聽者對於難民群體有一個被一般化、通則化的想像,包括深受戰亂之苦、精神與身體上的創傷、無處可去,以及終要(或必須得要)返鄉等等。

 

D的故事:何處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我離開毛利亞難民收容所(Moria Refugee Camp)之後,我和D依舊透過Whatsapp保持聯繫。對我來說,就像是其他不太熟、偶爾交換訊息與關心的朋友,透過行動裝置分享生命在兩處的風景。我傳給D我在雅典參觀考古博物館的驚喜發現,理解一個文化過去的生命對我來說充滿欣悅。D傳給我的多半是一些毛利亞難民收容所目前發展的狀況,他們的生活基本上一成不變。談到希臘政府對於遣返無證難民的決定,D反覆激動地說,他並不期待繼續往西歐移動,或者往北歐。他願意就在此地、此刻開始在這個希臘小島上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生活。

 

D提出一種他認為符合道德與他個人理想的假說,也就是說,他不願意一直作為一個靠人避難的難民,他認為自己有能力,也有動機加入當地勞動市場,爭取生活所需的金錢。D的敘事不同於在其他新聞影片當中我們所看到的,是由於歐洲某一國家內的善心人士的接濟與幫助,從而對於在當地建立一個「家」有了積極的想像。D的敘事或許反應了一種在南歐目前普遍的輿論情緒,當地的地區政府組織缺乏足夠資源照顧外來者,這些暫居的外國人已然成為地方的負擔。

 

raw-image

斯里蘭卡的泰米爾難民。圖中人物與文無關。Photo source : Climatalk .in@flickr CC BY NC-2.0

 

D的表達也啟發了一種觀點——假如前來的外國人(或者無國籍者、廣義到與我群文化不同的外人)較本國人脆弱,不論是經濟上或者精神上而言,在他本人願意「融入」本國的經濟活動、文化、法律、社會生活的前提下,一個民主國家有哪些理由(或者經過哪些程序,使得國民給予國家權力去表現)拒絕為這些人群提供保護?

 

讓我們將D的案例推向極致,若是有一群人,決意離開貧窮的家鄉,願意以失去生命為風險嘗試偷渡進入其它國家「打工」,他們可能透過金錢或者情感連帶的方式與家鄉維持聯繫,但本身並沒有返鄉的計畫。在這裡,我確實想要將經濟移民與難民之間的界線模糊化,將經濟移民與難民分開;其實就是在問,貧窮與戰亂何者較為致命?特別是在台灣社會的歷史脈絡上問這個問題,我們無可避免地應正視祖源世系親族的遷移經驗帶給我們的感性。

 

被「客體化」的群體:媒體型塑出的難民

 

將移民問題的思考推向另一端,若是大多數難民都是教育程度高、容易適應新環境,且同時擁有大筆金錢呢?想像一個經濟衰退已經困擾社會10年以上的國家,面對高失業率和收入不穩定對家庭結構產生的變化,(像是子女晚婚、核心家庭轉向三代同堂、利用家戶內其他成員處理家務勞動,或育兒而非在外求職等等)在有限的資源下,那些受困於低薪、失業、缺乏醫療保險沒有退休計畫、有撫養負擔的年輕單親母親需要照顧,還是帶著兩個孩子跳機到英國尋求庇護的母親更需要幫助?

 

我想,對於民主社會的成員而言,由於我們無法同時熟悉社會中所有不同需要幫助的群體,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聞媒體型塑我們對於他者的形象,甚至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

 

今日難民所面對的,正是這一些人類的產物在決定他們的命運,這些產物包括法律、執法慣例、媒體報導。媒體報導無法呈現在抵達攝影機前的此刻之前,除了他們本人的陳述。攝影機和採訪,特別是那些追尋了難民一路遷移,捕捉路途上眾多難關與感人時刻的素材,有多大程度上美化了、也客體化了難民,並將他們視為是一個概念上通則化的群體,而缺乏了對其中存在差異性的預設?

 

raw-image

敘利亞難民。Photo source : wikipedia

 

9月底,毛利亞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帳篷與房舍。C寄給我大火隔日他拍的短片,在對話中我隱約察覺他的情緒已然使他無法承擔用英語對話,或許震驚、受傷和憤怒的感受只能用影像直接表達。我無法將C、D或其他住在難民營裡的居住者的形象與移民「入侵」當地社會的論述產生連結,但是毛利亞多次的族群衝突以及火災,確實呈現出暴力動能一觸即發的態勢。C在影片旁白說,一切都燒光了。放火的是難民,但難民怪罪警察,歸根究底是遣返期限即將到來的壓力,使得難民營當中的所有成員的日常生活雪上加霜。

 

10月底,英國與法國正式關閉難民營,無處可去、無法被遣返的難民透過民間慈善組織收容,再度暫時得以歇腳。然而除了學齡兒童,成年難民即將面對和大多數非法移民一樣的難題,即勞動報酬上的剝削與身體上的虐待。在挪威,入境的難民數量明顯減少,衝擊民營的難民接待中心,因為難民流入而製造的就業機會、房東的房租收入也因此萎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5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沒有國家的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汝羽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p>沒有國家的人定義有很多重層次,法律上嚴格的定義,是無國籍人士。個人主觀上的定義,如國家遭遇戰爭或其他因素使其完全改變而無從認同的人,或認為自己屬於只存在於想像中地方的人們…。可能性是無窮,因為人會發明意義,但這些報導的主角都會是難民;承受苦難的人民,而造成苦難的原因是國家。</p>
林汝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3/16
個人的人生總是被捲入宗族的、團體的、社會的、國家的、區域的,乃至全球化浪潮的宏大敘事中。遭遇與決定對個人的意義,往往也是在某個特定脈絡形成的文化當中被建構出來,之後不斷轉型。
Thumbnail
2018/03/16
個人的人生總是被捲入宗族的、團體的、社會的、國家的、區域的,乃至全球化浪潮的宏大敘事中。遭遇與決定對個人的意義,往往也是在某個特定脈絡形成的文化當中被建構出來,之後不斷轉型。
Thumbnail
2018/01/10
<p>熟悉歷史的我限縮了自己的視角和創意只專注地看同一種東西。沒有歷史包袱的他們則在那個當下悠遊於自我與工具創作的過程中,練習說著一種我不再懂得的語言:純真。</p>
Thumbnail
2018/01/10
<p>熟悉歷史的我限縮了自己的視角和創意只專注地看同一種東西。沒有歷史包袱的他們則在那個當下悠遊於自我與工具創作的過程中,練習說著一種我不再懂得的語言:純真。</p>
Thumbnail
2018/01/03
<p>我不需要特別書寫F的民族名稱,我不需要特別點出那是哪一個國家。類似的情節,類似的美好的、充滿勇氣的生命遍地可尋。</p>
Thumbnail
2018/01/03
<p>我不需要特別書寫F的民族名稱,我不需要特別點出那是哪一個國家。類似的情節,類似的美好的、充滿勇氣的生命遍地可尋。</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我們在說到“難民”兩個字的時候,我們似乎很少會去思考它們是什麼樣的族群,與它背後所隱含的標籤意涵。特別是當我們的資訊來源單一,僅從報章雜誌上去觀看國外事件的時候,我們其實很容易會認為這樣的人就是:需要被幫助的、髒髒亂亂的、可憐的、需要被人同情的、無家可歸的、貧窮的...。
Thumbnail
當我們在說到“難民”兩個字的時候,我們似乎很少會去思考它們是什麼樣的族群,與它背後所隱含的標籤意涵。特別是當我們的資訊來源單一,僅從報章雜誌上去觀看國外事件的時候,我們其實很容易會認為這樣的人就是:需要被幫助的、髒髒亂亂的、可憐的、需要被人同情的、無家可歸的、貧窮的...。
Thumbnail
在鈞媛與筱琪的邀請下,透過難民路徑 Refugee Path這樣的平台上再次分享《活為難民》這本書。身為一個晚輩,要在兩位與關心難民議題的聽眾面前說些長篇大論,倒是有些不自量力。最終,我沒有特別保守修改整體看法與論點,所幸大致有開啟一些對話,而非遭致嚴厲Diss,否則我一定玻璃心碎。 //Diss/
Thumbnail
在鈞媛與筱琪的邀請下,透過難民路徑 Refugee Path這樣的平台上再次分享《活為難民》這本書。身為一個晚輩,要在兩位與關心難民議題的聽眾面前說些長篇大論,倒是有些不自量力。最終,我沒有特別保守修改整體看法與論點,所幸大致有開啟一些對話,而非遭致嚴厲Diss,否則我一定玻璃心碎。 //Diss/
Thumbnail
隨著對話對象的不同,我焦慮狀態的不同,總是有些化學變化,因此,每一次分享完,大概又可以上來公開補充、道歉、彌補些什麼...
Thumbnail
隨著對話對象的不同,我焦慮狀態的不同,總是有些化學變化,因此,每一次分享完,大概又可以上來公開補充、道歉、彌補些什麼...
Thumbnail
用「大寫」的這個詞似乎有點嚴肅了,但在語言的感受性上,它體現了一種剛硬、絕對、威權的概念,與刻板印象在我們腦海運作的方式並無二致。
Thumbnail
用「大寫」的這個詞似乎有點嚴肅了,但在語言的感受性上,它體現了一種剛硬、絕對、威權的概念,與刻板印象在我們腦海運作的方式並無二致。
Thumbnail
跨界遷徙,自古就是人類的求生途徑,無論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五胡亂華後的衣冠南渡,温飽始終是千里之行的心之所向。然而如今疫情當道,跨國流動成了時下禁忌,對某些客居異域者來說,這彷佛是遇上名為「疫情」的暴風雪,自己也就此被凍結在某種尷尬的失根中。
Thumbnail
跨界遷徙,自古就是人類的求生途徑,無論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五胡亂華後的衣冠南渡,温飽始終是千里之行的心之所向。然而如今疫情當道,跨國流動成了時下禁忌,對某些客居異域者來說,這彷佛是遇上名為「疫情」的暴風雪,自己也就此被凍結在某種尷尬的失根中。
Thumbnail
我很開心與你們共事,之前若有任何的不愉快,那都只是鬧著玩的而已,千萬別放在心上。
Thumbnail
我很開心與你們共事,之前若有任何的不愉快,那都只是鬧著玩的而已,千萬別放在心上。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 從這次摩洛哥移民事件中感受到了世界真實,在與蔡老師的對話感受另一個世界的掙扎。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 從這次摩洛哥移民事件中感受到了世界真實,在與蔡老師的對話感受另一個世界的掙扎。
Thumbnail
親自跟難民相處還有工作後,發現在海外的我們跟他們並無差異,都是在新的環境求生存的人,因為社會地位低落,失敗也無國可歸,難民實際在生活遇到的困境遠比我們多得多,如果有機會遇到難民,拿掉那些對於異文化的未知與偏見,試著用同理心了解一下,我們並沒有這麼不同
Thumbnail
親自跟難民相處還有工作後,發現在海外的我們跟他們並無差異,都是在新的環境求生存的人,因為社會地位低落,失敗也無國可歸,難民實際在生活遇到的困境遠比我們多得多,如果有機會遇到難民,拿掉那些對於異文化的未知與偏見,試著用同理心了解一下,我們並沒有這麼不同
Thumbnail
在沒有穿上他的衣服,踏進他的鞋子走上一段路,並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之前,都不算真的了解這個人。 — — 梅崗城故事
Thumbnail
在沒有穿上他的衣服,踏進他的鞋子走上一段路,並且能夠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之前,都不算真的了解這個人。 — — 梅崗城故事
Thumbnail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過這個感覺:「這些社會議題報導裡人們的處境,真的好絕望,但我好像除了忍痛讀完它,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報導與群眾之間,有沒有機會從我到我們?
Thumbnail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過這個感覺:「這些社會議題報導裡人們的處境,真的好絕望,但我好像除了忍痛讀完它,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報導與群眾之間,有沒有機會從我到我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