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狒舍的先導文,理論上應該發在最前頭,但我選擇在狒舍(一)發出之後才撰寫並公開,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我們」做出來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會做出什麼。 沒錯,《渣誌》已經從「我」發展成「我們」。《渣誌》募資之初,已提過一部份的收入會用來養人,至於怎麼養,會養出什麼,都沒提到,就只有「狒舍」這個名稱。有些人懷疑,是找人來幫我寫《渣誌》嗎?那品質能維持嗎?是否有違《渣誌》初衷呢? 你以為我會找人代筆嗎? (設計對白。Dimitry B. @Flickr CC BY 2.0) 的確。《渣誌》的原初訴求是我一人的產品,所以狒舍這個衍生物,會以特有標題的方式,來進行區分。狒舍目前暫時寄生在《渣誌》的網路空間之下,直到能夠獨立生存為止。這些文章的刊出會是在週間工作日,而非《渣誌》網路版的週六,以做出區隔。《渣誌》的其他系列文章,也不會有狒舍其他成員的代筆、代工部份。 也就是說,狒舍並不在渣誌一開始許諾的五六十篇網路文章之中,是外加的,等於是贈品,覺得不好看?那就不要看囉。 相對來說,既然還在渣誌之下,狒舍每篇就都會有我的影子。我會在這些年輕評論者發展出穩定的風格之前,協助他們寫作,並走完生產過程。 因為這是個不預設長期目標的計畫,所以我無法告訴你狒舍將會變成什麼。會成為新的群募計畫嗎?有可能。會成為小型新媒體嗎?有可能。但我可以告訴你,目前最有可能的,就是會在下週推出狒舍(二)。 因為已經寫完了。只有這件事是能確定的。 以下是關於狒舍性能諸元的簡單介紹。 [caption id="attachment_23851" align="alignright" width="306"] 太妍女神[/caption] 取名理由:有一天金太妍託夢而來:「你們就叫狒舍吧!」事就成了。 目前成員:我(主編)以及年輕評論者們(奴工),目前不到十位。 有稿費嗎:有。由我在《渣誌》的收入部份再轉發出去,所以不影響訂戶權益。 主要風格:評論「人」,第一年度以評論「演藝圈的人」為主。 發稿時程:第一年期盡量維持一週一篇,之後再看狀況調整。 與其他演藝評論的差別:差在寫作者是「另一邊」的人。 如果現在這些演藝評論的專家學者從業者藝人算是陽光下盛開的向日葵,那狒舍,就是月夜裡默默綻放的,月見草? 不,是石頭旁邊的苔蘚和地衣。 延伸閱讀:【狒舍】(一)大島優子、向井地美音、樋渡結依:子役就是即戰力? 封面圖片:攝影/Stolz, Gary M.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公有領域 金太妍玉照:Pabian @維基共享 CC BY-SA 4.0 《渣誌》:一人雜誌社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