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熱愛超自然現象(二):預知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預知夢」,又稱為「既視感」(Déjà vu),如果你初次接觸到的人、事、時、地、物,卻讓你有「似曾相識」感覺,就算是這一類的超自然經驗。如果找不到原因,就會說這是「既視感」,若認為這是因為「曾夢到過」,那就會被稱為「預知夢」。

 

因為以「曾夢到過」來詮釋這類經驗的人較多,以下我們主要將使用「預知夢」一詞來代稱這種台灣常見的超自然經驗。根據「台灣地區宗教經驗之比較研究」(REST),約四成的台灣同胞有這類經驗,而有此類經驗卻無宗教信仰的人(41%),還高於有信仰者(37.8%)。

 

這類經驗通常是種相當模糊的感覺,甚至當事人也無法說清到底是人、事、時、地、物的哪一部份自己曾夢到過,但這類經驗卻能讓當事人感到振奮,好像能從中獲得某些重要資訊或價值。

 

這種經驗或許太過普遍,而沒有什麼驚悚之處,但在我蒐集個案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個很古怪的共通現象。不妨就先來看實際個案。

 

raw-image

大多數人碰到的既視感及預知夢現象不是替身能力也不是念能力。
荒木飛呂彥老師對不起……

 

代表個案

 

以下是我所蒐集到的代表個案。提供相關經驗者,都是我過去的修課學生。

 

「常常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卻有一種很強烈似曾相似的感覺。好像夢中見過,卻又記不太起來。」

 

「在夢中會夢到一些場景,起床就忘了,但是不久就會在那場景出現,一模一樣,但是只是短暫的場景,但能確定非常深刻就是有很熟悉的感覺。」

 

「我常常作夢,夢見未來數天或數月會發生的事。」

 

「預知夢吧,醒來時不記得,但等到天時地利人合完全一樣時,你就會嚇一跳『不會吧,連做的事說什麼話都一樣』。」

 

「在小學到國中時期,只要做夢而且醒來有股感覺會發生時,在一個月內就真的會發生,而且機率在六成以上。」

 

「夢到明天發生的事情:小六時夢到自己段考第一名,隔天真的如此。」

 

「夢到外公去世就真的去世了,大二下學期末。」

 

「如果說夢境在現實中出現的情況也算的話,我是有的,而且夢境我還記得很清楚。當時我還是個國中生,夢到一座森林浴場,裡面晴空萬里,看起來很舒服,這夢很清楚地印在腦袋,直到有一天,大學班遊的時候,才讓我發現,這是真的。」

 

「記得小時候常常做夢,而夢到的東西、場景、人物,我都會記得很清楚,有一次爸媽帶我出去玩,那時我才小五,而且是出遠門,奇怪說我明明是第一次去的地方,我卻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哪裡會有什麼東西之類的我通通知道,我爸媽也嚇到了,因為這些人事物都和我夢中的場景完全一樣,再大一點就沒有這種經驗了。」

 

「只有做夢時夢到的場景,好像在哪看過,有些事情在夢裡發生但在現實中到了場景卻沒有發生夢裡的事,可能是潛意識吧!我無解!」

 

「有時候睡覺會作夢,但有時候醒來會忘光光,但是有時候做完夢會記得一些些,但隔幾天或幾個月的某一天卻會發現當天在做的事情,去什麼地方感覺和之前做的夢境完全符合,而且感覺有一種夢很真實的感覺。」

 

「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就是常常在現實生活中會有某些時候覺得當下正在經歷的事情或者正在做的事以前好像已經經歷過了,那種感覺很奇怪,因為人事時地物感覺都是似曾相識的,可是那些人事物有可能明明就是第一次接觸,然後又不像是在做夢,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也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麼。」

 

「以前常有預知夢與既視感,有一次要過馬路,突然身體『不敢』前進,大腦發出『快後退』的強烈訊息,馬上退了一步,同時一輛計程車貼著我的臉飛奔而去,而我也想起我『似乎』『已經』被撞過,而嚇出一身冷汗。」

 

「現實中往往有一剎那覺得在夢境中經歷過相同場景,做過相同的事,但精神拉回現實中卻不能預測下一步會做什麼?」

 

「雖然進出口不太一樣,在夢中打開通往頂樓的門後,進到一個廣場,而在現實隔一段時間後,家族出遊時,發現該地與當時的夢境十分相像,很確定這是第一次到達此地。」

 

raw-image

淨空法師表示:(誤)  截自淨空法師影片

 

基本結構

 

我引用的個案其實存在不小的差異性,有些人的夢境清晰,有人是事後回推曾夢到過,有些人根本沒提到夢。

 

有些人的夢能完整預知事件,有些人只能預知部份,或有時準、有時不準。多數人只有一兩次這類體驗,或是只能想到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整體來看,這種經驗有以下的特質:

 

1.大部份是視覺,其次則是聽覺。

 

人本來就是以視覺為主,聽覺為輔的動物,所以這一點都不奇怪。我們在夢境中也主要是視覺體驗。在我蒐集的個案中,極少出現有視覺和聽覺以外的預知夢經驗,但其他類型的超自然經驗則可能會有嗅覺(嗅到已過世者生前的味道,或是焚香之味)、觸覺(冰涼的空氣或某物)、味覺(食物的口味突然轉變)。這或許代表此類經驗與其他超自然經驗的認知機制不太相同。

 

2.通常都有「忘記夢再憶起」的狀況,只有少數人能清楚記得夢境。

 

多數人都會說自己忘了夢的內容,直到遇見某個真實狀況之後,才感覺或想起自己曾經夢到過,或是「可能」夢到過。非常確定自己夢到,或能記得夢的狀況,通常是在少年或幼年期的經驗。

 

但一個大學生(提供個人經驗的學生都是大學生)提到其國中以前,甚至是小學階段或更早的回憶,就我看來,都是要打上折扣的。這不是因為時間久了記不清,而是透過其他的超自然經驗個案,我個人相當懷疑這些同學幼年記憶有很多「修正」的部份。

 

有些人的記憶可能混入了其他同儕的經驗、故事書或電視劇所看到的內容,或是因不明原因而被扭曲了,也就是建構個人自我認同的「記憶」混入了許多不是記憶的東西。

 

這不見得是惡意或偽造,更可能和人的大腦發展、整合進程有關,這種「記憶」不穩定的狀況通常會在接近成年時結束(這也是許多人說年幼時有靈異經驗,長大時卻沒有了的原因)。雖然如此,這些經驗仍有探究價值,其價值會在我們之後的討論中越來越明顯。

 

3.很少有人把這類經驗連結到既定宗教之上。

 

台灣有超過八成的人有宗教信仰或類似宗教的活動,如果預知夢那麼普遍,那麼應該很容易和現有的宗教接上,並進行某種因果詮釋。但就我手邊已整理出來的資料,沒有任何當事人試圖進行這種連結。

 

無人提及這和現存的神祇或鬼靈有關,這種預知力看來只是個人的能力,而且其原因不明。對於「鬼壓床」,許多人會企圖提出科學或非科學的解釋,但對於預知夢,卻幾乎沒有人對其進行有效的成因分析。

 

是因為發生這類經驗的人乏科學或學術研究能力嗎?我們將先保留這問題,來看看一些學界對於預知夢的成因分析。

 

raw-image

「預知夢」在宗教領域應不是特別希罕的題材,但這批個案將預知夢和宗教信仰連結的比例卻不高。
圖為Adam Elsheimer畫作《雅各之夢》,現藏於施泰德藝術館;公有領域

 

可能成因

 

為何會有預知夢或既視感?

 

第一種可能性,是我們的大腦將過去在多次夢境中出現的零碎符號整合起來,對應到眼前的新事物。夢多半是儲存在短期記憶區,所以你醒來若沒拿筆記下,幾個小時之後大概就想不起來了。

 

因此,如果你能把眼前的事和幾天前、甚至很久以前的夢「準確對上」,那麼大概是你的腦整合了好幾個夢來對應眼前的現實狀況。所以並沒有單一預知夢,但你有做過很多夢,這些夢的某一部份分別對應到你現在的人事時地物情境,讓你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

 

第二種可能性,是知覺錯亂,你把發生在眼前的事情誤以為是過去的夢。也就是大腦對於明明是剛接觸到的人事時地物,卻產生「熟悉感」。因此沒有預知夢,甚至你也沒有相關的夢,只是你的腦愛裝熟罷了。

 

第三種可能性,是你曾在真實世界接觸過這些事物,但你忘了。就哲學上經驗主義的角度,人不可能無中生有,必須有相關經驗才能產生出知識。人之所以會對第一次接觸到的事物產生熟悉感,是因為此一人事時地物的某部份,在之前曾接觸過,但你忘了,於是以「夢」來當做其原因。

 

第四種可能性,是你的大腦製造出大量的夢,總有對上現實的機會。這是個機率問題,你經歷過的各種現象或符號可重整成為各種夢境,而你每晚又會生出一大票夢境,當然有機會出現特定夢境能對上你之後碰到的現實情境。

 

這些理論雖有一定說服力,但通常是歸納現況所得,依當前的腦科學發展程度,我們還很難透過這些理論去「再現」出預知夢或既視感。

 

即便將來可以用這些理論製造出某種既視感,也不代表所有的既視感都來自這樣的機制(這個是個邏輯問題)。正如你在個案部份所看到的,這類體驗在細節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而且上述這四種可能性,都是科學與哲學的推理,但這世界不是只有科學和哲學,宗教思維仍是一種廣被接受的思考典範。我們不能排除某些人可能擁有神奇的能力,只是現在知識界尚未掌握這種能力。

 

你當然可以堅持有預知夢的當事人,可能是某個神祕薩滿(巫師)家族的殘存血脈,又或是受到特定的神靈恩典,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我無法排除這種可能,但也找不到太多證據來支持這種可能。在成因部份,我只能保留各說,但這不影響去進一步思考這種經驗的價值。

 

raw-image

宅編:也有可能是「新人類」啊…… 《機動戰士鋼彈》動畫畫面

 

預知夢的價值

 

預知夢的價值不會來自其「準確性」或「可預測性」。幾乎沒有個案能掌握這種能力或經驗,但從他們的語言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類經驗基本上都持正面的看法。

 

對許多當事者而言,預知夢是「驚喜」的經驗。他因此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或是擁有某種小小的超能力。這完全是種內向經驗,因為除非你在夢到後就說出預言,接著事後又準確印證,否則這種經驗根本不可能客觀化。

 

多數人都是在遇到真實狀況,並有似曾相似感之後,才說出自己曾夢到過,因此偽造這種經驗的價值甚低。不妨想像:你和朋友出去玩,他突然很驚訝的說他好像曾來過這個地方,或是曾夢到過。你大概不會因此覺得他很厲害,他也不會需要你的認同。他會自得其樂。

 

(你可以將之與見鬼的經驗比較:想像你和朋友出去玩,他突然很驚訝的說,你車子後座好像坐了個什麼白白的東西。那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這種經驗能產生的只有內在價值,而且是當事人自己才能解讀的內在價值。這是種神祕的幸福感,這種經驗與日常經驗相比,能對人產生全然不同的意義,並且強化其個人的獨特性與價值脈絡。

 

其次,當事人可能試圖去掌控這種能力,而和眼前的現實狀況產生對話。之所以預知這件人事時地物,可能代表這人事時地物有特別的意義,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是否以科學態度看待這種經驗,都會讓當事人試著進行「反省」。

 

這種反省可能產生特殊的結論,讓人由自然現象過渡到價值思考。不論是否以宗教或神祕主義的角度來解讀,他都將認真評估這些現象是否讓自身變得不同,為何自己會如此在意,或為何會察覺這種熟悉感。

 

再者,因為這種經驗的發生率極高。許多人在被問及是否有過超自然經驗時,在充份提及可能選項的狀況下,會以預知夢或既視感為代表。表述這種經驗不會被視為「不正常」、「變態」,所以多數人很樂意討論這種超自然經驗。

 

這可能讓當事人在面對其他超自然現象(見到鬼、神,或是有天地合一感)時抱持較柔性的態度。「我」曾夢到未來,所以「你」看到鬼或神,也沒有那麼不可接受。

 

總結來講,預知夢是把「自然現象」轉變為「超自然經驗」的正面事件,但其價值的內向性,或許使其難以形成某種系統性的認知(撞鬼或見神都可能形成系統性的宗教信仰),但可以讓當事人略有所得,並對其他超自然現象保持更中性的態度。

 

raw-image

不過本文並不是這個意思。  截自影片

 

最後的疑問

 

在最後我要提出幾個待解的疑問。

 

第一,擁有預知夢經驗的人如此之多,但宣稱自己擁有預知「力」的人,卻非常的少,為什麼呢?是因為這種經驗無法知識化,也就無法掌控嗎?或是證明這經驗真的是種錯覺,也就不會是能力呢?有沒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釋這種落差?

 

第二,預知夢雖然在那瞬間會對當事人產生衝擊,但就我的觀察,除了少數「預告危機」的個案,大多數人經過長時間的反省,都沒有找出這個經驗對自身的「直接意義」。或許這可以引發有關人生意義的價值思考,但「似曾相識」的這個訊息本身到底有什麼意義,幾乎無人能說出一套理路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這也就是我在本文之首所提到的古怪現象:提供我相關經驗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來自資工、資管、電機這些資電學門。因為資料尚未完全整理完畢,所以無法提供明確數字,但目前已經入檔的數十個相關例子中,約有八成來自這三系。

 

我教的主要是通識課程,所以學生分散來自各種領域,而提供預知夢經驗的人卻明顯集中在這些系,為什麼呢?是因為這些系的學生略懂符號語言,總是將現實想法轉變成為程式語言,又或是透過符號想像虛擬的世界?

 

但有許多人的經驗又是發生在大學之前。那,是因為他們擁有某種特別的經驗與能力,才讓他們走往這個方向嗎?

 

這就不是我能回答的問題了。

 

 


 

編輯:宅編

延伸閱讀:

為何我們熱愛超自然現象(一):只活在心中的謎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渣文本的沙龍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人渣文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每一個成長階段中我體驗到了未來的細節,就像一段真實又陌生的記憶,然而又再清醒的一個瞬間將把記憶敲碎並刻在最深處的記憶中,等待相遇的那一天。
Thumbnail
每一個成長階段中我體驗到了未來的細節,就像一段真實又陌生的記憶,然而又再清醒的一個瞬間將把記憶敲碎並刻在最深處的記憶中,等待相遇的那一天。
Thumbnail
每個人在睡覺中 都有夢過各種各樣的夢境,不知道大家會特別把做夢的情節特別記下來嗎?或是去特別查夢境的意涵呢? 人會做夢 其實是大腦淺意識的意象,我們經常會特別記住最有感受的夢境、但其實我們經常做夢 都會被我們的大腦所遺忘掉。但 在靈性覺醒之後,松果體(大腦的某個部位)變發達後,做夢也會變得越來越頻繁
Thumbnail
每個人在睡覺中 都有夢過各種各樣的夢境,不知道大家會特別把做夢的情節特別記下來嗎?或是去特別查夢境的意涵呢? 人會做夢 其實是大腦淺意識的意象,我們經常會特別記住最有感受的夢境、但其實我們經常做夢 都會被我們的大腦所遺忘掉。但 在靈性覺醒之後,松果體(大腦的某個部位)變發達後,做夢也會變得越來越頻繁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DreamCatcher 古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學生時代聽人介紹『周公解夢』這類書籍,夢境相對應的內容,實在是難以確實。 太多奇妙奇特的夢境,但我卻找不到可以對應、解釋或說明。 而這樣的感受,與『夢境是與現實相反的表述』卻是相對立的。 我想要更多。 夢,是我那時的神奇的力量。 #潛意識
Thumbnail
從小就很多夢,醒來後可以記得誰在哪裡做了什麼事,去了哪些地方,有哪些對話,會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我在夢裡是有意識的。這也照成了我跟真實記憶常常會有混淆⋯⋯
Thumbnail
從小就很多夢,醒來後可以記得誰在哪裡做了什麼事,去了哪些地方,有哪些對話,會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我在夢裡是有意識的。這也照成了我跟真實記憶常常會有混淆⋯⋯
Thumbnail
「啊!我怎麼又做了這個夢...」 在一段日子中,有些夢會重複出現,或是醒來以後發現剛剛的夢似曾相識。也有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曾經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夢,已經很久沒夢到了。重複的夢,可能是我們還沒懂的生命主題。
Thumbnail
「啊!我怎麼又做了這個夢...」 在一段日子中,有些夢會重複出現,或是醒來以後發現剛剛的夢似曾相識。也有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曾經有一個經常出現的夢,已經很久沒夢到了。重複的夢,可能是我們還沒懂的生命主題。
Thumbnail
常常在想,睡覺做夢的「夢」這件事,到底只是大腦產生的幻覺,還是是種靈魂出鞘,是靈魂彈跳到隨機的時空旅行呢? 是想像?還是靈魂真實的時空旅行?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多夢的人,睡覺可能有70%以上的機率都會做夢,而也常常能在醒來的時候,依然能清晰地記得夢境。有時候在夢境裡,我是現實的我自己,有時候我是別人
Thumbnail
常常在想,睡覺做夢的「夢」這件事,到底只是大腦產生的幻覺,還是是種靈魂出鞘,是靈魂彈跳到隨機的時空旅行呢? 是想像?還是靈魂真實的時空旅行?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多夢的人,睡覺可能有70%以上的機率都會做夢,而也常常能在醒來的時候,依然能清晰地記得夢境。有時候在夢境裡,我是現實的我自己,有時候我是別人
Thumbnail
夢。 你最近有做夢嗎? 還記得你上一次做夢的內容嗎? 有依依不捨嗎? 醒來回過神之後,能否記得夢中細節,還是會對於內容越來越模糊? 你會和我一樣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心癮,像追連續劇一樣在追夢。希望再睡著以後可以連續上一個夢的情節嗎?
Thumbnail
夢。 你最近有做夢嗎? 還記得你上一次做夢的內容嗎? 有依依不捨嗎? 醒來回過神之後,能否記得夢中細節,還是會對於內容越來越模糊? 你會和我一樣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心癮,像追連續劇一樣在追夢。希望再睡著以後可以連續上一個夢的情節嗎?
Thumbnail
夢。 你最近有做夢嗎? 還記得你上一次做夢的內容嗎? 有依依不捨嗎? 醒來回過神之後,能否記得夢中細節,還是會對於內容越來越模糊? 你會和我一樣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心癮,像追連續劇一樣在追夢。希望再睡著以後可以連續上一個夢的情節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是自己的最佳編劇。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說,夢是
Thumbnail
夢。 你最近有做夢嗎? 還記得你上一次做夢的內容嗎? 有依依不捨嗎? 醒來回過神之後,能否記得夢中細節,還是會對於內容越來越模糊? 你會和我一樣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心癮,像追連續劇一樣在追夢。希望再睡著以後可以連續上一個夢的情節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是自己的最佳編劇。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說,夢是
Thumbnail
有幾處地點頻繁出現在我的夢裡。這令我很是困擾,因為夢境往往瀰漫一股霧氣,就像半夜三、四點那種迷濛狀態,是迷中謎的困惑。有一天,我決定在能力所及的明智範圍內,一一確認這些地方......
Thumbnail
有幾處地點頻繁出現在我的夢裡。這令我很是困擾,因為夢境往往瀰漫一股霧氣,就像半夜三、四點那種迷濛狀態,是迷中謎的困惑。有一天,我決定在能力所及的明智範圍內,一一確認這些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