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若將中華民國架構保留並本土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聯便永遠不會切斷;另外,我們也一定要記得,只要「一中原則」存在,台灣就幾乎不可能進入聯合國,或任何中國已經是會員國的國際組織。這一件事情,就會讓台灣永遠無法受到國際認定。
倘若保留中華民國架構,甚至將其完全制度化,台灣看起來就永遠擺脫不了只有「實質獨立」、沒有「法理獨立」的狀態,也就是讓台灣永遠處在當前的國際困境,不得翻身。
但在這種狀態之下,中國也永遠能透過中華民國架構,來干預台灣的主權。中華民國架構認可中國對台灣的宣稱主權;換句話說,中華民國架構和中華民國憲法裡的「中國」也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由於它們沒有切斷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聯,它們便成為中國可以利用的工具,讓他們得以不斷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馬習會應該讓這件事情再清楚不過了:所謂「九二共識」底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那場會面裡只有出現「一中」,卻不見「各表」。
去年十一月在新加坡的馬習會 Photo Credit:wikimedia
事實上,葉介庭在文章中認為要「與中國發展健全、永續的關係」,以化解台、中關係的難題。從一方面來說,這樣的建議相當模糊不清(也許是說,只有與中國簽訂貿易協議才是正解,但這也是十足馬英九式的論點);就另一方面來說,如果真的要與中國有「健全、永續的關係」,可能要等到中國承認台灣獨立的一天,並與台灣發展正常的國與國關係。但是,中國不斷宣稱擁有台灣,而且這種宣稱又藉由中華民國架構更加有力、更有正當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發展出正常的國與國關係?
倘若世界其他國家不太可能認為「中華民國」等同「台灣」,那麼他國幾乎一定會認同中國基於中華民國架構之上宣稱擁有台灣,而非台灣基於中華民國架構之上宣稱不屬於中國。事實上,從馬習會之中,我們可以臆測根本不會有人管法律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聯,因為大家只會看誰的聲音比較大,而聲音大的一方也一定會是中國。這一切只會指出,必須要鏟除中華民國架構,才能切斷與中國的關聯。那麼,為何有人那麼怕台灣獨立?
大多數「摒棄台獨政治立場」的論述,建立在不要激怒中國的恐懼之上。但是,除了讓人無法在必要時指出中國在膨風以外,這樣的觀點更認為支持台獨的社會運動對選舉政治的干擾過大。
就這個觀點來看,社會運動必須壓制下來,以免社會運動過度干預政治,讓民進黨無法透過立法院進行改革。但是,這樣我們又要如何監督民進黨?如果沒有人去推動民進黨,民進黨是否一定會往後退?若不提出這些疑問,無疑是盲目相信選舉政治足以解決所有的政治問題。
事實上,這個觀點的基本前提,也是假設台灣已經是一個完全民主化的國家,因此政治問題透過選舉政治來解決最恰當。葉介庭在文章中亦假定台灣已經是一個選舉制度完備的民主社會,因此「台獨」不再有必要。但是,這一兩年期間,國民黨就枉顧民主程序,強硬推動服貿協議等議案,我們不就親眼見識到台灣「不是」民主國家了嗎?假如有人忘了,服貿協議是國民黨在 30 秒內強硬通過的,沒有表決、沒有審查,才會導致那麼大規模的抗議。我們也許剛剛看到台灣史上第一個不是由國民黨主導的立法院,但若要說台灣因此已經完全民主化,實在是言之過早。
太陽花運動時被佔領的立法院 Photo Credit:wikimedia
最後,這個觀點似乎完全放棄任何將台灣帶出「現狀」的打算:華獨人士說,任何超出「現狀」的作法,風險都太大了。但是,台灣真的有辦法永遠維持實質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現狀嗎?中國的勢力逐漸擴大,台灣能繼續維持現狀的時日恐怕已經不多;無論這個威脅是否只是空包彈,習近平過去已經說了,他在 2020 年卸任之前會佔下台灣。
那麼,台獨支持者是否真如葉介庭和其他人所說,有那麼不理性嗎?
葉介庭以自由台灣黨創始人蔡丁貴為例,認為他是一位「強硬」的台獨人士,會指控批評者是「華獨」。在這樣的描繪下,蔡丁貴是一位只會搞分裂的激進份子,一味孤行操弄「台獨」與「華獨」之間的文字遊戲,因此無法與時代力量或民進黨等其他勢力合作。
但是,這到底是不是真相?要注意的是,蔡丁貴在受訪時提到,自由台灣黨之所以要推動台獨,有一部份是讓民進黨可以不必那麼明白點出這個立場,以避免這個議題過度排他。在此同時,台獨的聲音從政治圈裡完全消失更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因為國民黨等促統勢力依然活躍。
Photo Credit:wikimedia
倘若側翼傳來的台獨聲音不見,民進黨會在國民黨施壓之下拋棄所有的獨立立場(不論是「台獨」或「華獨」),如此便會讓國民黨推動統一的力量更強。諷刺的是,目前已經可以看出民進黨黨內也有人持同樣的看法;因此,民進黨本身也需要有人倡議台獨。當然,有些民進黨人士也暗示過,民進黨本身無法明白說的事,可能需要其他人幫忙推動,而且民進黨為了維持公正、無偏見的形象,有時無法大力批判國民黨,此時台獨人士對民進黨來說有相當的實用價值。
台獨人士在推動台灣獨立時,並沒有喪失理智、與現實脫節;事實上,從許多場合來看,這已經是一種「分工」的作法,以便在較激進的主張與較務實的考量之間取得平衡。再說,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華獨」比「完全不獨立」更糟;對他人下這樣的指控,無疑與攻擊轉移焦點用的稻草人無異。
西方政論家、高度美國化的台灣人與美籍台灣人士有時跟台灣政治脫節的程度讓人吃驚。他們認為「台獨」的幽影可以輕易打消;從這樣的看法,就能看得出他們脫勾的情況有多嚴重。首先,台獨運動的歷史相當長久,根本不可能就這樣輕易甩開,特別是後太陽花時期裡,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公開支持台灣獨立,與以往台獨大多是老人在提倡的情形大為迥異。
也許有人認為,台獨的政治立場太過邊緣,選舉過了之後就可以拋棄,但這樣的看法非常嚴重錯估了這幾年開始投入政治的年輕人對政治的想法,也沒有考慮到「台獨」的歷史意義與對台灣的價值,更沒有想到放棄這些意義與價值又會代表什麼。
雖然當今大多數人確實認為要維持「現狀」、不獨也不統,但就因為這樣把台獨的立場從政治中鏟除掉,實在是不恰當。
反過來說,過去已經有不少人宣稱台獨已死,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宣稱也都失敗了。舉例來說,李登輝亦中亦台的「新台灣人」論,有一部份來說就是要跳脫台獨議題,而這個論點日後又由馬英九和他底下的國民黨承接下來:馬英九便以同時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和中國人,藉此合理化他的促統觀點。但是,這些試圖改寫認同的嘗試失敗了,台灣獨立的聲音卻依然存在。
在支持台獨與反台獨、將中華民國架構本土化的兩種論述之間,我們看到兩種的分水嶺是:以漸進、「革新」的觀點看待社會變革,將既有架構本土化;以及較為「革命」式的觀點,要求與過往大力斷開,創立全新的架構;當然,前者是「華獨」的立場,後者是「台獨」的立場。
「革新」與「革命」二者各有各的用處,也並不全然相斥。舉例來說,尋求「革新」的呼聲是要求「革命」的指標,「革命」有時也是從「革新」的呼聲中脫胎而來,兩者並不對立。不過,假如只為了「顧慮現實」或「務實」,而放棄激進的台獨呼聲,無疑會排除眾多的政治可能性。現在拋棄台獨會是個錯誤,事實上還很危險。
台獨的立場真的有那麼無理取鬧嗎?台灣被國際社會排擠,已經被邊緣化了;因此,台灣亟需一反當前友邦不斷減少趨勢,但就算是留下中華民國的架構,將之本土化,這個趨勢很可能也不會變。相反地,推翻中華民國架構的種種嘗試,讓我們有機會讓一切重新來過,讓台灣重啟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Photo Credit:tenz1225@flickrCC BY-SA 2.0
假如中華民國架構真的被推翻,挑戰就是世界各國是否甘冒激怒中國的風險,另外,這也必須發生在中國的地位被削弱,而且已經弱到挑戰台獨弊大於利之時,只好接受台灣獨立。
近年中國內部動亂,與國際社會的關係日漸緊繃不和,未來數十年間可能會出現讓台灣獨立的機會。1990 年代李登輝執政、2000 年代陳水扁執政時,也許真的有出現這樣的機會,只是我們錯失良機。
但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認為華獨是唯一可行的選項,也就等於接受「現狀」,對於各種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的跡象視若無睹,只要祈禱一切會順利就好。相信一切都會如人所願,才是真正不切實際的信念。
延伸閱讀:
文:丘琦欣
翻譯:Kevin Nian-kai Wang
封面圖片來源:王錦河 River Wang@flickr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