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雀
時至 2017 年,全球電影工業企圖「消費女力」的風向輪廓,已逐漸清晰化。儘管能夠承載多元而大量的藝術創作能量,每年能產出約上萬部電影的世界影壇,仍然是個在商言商的影視生產系統。年產約 700 部片卻占世界電影 1/3 產值(約300億美元)的好萊塢尤為是。因此,電影公司必然不會忽視 21 世紀初至今一直在增長的女性電影觀眾比例數量(註1、註2)。為女性觀眾拍攝她們更想看的電影,將會是個趨勢風向。
或許你會覺得矛盾,年初時相關統計分析還顯示了 2016 年十大好萊塢賣座片中,女性角色及對白比例均偏低,低到都可以跟非裔影人站在同一陣線抗議了(註3),更不用說在幕後擔任導演或編劇等等職位的女性電影工作者,皆籠罩在賽璐璐天花板(Celluloid ceiling,註4、註5)的無形限制底下。如果真的有風向,那究竟是在哪裡呢?
其實前述女性觀眾比例增長的相關新聞都是兩年前的事了,而一部電影從企劃至拍攝到完成與發行所需的時間,也差不多就是兩年。這兩年間陸續有些電影都展現了不錯的女力能量,例如 J.J. 亞柏拉罕與喬治.米勒(不得不說他們果真都真是天才),兩年前他們在《STAR WARS:原力覺醒》與《瘋狂麥斯:憤怒道》中就已經知道要設計女性以及非裔要角入片,堪稱影壇先驅。
再往前推,打自 2002 年開拍的《《惡靈古堡》系列、2003 年起始的《《決戰異世界》、2008 年熱賣並讓暮光女克莉絲汀.史都華揚名世界的《暮光之城》系列,以及 2012 年使「小珍」珍妮佛.勞倫斯站穩好萊塢新生代當紅女演員之地位的《飢餓遊戲》系列,都是以女主角做主視角敘事的女性冒險電影,也都號召了大群女性觀眾前往戲院貢獻了高票房。所以其實這幾年來,女性觀眾早已具備而只欠東風,醞釀至 2017 年,是否真有感要吹起了?
《星際異攻隊2》劇照/博偉提供
攤開 2017 年上半年新片片單,迪士尼推出的《海洋奇緣》是難得讓女主角(莫娜)在公主動畫中不談戀愛的女性冒險電影;《惡靈古堡:最終章》與《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乃至《神力女超人》也都是難得把男性角色邊緣化的女英雄電影。再不然,我們也還能在一些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中看見女性角色擺脫花瓶姿態,地位與用處大大提升的劇本設計,例如《羅根》裡超兇狠女孩金鋼狼、《星際異攻隊2》有比男主角還要堅定可靠的女主角葛摩菈、還有幾乎掌控《神鬼傳奇》整部電影走勢的女木乃伊,就連《神鬼奇航:死無對證》中最聰明的角色也是女主角(天文學家),而《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中的女教授更是地球唯一能將變形金剛之劍拔起的傳人代表。綜合以上好萊塢發行重點電影片單不難發現:顯然好萊塢已重新調整了他們的商業片公式,強調女性角色存在感和強化女力,看似將是接下來的製作趨勢(註6)。
就連電影年產量高過好萊塢的印度寶萊塢,也在加強電影中的女性地位。例如同樣都有女性摔角選手為爭取世界金牌而努力的電影,創下印度首週票房記錄的《沙曼罕之重返冠軍路》(Sultan)、以及今年創下印度電影世界票房紀錄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阿米爾.罕主演),兩片都在電影裡展現出女性獨立自主不依賴男性的一些面向,雖然電影中依然無法剔除掉男性對女性生命的實質影響力,但其突破度在女性屈居弱勢地位的印度社會來說,已經是更勝好萊塢。
《攻敵必救》劇照/海樂提供
好了,所以看起來女力電影正在崛起,恭喜恭喜。但是,今年在坎城影展擔任評審的潔西卡.雀絲坦卻憂心忡忡地說:其實問題還是很大。在看了今年最棒的電影(坎城影展競賽片)之後,發現電影中的女性樣貌和真實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落差頗大。也就是說女性角色在電影中的份量即便有所增加,但質量上的表現仍有問題。今年19部的坎城影展競賽片中,台灣目前可以看到兩部(《玉子》已在Netflix上架、《光》也已在7/14上映),這兩部亞洲電影中對女性形象的刻畫都還算正常(去年的坎城競賽片《下女的誘惑》才是真的有夠扭曲,但批判矛頭指向劇中的一切都是由男性主導的社會觀所害)。事實上,台灣觀眾要真的全部看完潔西卡.雀絲坦看過的所有競賽片,恐怕要等到明年春天了。
而初聞此訊,腦海中不禁翻閱了一下這位女士從影以來的演出角色:她在成名作《《姊妹》》演一個外表花瓶實則心善的傻大姊、《00:30 凌晨密令》演一位主導獵殺賓拉登的情報分析女強人、《茱莉小姐》的病態與純真、《腥紅山莊》的畸戀變態女魔形象,以及今年《攻敵必救》中盡現女說客的無情面貌⋯⋯其實這幾年來,潔西卡自己也經歷了不少這種刻板化女性的角色演出,所以這或許不只是今年的問題,而是一直以來的問題。可是,有總比沒有好,若世界影壇能先解決掉女性角色及對白比例偏低的當務之急,在我看來,就已經是影壇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了。
《神力女超人》劇照/華納兄弟提供
既然是要積極取悅廣大女性觀眾,那麼在劇本角色設定上做到基本的平權化、增加女角出場比例是必要與重要的。這方面,可以看出好萊塢的方式是「很平權地」在電影中比照男性角色也常見的「一正派、一反派」的架構模式,去設計一正一反的兩個女性要角,例如《海洋奇緣》的莫娜與海洋之母「塔菲緹」、《神力女超人》的黛安娜與「毒藥博士」、《神鬼傳奇》中的女主角珍妮與女木乃伊、《神鬼奇航:死無對證》中的女天文學家與女巫,而在《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中則是女教授薇薇安與賽博坦的造物主昆特沙。這些電影除了給予女主角滿滿的正能量之外,也會在另一端塑造一個女反派與之對著幹,她們對著幹的方式已然超越動作片中女性肉體上的實質搏鬥,而是更具精神意念式的一種女力之戰。
可惜的是,不用武力決勝負的女力展現或可讓人理解,沒有看到女女打架無妨(雖然我很愛看),但上述電影卻也都犯了空有設定、沒有拍出兩女實質正面交鋒的精采對戲時刻。其實女人之間還有很多故事可以發生,就算沒有肉體的對決,若有鬥嘴或鬥智的好戲發生,也都是可以的啊。
《神鬼傳奇》劇照/UIP 提供
有趣的是,好萊塢在為女性角色填入血肉的同時,在內容上也難以逃脫對於性別的刻板描述,例如《變形金剛5:最終騎士》男主角意指女主角裝扮火辣如脫衣舞孃,以及《神鬼傳奇》女木乃伊最終還是敵不過男性死神的力量等等。這並非壞事,若能把故事說得好玩或懸心,適度消費性別議題也能使觀眾入心(個人至今最欣賞的就是《惡鄰纏身》中的媽媽在跑趴隔天漲奶,然後老公為之擠奶到爆炸的惡搞橋段)。幸好這些電影也有做到散佈女性較柔軟具有人性光輝的一面,如《海洋奇緣》的海洋之母塔菲緹最後的正能量釋放、以及《攻殼機動隊》中的歐萊特博士(茱麗葉.畢諾許飾演)最後也有著自省式的犧牲。
2017 是否是世界電影開始施展女力的元年?儘管電影中的女性要角比例看似有增加,但一切仍尚待觀察、有待未來發行的電影持續去證明。若你依然認為當今影壇對於女力描述的輪廓過於模糊,或者和潔西卡.雀絲坦一樣覺得現下女性電影只是在消費女性,又端出太多刻板、或不符合當代女性形象的作品,那麼身為觀眾的你其實可以這麼做:踴躍買票,或持續為女性文本創作贊聲。
把電影票當選票,在票房上繼續證明女性議題電影有人想看。如此一來,頭腦簡單的好萊塢大亨(或所有電影製作公司)都將懂得從「先求有」的女性相關電影企劃中,進入「再求好」的昇華階段,優秀的電影創作團隊也才能有更多空間為女力做更豐富的詮釋與發聲。例如今年有分析報導指出,為《神力女超人》貢獻票房的觀眾結構中,女性觀眾創造出超過五成以上的首週票房,是超級英雄電影從未有過的高比例女性觀眾紀錄。若在年底上映的《正義聯盟》依然出現這般奇妙的女性票房表現,那麼想必好萊塢定會加快宣揚女力的腳步,或許第二部女性超級英雄獨立電影也會盡快問世。
近年來不乏有成功的雙旦電影問世,像迪士尼賣座大片《冰雪奇緣》、或者是坎城好片《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與《因為愛你》,或者在華語影壇上首創金馬獎雙影后紀錄的《七月與安生》。而今年除了好萊塢女導演的《神力女超人》、寶萊塢一向愛為女性平權發聲的阿米爾.罕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之外,亞洲女導演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也是將女性角色真正拍出了超越性別論述圈限的理直氣壯電影。將電影中女性角色闢拓得更開闊的故事文本,或許不多,但不是沒有,一旦我們看到了好文本,若能珍視之並廣為贊聲,那麼這個世界遲早有一天會知道女力很重要,並會願意騰出更多可供著墨的空間給她的。
猶記得茱莉.蝶兒曾在 2012 年錄製給台灣女性影展的影片(請見下方)中,為女性電影極力贊聲,也提及在美國導演工會中僅有 4% 是女性導演,可以見得女性影人在影壇的比例是如何地低。自凱薩琳.畢格羅 2009 年以《危機倒數》打敗前夫詹姆斯.卡麥隆的《阿凡達》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並成為史上首位奧斯卡最佳女導演之後,值得慶幸的是近年影藝學院陸續廣納各國族群以及女性投票會員,企圖為奧斯卡注入新氣象與打造多元觀影視角(許鞍華即是影藝學院的新科會員)。
夢想的絕佳容器就是電影,電影中的女力故事在逐漸給力示現之餘,若在幕後的真實世界中也能持續而穩定地增加女性電影工作者,那才是真正的女力具體實踐。期待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在電影幕前幕後都看見平權的那一天。
註5、女導演在好萊塢的慘澹影涯
※ ※ ※
雀雀,本名簡盈柔,台南人,台灣交通大學建築所畢。
影評修行者,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專欄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基地在雀雀看電影網站。
※ ※ ※
【釀電影】2017年8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系列文章陸續上線!)
〈主編的話〉by 張硯拓
〈英雄片中的女性形象: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神力女超人》?〉by 周芷萱
〈好萊塢企圖消費女力的風向輪廓〉by 雀雀
〈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柔情:個人、家庭與國族〉by Pony
〈《一代宗師》《師父》《老炮兒》:那些站在男人身旁的女人〉by 陳芷儀
〈少一分直覺,多一分理解:撕下《大亨小傳》黛西的拜金女標籤〉by 林巧棠
〈恐懼上菜:那些攝人的女孩們〉by 吳曉樂
〈以愛出擊的神力女超人——是突破還是包裝過的刻板?〉by 郭怡利
〈從看電影到寫電影到發行電影:十部參與我人生上半場關鍵時刻的電影們〉by 艾莫西
〈《魅惑》:「惡」女背後的情非得已〉by Lizzy Lin
〈《魅惑》:千禧粉的魅與惑〉by 鄧九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