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璽民有著一頭微微自然捲的頭髮,極短。他的身材偏瘦,鼻樑上掛著黑框眼鏡,將自己的感覺掩藏在眼鏡後面;每次談話,話說到尾便會搔著頭,在木訥的臉上漾開兩朵純然的微笑,不是特別多話。言談縫隙嫻熟地燃菸滅菸,與刊物內容不吐不快的樣貌相比,人更多了一分誠懇與自持。他在白天有份穩定的職業,偷閒時便開始創作,長年關注在地刊物,是個愛聽閩南語歌的哈扣男子。
大學讀商業設計的邱璽民,在自己的畢業創作選擇製作了一本ZINE。退伍後在建築工地的歲月中與勞動者們朝夕相處。有感於工人們以「塑膠」自居,侃侃嘲諷自身運途,便有了透過出版刊物為社會底層發聲的念頭。2008年《京都塑膠人(KPM──Kyoto Plastic Man)創刊號》在某工務所的影印機誕生,五十份,開枝散葉在台北街頭,泱泱發著微亮。
尖銳、幽默、次文化、緊扣社會現象,這些都是「京都塑膠人」的風格,它的內容包含主觀式的次文化設計及社會觀點評論,展現出了平民百姓的正義。璽民對台灣的現況十分憂心,也因此希望以ZINE介入社會:「我們似乎還有些疑惑,似乎死到臨頭還不願意跟大眾走在隊伍之中;我們不是只有正面的文創刊物,我們不是文藝青年,更不是默不作聲的利益分贓者,我們是再平常不過的一般民眾,我們有對有錯,有事想做。」如今京都塑膠人持續創作出版,在每次創作中更換元素媒介,取材於生活,傳遞內心聲音,腳步不脫離土地、社會,似乎就成為其作品的內涵。例如他所出版的刊物《沒有阿姆斯壯》,即是取材2009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陰謀論;《時代每秒十點五公尺》則道盡人與歲月流逝間錯身相逢而被遺落的事物。「我們都因為不曾經歷過那年代,或者是來不及把握那當下而後悔莫及,所以試著用這場景,覆蓋現在。」即使夢想輕盈如鴻毛,而現實卻提早沉重如泰山,但仍一腳穩健地踏在土地上,印刷的聲響化為他眼裡所見,白日的眼睛。獨立刊物成為靈魂的複印本,或者更準確的說法——「創作者的心靈複製品」,能拿在手裡傳閱,長長久遠地被保存下來。
2013年璽民聚集身邊製作刊物的朋友一同創立了台灣第一個獨立刊物市集——「小誌市集」(Not Big Issue) ,它的出現開創台灣ZINE的一道美麗風景:「台灣很少出現單獨為獨立刊物量身打造的市集,平常大家是四處散落、自立自強,辛苦地推廣自己的創作;市集能夠凝結眾人力量,從而激發新的可能。」每年舉辦一次獨立刊物市集,到2015年已邁入第三屆,帶動台灣獨立出版蓬勃發展。「小誌市集」限制參加販賣與展示的攤位作品以一年內發行之紙本刊物、獨立出版為優先錄取。為了將ZINE風潮推廣至全台,彰化以南的參加者保留三個不收攤位費名額。這些規範主要希望能夠推廣新的獨立刊物,並給予新創作者一個分享的空間,也希望使來到此處的人每年都能看見不同以往新鮮的刊物。
為期兩天的「小誌市集」參與人數一年比一年還要更多,聚集起來的人潮也比起依附在別的創意市集或是二手市集更專注於刊物本身,結束後的「小誌」將所有作品貼滿一整面牆,路過的人能夠翻閱,就像是個小型展覽一般,非常特別。做小誌,也許並非大事,「zine」去除掉龐然的字首,也顯得更為可愛、獨立而叛逆。
追本溯源,ZINE所展現的是「獨立發聲的精神」,那個源於愛好者雜誌(FANZINE)裡同好間的交頭接耳、十八世紀印刷術興起時幡然降落的革命小冊、1970年代龐克文化中亢奮的破牛仔褲,終於來至現今數位化的年代。這個追求美學又快速變遷的社會中,ZINE一直承載著人們某種意念與狂想,保有「有話直說」的性格,它少量發行、非商業訴求、以及不限定表現風格的形式成為另一種個人創作的舞台,要深入地去追尋,才能發現它的獨特與迷人。
也許我們可以將ZINE理解為不同於新聞媒體快速的發聲方式,選擇長期抗戰的姿態捍衛理念。就像今日實體書籍依然無法被電子書所取代一般,人與人、人與書之間直接的互動,以及其蒐藏價值,都是支撐著實體書籍繼續流通的重要原因。而ZINE作為一種非主流的紙本刊物,強調傳達個人價值的小眾品味,正期待更多人去感覺、去唱和。
群聚的「心靈」是創作的主要源頭,璽民沒有自己的工作室,往往與夥伴們的聚會空間就在家裡,或者咖啡廳、一處空房,就開始了他們共同造夢的工程。說到做獨立刊物,那不僅僅關於紙本,更關乎到個人的內心世界,於是他們彷彿就在彼此心靈之中探尋摸索,將所覓到的一些微光,分散照耀有著相同理念的人身上。
他談到:「現今獨立刊物可粗略分為攝影、插畫、鄉土,文字幾種類型。每一本刊物都不盡相同,各有個性。無論作品好惡,但至少能夠記住我們想表達的東西。」這群創作者有些人年輕,有些人上了年紀,多半沒什麼錢,偶爾也必須循規蹈矩地在白天起床,日復一日工作,夜晚入眠。做著獨立刊物就像在作著夢一樣,一個人作夢,是妄想;很多人一同作著夢,就成了夢想。自始至終,在獨立刊物逐漸明媚的風景裡,他一直都是拓荒者,陪伴一群在堅持刊物創作上的人,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當ZINE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聚集起來,蔓延在這多元、自由的街道上,成就那一疊疊的,小本的革命,理念是「愛」,武器是自由的靈魂,而方向不一。
下午時分,天慢慢暗沉下來,我們是塑膠,我們依舊快活且良善的活著。
文/蔡綉敏
封面圖片來源:紙飛機提供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肥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