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文章―鄭志凱CK的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CK就是一位每次回國,大伙就會相約碰面的好朋友。我是CK的鐵粉,這十年來,他在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我總是再三拜讀。這個「再三」不是誇大的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描述。

因為他的文章知識密度非常高,值得反覆閱讀與思索。我曾問他,他一篇文章要寫多久?因為以同樣是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的每篇文章從選定主題,尋找資料數據,然後再把視野拉大,從地區到世界,思考縱深也跨越不同時空,最後凝聚出能說服人的觀點,這除了來自他因創投接觸到五湖四海的能人志士所淬煉出的創意與胸襟之外,還是得下許多考察資料與思索的時間。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咦?他的專欄還在寫,累積的文章數量也應該夠了,不集結出版實在很可惜!

不過,其實我也知道,網路無數的訊息及社群媒體已侵蝕人們購買書籍或好好讀一本書的時間,所以像CK這種知識性散文(或者放入書寫分類算是雜文類)在現今的出版市場的確很難行銷。

看到我滿臉遺憾的樣子,CK連忙安慰我:「雖然無法出成書,但是最近我有四篇文章被選入高中生有關閱讀的參考書裡,能讓年輕人藉由文章多點思考的機會也不錯,也不一定要集結成書!」

的確,CK跟我寫的文章多半屬於知識性雜文,題材廣泛,剛好適合現在108年課綱教改後,國文課從文學性轉成思辨的養成,考試題目也從考字詞轉變成給一長篇知識性散文後,再用題組來考學生的思考能力。

也大概是這樣的趨勢,所以這幾年,我已有六篇文章被選入中小學國文課本的課文(還有一篇經教育部國教院近二年的審查,最近才通過,今年下半年小學四年級的課本會採用。)

也因為曾經有教科書編輯曾經來函說文章沒通過教育部審查,所以只能放在習作或給學生的補充教材,我才知道,原來從二十多年前國立編譯館時代開放給民間編教科書後,課本還要經過官方審查。

大概也因為許多篇文章被選為課文,所以這三、四年每當出版社要編新的參考書或測驗卷那二、三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收到至少二、三件要求授權的合約書。往往授權費很少,卻要簽一堆資料,又簽名又蓋章的,實在很麻煩,但就像CK說的,文章能提供給學生參考,究竟也算是件好事,就耐著性子填寫了。

比如說,有時候測驗卷的考題選用你一小段文字,也許只用五、六百字,授權費只有新台幣六百元,我卻必須簽一式三份的合約,早些年曾跟編輯說,我所有文章你們要用就用,免費都沒關係,只要不麻煩我簽東西,但是編輯說不行,即使免費提供,我也一定要簽合約,否則他們不敢用。

唉~其實我也知道那些編輯的為難處,在這重視著作財產權的時代,任何出版品若沒有拿到作者簽名同意的授權書,那出版社可真的會吃不完兜著走的。

人為什麼要寫作?

像CK寫一篇文章要花那麼多時間,稿費收入遠遠不及他的時間成本(他可是美國矽谷的創投家),那他為什麼要寫作?顯然不是為了稿費,或許如我在「小國大想像」的推薦文所說的,寫作是來自關心社會,希望改善社會,為既存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公益與分享是創作的動機,而不是版稅或授權費。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還是期盼能看到CK的第三本書,因為在網路上零星的看一篇篇的文章,絕對比不上印成書,拿在手上,可以反覆閱讀,而且是整體的閱讀,再加上可以劃線作眉批,這才能算是閱讀,也才有閱讀的樂趣嘛!。

raw-image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

四十多年前,國際巨星依莉沙白泰勒受邀來台,離台前記者問她感想,她說台北是一個醜陋的城市。時移序轉,今天的台北不只愈變愈美麗,連空氣中都充滿了文創的氛圍,簡單生活節,四大主題街區活動,國際設計論壇,城市設計展,原創基地節,設計師周,而且從百貨公司到街頭地攤,到處充斥標榜創意與設計的商品。

從華山酒廠松山煙廠,到各城市火車站附近的倉庫,閒置空間,都一一改成文創園區,這些年全台灣都在瘋文化創意產業,視為台灣未來的希望與出路。也因此產官學三個領域都傾全力投入,似乎也匯聚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我總是覺得創意不是想一些怪點子,搞一些花招或很酷炫的設計,真正的創意應該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過程,創意更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也是每日生活的習慣。

關心社會,願意改善社會,希望對既存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案,這些是創意最重要的動力,因此,公益且願意分享才是創意發想的根源。

而且文創產業最重要的是要將傳統文化消化吸收之後,用到日常生活或流行文化,因此除了有知識以及設計能力之外,還得有企劃、行銷等等執行能力。

因此,雖然每個人、每個政府、每個國家都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是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及當下到未來重要的經濟競爭能力的關鍵,但是如何充實相關能力,當然不只是喊喊口號或撥些經費或劃設專屬園區就能達到目標的。

認識的一位好朋友,在美國矽谷開創投公司的鄭志凱總經理,看了他最近出版,講創意的書「錫蘭式的邂逅」,寫得真是好。

這本書是志凱兄身處全世界競爭最劇烈的商業現場裏,不斷地親身參與,但又不斷抽身以更全面的角度來觀察與思索的心得紀錄,文章所牽涉到的主題乍看之下雖然好像很龐雜,從創意與創業,科技與產業發展,管理與決策,時代趨勢,一直談到人文思想,個人成長,社會行為到永續的世界….等等,但是這些似乎難以歸類的面向,卻是現代人所必須面對的真實世界,換句話說,在這個複雜且彼此息息相關的時代裏,我們在作任何選擇時,這些重要議題都是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到的,他也以非常清晰的思路,剝絲抽繭地為我們理清這些複雜甚至彼此互相矛盾的現象。

這也是我心有慽慽焉以及對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我自己雖然是學醫,自己開個小小的診所,基本上沒有什麼需要動用到什麼管理學的理論,但是二十多年來,我花了很多時間參與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和管理,所以除了天下雜誌從創刊訂閱至今外,近年來的商業周刊等刊物也幾乎是篇篇文章都看,而且市面上只要出版較知名或較暢銷的企業書籍,大概都不會錯過,但在看了這麼多成功秘笈後,不管那些大師們講得如何頭頭是道,內心總是懷疑:「真的是這樣做就會成功嗎?」

這些似乎言之成理的成功之道會不會同樣都犯了「存活者迷思」?大師們說要創新、要藍海、要專注(或要多角化經營),要搞怪(或要有紀律)….然後舉出一大堆遵循此原則而成功的企業,但是我相信更有無以計數的企業一樣這麼做卻失敗的,那該怎麼說?

就像有人航海遇到暴風雨卻倖存下來,他們說這全都歸功於虔誠的祈禱,都是神的加持;可是我相信有更多同樣非常虔誠祈禱卻滅頂的人,他們卻不會活著來跟你說:「這都是祈禱的結果。」

我認為作者之所以能夠跳脫大部份企管專家會陷入的迷思,或許是來自於他看到太多失敗了,由於工作的關係,他接觸來自全世界的傑出人才,並且協助這些有頭腦、有創意人才的創業,因此他不只可以參與並且近距離觀察產業的更迭,趨勢的潮起潮落,更重要的是真實體會到創業的艱辛,或許這就是他之所以能夠很謙虛地看待成功的原因,知道那些是我們可以處理的,那些是我們無法掌握的,因此他說,成功不但沒有公式,也沒有絕對的尺度,他雖然不會故意去反對主流的觀點,卻更願意站在主流對面,去觀察與思考。

另外,這本「錫蘭式的邂逅」,令人驚艷的提出「偶發力」作為創意發想的來源。英國小說家華爾波在1754年發明了這個詞serendipity,有人翻成錫蘭式邂逅,作者稱它為「偶發力」,在這個十八世紀暢銷英國的童話故事中,錫蘭的三位王子遊訪世界,雖然找不到原本想找的寶物,但在遊歷尋訪過程中卻一直發現原本意想不到的東西,也幫助了許多人,因此這個名詞,也就是本書的書名,意思是沒有預期,意料之外的發現,但是這個意外的發現,作者特別強調,並不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或者是醉漢半夜在街口的隨機漫步,它是一個機靈的心智,經過刻意的尋覓,偶然撞到原本毫無預期,一無所知的新發現。

絕大部份改變世界,造福人群的新發現、新發明都是來自於偶發力,不過偶發力與運氣不同,與凌虛而降的靈感也不同,訓練偶發力的方法,一個是增加邂逅新鮮事物的機率,另外就是要培養一雙慧眼,在眼花撩亂的眾多新鮮事物中,必須能在第一時間洞察出獨特的訊息。偶發力的天敵是來自於過度目標導向,過於清楚的行動準則。偶發機會敲門的時候,你必須願意放下手邊的工作走向門口,然後敞開大門。

而且創意的產生往往來自於跨界交流,異花授粉。我們為什麼要花大錢到世界知名的大學去就讀?那些課程在網路上也看得到,也可以自己找書來讀啊?原因大概來自於你真的來到大學裏,在課堂上,在宿舍,在餐廳,在校園,可以真實碰觸到許多來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領域的人才,從人與人面對面的交往,這種情境與氛圍,較容易產生影響我們生命的體悟與改變。

志凱兄與一般企業大師或創業投資業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令我最感佩的是,他認為培養創意雖然有技巧與脈胳可尋,但真正的能量來自於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也就是要尊重多元的價值,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因為若是注意力聚焦在結果,就會限制了創意可能探索的方向。最後他再三強調,動機決定創意最終的價值,也就是能否將動機從利己轉向利他。

的確,動機是否良善在創業初期似乎沒有太大差異,但是企業能否可大可久,是否可以持續吸引傑出人才的投入,利他動機就非常重要,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他所追求的應該不是成功的野心,整天掛念股票、市值有多少,而是為著在宇宙間留下痕跡這種利他的偉大夢想而努力。

換句話說,真正的創意不是搞怪,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來自於對現況的改革,也就是那股想改善世界的熱情。

希望當大家在瘋文創產業時,不只是把它當做賺錢的商機,而是重新檢視我們起心動念的初衷到底對不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網路文學興起之際,我剛好適逢其會,加入了許多文學網站和部落格,開始了一天一到兩個章節的創作生涯。 那時一天要趕兩篇稿子,一篇是時事評論、一篇是小說章節,小說章節比較好玩,言情寫累了就寫武俠,武俠寫累了就寫科幻,科幻寫累了再寫報導,這樣周而復始,說是單調,其實也饒有趣味! 這樣慢慢累積,終於把小
Thumbnail
在網路文學興起之際,我剛好適逢其會,加入了許多文學網站和部落格,開始了一天一到兩個章節的創作生涯。 那時一天要趕兩篇稿子,一篇是時事評論、一篇是小說章節,小說章節比較好玩,言情寫累了就寫武俠,武俠寫累了就寫科幻,科幻寫累了再寫報導,這樣周而復始,說是單調,其實也饒有趣味! 這樣慢慢累積,終於把小
Thumbnail
Photo by Tetiana SHYSHKINA on Unsplash 前陣子接觸了一部輕小說,書名叫做《特殊傳說》(維基百科) (全文連結1) (全文連結2),才看幾頁,就覺得真是厲害到讓我內心大喊「如果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作品那有多好啊~~~~」。 首先,讓人看得輕鬆入口滑一下就可以吸收不用太
Thumbnail
Photo by Tetiana SHYSHKINA on Unsplash 前陣子接觸了一部輕小說,書名叫做《特殊傳說》(維基百科) (全文連結1) (全文連結2),才看幾頁,就覺得真是厲害到讓我內心大喊「如果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作品那有多好啊~~~~」。 首先,讓人看得輕鬆入口滑一下就可以吸收不用太
Thumbnail
世事變化,部分要歸功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當今網路時代,投稿寫稿,未必能賺到稿費,但要是每日一篇,倒是可以自己打打氣。這一陣子,領悟到一項寫作真諦:你要是每天一篇,貼上社群媒體,即使沒有人按讚,照樣日日產出,同時心情不受影響,那就是達到專業寫作的境界。
Thumbnail
世事變化,部分要歸功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當今網路時代,投稿寫稿,未必能賺到稿費,但要是每日一篇,倒是可以自己打打氣。這一陣子,領悟到一項寫作真諦:你要是每天一篇,貼上社群媒體,即使沒有人按讚,照樣日日產出,同時心情不受影響,那就是達到專業寫作的境界。
Thumbnail
一文多發是創作者的常態,因為現在的媒體經營困難,不能像以往那樣以支付稿費方式來徵文,放在自家的媒體上以吸引點閱流量。而現在的徵文多是業配文,因為可以靠創作者本身的人氣帶動粉絲來購買產品,具有商業價值,不過對剛踏入武林的創作者而言,那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還是有強者可以
Thumbnail
一文多發是創作者的常態,因為現在的媒體經營困難,不能像以往那樣以支付稿費方式來徵文,放在自家的媒體上以吸引點閱流量。而現在的徵文多是業配文,因為可以靠創作者本身的人氣帶動粉絲來購買產品,具有商業價值,不過對剛踏入武林的創作者而言,那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還是有強者可以
Thumbnail
由於平常沒什麼時間看書,每次逛書店都是直接從暢銷書或新書下手。這是少數從書店常設櫃中發現的愛書,第一次翻開就看了三分之二,第二天就決定每回家。
Thumbnail
由於平常沒什麼時間看書,每次逛書店都是直接從暢銷書或新書下手。這是少數從書店常設櫃中發現的愛書,第一次翻開就看了三分之二,第二天就決定每回家。
Thumbnail
寫自己的文章使用說明書,是不是有點........我想了很多天,還是決定來寫。
Thumbnail
寫自己的文章使用說明書,是不是有點........我想了很多天,還是決定來寫。
Thumbnail
上週身體出了狀況之後,突然想著開始做些改變,具體不知道是什麼改變,可能是心靈上的改造、培養新習慣或者嘗試讓自己更健康。其實我會因為壓力產生病痛也不奇怪,我一直是容易焦慮的人,最近又有這麼多煩心的事。
Thumbnail
上週身體出了狀況之後,突然想著開始做些改變,具體不知道是什麼改變,可能是心靈上的改造、培養新習慣或者嘗試讓自己更健康。其實我會因為壓力產生病痛也不奇怪,我一直是容易焦慮的人,最近又有這麼多煩心的事。
Thumbnail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人為什麼要寫作?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人為什麼要寫作?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