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號】旅行的起點與一條巷子的人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有件剛發生的事,要從《尋妖誌》前置準備期講起。

某天,大家在工作室因為一些風格和執行上的問題,吵了半天才匆匆忙忙地決定了:這份線上雜誌的標題想找人題字。拜託哪個年代了,要臨時找人寫毛筆字,而且要有氣韻的字體,真的沒問題嗎?原本一位工作室夥伴說她父親對書法有些心得,或許可以協助,後來卻傳來訊息,說父親最近右手不方便,可能沒辦法幫我們題字。

好吧,沒想到這件事就這樣落到我頭上了,沒門路也得生出個門路,或許問問看長輩那一代,應該會認識幾個會寫書法的人吧?可能找到願意在這麼短時間內幫助我們的人。

結果,答案近在咫尺。

那天回家問了顧店的老爸,他沒多做思索,就說對面金紙店的「けんちゃん」有在練大字,而且專門寫春聯,字很好看,要我隔天請阿嬤介紹去找他。

「けんちゃん」?聽起來像是日文,沒想到在2017年的現在,還有在使用這樣稱呼,我反而有些好奇那位金紙行老闆年紀很大嗎?尤其老爸還強調在北投都是這麼叫那位老闆的。

隔天下午,沒有預期要攝影,也沒有預期談什麼在地歷史,僅在我家阿嬤拉著我去引介之下,我第一次踏進了經過了幾百次,也從沒走進過店裡看看的金紙行。

更精確來說,這種商店應該被稱為禮品行。正巧快過年,店口前緣掛滿了大紅亮金的鞭炮掛飾和工廠大量印製的燙金春聯。而一走進略為陰暗的屋內,左右兩邊的架上除了一落落金紙、香燭之外,也販售喜幛及結訂婚用品,一床床的被子堆在空間各處,是結婚時娘家必須送給出嫁的女兒的生活用品,然而現代婚禮似乎比起實用,更取其象徵意義。

raw-image

正巧有個阿公在買金紙,而年紀看來近六十歲,髮絲略少的老闆正招呼著他。佝僂著身軀的阿公大概耳朵不好,老闆裝袋結帳後,阿公又在問刈金幫他放進袋子沒。老闆又重新把袋子裡的內容拿出來再放進去一次,阿公才好像了解他買了什麼而離開。

畢竟是阿嬤認識的鄰居,聽到我操著破爛的台語說明了想請老闆寫字的需求,老闆搔搔頭說:「最近欲過年,代誌足多足無閒。」

聽到老闆這樣講,我就想畢竟要準備文房四寶,還要買紙過來,隔兩天再來吧。不過老闆也沒急著趕人,後來我們便隨意地聊聊天。他提到今年不寫春聯了,雖然以前都會寫,但工錢不夠。視力也逐漸變差的老闆指了指櫃台後垂掛的大量生產的燙金春聯說,賣這個比較簡單。

後來我問阿嬤,才知道老闆以前是專業幫人寫喜幛輓聯的,幾乎所有相關業務都會找他,靠著一手好字供給全家生活、置產。但時代變遷之下,政治人物、宗教團體等等都開始印製免費的春聯發送,真正一筆一劃寫下的春聯少見甚至不太重要了。直到過年期間,我才在南昌路上看到一攤掛出手寫春聯的攤子,或許那也只是習俗最後的空谷回音吧。

回到金紙行,在一旁電視播著韓劇的中文配音中,老闆好像想起了什麼拿出幾張已經折出文字大小的紙,如果小時候有上過書法課的話,大概有印象,一張長長的紙被平均分成三個字。我這時才注意到櫃檯的右手邊掛著一圈兼毫大筆,而老闆打開一個像金爐的碗,拿筆一沾,裡面卻盛著墨汁。

──老闆你明明平常都有準備著「家私」啊!我在心中不禁激動地吶喊著。

「妳係櫻珠的查某孫喔?」

我如獲至寶地把那三個字拿回家,然而後來我想付錢或是送包過年常見的小零食過去,都被けんちゃん老闆拒絕了。那並不是看在我個人的面子上,或是任何金錢物質上的往來。而是一句「妳係櫻珠的查某孫喔?」這樣牽起來的。櫻珠是我的阿嬤,我們家在這條街上開店也有50幾年了,阿嬤住在這裡的時間甚至超過50幾年。

有時候我也會訝異,為什麼阿嬤可以對鄰居了解地那麼透徹,這些交情是街頭巷尾聊天而連結,用村里八卦的方式傳遞。更仔細地挖掘,大概就知道自己家裡是這條巷子數一數二老的住民,房子據說在80、90年前曾祖父的時代就蓋了,這間房子過去最高曾容納四家人居住,不過直到在民國68年才開始用房屋的前段開店。

基於工作室習慣的考察工作,我找了1898年的台灣堡圖出來看。雖然北淡線是於1901年開始通車,但1898年的堡圖已經出現了北淡線的鐵路與北投車站的標註,比對現代道路變動不大,很輕易地就能找到我家那條巷子在1898年應該不存在,但已經有房屋,四周都是田地。

raw-image
raw-image

從1921年的台灣堡圖就能看見比較清晰的巷弄街道,也能注意到新北投有較大幅度的開發,目前在新北投保留下來的日治時期古蹟建築以及公園,大部分就是在這期間建造的。城市的變遷透過地圖,以及地景的變動能得知一二,甚至能梳理出過往。在這次的尋訪中,地圖將會是個很重要的元素。不過此處在二戰後變動先擱置不談。

無論如何,這些故事都是屬於我的地景記憶,隔壁的刻印店刻下了家裡所有人大大小小的身分證明,阿鳳阿姨的手刻篆體印章更是厲害;斜對面在二十年前曾經是間當鋪,但在手搖杯風潮時搖身一變成了手搖飲料和平價咖啡店;左手邊曾經是地標的大型水果行在同行競爭之下,收了起來。但後來原本在那間水果行工作的員工後來自己租了半間店面,同樣開起了水果行。還有我弟小學同學的爸爸是來自香港的師傅,做的燒臘是全台北的燒臘店都及不上的美味(這可不誇張,歡迎來戰)。

這條巷子與我、我爸、阿嬤、熟識的人有著纏如絲縷的地方鏈結。這是屬於這裡的地方共識與集體記憶,要回歸地方社區便得如此深入探索,一條巷子、一個傳統市場、一間小店。然而現代化的都市更新帶來各式各樣的利益糾葛,我並不能保證這條充滿人情與記憶的巷子是否會消失,畢竟這裡是市場,空間的性質與使用方式是一直在變動的,某方面使城市充滿活力,只是我仍想著這樣樸素的聯繫能夠永遠持續下去。

特此感謝《尋妖誌》標題題字,北投市場新穎發禮品店的何柏齡老闆。

地圖來源: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70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山茶花文具店被作者虛擬在鐮倉市鶴岡八幡宮的東北方。
Thumbnail
山茶花文具店被作者虛擬在鐮倉市鶴岡八幡宮的東北方。
Thumbnail
那一天, 每年過年期間,我們夫妻習慣相約在「不太擁擠的鹿港」度過,而這次選擇了最佳時機-「年初九」,前來「書集喜市」品味那百年老宅的幽雅恬靜,共享一場悠閒的下午茶。 黃老闆告訴我們:「你們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年初一至六我們休年假,所以,前兩天才開工。」 哇!龍年好運臨! 而黃老闆更大方地說
Thumbnail
那一天, 每年過年期間,我們夫妻習慣相約在「不太擁擠的鹿港」度過,而這次選擇了最佳時機-「年初九」,前來「書集喜市」品味那百年老宅的幽雅恬靜,共享一場悠閒的下午茶。 黃老闆告訴我們:「你們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年初一至六我們休年假,所以,前兩天才開工。」 哇!龍年好運臨! 而黃老闆更大方地說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高級精品充斥的一級購物戰場銀座,有一間百年文具店「四寶堂」,店門口有著紅色圓形郵筒,二樓則有老書桌可以讓客人寫寫東西(光是看到這樣的店家描述,就讓人好想到這家店晃晃)!
Thumbnail
很難想像在高級精品充斥的一級購物戰場銀座,有一間百年文具店「四寶堂」,店門口有著紅色圓形郵筒,二樓則有老書桌可以讓客人寫寫東西(光是看到這樣的店家描述,就讓人好想到這家店晃晃)!
Thumbnail
鎏金老師的邀約參加#牯嶺街文化小旅行,這次導覽由專業的中英日導覽何良正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歴史,他是牙科主任退休,很早就往自己最有興趣的導覽深耕。 ⚜第一站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的歷史,最早成立於1906年,地處日據時代的千歲町。 最初是一座露天市場,如今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 日劇
Thumbnail
鎏金老師的邀約參加#牯嶺街文化小旅行,這次導覽由專業的中英日導覽何良正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歴史,他是牙科主任退休,很早就往自己最有興趣的導覽深耕。 ⚜第一站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的歷史,最早成立於1906年,地處日據時代的千歲町。 最初是一座露天市場,如今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 日劇
Thumbnail
某日午後,老玄被乾姐邀請到位於台北鬧區一處空屋場勘,老玄跟我乾姐認識頗久,幫她開了四間餐廳,那時,第二間再找店面...。老玄驅車到現場,讓我訝異的是當天場勘多達5組人到場。原因我有點哭笑不得,原來是乾姐覺得我很難約,她這次乾脆把想找我觀元辰或問事的朋友一併約過來。進入房子歡聲笑語的我們,還不知道這間
Thumbnail
某日午後,老玄被乾姐邀請到位於台北鬧區一處空屋場勘,老玄跟我乾姐認識頗久,幫她開了四間餐廳,那時,第二間再找店面...。老玄驅車到現場,讓我訝異的是當天場勘多達5組人到場。原因我有點哭笑不得,原來是乾姐覺得我很難約,她這次乾脆把想找我觀元辰或問事的朋友一併約過來。進入房子歡聲笑語的我們,還不知道這間
Thumbnail
民國50年代,母親家裡的鼓仔燈、阿祖晒書,與愛做生意的外公記事。
Thumbnail
民國50年代,母親家裡的鼓仔燈、阿祖晒書,與愛做生意的外公記事。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Thumbnail
星期六早上,小慧前往市場買菜,與退休的榮叔不期而遇。榮叔是公公的同學及鄰居,一個熱愛工作的人,退休後到把自家種的菜拿去市場販售。後來,榮叔的菜攤多了新成員,林小姐。她又是誰呢?
Thumbnail
星期六早上,小慧前往市場買菜,與退休的榮叔不期而遇。榮叔是公公的同學及鄰居,一個熱愛工作的人,退休後到把自家種的菜拿去市場販售。後來,榮叔的菜攤多了新成員,林小姐。她又是誰呢?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