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老家記憶與城市縮影的藝術家──馬立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拍攝著新城的前進與舊城的退卻,在記錄的過程中帶著對於故鄉的情感與哀愁,而不只是單純的一張街景罷了。」遊走於各城市間,去過西藏、日本、緬甸、柬埔寨、泰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瑞士、塞爾維亞、美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數個國家,當了攝影師十多年,得過國內外無數個攝影大獎,他,是被攝影師們暱稱為「馬爺」的攝影藝術家,馬立群。

 

他出生於台中市南屯區的干城六村,眷村的環境,左鄰右舍都很熱絡,談起起小時候印象深刻的時光,「眷村跟一般房子不太一樣,那時村中還有個辦公室,大家會拿著糧券一起去領米,大家感情都很好,還有老家後面就是成功嶺,每天聽著打靶砰!砰!砰!很有趣。」他回憶著說道。比起現在疏離的城市,台中眷村就是馬立群的「老家」。

 

「老家」對許多人而言,是什麼樣的存在呢?以現代人時常搬家、居無定所等,或許連所謂的「老家」都沒有,但對馬立群而言,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就是根深蒂固的所在,「一般人搬家,你知道你曾經生活在那裡,而且那地方還在,但都更最大的差別在於,拆掉後的老家,就是不在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馬立群感慨地說。

 

 

raw-image

 

他高中之後,國防部預計回收土地,於是開始了眷村拆遷計畫。攝影人用影像記錄所見所聞,馬立群從99年開始拍攝剩下的眷村建築,「我念大學時老家還在,後來到台北工作,原本拆的時候沒回去,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回去看他們時順便繞了繞,那時還沒開始拆,除了幾戶釘子戶不肯離開之外,其他的房子都很破舊了。」

 

隨著台中縣與台中市整併,馬立群拍攝的主題也從原本生長的眷村擴大到整個大台中,「生長的地方成了一片斷垣殘壁,被規劃為所謂的自治重建區,剛好那時配合台中市政府的台中攝影計畫,因為這邊是我的老家,所以我選擇了城市變化都更議題,記錄老家存在的痕跡,那是種家鄉味的時代記憶,不管是為了自己、為了老家,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爸爸。」

 

「我覺得都更對我來說,是有時代意義的!」馬立群如此說,「那個年代的房子聚落型的,身家背景都差不多,彼此凝聚力很強,相較於現在來說大家可能因為工作住在同個區塊,可是彼此之間其實沒有情感的成分存在,所以知道老家的房子要拆的時候,其實是很難過的。」馬立群在台中的老家很大,甚至家裡還有根電線杆,他笑著說,都更後生活環境反而變小了,這整個感覺是不一樣的!

 

raw-image

 

都更計畫開始後,馬立群的老家荒廢了至少五、六年,台中現在很多區塊,像是南屯區、北區等等,也都有大部份被市地重劃,很多的老房子,三合院等也都完全消失,剩下一塊塊的土堆,而因為高鐵的關係,在周遭如中和里也開始逐步變成高鐵特區,「我想幾年後,整個地貌會完全的改變。當時一眼看到曾經生活的土地變成了停車場,我心想著,天啊!荒廢的那幾年還依稀認得,現在完全認不出來了!這是個很大的衝擊。」

 

當百貨公司、豪宅大樓一幢幢地蓋起,城市變遷快速地讓人必須靠著憑空想像,在同一片土地上去建構自己曾經生長的痕跡,馬立群照著一張張的影像,去記錄那逐漸消失的過程,原先這「城市邊界:台中計劃」只是馬立群想替家鄉做個紀錄,他想看看,這個逐漸消失的過程,最後會變成什麼?在這過程中,隨著過往記憶中的場景,一步步地重新看待生長的地方。

 

「現在看著老家原先的土地,一樣的地方、一樣的房子,卻不是自己的家了,這種感覺是很失落的。隨著時間的前進,城市面貌不停地改變,所有曾經存在的地方不斷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陌生的城市,帶給我的是濃厚的鄉愁。」誰說,異鄉人才有鄉愁,看著自己曾經生長的土地換了全新的面貌,既熟悉又陌生,馬立群對鄉愁的解釋,那箇中滋味其實只有自己清楚。

 

raw-image

 

當一個城市從興盛到沒落、從都更換了嶄新面貌後再次進入興衰的循環,「以前的都更是必要的,因為人口快速成長,但現在呢?高樓大廈一幢幢地蓋、建商炒作房價的結果,都更真的有其意義存在嗎?」不斷重劃、整地,住進來的人普遍對土地的認同感不足,對這塊土地也就沒有太深的羈絆,過度發展的結果讓城市成了遷移的中繼站,那土地對我們的意義還剩下什麼?對於都更後的台中,馬立群說:「其實家就是家!即便都更後面貌已經全然不同了,但這裡的空氣、這裡的人,還是一樣的熟悉,這就是對成長環境的依戀。」

 

「我想藉著這個機會,看看城市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個觀察的過程,當城市快速變遷,我對未來是打問號的,這不可預期,我們並不知道結果!我覺得我所做的,是拍下這城市轉變的點滴,它其實是整個大環境的縮影。」城市在變化,拿起攝影機的馬立群,從拍照、到紀錄;從工作、到回歸自己,亦是個心境轉變的過程,「可以用攝影做的事更多了!拍照不再只是單純的影像,而是表達對時間、空間的看法,這是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因此,他用影像,記錄無法回來的過去,拍攝城市隨著時間推動的現在,亦是邀請大家,和他一起參與觀察未來的過程,我們都在這個當下,都在看著最後的演變是什麼模樣,都更不只是個議題,而是你我一同生活在城市的時代縮影。

 

raw-image

瞭解更多關於《城市邊界:台中計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重讀者的沙龍
94會員
186內容數
<p>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集資訂閱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出版品被讀者看見。成員包括社群行銷達人、活動規劃神手、資深雜誌編輯及龜毛讀者們。</p>
重讀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如果可以自己作主,你想要住在怎樣的房子。馬斯洛五大需求裡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家」不僅是吃飽穿暖、安全可靠的庇護所。若純就外觀形式來看,不同年代衍生的建築需求,照料生活起居的空間環境,各自有其時代意義。
Thumbnail
如果可以自己作主,你想要住在怎樣的房子。馬斯洛五大需求裡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家」不僅是吃飽穿暖、安全可靠的庇護所。若純就外觀形式來看,不同年代衍生的建築需求,照料生活起居的空間環境,各自有其時代意義。
Thumbnail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Thumbnail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Thumbnail
「如果美好即將消失,你最想保留什麼?」 「我最想保留的是"現在"」 大學剛畢業沒多久,為了趕在眷村被拆掉前,紀念奶奶與兒時回憶,一同與姐姐和朋友們拍攝眷村微電影。當時在寫劇本時,一直很喜歡這兩句台詞,很有感覺。其實,這段對話是在拍攝之前,與自己的自問自答。因為非科班出生,剪輯、畫面走位都是邊拍邊摸索
Thumbnail
「如果美好即將消失,你最想保留什麼?」 「我最想保留的是"現在"」 大學剛畢業沒多久,為了趕在眷村被拆掉前,紀念奶奶與兒時回憶,一同與姐姐和朋友們拍攝眷村微電影。當時在寫劇本時,一直很喜歡這兩句台詞,很有感覺。其實,這段對話是在拍攝之前,與自己的自問自答。因為非科班出生,剪輯、畫面走位都是邊拍邊摸索
Thumbnail
不僅享有將軍村的稱號,還是龍岡當地第一個眷村,位於中壢龍岡的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隨著整建修復工程完善,陸續有文創手作坊、料理甜點、咖啡飲品商家進駐,還有故事屋、眷村書房的文化空間,這個老少咸宜的好去處,歡迎來此散步感受昔日的眷村風采。
Thumbnail
不僅享有將軍村的稱號,還是龍岡當地第一個眷村,位於中壢龍岡的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隨著整建修復工程完善,陸續有文創手作坊、料理甜點、咖啡飲品商家進駐,還有故事屋、眷村書房的文化空間,這個老少咸宜的好去處,歡迎來此散步感受昔日的眷村風采。
Thumbnail
馬祖新村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龍岡地區內)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 AM9:00-PM18:00 電話: 03 426 1890 備註: 旅遊點 藝文與歷史並存眷村 馬祖新村歷史 桃園市第一個透過文化資產保存的眷村 星星滿天飛的眷村 地址: 電話:
Thumbnail
馬祖新村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龍岡地區內)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 AM9:00-PM18:00 電話: 03 426 1890 備註: 旅遊點 藝文與歷史並存眷村 馬祖新村歷史 桃園市第一個透過文化資產保存的眷村 星星滿天飛的眷村 地址: 電話: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時代與生活型態因科技的發展快速的轉變,許多人們與文化受到影響正在下墜中,我難以接住他們,但仍反思這樣的狀態是否是在「前進」,真的有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嗎?
Thumbnail
時代與生活型態因科技的發展快速的轉變,許多人們與文化受到影響正在下墜中,我難以接住他們,但仍反思這樣的狀態是否是在「前進」,真的有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嗎?
Thumbnail
VR體感劇院的「往家路上」特展透過家、家人、家庭的概念,結合新型態的影像藝術之美,於時代巨輪下摸索人與人之間恆久存在的連結,更賦予其真實意識與終極價值。整個過程彷彿附身無數身軀,活過無數生命,於一波又一波內在衝擊過後,或許還是會重新調整步伐,在生命流逝與時間流動的痕跡裡,細細梳理手中這份堅實的愛。
Thumbnail
VR體感劇院的「往家路上」特展透過家、家人、家庭的概念,結合新型態的影像藝術之美,於時代巨輪下摸索人與人之間恆久存在的連結,更賦予其真實意識與終極價值。整個過程彷彿附身無數身軀,活過無數生命,於一波又一波內在衝擊過後,或許還是會重新調整步伐,在生命流逝與時間流動的痕跡裡,細細梳理手中這份堅實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