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十週年—簡介與借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不少人曾經心中的夢魘,失業率飆高 (圖 1),股票重挫 (圖 2)。然而時至今日,隨著全球央行及政府的搶救金融市場行動,股市指數屢創新高,就業市場轉好,就連當時受傷最重的房地產市場也欣欣向榮,那個曾令大家聞風喪膽的金融危機,似乎已經離我們十分遙遠。

由於金融危機的發生十分複雜,芝加哥大學 IGM 最近對經濟學家做調查,哪些原因造成金融海嘯,他們舉出像是寬鬆的銀行監管和低估金融商品的風險為重要原因之一。而本文僅從幾個近期學術研究結果,以及《經濟學人》回顧金融海嘯的五週年十週年系列報導,從消費者與房地產市場、銀行與公司間的關係出發,來剖析造成金融海嘯如何影響實體經濟,以及學術界如何從這次危機中學得教訓,避免下一次的金融危機。


圖 1:美國就業市場的失業率飆升,從 2007 年 11 月 4.7% 至 2009 年 10 月 10.0%


圖 2:股票市場大跌,S&P 500 指數從 2007 年 12 月 1484 點跌至 2009 年 5 月 676 點,跌幅超過 50%


房地產價格下跌,消費者購買力下滑

許多學者將金融危機的源頭,指向當初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前印度央行行長,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 Raghuram Rajan 曾在《金融斷層線》(Fault Lines) 提到金融危機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的所得分配不均,政治人物為討好選民,降低買房的借款條件、放寬信用,使得一些原本不符合資格、信用分數低的人,可以藉此購屋。

根據 Atif Mian, Amir Sufi 和 Francesco Trebbi 的研究,他們發現在 2002~2007 年這段期間,國會通過許多有利房市的法案,促成借款人信用較差的貸款,俗稱次級貸款 (subprime mortgage) 的擴張,間接導致日後的金融海嘯。

然而當經濟條件變差時,這些人相對容易無法負擔貸款費用,造成違約 (default) 等現象。Mian 和 Sufi 在《窮人為什麼變更窮?》(House of Debt) 指出金融海嘯的成因,和美國家庭債務在 2000 年後異常的提高,這兩者間有很大關連,由於債務提高加上房價不再上漲,反而開始下跌,使得消費力的降低,進而導致整體經濟的衰退。

此外,Rajan 也指出由於全世界的經濟成長過度倚賴美國的消費者,而房地產是家戶的重要資產,當房價下跌時,會影響美國民眾對於消費的態度,進而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


銀行對公司的借款管道緊縮

前 Fed 聯準會主席 Ben Bernanke 在《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 中提到在 1990 年代時,他和 Mark Gerteler, Simon Gilchrist 提出金融加速器 (Financial Accelerator) 的理論,指出當經濟衰退時,銀行等信貸市場的流動性會變差,也就是資產較難能夠轉換成現金,此現象會使得經濟體承受更大的壓力,使得企業不敢投資,人們減少消費,加劇經濟衰退,顯示出金融體系會放大經濟表現好壞的效果。

而在面臨這種金融危機環境之下,由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銀行比較敢放貸給有聲望的大公司,相對而言小型公司在危機時較難獲得需要的資金,這種「晴天開傘,雨天收傘」的現象,使得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時變得難以生存,許多公司面對短期融資壓力和財務困境時,會競相壓低價格快速銷售資產 (fire sales),並且企業普遍不敢投資甚至裁員造成勞工失業的現象。


以危機為師

根據 Justin Fox 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和《理性市場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 ,過去的經濟學者較少注意到金融市場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性,因此未能察覺此危機的嚴重性。但也並非所有人都忽視,例如《經濟學人》曾撰文介紹 Hyman Minsky 在 1996 年過世前,發表過多篇關於金融不穩定性 (financial instability) 研究相關的文章,但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注意。

然而在 2008 金融危機過後,總體審慎管制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成為央行和學術界的重要議題,國際清算銀行 (BIS) Claudio Borio 定義傳統的個體審慎管制 (mi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是從個別金融機構,由下而上來控制風險,希望能保護個別消費者、投資者。

然而此方式忽略各個金融機構有連鎖效應和系統風險 (systemic risk),例如銀行擠兌 (bank runs) 和上述提到快速銷售資產 (fire sales) 的情況。因此在金融危機後,監管單位採取總體審慎管制,由上而下來控制風險,避免多家金融機構同時失控,使得經濟嚴重衰退的情況再次發生。

此外,總體經濟學者納入許多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研究主題,總體金融 (macro finance) 的研究成為顯學,研究金融資產價格和總體經濟改變波動的連結。正如同經濟學界在面臨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1970 年代石油危機與停滯性通貨膨脹 (stagflation),在財政及貨幣政策上提出新的理論,每個時期的總經學派思考及研究議題,都有該時代所遇到的重大經濟問題。


總體經濟簡史,來源: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Markus Brunnermeier and Delwin Olivan


小結:金融危機還會再來嗎?

The central problem of depression-prevention has been solved,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and has in fact been solved for many decades. — Robert Lucas

在金融危機過後,聯準會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美國政府也通過許多銀行監管法案,促使金融體系更加健全,聯準會主席 Janet Yellen 在 2017 年 6 月間接受媒體訪談,曾說過有生之年,很難再見到另一次金融危機。然而以研究經濟成長為名的諾貝爾獎得主 Robert Lucas,在 2003 年時曾說過我們已經找到避免經濟大蕭條的方法,但還是在五年後遇到金融海嘯。

The crisis takes a much longer time coming than you think, and then it happens much faster than you would have thought. — Rudiger Dornbusch

面對此問題,哈佛大學教授 Kenneth Rogoff, Carmen Reinhart 曾以書名《這次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 作為近八百年來歷次金融危機的註解。以研究銀行相關問題聞名的芝加哥大學教授 Douglas Diamond 在接受《芝加哥商業評論》採訪時所言,下次的金融危機可能是不一樣的形式。

另外我們可以謹記前麻省理工經濟系教授 Rudiger Dornbusch 的一席話:「危機爆發的時間比想像來得久,但發生的速度比想像來得快。」


參考資料:

  • Baker, Malcolm. "The Program on Corporate Finance." NBER Reporter2017.1 (2017): 1.
  • Bernanke, Ben S., Mark Gertler, and Simon 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1 (1999): 1341-1393.
  • Borio, Claudio. "Towards a macroprudenti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49.2 (2003): 181-215.
  • Cochrane, John H. "Macro-finance." *Review of Finance *21.3 (2017): 945-985.
  • Frankel, Jeffrey A.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 selective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s program." NBER Reporter Online 2 (2009): 1-7.
  • Mian, A., Sufi, A., & Trebbia, F. (201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S mortgage default crisi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0(5), 1967-1998.
  • Mian, A., Sufi, A., & Trebbi, F. (201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edit expansion (No. w1610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參考及推薦書籍:

  • Ben Bernanke《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
  • Justin Fox 《理性市場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
  • Paul Krugman 《面對失靈的年代》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 Atif Mian, Amir Sufi 《窮人為什麼變更窮?》(House of Debt)
  • Raghuram Rajan《金融斷層線》(Fault Lines)
  • Kenneth Rogoff, Carmen Reinhart 《這次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

封面圖片:華爾街日報 2008 年 9 月 15 日頭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經濟 TalkEcon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p>近年來國內對大眾議題的關懷,促使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以各自的學科視角分析事件,並以科普形式傳播該學門的思路與方法。白經濟秉持相同的信念,期望利用直白、坦白及淺白的筆觸,以相對嚴謹的形式論述我們的觀點。</p>
2018/01/13
<p>賴院長這套獵奇的「軍公教加薪拼經濟」理論會帶動企業加薪或「提振內需」嗎?</p>
Thumbnail
2018/01/13
<p>賴院長這套獵奇的「軍公教加薪拼經濟」理論會帶動企業加薪或「提振內需」嗎?</p>
Thumbnail
2018/01/02
<p>一例一休前後的總工時沒變,真的可以代表就業沒變嗎?誰會想要一例一休?怎樣才能知道一例一休實證上的效果?</p>
Thumbnail
2018/01/02
<p>一例一休前後的總工時沒變,真的可以代表就業沒變嗎?誰會想要一例一休?怎樣才能知道一例一休實證上的效果?</p>
Thumbnail
2017/12/28
<p>為什麼公車的品質這麼差?可能的原因是來自公車業者的獨佔。為了要維持獨佔利益,業者會選擇使用遊說等尋租 (rent-seeking)手段。特定廠商維護獨占會減損社會的總利益。</p>
Thumbnail
2017/12/28
<p>為什麼公車的品質這麼差?可能的原因是來自公車業者的獨佔。為了要維持獨佔利益,業者會選擇使用遊說等尋租 (rent-seeking)手段。特定廠商維護獨占會減損社會的總利益。</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由低利率、競爭激烈、監管機構鬆散和信用評分機構造假所導致。這篇文章描述了金融海嘯的起因和時間線,未來將繼續說明各方解決方式。
Thumbnail
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由低利率、競爭激烈、監管機構鬆散和信用評分機構造假所導致。這篇文章描述了金融海嘯的起因和時間線,未來將繼續說明各方解決方式。
Thumbnail
房地產市場的動盪常伴隨著金融波動,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是最經典的例子。現在,中國也面臨類似的房地產危機,引發一個關鍵問題:中國是否即將迎來一場金融危機?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國獨特的房地產市場和政府的強力干預,以及這種干預對銀行、地方政府和經濟成長的潛在影響。同時,我們探討了政府已經採取的應對
Thumbnail
房地產市場的動盪常伴隨著金融波動,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是最經典的例子。現在,中國也面臨類似的房地產危機,引發一個關鍵問題:中國是否即將迎來一場金融危機?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國獨特的房地產市場和政府的強力干預,以及這種干預對銀行、地方政府和經濟成長的潛在影響。同時,我們探討了政府已經採取的應對
Thumbnail
2008年次貸風暴,背後原因是房地產供應過剩及房價下跌。當時,多數美國人認為房價不會跌,小布希政府更推出「人人有房住」政策,導致放款標準降低。此政策間接支撐房價,但隨著新屋供應過剩及利率上升,房市泡沫於2007年破裂。台灣的房市受眾多因素影響,包括低利率、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等,難以預測泡沫何時破裂。
Thumbnail
2008年次貸風暴,背後原因是房地產供應過剩及房價下跌。當時,多數美國人認為房價不會跌,小布希政府更推出「人人有房住」政策,導致放款標準降低。此政策間接支撐房價,但隨著新屋供應過剩及利率上升,房市泡沫於2007年破裂。台灣的房市受眾多因素影響,包括低利率、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等,難以預測泡沫何時破裂。
Thumbnail
隨著台灣央行利率升至7年來的新高,雖升息幅度遠不及他國貨幣政策,近期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也因此開始有分析師過度的解讀這將是"台灣房市崩盤倒數?"作為聳動的標題。我認為台灣的房市當然存在一定泡沫,如:房價與人均收入比;但還是有很多基本面的驅動,房屋供應不足、整府的基本建設
Thumbnail
隨著台灣央行利率升至7年來的新高,雖升息幅度遠不及他國貨幣政策,近期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也因此開始有分析師過度的解讀這將是"台灣房市崩盤倒數?"作為聳動的標題。我認為台灣的房市當然存在一定泡沫,如:房價與人均收入比;但還是有很多基本面的驅動,房屋供應不足、整府的基本建設
Thumbnail
外界認為恐成為「雷曼2.0」的瑞士信貸財務風暴,國內除了壽險業對其曝險總額突破千億元之外,目前瑞士信貸在台還有27檔債券流通,合計金額627.66億元,其中2檔是寶島債,金額為50.7億元;國際板債券的流通餘額約625.87億元,占比1.02%。至於投信基金部分,共有5檔投資瑞士信貸的有價證券,金額
Thumbnail
外界認為恐成為「雷曼2.0」的瑞士信貸財務風暴,國內除了壽險業對其曝險總額突破千億元之外,目前瑞士信貸在台還有27檔債券流通,合計金額627.66億元,其中2檔是寶島債,金額為50.7億元;國際板債券的流通餘額約625.87億元,占比1.02%。至於投信基金部分,共有5檔投資瑞士信貸的有價證券,金額
Thumbnail
今天讲一下,怎么通过看五本书,了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为什么,美国的下一次经济危机,跟次贷危机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第一本书---《当音乐停止之后》 这是一本学者写的书,它清楚的勾勒出了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这次经济衰退是美国1930年大萧条之后最痛苦的一次。在衰退最严重的时候,1
Thumbnail
今天讲一下,怎么通过看五本书,了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为什么,美国的下一次经济危机,跟次贷危机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第一本书---《当音乐停止之后》 这是一本学者写的书,它清楚的勾勒出了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这次经济衰退是美国1930年大萧条之后最痛苦的一次。在衰退最严重的时候,1
Thumbnail
最近市況波動,各國股票,債券,商品市場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大波動,或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次金融危機,看看可不可以找到一些亮光。 2008金融危機發生了什麼? 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 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小分享
Thumbnail
最近市況波動,各國股票,債券,商品市場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大波動,或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次金融危機,看看可不可以找到一些亮光。 2008金融危機發生了什麼? 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 金融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小分享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06 書摘作者 : 蔣竣植 ( CFP ) 自由經濟理當能讓民眾的生活都能變的更好,為何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後,反而拉大了貧富差距?
Thumbnail
次貸風暴10年了,大家可能還對房市泡沫破裂、雷曼兄弟破產...這些詞語還有些印象。但是如果要問:你知道次貸危機是怎麼來的嗎?應該還是有許多人答不出來,畢竟我們從新聞上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幾篇想用故事的方式幫大家理解「次貸風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次貸風暴10年了,大家可能還對房市泡沫破裂、雷曼兄弟破產...這些詞語還有些印象。但是如果要問:你知道次貸危機是怎麼來的嗎?應該還是有許多人答不出來,畢竟我們從新聞上得到的訊息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這幾篇想用故事的方式幫大家理解「次貸風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p>2008金融海嘯至今已經十周年了。當年的金融海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又可以給後人如何的借鏡呢?</p>
Thumbnail
<p>2008金融海嘯至今已經十周年了。當年的金融海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又可以給後人如何的借鏡呢?</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