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性暴力案件之後: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aption id="attachment_55100"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raw-image

(文:V太;圖:Feminist Activism@wordpress)[/caption]

 

▋ 困難的「標準答案」
例如,有些輿論指責出面指控的當事人們,批評當事人自己也有錯(例如行為不夠「檢點」),或是質疑當事人的動機不純甚至說謊,目的是利用這樣的指控「換取某些利益」(例如金錢、名聲或是傷害他人)。與此同時,某些人在義憤填膺並且極度渴望為當事人尋求公道的同時,則可能太快速地將事件定調成單一「惡狼」的問題,而缺少對組織與社會文化的反省,甚至可能為了有「效率」地使惡人得以被「繩之以法」、受到約束,而鼓吹嚴刑峻罰與各種對女性的「保護法律」,卻反而讓個人(不論性別)的合意情慾受到打壓。

除此之外,不同立場的評論者也對於究竟應該如何回應性暴力與性騷擾議題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相信必須仰賴國家的力量,透過司法來還給當事人正義;有些人則強調「修復」的重要性,認為在重大的性暴力事件之後,不論是受害當事人、行為人以及他們所在的社群,都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真正面對與解決問題。有論者提出我們必須為性除魅,好降低性所造成的傷害,亦有論者認為關鍵在於扭轉父權社會裡的性別位階,在性的平等以外更追求「性別」的平等,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解放。

▋ 每一次的暴力,都是我們的集體創傷
每一次的性暴力/性騷擾事件,都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場集體創傷。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生活在一個安全而不受暴力威脅的環境,許多人也致力於追求平等、正義和自由等價值。而每一次的性暴力/性騷擾事件,似乎都在提醒我們,我們所處的社會對於某些人來說並不是那麼的安全與自由。我們一方面擔心類似的傷害可能會發生在自己或是在乎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當我們的「理想社會」想像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就是更深沉的提問:我們要如何反應?如何修補?如何安慰與支持彼此?

為此,我們積極地找尋答案,但有時候對於「標準答案」的急切,反而使我們簡化事件,只專注在單一面向,也可能讓我們在一心一意追求「解答」的同時,忽略了對人的關懷,以及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 用理解打造一個復原空間
於是我們想要再一次、不厭其煩地提出一些提醒:

1. 性暴力不只是「惡狼」的錯:
我們必須正視性暴力/性騷擾的結構性質。當我們為行為人加諸「惡狼」、「淫魔」頭銜時,很容易就縱容自己把性別暴力看作是少數人的道德缺失,以為只要將這些人排除於社會之外,我們就可以再次獲得安全。

然而事情從來不是這麼簡單。如果我們不正面對決促成性暴力的環境因素-包括「性」常常被當成威脅女性的工具、男女的性開放會受到不同的評價(女性常常成為「蕩婦」),以及追求「男子氣概」、鼓勵男性透過暴力和征服來解決問題並展現自己的能力等,我們就會不斷地「創造」出「惡狼」們。

2. 司法可以是當事人的救濟手段之一,但不是全部:
性別暴力相關法律的原意本是為受害者們提供協助、追求正義,但卻變成了許多人評價性暴力事件的唯一準則。舉例來說,如果當事人不願意尋求司法救助,可能會被質疑「不夠勇敢」或是「心虛」,而一旦司法結果出爐(不論是否起訴、判刑),性暴力事件彷彿就瞬間「完結」,後續當事人所需要的支持與協助少有人過問。

我們應該理解,司法是一種可能的救濟手段,但不是當事人非走不可的道路,更不代表當事人需要為了滿足我們心中的「正義」而選擇(或不選擇)司法途徑。我們也應該謹記,司法程序上一個案件的完結,並不代表事情就結束了。在那之後,不論是受害者或是被控訴的行為人,都仍需要整個社會的協助。而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也需要透過更多的溝通和理解,來修復彼此在這些案件中受到的創傷。

3. 打造一個復原的空間:
至今為止,我們對於性暴力/性騷擾事件的討論大多仍集中在「揭露」與「判定對錯」上。前者指的是當事人是否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在挺身而出之後又會不會因此受到二次傷害,後者則是為受害者追求正義的過程。然而,與這兩者同樣重要、但卻較少被提及的,則是「復原」的可能。

光是把自己的傷痕說出來,或是讓加害人獲得懲罰,其實並不足以達到復原的功效。復原是一個漫長路程,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或許就是給予當事人們時間、空間、傾聽與陪伴,讓他們能夠用自己舒服的方式、節奏來詮釋自己的故事並修復傷痕,而不用滿足任何人對「標準受害者」的期待。

評論性暴力/性騷擾事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仰賴對議題與自身意識形態不斷地反省。然而,即使困難,我們卻也不該迴避,因為唯有開創更多平等、互動的討論,唯有透過討論提醒彼此的缺漏,並且積極地正視、回應性別暴力議題,我們才有可能撥開迷霧,看見更多事件的本質。



▋ 破解性暴力/性騷擾的十個小迷思:https://goo.gl/bOShSE
▋ 性騷擾/性暴力小學堂-司法與統計篇:https://goo.gl/MfrEUm
▋ 性騷擾/性暴力小學堂-資源篇:https://goo.gl/b1b4t7
▋ 與我們分享資源:
https://goo.gl/forms/19VnuN91fh24SEGI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姝文創的沙龍
80會員
37內容數
「如果你也聽說」是一個針對性/性別暴力不斷提出討論與省思的寫作計畫,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此議題,從你我開始,構築一個更好的世界。
姝文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1/27
在台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外籍看護在台灣的人數也節節攀升。她們飄洋過海,進駐一個個陌生的家庭從事照顧工作。家庭,是難以區分隱私與情感界線的地方,有許多外籍看護沒有單獨的房間,與男性被看護人共處一室,或是睡在人人走動經過的客廳沙發上。
2018/11/27
在台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外籍看護在台灣的人數也節節攀升。她們飄洋過海,進駐一個個陌生的家庭從事照顧工作。家庭,是難以區分隱私與情感界線的地方,有許多外籍看護沒有單獨的房間,與男性被看護人共處一室,或是睡在人人走動經過的客廳沙發上。
2018/11/01
即使同時面對支持與反對意見,不可否認的是,#MeToo確實是當代重要的社會、政治與文化事件。而在#MeToo運動滿一年之際,紐約時報記者提出了一個疑問,除了社群網站上的討論以外,運動造成了什麼實際的改變,其中那些因為過去的不當行為終於被揭露而失去權力的男性們,他們的繼任者是誰?
Thumbnail
2018/11/01
即使同時面對支持與反對意見,不可否認的是,#MeToo確實是當代重要的社會、政治與文化事件。而在#MeToo運動滿一年之際,紐約時報記者提出了一個疑問,除了社群網站上的討論以外,運動造成了什麼實際的改變,其中那些因為過去的不當行為終於被揭露而失去權力的男性們,他們的繼任者是誰?
Thumbnail
2018/10/23
我們可以相當安全地說,非洲民族議會是一個對種族平等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政黨。當這樣一個政黨批評柯慈小說詆毀黑人,為白人至上主義增添氣焰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免懷疑,到底是政府詆毀作家,還是柯慈小說真的出了什麼差錯?
Thumbnail
2018/10/23
我們可以相當安全地說,非洲民族議會是一個對種族平等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政黨。當這樣一個政黨批評柯慈小說詆毀黑人,為白人至上主義增添氣焰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免懷疑,到底是政府詆毀作家,還是柯慈小說真的出了什麼差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相信在2023過了一半的時點,在大量社群、平台上,無論是在政治、演藝、學術、藝術領域間,都可以「被」揭露出很多過去數年間發生性騷擾、性侵等事件。但在這個運動背後,我們應該要重新審視的問題,除了要求加害人負起應該承擔的法律、社會責任外,我們應該還需要反思什麼樣的問題?與讀者分享筆者的觀察。
Thumbnail
相信在2023過了一半的時點,在大量社群、平台上,無論是在政治、演藝、學術、藝術領域間,都可以「被」揭露出很多過去數年間發生性騷擾、性侵等事件。但在這個運動背後,我們應該要重新審視的問題,除了要求加害人負起應該承擔的法律、社會責任外,我們應該還需要反思什麼樣的問題?與讀者分享筆者的觀察。
Thumbnail
近期性騷擾事件的頻繁發生使我們再次面對這個令人震驚且令人憂心的現實。性騷擾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似乎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蔓延。 這些事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傷害,也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和警惕。
Thumbnail
近期性騷擾事件的頻繁發生使我們再次面對這個令人震驚且令人憂心的現實。性騷擾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似乎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蔓延。 這些事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傷害,也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和警惕。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整一下寫下來。近期台灣在#metoo效應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注”有關於性騷擾與性犯罪等議題,可以說是比起其他國家慢了幾年,從很久之前到現在一直有在發生的事,而現在才開始被重視的一個社會運動。 從新聞事件中,除了看到人設崩塌(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主要是性騷擾與性犯罪
Thumbnail
近日來不斷延燒的性騷新聞,令人感到不解的,不是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潛在被害者,而是,為何這些被控訴的加害者,多半會認為這些控訴沒什麼大不了,甚至質疑為何被害者要小題大做呢? 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身邊親友,以及許多讀者來信,都有這樣的疑問。 尤其許多加害者被公開惡行後,不但沒有反省懺悔之意,甚至還要控
Thumbnail
近日來不斷延燒的性騷新聞,令人感到不解的,不是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潛在被害者,而是,為何這些被控訴的加害者,多半會認為這些控訴沒什麼大不了,甚至質疑為何被害者要小題大做呢? 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身邊親友,以及許多讀者來信,都有這樣的疑問。 尤其許多加害者被公開惡行後,不但沒有反省懺悔之意,甚至還要控
Thumbnail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裡存在的黑暗面。有些人當擁有了自己權勢的毒藥後,更會因此的為所欲為! 很多時候悶不吭聲的人,往往被傷害了,卻也在內心有了無法抹滅的陰影! 明明是被傷害的人,卻自責是不是自己不夠好,然後才會這樣被欺負! 性騷黑數裡,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所以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揪出這些道貌岸
Thumbnail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裡存在的黑暗面。有些人當擁有了自己權勢的毒藥後,更會因此的為所欲為! 很多時候悶不吭聲的人,往往被傷害了,卻也在內心有了無法抹滅的陰影! 明明是被傷害的人,卻自責是不是自己不夠好,然後才會這樣被欺負! 性騷黑數裡,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所以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揪出這些道貌岸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因為什麼因素,性侵這件事情又登上google的熱搜榜。有很多自稱女權的意見領袖經常提到“性侵的成因不是因為性慾,而是因為權力關係”,然而作為一個研究非社會期待女性群體的作家,我認為如果今天我們不強調不符合社會刻板印象的女性被性侵的處境,那麼即使道理講得很多,這個社會也依然相信那些謬論。
Thumbnail
不知道最近因為什麼因素,性侵這件事情又登上google的熱搜榜。有很多自稱女權的意見領袖經常提到“性侵的成因不是因為性慾,而是因為權力關係”,然而作為一個研究非社會期待女性群體的作家,我認為如果今天我們不強調不符合社會刻板印象的女性被性侵的處境,那麼即使道理講得很多,這個社會也依然相信那些謬論。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若以道德來看色情與性騷擾,就會以好壞論斷,而不是去思考與性相關的事是好是壞。 道德做出讚美和譴責,而不是討論這件事發生什麼事了,以及為什麼如此。沒有說出可能從屬於更大的事物,或是將往何處去。 這是麥金儂的論述,也認為性暴力無關壞人,邪惡這邊我會認為,是人性中每個人的一部分,做壞事是出自人的選擇,有人
Thumbnail
若以道德來看色情與性騷擾,就會以好壞論斷,而不是去思考與性相關的事是好是壞。 道德做出讚美和譴責,而不是討論這件事發生什麼事了,以及為什麼如此。沒有說出可能從屬於更大的事物,或是將往何處去。 這是麥金儂的論述,也認為性暴力無關壞人,邪惡這邊我會認為,是人性中每個人的一部分,做壞事是出自人的選擇,有人
Thumbnail
很常在想,至今仍然在想,自己兩年前所經歷的,究竟是什麼?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吧,我必然知道答案的,至少,世人是那樣定義的,性暴力、性侵、妨害性自主、約會暴力等諸如此類的,可是,我時常感到困惑、矛盾及糾結,最初是不願承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後來,變成是「我有資格哀傷和痛苦」嗎?
Thumbnail
很常在想,至今仍然在想,自己兩年前所經歷的,究竟是什麼?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吧,我必然知道答案的,至少,世人是那樣定義的,性暴力、性侵、妨害性自主、約會暴力等諸如此類的,可是,我時常感到困惑、矛盾及糾結,最初是不願承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後來,變成是「我有資格哀傷和痛苦」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