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能承認傷害,何來修復可能?《不再沈默》是一本求生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文/珊珊,圖:《不再沉默》封面)

 

▋ 這是一本求生指南
簡直想在每一個青少年的書櫃上塞一本《不再沈默》。

 

我們老想在小孩的書櫃裡放點有用的書,像是,教導你如何考上頂尖大學,或者是如何準備推甄資料,送書給小孩,送出去的也包括我們對於小孩未來的投射。在這個前提下,《不再沈默》這樣一個關於性侵害的故事,照顧者可能會在心底琢磨半晌,想著,現在看這種書太沉重了吧,於是又把書放回書店原有的位置上。但是,不把黑暗教給小孩,他若之後無意走進陰影時,要怎麼察覺,此時此刻,是一個值得用盡全力逃跑的時刻呢?

 

《不再沈默》這本書,就是一個小男童使盡全力,提醒你「如果遇到這樣的事,要快點逃走喔」的求生指南。對於孩童、青少年而言,他將從此知道,某些事情的發生很不對勁。像是,有人觸摸你的性器官,或要求你討好他的性器官,哪怕這些行為由熟人所為(再重申最後一次,多數的性暴力事件均是由熟人所為),哪怕對方以一種溫和無害的姿態,彷彿這只是一場遊戲,兩人之間的小秘密。你都應該有所警覺,整件事都,嗯,有點不對勁,而對於這種不對勁的敏感,甚至辨識,不管在心智發展上或是訴訟採證上,對於這幼童而言,都有其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而照顧者,可能更需要這本這本書,因為這位小男孩將告訴你,「當你不相信小孩對於自己感受的描述時,你要知道一件事。他很可能再也好不起來了。」

 

▋ 比性侵更大的傷害
《不再沈默》是陳潔晧的親身經驗。

 

在眾多書寫集中營的報導或記事中,曾有一個記者詢問倖存者,在這場經歷中你認為什麼傷害你最深?他答,「我回到家鄉,不斷地告訴別人我在集中營的生活,那時討論這件事的人還很少,我告訴他們,納粹對我做了什麼,但人們看著我的眼神很漠然,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恍然大悟,他們不相信我說的,他們不相信我說的」。採訪很短,留在我心底的時間都很長。那位倖存者指出一件事,集中營的屠殺固然可怕,但旁人的無動於衷,懷疑甚至否定,更為誅心。

 

像是陳潔晧所說的:比性侵更大的傷害與失落是,我是我父母的困難,我是一個多餘的東西。

 

性侵,不妨暫且想成巨量的資訊急著要穿過一個準備不及的個體。這裏的巨量不僅是指數量,也包括質地,有些受害者終其一生還是無法理解到底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是什麼(性侵,或者強暴,這都只是讓外界便於理解的詞彙,並沒有解釋事件本質太多)。而有些受害者必須花上很長一段時光,才能漸次將事件處理成有一定秩序,邏輯,或者因果關聯的片段。

 

當他們好不容易決定對外吐實時,起初的言說必然左支右絀,因為他們對於事件的描述能力還遠遠追不上「性侵」一事的資訊含量,再者,他們在言說同時,也在進行著再歸納與再定義,於是這時候的證言往往顯得飄移,不明確,聞聽的人只能感受到受害者「怪怪的」,說話顛三倒四,或者是對於同一個場景的描述前後不一致。

 

此際,聞聽的人的姿態,將深遠地決定著受害者之後的日後修復的久暫與難易。

 

▋ 若不能承認傷害,何來修復可能?
《不再沈默》中,讀者可以感受到,陳潔晧並沒有迴避書寫保母一家人(除了大女兒之外)對他或多或少的性騷擾以及性侵一事,但他花最多篇幅在描寫的,主要是當他日後漸漸明白到「當年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是他所不能,亦不應承受」之後,他試圖把他對於整起事件的想法、感受與理解給公開時,卻遭遇了非常強韌的阻力。

 

性,光是乾淨的,好的,愉悅的性要做為公開言說的載體,就已夠為難多數百姓的日常生活,更何況是這種,壞掉的,幾乎不能作為性的性。另外一點是,所有性暴力的產生,都是社會連帶的成果。以陳潔晧的例子而言,為什麼奶媽一家人得以如此肆無忌憚呢?除了他們對於孩童可欺的信賴,是不是也包括,他們從陳潔晧父母的言行舉止之中(明明居於同一社區,但一個星期夫妻探望幼子的時間卻只撥得出一小時),判斷出這三人的親情連帶關係非常稀薄。

 

關於性暴力,必須反覆重申的是,其發生鮮少是因為加害人一時的性衝動,大部份的情形是,加害人經由判斷與權衡,確認「這是一個可以施暴的時機與場合」,所以,陳潔晧父母在親職上的疏怠,在陳潔晧日後反覆遭遇照顧者及其子女性侵、騷擾一事上,極可能有因果關係。這也許也是日後陳潔晧試圖對父母陳述自己幼年遭遇的性創傷,卻反而遭到父母拒絕傾聽的主因。

 

他們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兒子遭遇了性創傷,很可能與自己當時的作為有關。

 

但好險,還有一個人,始終沒有讓陳潔晧失望,那就是他的妻子徐思寧。在此陳潔皓引用了愛麗絲‧米勒「知情見證者」的用法定義妻子的角色。而在書末徐思寧親自寫下〈老公今年三歲〉的後記,更可以感受到,復原這條路很難,不僅是倖存者要有決心,身旁提供支持與陪伴的人也必須要堅定。若沒有妻子徐思寧,很可能信任感已遭遇嚴重破壞的陳潔晧,無法提筆寫下他一路走來的坎坷與碰撞。我們更相信,正是因為徐思寧每一次都以堅定的語氣告知:「你不應該經歷這些事!沒有一個小孩應該經歷這些事!」,她選擇正視,肯定了丈夫痛苦的存在,若沒有承認傷害存在的這個步驟,我們何以談修復,何以談正義?

 

最後,僅摘錄〈寫給在復原路上的你/妳 〉末段,「當年幼的我,在痛苦難以承受,或受到傷害,感到委屈,無法平復時,我希望這宇宙之間有雙超越時空的眼睛,記錄下惡人的惡行,見證無辜者的背動。那無形的見證者,為我感到悲傷,為我流淚。告訴我,那些傷害我的人是錯的。告訴我,我的淚水是真的,傷害孩子的成人是虛偽的。閱讀這本書的你,就如同無形的見證者,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痛苦的回憶,但未來你我再見證另一個正在受苦的孩子與成人時,請不要轉頭,請看著他的雙眼,告訴他,這世界上仍有善意存在」作為獻給所有倖存者的祝福,也向陳潔晧與徐思寧致上最高敬意。

 


《不再沈默》:https://goo.gl/h0GBF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姝文創的沙龍
80會員
37內容數
「如果你也聽說」是一個針對性/性別暴力不斷提出討論與省思的寫作計畫,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此議題,從你我開始,構築一個更好的世界。
姝文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1/27
在台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外籍看護在台灣的人數也節節攀升。她們飄洋過海,進駐一個個陌生的家庭從事照顧工作。家庭,是難以區分隱私與情感界線的地方,有許多外籍看護沒有單獨的房間,與男性被看護人共處一室,或是睡在人人走動經過的客廳沙發上。
2018/11/27
在台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外籍看護在台灣的人數也節節攀升。她們飄洋過海,進駐一個個陌生的家庭從事照顧工作。家庭,是難以區分隱私與情感界線的地方,有許多外籍看護沒有單獨的房間,與男性被看護人共處一室,或是睡在人人走動經過的客廳沙發上。
2018/11/01
即使同時面對支持與反對意見,不可否認的是,#MeToo確實是當代重要的社會、政治與文化事件。而在#MeToo運動滿一年之際,紐約時報記者提出了一個疑問,除了社群網站上的討論以外,運動造成了什麼實際的改變,其中那些因為過去的不當行為終於被揭露而失去權力的男性們,他們的繼任者是誰?
Thumbnail
2018/11/01
即使同時面對支持與反對意見,不可否認的是,#MeToo確實是當代重要的社會、政治與文化事件。而在#MeToo運動滿一年之際,紐約時報記者提出了一個疑問,除了社群網站上的討論以外,運動造成了什麼實際的改變,其中那些因為過去的不當行為終於被揭露而失去權力的男性們,他們的繼任者是誰?
Thumbnail
2018/10/23
我們可以相當安全地說,非洲民族議會是一個對種族平等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政黨。當這樣一個政黨批評柯慈小說詆毀黑人,為白人至上主義增添氣焰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免懷疑,到底是政府詆毀作家,還是柯慈小說真的出了什麼差錯?
Thumbnail
2018/10/23
我們可以相當安全地說,非洲民族議會是一個對種族平等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政黨。當這樣一個政黨批評柯慈小說詆毀黑人,為白人至上主義增添氣焰的時候,我們也就不免懷疑,到底是政府詆毀作家,還是柯慈小說真的出了什麼差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一直逃避看這本書,原因在於擔心看了會影響心情,以及憂慮內容會過於讓人心碎,但最近正好剛閱讀完《不再沈默》這本充滿血淚的書籍,順勢決定也一併閱讀這本教育孩子保護自己,避免遭受性侵的故事。 《蝴蝶朵朵》這本書的劇情走向就如同我們熟悉的兒童性侵案件,小女孩被母親的同居男友誘騙性侵,原本
Thumbnail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一直逃避看這本書,原因在於擔心看了會影響心情,以及憂慮內容會過於讓人心碎,但最近正好剛閱讀完《不再沈默》這本充滿血淚的書籍,順勢決定也一併閱讀這本教育孩子保護自己,避免遭受性侵的故事。 《蝴蝶朵朵》這本書的劇情走向就如同我們熟悉的兒童性侵案件,小女孩被母親的同居男友誘騙性侵,原本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類似的故事或許還在現實生活中持續上演,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面對苦難的應對方式、看見他人受害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都是集體社會該去學習與思考的問題,這不會是一個人應該孤單承受的人生,而是社會集體的責任與義務。
Thumbnail
類似的故事或許還在現實生活中持續上演,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面對苦難的應對方式、看見他人受害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都是集體社會該去學習與思考的問題,這不會是一個人應該孤單承受的人生,而是社會集體的責任與義務。
Thumbnail
對她們少一份肆意的批評,對於「倖存者」走出困境,討回公道,或多或少,也會有正面的幫助。
Thumbnail
對她們少一份肆意的批評,對於「倖存者」走出困境,討回公道,或多或少,也會有正面的幫助。
Thumbnail
認識三郎兄時,我不知道他有這樣的過去;或許,那時候的他也不知道。書裡說,他在社運的場合中對眾人激烈的情緒感到莫名的共鳴,直到他解封那些封存、深埋於心中的童年記憶,才瞭解到自己那些情緒的源頭。《不再沉默》是作者對過往經歷的耙梳、整理與體悟。他在三歲時被寄養於奶媽家,後者一家人於三年時間中對他性侵……
Thumbnail
認識三郎兄時,我不知道他有這樣的過去;或許,那時候的他也不知道。書裡說,他在社運的場合中對眾人激烈的情緒感到莫名的共鳴,直到他解封那些封存、深埋於心中的童年記憶,才瞭解到自己那些情緒的源頭。《不再沉默》是作者對過往經歷的耙梳、整理與體悟。他在三歲時被寄養於奶媽家,後者一家人於三年時間中對他性侵……
Thumbnail
韓國作家崔眞英的《李智雅姐姐,現在終於可以說了》對於被害過程的場景細節沒有赤裸裸的描述,卻讓智雅的遭遇更深深刻在讀者的腦海裡,感受智雅那種無助、徬徨接近窒息的感覺。崔真英提到寫安慰智雅的場面時,或是描寫智雅的痛苦時,其實都很猶豫,因為她知道很多人跟智雅一樣,無處傾訴、孤軍奮鬥,在旁觀和懷疑中苦撐
Thumbnail
韓國作家崔眞英的《李智雅姐姐,現在終於可以說了》對於被害過程的場景細節沒有赤裸裸的描述,卻讓智雅的遭遇更深深刻在讀者的腦海裡,感受智雅那種無助、徬徨接近窒息的感覺。崔真英提到寫安慰智雅的場面時,或是描寫智雅的痛苦時,其實都很猶豫,因為她知道很多人跟智雅一樣,無處傾訴、孤軍奮鬥,在旁觀和懷疑中苦撐
Thumbnail
在開始今天的說書之前 我先確認一下我們的價值觀是在同一頁上 如果今天有個殺人兇手和倒在地上的被害人 我會譴責這個殺人兇手 當然有很多複雜的可能性 先不要想這麼多 如果今天這位兇手並不是殺人 而是性侵這位被害人 或者只是在書局裡猥褻了一位國中生 你會譴責誰呢?
Thumbnail
在開始今天的說書之前 我先確認一下我們的價值觀是在同一頁上 如果今天有個殺人兇手和倒在地上的被害人 我會譴責這個殺人兇手 當然有很多複雜的可能性 先不要想這麼多 如果今天這位兇手並不是殺人 而是性侵這位被害人 或者只是在書局裡猥褻了一位國中生 你會譴責誰呢?
Thumbnail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Thumbnail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Thumbnail
《沈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 「反正說了你們也不會相信。」 文初先節錄黃俐雅著作《雞婆的力量》引用受害女學生的信件末段: 「...即使投訴學校,事情也會被學校壓下來。直到我現在終於知道,當初那麼狼師為什麼撢子這麼大,竟然在學校裡面就敢強暴我,一位他不會有事。
Thumbnail
《沈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 「反正說了你們也不會相信。」 文初先節錄黃俐雅著作《雞婆的力量》引用受害女學生的信件末段: 「...即使投訴學校,事情也會被學校壓下來。直到我現在終於知道,當初那麼狼師為什麼撢子這麼大,竟然在學校裡面就敢強暴我,一位他不會有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