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再沈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於作者求助的眼神。他為何求助?因為他面臨常人難以想像的驚駭。奶媽一家四口對其性侵,性侵太過籠統了,這裡的性侵所指的是要求小孩舔舐其等性器、要求用手撫摸其等性器、要求作者觀看他們性交,或是用手去套弄他的生殖器。白話說,叫一個小小孩幫成人、青少年口交、手淫或是幫他打手槍。在閱讀的過程我很少感到氣憤,但這本書是其中之一,因為這不是fiction,這是reality。


確實的這等人是十分的邪惡,無庸置疑,但這樣的故事讓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相較於普遍於對李國華的譴責,包括誘姦或是戀童癖,我看到的是父母的缺席,全書中父母的對白兩三句,顯現出在現實中的忽視。而本書的作者所經歷的也是相同,父母漠視他的受害、否認他的受害,或是認為他的誠實將會導致和諧的破毀、家譽的敗壞,而他的兩位兄長不過是大同小異。而這樣的陳述並不是指陳僅在作者的童年是為如此,直到他成年並憶起所有這些,他直面兄長與父母時仍是如此,如同三十年前他受害時一般,這些經歷從沒被認真對待。


孩子在成長過程面臨這些與一般的性侵害很重大的區別在於,侵害者同時也是照顧者,而好的回憶穿插在壞的回憶中,信任同時也是背叛,愛的同時也帶著傷害,甚至,愛就是傷害。這形塑出種種的口號來合理化種種的暴行,「打是情,罵是愛」、「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我時常在想,虐待者若看到類似的社會新聞會怎麼想?有無反思過自我的行止?還是會認為那不是我?我沒那麼嚴重?我是情有可原的,孩子特別討打?當作者直面這些罪人時,他們的回應是轉移、迴避以及否認,我們能理解的是當作者陳述自己曾經所承受的虐待,同時也代表著對這些人的指控,而人之常情在面對指控時的首先反應即是否認,然而,再進一步去理解,這樣的否認也是對於受害者(或說倖存者—survivor)受害經歷的否認,這是二度、三度的傷害。而縱然不委婉地陳述這些歷史,直白地指控父母的失職,我認為也是正當且合理的,從法律上來說有個概念稱為「保證人地位」,換言之基於特定的關係下具有一定的「作為義務」,當違反這個義務,也就是說不作為時,就成就了特定的犯行,例如媽媽應照育嬰孩,卻放任其餓死將會成立殺人罪一般。同理,在類似於作者的這種經歷中,父母全數都是不作為犯,這麼說並無不當類比,保證人地位乃係有倫理上之基礎,而所有這些失職父母雖然不是法律上的罪犯,但卻會是敗德的個人。


回到作者的父親,他是位名作家、藝術家,《出去吃麵》是其作品,內容提及家庭中的日常,但是從不會提及父親在與友人的對談中提到「若沒有孩子,自身將會更有成就」的話語,也不會提及雖然作者與母親有著氣喘,但他不曾戒菸,甚至有次還把煙噴到作者臉上問著:「你怎麼鼻敏感又發作了?」然而在心臟手術後兩週內就戒煙了,甚至也不會提及出去吃麵是孩子自己驚惶地過街吃麵,更不會提及是威脅孩子送他回奶媽家吃奶媽下麵。他在面對作者述說過往的回應時,他希望作者快樂起來,「你不快樂起來,我們就不會快樂。」而聞及作者過年想再回到伯父家看到奶媽一家人,他說:「如果我看到那個人(奶爸),我會...」「我會給他一個難看的臉色。」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書中對於母親描述的不太多,著墨之處多為對作者的冷漠及拒斥,似乎就像傳統的女性般附庸在男性之下而無特別之處,然而這就形成了與父親的相同口徑,相同的忽視,相同的冷漠,同時也有相同的謊言,就像作者三歲就知道父母買了新家,只有他不在的新家,且父母也花錢寄養他在奶媽家,他們卻對作者三十年間都稱當時是因為破產才如此做。對於作者而言,在兒時的小小世界中,離開了地獄相反的必定認為二元的另一端是天堂,所以否定奶媽家的一切變相地就必須肯定原生家庭裡的一切,然而,這卻催生了感覺的混亂。這些是愛嗎?不知道。但他只能幻想父母的愛來度過這些。對於諸多的負面經驗,忍耐是經歷者度過的方式,然而這樣的反覆也將使得情感麻痺,有些人會透過更強烈的刺激(毒品)來甦醒自己,然而卻使得自己更沈淪,有些人走不出胡同,只好跳下樓台。


作者是幸運的,除了在童年(奶媽家)時曾有一隻名叫吉米的狗陪伴而得到真心的情感交流(因於作者威脅奶媽家要告知他人此等事跡而得到的封口費),他遇到了太太。她的支持,面對這超乎尋常的事情她陪伴、她傾聽,而這兩者就勝過所有能提供給受害者的協助,對於受害者,不需要說些什麼鼓勵的話,光是在場就是充分的支持。在大部分人受到虐待時,他們不曉得面對了什麼,小小頭腦還沒有足夠的智力與詞彙概念來捕捉這等事象,而在成年後,或許十年、二十年,或如作者三十年,才能重新回憶並試著釐清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並給予定名,給予其在生命中的位置。有她的陪伴,作者最後才作出了令我非常敬佩的舉動:拋棄關係,尋找價值。起初的現身是困難的,然而在循序漸進之間,作者發現了一個可以信賴託付的人,在她的支持下面對著所有的苦難,並作出了「成人」後的自主決定,他面對與理解了這些經驗,將不願意一同前進的人留在過去,讓其等以「沒那麼嚴重。」「你過度反應。」「他們沒有錯。」「是我,我也會做一樣的事。」「他們對你已經是很好的了。」「你記錯了。」「你太小了,不會記得。」「你在那裡的時間沒那麼長,沒那麼嚴重。」「他們只是教小孩太粗魯。」「被性侵是丟臉的事,不要說出去。」「我們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話語,繼續安慰與欺騙自己。


我們沒辦法因為別人的停滯而使自己也深陷於泥沼,當我們產生了自覺,也將會有行動的渴望,決心的下定以及現實的貫徹,讓作者能走出這痛苦的深淵,「寫作也是一種方式,讓我們有機會以第三人稱的角度,紀錄並再次體驗自己的處遇。」這本書的寫作也是除了是作者了解自己的途徑之外,也是對於所有類似經歷者的鼓勵,就像:「一切都會沒事的!」的暖語在耳邊一般。只要能觸及一個人,這些話語就是黑暗中的一線光芒,而這就足以照亮沒有光源的周遭,讓個體能夠成長以及走向真正的世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6會員
394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熔爐】是一部筆者想看又不想看的電影,關於劇情是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影,劇情內容在此就不概述了,這篇純粹為觀後感而非影評。
Thumbnail
【熔爐】是一部筆者想看又不想看的電影,關於劇情是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影,劇情內容在此就不概述了,這篇純粹為觀後感而非影評。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冷暴力】 這麼做更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寫「冷暴力」那篇時,原以為已過了許久不會再有情緒波動。可怕的是,一旦烙印上就再也消不掉了。我彷彿又回到過去那個沒有力量做任何改變,只能發著抖接受的自己。
Thumbnail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Thumbnail
內容沒有溫情,可能帶刺,可能冷血,可能不符合道德標準,不喜歡的人請直接跳出視窗,不必費心留言批判,指教我為人子孫的道理,感恩。
Thumbnail
近日因撰寫某篇散文沉寂了一陣子,那篇字數不過三千初,卻讓我寫得加倍勞心,主要是涉及我自幼便不想面對私事,讓我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去回溯和沉澱。三十歲以前多少有點駝鳥心態,不想面對的事大多任性選擇避而不談,也依恃著相處間本就有所謂的安全距離,再加上有時講了對方也聽不懂(當然,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怎期待會有一
Thumbnail
近日因撰寫某篇散文沉寂了一陣子,那篇字數不過三千初,卻讓我寫得加倍勞心,主要是涉及我自幼便不想面對私事,讓我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去回溯和沉澱。三十歲以前多少有點駝鳥心態,不想面對的事大多任性選擇避而不談,也依恃著相處間本就有所謂的安全距離,再加上有時講了對方也聽不懂(當然,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怎期待會有一
Thumbnail
在開始今天的說書之前 我先確認一下我們的價值觀是在同一頁上 如果今天有個殺人兇手和倒在地上的被害人 我會譴責這個殺人兇手 當然有很多複雜的可能性 先不要想這麼多 如果今天這位兇手並不是殺人 而是性侵這位被害人 或者只是在書局裡猥褻了一位國中生 你會譴責誰呢?
Thumbnail
在開始今天的說書之前 我先確認一下我們的價值觀是在同一頁上 如果今天有個殺人兇手和倒在地上的被害人 我會譴責這個殺人兇手 當然有很多複雜的可能性 先不要想這麼多 如果今天這位兇手並不是殺人 而是性侵這位被害人 或者只是在書局裡猥褻了一位國中生 你會譴責誰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