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臺三線】台灣最後的竹簾工廠,篁城竹簾第三代繼承人 莊博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趙浩宏  攝/趙浩宏

莊博惠,出生在一個以竹子維生的家族,最早發跡於南投竹山,以販賣處理過的竹材為主業。直到阿公繼承的時候,在台灣的山區開始拓點、尋找更好的竹子時,來到了竹東,發現尖石、五峰鄉的泰雅族帶下來的深山桂竹有著非常好的品質,再轉賣給日本人以後還被誤以為是日本剛竹,於是決定在竹東設點經營,選擇在竹東火車站設工廠,以利於運用內灣線將山上砍下的竹子送到平地。在當時阿公一共經營有三個點,分別在竹山、竹東和屏東,而屏東主要以販售為主,賣給當時的蕉農用來當農用支架。在那個時代,台灣人的生活當中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竹子製造。

到了父親莊文勇承接以後,台灣的竹產業如同許多傳統原物料的製造業相同,面臨了塑膠製品的衝擊,銷售額逐年遞減,於是在先後收掉竹山和屏東的工廠後,學工業工程和紡織的莊文勇開始開發竹簾產品的製作,並且把重心從原本名為「新東竹行」的原料供應商逐漸改成以製造商品為主的「篁城竹簾」,至今已成為只生產竹簾的專業化工廠。

竹香中長大的莊博惠從小就耳濡目染,對於竹子的工作也滿有興趣的,雖然後來學得是設計,從復興美工一路念景文科大(二專)、崑山科大(二技)學的都是視傳設計,但在畢業後剛好遇到竹東火車站舊倉庫的改建活化計畫,讓原本工廠緊連著火車站的家族事業面臨整體營造的計畫,被要求配合區域轉型,但當時父親並不太理解該如何將工廠與觀光結合,所以莊博惠決定回家幫助父親。


「當時父親只打了一通電話告訴我,有沒有要回來承接家裡的事業,不然竹簾就做到這一代,我們就不做了。」
而在當時,皇城竹簾已經是台灣最後一間竹簾工廠。

回來以後,莊博惠幫忙開門市、外觀整理、網路販售、觀光規劃,讓原本以批發給零售商為主的皇城竹簾開始走向文化面,試著和台灣人介紹竹子與台灣人的文化關係,讓大家認識台灣最後的竹簾工廠。莊博惠也開始了解整個工廠的製作流程,然後投入產品的行銷與設計,成功讓篁城竹簾走過最辛苦的時期,如今成為新竹地區重要的文化產業資產,活生生地為新竹的歷史與早期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產業文化留下了珍貴的記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人 SHOKUZiNE的沙龍
37會員
24內容數
<p>職人是台灣第一個以教育媒體為主體的社會企業,致力於讓孩子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探索夢想與生命的方向。</p>
2019/04/05
國小兩年的職人地圖課程雖然在規劃上佔用的時間並不多,卻依然對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在腳色,將重點放在試探素養培養、重拾好奇心兩大目標上,並且以三個月為一個時程進行規劃。
Thumbnail
2019/04/05
國小兩年的職人地圖課程雖然在規劃上佔用的時間並不多,卻依然對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在腳色,將重點放在試探素養培養、重拾好奇心兩大目標上,並且以三個月為一個時程進行規劃。
Thumbnail
2018/06/03
陳彥溥,一個年輕的金工師傅,從體制內教育逃脫進入全人實驗中學,然後又從剝削的金工勞動市場裡面跳出,自創自己的品牌 Wild.D。這次的出走,就如同當年選擇逃離體制內教育一樣,彥溥再次選擇離開金工產業的標準化作業與工廠內的生產線分工,我想,他的生命註定無法接受制式化的生產線,而這一次,他再也不會回去了
Thumbnail
2018/06/03
陳彥溥,一個年輕的金工師傅,從體制內教育逃脫進入全人實驗中學,然後又從剝削的金工勞動市場裡面跳出,自創自己的品牌 Wild.D。這次的出走,就如同當年選擇逃離體制內教育一樣,彥溥再次選擇離開金工產業的標準化作業與工廠內的生產線分工,我想,他的生命註定無法接受制式化的生產線,而這一次,他再也不會回去了
Thumbnail
2018/05/24
雖然過去開過許多短期課程,但真的為孩子量身訂做、設計連續三個月的探索課程,還是生平第一次,是在年初進入無界塾任教以後。
Thumbnail
2018/05/24
雖然過去開過許多短期課程,但真的為孩子量身訂做、設計連續三個月的探索課程,還是生平第一次,是在年初進入無界塾任教以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巧合,與大溪的竹木商認識,開始經營「復發竹木行」。 朱義武說最早期竹商是在桃園大溪,竹商把砍下的竹子放入大漢溪順流而下,流到板橋江子翠河段時,再把竹子從河中撈起,用手拉貨車沿著河岸拉回士林。
Thumbnail
巧合,與大溪的竹木商認識,開始經營「復發竹木行」。 朱義武說最早期竹商是在桃園大溪,竹商把砍下的竹子放入大漢溪順流而下,流到板橋江子翠河段時,再把竹子從河中撈起,用手拉貨車沿著河岸拉回士林。
Thumbnail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不只是麻竹筍的故鄉,更有是「筍母的故鄉」的美名。主要原因是桃米地處丘陵地帶,又屬於紅土地形,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筍子的植株多半健康。
Thumbnail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不只是麻竹筍的故鄉,更有是「筍母的故鄉」的美名。主要原因是桃米地處丘陵地帶,又屬於紅土地形,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筍子的植株多半健康。
Thumbnail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Thumbnail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
Thumbnail
種茶太辛苦,採茶後無盤商收購、做茶後賣不掉,茶園棄種,乾脆連茶樹都砍掉,改種香蕉、柑橘……其他農作物,這是竹東茶園消失的景象。許華漢家的茶園,可視為竹東地區茶園消失的典型。
Thumbnail
種茶太辛苦,採茶後無盤商收購、做茶後賣不掉,茶園棄種,乾脆連茶樹都砍掉,改種香蕉、柑橘……其他農作物,這是竹東茶園消失的景象。許華漢家的茶園,可視為竹東地區茶園消失的典型。
Thumbnail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Thumbnail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Thumbnail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Thumbnail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Thumbnail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Thumbnail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