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父母的etiquette&nbsp;</p>

<p>父母的etiquette&nbsp;</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外遊回港幾天體力還待恢復,下午茶變午餐的我難得安坐咖啡室外打着太陽傘的位置享用一天唯一獨處的安寧。冷不防身後傳來一陣熟悉的「港媽罵仔」嘈音:「你呀,說了多少遍非這樣做!你老是錯這個!提你多少遍都忘記!氣死人了。」聲浪大得打擾了我的寧靜,不得已回頭打算交一個投訴的眼神去救救小孩子。果然為母半點沒瞟到我這離她三丈的路人甲,怒目圓睜在那瘦小男生的不知是英文還是數學課本上,手指差點沒擢穿近一寸厚的教科書。兒子瘦小背薄,坐在餐椅上腳尖觸不了地,面前有一盤未吃完的不知是午餐還是下午茶點,杯盤狼藉的非餐具而是一叠叠比三世書還厚的功課,幸而未架上眼鏡,他還能低頭努力修修補補那些被母親罵得七零八落的功課。

珍惜獨處的時光

珍惜獨處的時光

喝飲品的興致沒了,唯有離開取車去。一拐彎又得白目:「今天究竟是哪好日子?老是碰到天怒人怨的惡媽子們?」面前另一個母親手上執着一份成績單,另一瘦弱女生背着把雙肩都壓成A字型的書包,被母親挨在牆角數落:「哎呀你這科要比上次失了兩分,幹甚麼呀?」女兒來不及答話為母又翻過一頁:「這個還好,回去得給英語補習老師說說去,好讓你多補習點,保持這個進步才好。」然後仍未展步,我想光天化日下,這個操普通話的媽子還是要把好幾頁成績單在太陽底下照過玲瓏剔透才放行回家,可憐女兒放學早已身心俱疲還得當街大巷被數落質問那遺失的兩分外加因進步而額外「獎賞」的加時英文補習班。

和這兩對經典擦身而過後,邊開車往學校接女兒的我邊撫心自問:「哪有我這等懶的媽啊?人家的孩子還不是和我女兒一般大,但真正贏在起跑線啊!你說我哪時候緊張過女兒功課和當街質問她那遺失的兩分?唉,也許他日女兒不成大器時還得回來責怪我這沒用的老母……」下午茶不是用吃的是用歎的,我一向只會在下午這美好時光或閱讀或寫作,必不會摻和功課事。至於成績單我當然會細看,畢竟學費交了也得看一下結果,聊兩句簽個名做一做樣叫女兒下次多努力一點也是必須的,不然作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要是被老公埋怨沒事做閒着時我也不好交代,而且倘若他一問起女兒二三事時我接不上嘴不就穿幫了?所以門面功夫在下還是會做,但別入戲太深是本人一貫的座右銘。

但我想說的並非這兩件事的本質而是地點和時機,也就是where and when。太陽傘下的下午時光,男孩子大概日後還會帶女朋友去咖啡店吧?若果咖啡店的童年回憶非和最愛女人(母親)享受閒暇而是被愛人指摘本分做得不好有事出錯時,那男朋友也真的不好當,說白了也真的沒資格掛起「男朋友」三個字吧?或許日後男孩子會和老闆上司到咖啡店,這樣比較配合他兒時固有的情調。

做每年一度的工作評估(appraisal)?最佳位置不就是在最紛擾最公開的場合?而且記得要公開獎勵出色員工,不停為他們加時工作,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用人手腕之高算這種。不是嗎?我媽媽從小就教學得好要再加時操練啊!不然我今時今日的英文有這地道腔口嗎?別傻。

失禮了。我認為是那兩位母親。教仔女各施各法外人無緣置喙,但為人父母也得有點etiquette吧?etiquette這字很難直譯,說禮貌太狹,禮教又言重了,禮節又似乎莊重了點。是介乎有禮和和守法之間的空間吧?我膚淺,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但總明白人要臉樹要皮,為人父母要教仔還是請回吧。「閂門教仔」鄰居可能敢怒不敢言,但公眾場所眾目睽睽之下,你對那成績單的兩分執着也不用皇帝詔曰般曬出來給陌生人指點吧?

你以為我很完美?非也,在下也有一極壞習慣,就是特喜歡駕車時嘮叨小女。一次她做漏了事兒我一直由上車碎碎唸到下車,當車內其他親朋透明。外子不發一言但泊車回家後告誡我:「下次別這樣,要罵一次便夠,你這樣循環不息在駕車時不停嘴,車上的人都快要透不過氣來。」

受教了,這一回,他比我有etiquette.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59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小孩子尤甚,因為他們誠實不掩飾。你向我開火我回你一炮各界扯平,你還意識不到不妥之處?有些孩子直接把話吞下肚不作聲,傷害更深遠。若果人類相信遺傳,不是應該把自己最好的傳給自己下一代嗎?
「我想是一本漫畫書。」女兒想也不想便道:「我要做一本很快樂很色彩繽紛的漫畫書,就是人家閱讀時都會哈哈大笑的那一種。字不用太多,好讓人易懂……那然後書內要有好吃的,有好聽的,也有好玩的。」
每個小孩子都會在成長中經歷過戀母期,都曾經認為自己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女神。她關心、掛念、照顧、體貼你,而且必要時會保護你甚或為親兒犧牲自己性命。未知人性是否本善但敢肯定孩子們的善念都是愛護他們的母親所種下的。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一樣米養百樣人,廣東話不像廣東菜,話中有話辣得有刺。人既然有聰明和愚笨之分,老母當然也有,莫提其他角色或律師或醫生或議員或祖父母或為人師表了。就說媽媽這一角,在下當了媽好歹八年多,但還是一名笨得要死的老母。每天錯上千百回,每晚睡前還有力檢討自己一下時都發覺為母一項千瘡百孔不堪入目
這是跟外子的約定:若果所謂敏感議題,我們擔心孩子年紀還小而按下不表或控制家中言論實在和掩耳盜鈴沒兩樣。在資訊爆炸的世紀,為人父母還能關得住消息讓孩子們不接觸多久?一年?兩年?還是若果孩子們有興趣,google或youtube一下已可穫得三五七億條你控制不了的資訊塞爆小腦袋?
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小孩子尤甚,因為他們誠實不掩飾。你向我開火我回你一炮各界扯平,你還意識不到不妥之處?有些孩子直接把話吞下肚不作聲,傷害更深遠。若果人類相信遺傳,不是應該把自己最好的傳給自己下一代嗎?
「我想是一本漫畫書。」女兒想也不想便道:「我要做一本很快樂很色彩繽紛的漫畫書,就是人家閱讀時都會哈哈大笑的那一種。字不用太多,好讓人易懂……那然後書內要有好吃的,有好聽的,也有好玩的。」
每個小孩子都會在成長中經歷過戀母期,都曾經認為自己母親是世界上最美麗動人的女神。她關心、掛念、照顧、體貼你,而且必要時會保護你甚或為親兒犧牲自己性命。未知人性是否本善但敢肯定孩子們的善念都是愛護他們的母親所種下的。
從前小時候,媽媽帶着我們乘車,一進車廂,總是要我們首先觀察有否比我們更需要座位的乘客。上幼稚園老師再教公德已是温習既有價值觀。投幣予乞兒;送食給衣衫單薄的老人家;不亂拋垃圾等等都早在學前教育一再鞏固,長大後若偶爾未能十足,作為一個成年人都有點點羞恥心而臉目無光。
一樣米養百樣人,廣東話不像廣東菜,話中有話辣得有刺。人既然有聰明和愚笨之分,老母當然也有,莫提其他角色或律師或醫生或議員或祖父母或為人師表了。就說媽媽這一角,在下當了媽好歹八年多,但還是一名笨得要死的老母。每天錯上千百回,每晚睡前還有力檢討自己一下時都發覺為母一項千瘡百孔不堪入目
這是跟外子的約定:若果所謂敏感議題,我們擔心孩子年紀還小而按下不表或控制家中言論實在和掩耳盜鈴沒兩樣。在資訊爆炸的世紀,為人父母還能關得住消息讓孩子們不接觸多久?一年?兩年?還是若果孩子們有興趣,google或youtube一下已可穫得三五七億條你控制不了的資訊塞爆小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