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回港幾天體力還待恢復,下午茶變午餐的我難得安坐咖啡室外打着太陽傘的位置享用一天唯一獨處的安寧。冷不防身後傳來一陣熟悉的「港媽罵仔」嘈音:「你呀,說了多少遍非這樣做!你老是錯這個!提你多少遍都忘記!氣死人了。」聲浪大得打擾了我的寧靜,不得已回頭打算交一個投訴的眼神去救救小孩子。果然為母半點沒瞟到我這離她三丈的路人甲,怒目圓睜在那瘦小男生的不知是英文還是數學課本上,手指差點沒擢穿近一寸厚的教科書。兒子瘦小背薄,坐在餐椅上腳尖觸不了地,面前有一盤未吃完的不知是午餐還是下午茶點,杯盤狼藉的非餐具而是一叠叠比三世書還厚的功課,幸而未架上眼鏡,他還能低頭努力修修補補那些被母親罵得七零八落的功課。
珍惜獨處的時光
但我想說的並非這兩件事的本質而是地點和時機,也就是where and when。太陽傘下的下午時光,男孩子大概日後還會帶女朋友去咖啡店吧?若果咖啡店的童年回憶非和最愛女人(母親)享受閒暇而是被愛人指摘本分做得不好有事出錯時,那男朋友也真的不好當,說白了也真的沒資格掛起「男朋友」三個字吧?或許日後男孩子會和老闆上司到咖啡店,這樣比較配合他兒時固有的情調。
做每年一度的工作評估(appraisal)?最佳位置不就是在最紛擾最公開的場合?而且記得要公開獎勵出色員工,不停為他們加時工作,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用人手腕之高算這種。不是嗎?我媽媽從小就教學得好要再加時操練啊!不然我今時今日的英文有這地道腔口嗎?別傻。
失禮了。我認為是那兩位母親。教仔女各施各法外人無緣置喙,但為人父母也得有點etiquette吧?etiquette這字很難直譯,說禮貌太狹,禮教又言重了,禮節又似乎莊重了點。是介乎有禮和和守法之間的空間吧?我膚淺,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但總明白人要臉樹要皮,為人父母要教仔還是請回吧。「閂門教仔」鄰居可能敢怒不敢言,但公眾場所眾目睽睽之下,你對那成績單的兩分執着也不用皇帝詔曰般曬出來給陌生人指點吧?
你以為我很完美?非也,在下也有一極壞習慣,就是特喜歡駕車時嘮叨小女。一次她做漏了事兒我一直由上車碎碎唸到下車,當車內其他親朋透明。外子不發一言但泊車回家後告誡我:「下次別這樣,要罵一次便夠,你這樣循環不息在駕車時不停嘴,車上的人都快要透不過氣來。」
受教了,這一回,他比我有etiqu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