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要幾人份?可以讓我看一下你的卡片嗎?」我對著眼前一位黑人女生說。她拿出一張皺皺的紅色小卡對我比著三,小卡上面寫著她的姓氏,房間號碼,以及她有幾個家人 。 我在CP飯店的房間表上尋找那個房間號碼,在上頭做了記號,代表這間房間已經來過了, 然後請旁邊的黎巴嫩大哥幫我拿三盤午餐給這位黑人女生。接下來,換另外一邊的中東男生 將手上的黃色小卡拿給我,然後跟我比著五。 坐在CP飯店連接著廚房的餐廳一角,身後堆著數十份剛剛裝盤的巴基斯坦咖哩馬鈴薯和 沙拉,廚房那邊三個志工還在不斷地盛盤拿到外面來補給。 等待吃飯的居民越來越多,餐廳中也開始出現許多小孩在跑跑跳跳,不時還跑到廚房前跟我們要食物,要沙拉,要麵包,要水或是要鹽巴。 「叉子、叉子!」兩個小男生對著我們喊。 「小孩可以給他們餐具吧?」我回到廚房去問,卻怎麼樣也找不到其他叉子。 「餐具可以,但是我們沒有叉子了,要等他們吃完後拿回來洗。」凱薩指了指什麼都沒有的餐具架,接著,他走到了等待拿叉子的人們面前,一個人拿了一張麵餅給他們,叫他們直接用麵餅抓咖哩吃。 結果,我接下來的工作,就變成了要在各個餐桌間遊走,一看到有人吃完了我就要將他們的叉子徵收回去廚房清洗,然後趕快拿給其他等著吃飯的人們。 送完了餐點,我回到了廚房去幫忙洗碗,一個非常年輕的阿富汗女生捲起了袖子,將髒盤子先用肥皂水洗過,傳給我讓用清水將泡沫沖掉。 「為什麼這間飯店這麼大,叉子會少成這樣子阿?」我問她。 「因為很多人不會在餐廳吃飯,而是拿了食物以後就回到他們的房間裡面,然後就忘了把叉子拿下來了。」 「他們很不喜歡在餐廳吃飯嗎?」 我問。 「其實......我也不喜歡在餐廳吃飯,可以的話,我還是比較喜歡把食物帶回房間裡面,跟家 人們一起坐在地毯上吃,這是我們的文化。」阿富汗女生說。 「不過,大家都沒有叉子用了還是很麻煩,但不需要擔心,大家今天發現廚房沒餐具了大家都沒得吃,明天就會乖乖把房間裡的餐具帶過來了。」剛剛跟我一起切洋蔥的黎巴嫩大哥說 。他從外面收拾了大家吃完的餐盤,將盤子上的廚餘丟進廚餘桶後再把盤子交給阿富汗女生 。 「話說,你們這邊都吃素嗎?」我發現今天的午餐並沒有任何肉類或雞蛋。 「沒有,雖然說我們大部分的餐點都是以蔬菜為主,但這裡並沒有吃素,只是因為這裡人們 的文化跟信仰,所以肉類比較不好準備。」黎巴嫩大哥說。 「喔喔,因為中東人不吃豬肉對吧?」我說。 「......不一定,應該說穆斯林不吃豬肉,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並不是所有中東人都是穆斯林,都不吃豬肉,比如說,基督徒是會吃豬肉和牛肉的。你也許不知道,這裡的難民中很多人其實是在當地會被迫害的基督徒。」黎巴嫩大哥跟我說。 這到完全出乎我預料之外,在我原本腦海中的難民,好像就只有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 ,而且好像應該都要是穆斯林...... 「不過,如果這邊煮肉的話,通常就都是雞肉,大家都吃雞,凱薩有時候也會煮咖哩雞,超好吃的。」他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短短三個小時,我認識了來自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朋友,乍看之下,這間廚房內好像全部都是中東人,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 ,就會發現這絕對不是單單的一句中東人就可以帶過的,這些人的文化差異其實遠比我想像中的大,就連語言也不一樣,不是所有中東人都講阿拉伯文的。敘利亞人說阿拉伯文、伊朗跟阿富汗人說波斯文,巴基斯坦人夾雜著印地跟烏爾都語,而在這些國家境內的庫德族人,則說庫德語。 所以,當阿富汗人要跟黎巴嫩人講話時,他們還是得試著用英文溝通。 我沒有細問他們離開母國的原因,這件事情,在CP飯店裡面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 CP飯店的廚房,其實就是整間飯店的縮影,所有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這 邊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也許他們在各自的國家內,彼此必須是敵人,但是至少在這間飯店裡面,他們可以是家人, 一起準備著餐點給其他家人們吃。 「難民的定義,是指因種族、宗教、國籍、特殊社會團體成員或政治見解,而有恐懼被迫害的充分理由,置身在原籍國領域外不願或不能返回原籍國或受該國保護的人 。」 難民地位公約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