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朝向終極快樂的祕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原文寫於2015年8月10日)

顯然,《腦筋急轉彎》的故事,正在呈現的是「一個孩子的內在成長」:她正要面對的是,度過人生起伏的歷程,以經驗交織記憶,慢慢調和出自我的內在,訓練自己的情緒管理,還有找到自我呈現的方式。這是一個關於「我」的建立過程。

每一段憂傷,都是人生戰役中的疤痕,也是成長的記號。

。。。。。。

到目前為止,《腦筋急轉彎》應該是2015年最好看的電影。怎麼說是最好看呢,首先,當然是我的腦內「inside」感覺到超好看,於是按了「讚」的按鈕;其次,就拿些「out」外在實例的他人觀點,來比比看好了。

以2015年幾部受歡迎的電影,比較一下就能明白《腦筋急轉彎》的強度了: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metacritics, 94; 爛番茄:98。

瘋狂麥斯(Mad Max):metacritics, 89; 爛番茄:98。

(機械姬(Ex Machina):metacritics, 78; 爛番茄:92。台灣沒上映)

蟻人(Ant-Man):metacritics, 64; 爛番茄:79。

小小兵(Minions):metacritics, 56; 爛番茄:54。

。。。。。。

這個看起來就只是個小朋友的電影,怎麼會這麼很好看呢?因為這個故事顛覆了大家習以為常,甚至幾乎是個 誤會 的觀念:快樂,就是純粹 快樂∕歡樂 的本身。

意思是什麼呢?我們總是認為,所謂的 快樂,就是「沒有瑕疵的真正快樂」,尤其是「不能受到悲傷污染」的快樂,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快樂。

於是,《腦筋急轉彎》的故事一開始也是如此假設:樂樂(Joy)就是小朋友萊莉(Riley)快樂的泉源。

樂樂代表的是 純粹的快樂,沒有被認任何情感 污染 干擾 的純正快樂。因為 樂樂 認為快樂是最健康正確的人生目標,於是,她總是想把 憂憂(Sadness)排除在外,不願讓她碰觸到任何一球記憶,也不願讓她參與任何情緒的管理。

然而,純粹的歡樂,就是正常又健康的心理狀態嗎?

如果不查,或許我們很少會注意到,現代人對於這種「純粹無污染的快樂」的想像,已經佔據了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主導著我們的生活形態(例如電視廣告的內容、親子關係的目標、週末一定要旅遊,不然勒?還有,臉書上的歡樂貼文等等)。

因為「一定要歡樂喔!」於是,我們一直想要「創造歡樂的情境」,認為歡樂才是「健康快樂」的狀態,而憂鬱傷心,常會被冠以「憂鬱」。憂鬱可能原本只是一種情緒的的現象,但是現在已經常常被當成是一種 病 了。

快樂跟憂鬱,被二分,一個代表健康,要努力創造;另一個代表生病,要極力避免。

然而,歡樂真的是多種情緒裡,最重要的唯一價值嗎?而歡樂本身,真的就是純粹的歡樂?憂傷,真的就是「病」,而且需要被隔離?

《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就是要透過 樂樂 跟 憂優 的冒險旅程,告訴我們,關於「歡樂」的道理:絕不是 歡樂 與 憂愁 的二分法。

。。。。。。

讓我們先仔細研究一下每一位角色的外觀,就知道這部電影的主題和主旨到底在哪裡。

首先,看看故事裡每個情緒所代表的顏色:

憂憂,因為是憂愁傷心,所以是以「藍色」代表憂鬱。

厭厭(Disgust),或許因為跟萊莉(Riley)討厭的花椰菜有關,所以是「綠色」。

怒怒(Anger),因為跟生氣時火山爆發的感覺很像,所以是大「紅色」。

驚驚(Fear),因為跟恐懼有關,所以是「紫色」。

最後是樂樂(Joy),歡樂的金黃色,穿著春天的綠色衣服,永遠閃閃綻放著金光。可是仔細一看,ㄟ,很奇怪喔,她的頭髮怎麼會是~~藍色的。

甚至,下面這張樂樂的特寫,她的名字,也是以藍色作為代表。

。。。。。。

奇怪唄。

散發著黃色金光又身穿春天綠的歡樂Joy,竟然留著一頭有如憂憂一般的憂鬱藍髮!

。。。。。。

這就是故事的重點:歡樂,不是純粹的黃色金光與春天翠綠。真實的歡樂,其實是有著憂鬱的點綴。

憂傷是一種類必然的情緒,甚至還是正面的力量。

怎麼說呢?

解釋前,先看看萊莉父母腦內的情緒管理結構:

首先,我們得先注意到,萊莉是個小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最後附贈的那個新按鈕,puberty),但是她的父母,已經都是成人,已經經過好幾個情緒認識的階段,接受過多時期的情緒訓練。即使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在大部分的時候,他們已經比較能夠合理的掌控情緒的傳達。

其次,如果有注意到,應該會發現,雖然萊莉的情緒管理主控者是 樂樂,但是並非每個人的情緒主導者,都是 樂樂。

在萊莉的大腦裡,樂樂 主要掌控的內容,就是要確保每一段記憶,都是金色的歡樂。每段記憶,都要盡量不能受到其他情緒的干擾與汙染。而其他情緒迫不得已必須出現時,也多有賴樂樂想盡辦法,再由 core memories 裡,找出其他轉換情緒的出路,讓萊莉能夠盡量處在歡樂的時光。

於是,樂樂是所有情緒中,最好動又忙碌的情緒,她永遠處在高亢的狀態,也幾乎不讓其他情緒盡其所能,為所當為。

不過,以樂樂為主導的情緒,並不是常態。來到萊莉媽媽的情緒裡,就會發現,坐在控制中心的最重要的主導者,並不是金黃色樂樂(Joy),而是藍色的憂憂(Sadness)。

Sadness位於中座,旁邊兩個是Joy and Anger,最外邊才是比較少用的的情緒,Disgust and Fear。

再看看爸爸的情緒管理結構:

爸爸情緒控制中心的主導者,是Anger,另外兩個比較常用到的情緒是Sadness and Fear,最外圈比較少用到的情緒,則是Joy and Disgust。

。。。。。。

真的很有趣。原來,大家都不一樣啊(片尾也有許多故事後記,介紹不同生物的大腦情緒運作)。

顯然,故事正在呈現的,正是「一個孩子的內在成長」:她正要面對的是,度過人生起伏的歷程,以經驗交織記憶,慢慢調和出自我的內在,訓練自己的情緒管理,還有找到自我呈現的方式。這是一個關於「我」的建立過程。

故事很有趣,以情緒作為最外圍的表現,但是當他們來到記憶中心時才會發現,這個故事多麼的符合事實(故事的撰寫過程,還集結了許多心理醫生,作為顧問,確認故事內容的「科學」程度)。

大腦裡,有潛意識,表面意識,有幻想,有夢境,有夢境的製造,有因為潛意識的侵入,而形成惡夢,有長程記憶,短程記憶,有逐漸被遺棄的記憶,有邏輯思維,有兩度、三度空間等等的思慮工廠等等。大腦真是個忙碌的大工廠,進行著許多許多的工作,都是建立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個人」的運作。這個部分,雖然小朋友難以理解,但是卻是讓大人看了會大大地讚嘆的設計啊。

例如,回到爸爸媽媽的大腦結構,就能理解這個故事的細緻設計。

因為爸爸是個男性,在外工作,必須面對外侮,於是防衛性與攻擊性都比較強,因此,在他的情緒管理中心,坐主位的大哥,就是Anger。而且,因為雄性動物必須對外求生,警戒情緒也會比較常用到,於是Fear也放在比重較大的位置,與Sadness同樣重要。至於Joy,顯然對父親來說,大概只在父親節時,可以拿出來笑一笑吧。

然而,媽媽這個角色,是位對內工作的女性,教養孩子,主要是由母親主導,於是萊莉的媽媽必須有較多的同理心,較多的憐憫關懷,她的情緒主導要角,便是Sadness,其次才是Anger and Joy。

。。。。。。

當我們在描述情緒時,常常會使用「正面」情緒,或是「負面」情緒這樣的形容詞。於是,那些相對於歡樂的情緒,都會被當成是負面的。然而,真是如此?

透過 憂憂 與 樂樂 的故事,我們會發現,原來那些負面情緒的表達,是非常正樣而且必要。如果沒有這些情緒的「表現」(不說「發洩」,不然又掉入「負面」的概念了),只以其中一種歡樂呈現自我,最後,反而是種 扭曲且不健康 的現象。

哭一哭、無力地癱軟在沙發上(這我常有)、大聲咆嘯、罵髒話(這也常有)、怕得躲藏起來、噁心變臉堅決不肯(吃東西時也常有),這些呈現,都是「正常」人類本能的現象,都屬於「很健康」的範圍。

甚且,如果再更細緻地想一想,那些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互愛」的過程,還有最為真誠的「愛」的呈現時機,讓人出乎意料地,竟然大多出現在一般認為的負面不健康情緒裡。

例如萊莉球賽失敗時,也是最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愛的時刻。家人的情感,於此時的建立,更為堅實。這層體會,也是 樂樂 在一連串的腦內冒險之後,才發現的事實。

沒有任何一種情緒需要被獨尊,每一種情緒之間是 互動與互助的關係。同時,也因為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經驗與情感的交織,使得某些情緒會成為主導,也造就出每個「與眾不同的我」。

。。。。。。

當我還是個學生時,老師教到 拉岡老先生(Jacques Lacan, 1901-81)的 愉悅理論,我始終無法明白,拉岡為什麼會說,當嬰兒一被生下來之後,媽媽便無法全面性地滿足它的需要(子宮裡可以),於是造成內在有個空缺(objet petit a),也因為這個空缺,每個人,都會一輩子想要追尋個什麼,始終有無法被滿足,無法找到答案的 缺憾。

當時,我問老師:那就給它充分的滿足不就好了!這麼簡單。嬰兒要的不就是奶跟抱。那就一直奶一直抱,不就能夠充分滿足了嗎?這麼基本的要求而已,為什麼還會出現一個無法滿足的空缺。

於是,老師瞪著我這個白爛的小屁孩,直接說,「根本無法全面滿足,這是現實,懂嗎?」。

說真的,沒懂。(但我很懦弱,不敢再問。)

不過遇到愈多挫折,遇到愈多的不滿足,漸漸地我有自己的解釋。

。。。。。。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也就是拉岡所謂的 the Symbolic。人的世界,是有極限的。生活在一個有極限的世界,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達到超越極限。當然沒有任何事情會獲得全面的滿足。

想要獲得全面的滿足,那肯定是生活在神的世界(或母親的子宮),也就是沒有極限的世界,才能有無限的供給。而那個超越極限的世界,是神的世界,相對於拉岡的世界,應該就是 the Real。

如果人根本就是生活在 有限的世界,碰壁、挫折、不滿、空缺,肯定隨時存在。進入這個世界,就一定要認識不完美、空缺、不滿、遺憾、甚至 罪惡。這是這個有限世界的特性。

然而,這些碰觸到極限的發現,並不是一種負面的事情。這些不過是「有限世界的現象」罷了(應該就是老師說的「這是現實」)。

也就是說,生活在一個極限世界,我們無法要求「生命的全面歡樂」。生命的全面性歡樂(也就是 樂樂 所認為的最好的人生,或說是 樂樂 認為的那種「純粹喜悅歡樂」的人生),僅僅存在於 無限世界,也就是拉岡所謂的 the Real 的境界,那是神的世界。無限歡樂,是另一個無限世界的現象,不是人類世界的現象。

生活在人類的世界,嬰兒之所以無法被全面性的滿足,就是因為「人類的世界個『有限』的現象」。嬰孩孩不理解,所以大哭大鬧。但是,成人,長大了,就該漸漸理解有限裡 該有的自我調適與成長。這種自我理解,也是一種 負責。

下面這張劇照,最能展現「樂樂總算發現,人類世界的真實現象,就是『有限』」。在「黑暗」的「廢墟」中,真實面對萊莉曾有的「憂傷」,還有由憂傷中,重先建立的自我與親情。

每一段憂傷,都是人生戰役中的疤痕,也是成長的記號。

而真正的歡樂,是戰勝每一個困境,跨過每一個舊的自我,朝向更成長的那個新自我。

這也是為什麼,樂樂會有一頭藍髮,因為真正的歡樂,都淺淺地染著一段憂傷的疤痕。

。。。。。。

在有限裡,人必須面對不完美,於是有傷心;必須面對不喜歡,所以會討厭;也會面對冒犯,所以會生氣。所有遇到的不滿足,都是真實又健康的現象,反映出的,也是健康的情緒。

然而,為什麼要度過這些不快樂的階段?為什麼要在這樣不完美的世界生存著?

正如在英雄的旅程裡所說的,每個經歷,都是自我認識的過程,也是靈魂鍛鍊的過程。這正是人類的使命,在極限中,透過鍛鍊,才有辦法真正地 經驗 無限。

什麼種類的無限呢?

以《腦筋急轉彎》來說,萊莉最後經驗到「愛」,還有更緊密的情感連結。

而且,通過這段歷程,萊莉(樂樂)也 成長了(靈魂的鍛鍊,朝向無限)。

。。。。。。

因為挫折、因為極限,才能成長!

這就是人類世界的運作原理。

於是,那些被充分滿足的小屁孩,因為沒有機會碰到極限,沒有機會親自處理挫折,於是,就失去了經驗極限與鍛鍊的機會,當然,也就長不大啦!^^

(的確,我也是被爸媽拋到外面,經歷幾段谷底人生,才終於體會老師說的「根本就是無法全面滿足的現實」,最後,總算脫離屁孩人生,嘿嘿。)

。。。。。。

最後,《腦筋急轉彎》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第一,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罵就罵;這些都是健康的情緒,管他什麼憂鬱不憂鬱。

第二,更重要的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 人的世界,是個 有極限的世界,完全不是沒有極限的無限世界。所以,認識極限,面對黑暗的自我或困境,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主要課題。「極限」會帶來傷痛,但是,那正是成長必要的條件。勇敢地滾出爸媽的堡壘,自己直接面對挑戰、面對極限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希米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真正的快樂,不是永遠微笑,而是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流淚。」 在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中,我們走進了一位11歲少女萊莉的腦內世界,也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歷經的情緒迷宮。這部電影用創新的方式將「情緒擬人化」,不只是動畫界的一次心理冒險,更是一場溫柔深刻的生...
Thumbnail
「真正的快樂,不是永遠微笑,而是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流淚。」 在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中,我們走進了一位11歲少女萊莉的腦內世界,也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歷經的情緒迷宮。這部電影用創新的方式將「情緒擬人化」,不只是動畫界的一次心理冒險,更是一場溫柔深刻的生...
Thumbnail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Thumbnail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這個看似簡單的成長電影,其實用了異常豐富的敘事線去描摹人類複雜的大腦運作模式,主創者把人類的五種基本情緒:喜、怒、哀、驚、厭一一擬人化,並且依照現今心理學的理論去把大腦內的運作模式呈現出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Thumbnail
這個看似簡單的成長電影,其實用了異常豐富的敘事線去描摹人類複雜的大腦運作模式,主創者把人類的五種基本情緒:喜、怒、哀、驚、厭一一擬人化,並且依照現今心理學的理論去把大腦內的運作模式呈現出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抽絲撥繭就是部成長電影,導演彼德達克特試圖探索小孩在踏入青春期前的內在變化,實則說了個對自我探索的寓言故事。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抽絲撥繭就是部成長電影,導演彼德達克特試圖探索小孩在踏入青春期前的內在變化,實則說了個對自我探索的寓言故事。
Thumbnail
樂、憂、驚、厭、怒,當年錯過了《腦筋急轉彎》,如今回頭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很適合各個年齡層都反覆咀嚼的作品。 人活在世界上,情緒一直是表達的方式之一,同樣的話語,不同的情緒,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Thumbnail
樂、憂、驚、厭、怒,當年錯過了《腦筋急轉彎》,如今回頭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很適合各個年齡層都反覆咀嚼的作品。 人活在世界上,情緒一直是表達的方式之一,同樣的話語,不同的情緒,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Thumbnail
劇情大綱 Riley一直是個被喜悅所主導的快樂女孩,核心記憶也都是充滿著快樂的回憶,然而當她家搬到了舊金山( San Francisco)後,她將要面對人生第一次的重大轉折,適應著新家、新學校、新朋友和新環境。在此過程中,五種情緒發揮起各自重要作用,帶領Riley面對新生活......
Thumbnail
劇情大綱 Riley一直是個被喜悅所主導的快樂女孩,核心記憶也都是充滿著快樂的回憶,然而當她家搬到了舊金山( San Francisco)後,她將要面對人生第一次的重大轉折,適應著新家、新學校、新朋友和新環境。在此過程中,五種情緒發揮起各自重要作用,帶領Riley面對新生活......
Thumbnail
關於童年,你還記得多少呢? 你的童年是到幾歲為止?三歲?五歲?七歲?十歲? 現在的我距離童年已經非常久遠,久遠到用可以被稱為童年的上限都可以過上好幾輪,對於童年,我的記憶可能已經泛黃發灰到所剩無幾了。  但記憶是那麼抽象,對於記憶的形容也是,但在《腦筋急轉彎》這部影片中,卻用非常具象而可愛的方式呈
Thumbnail
關於童年,你還記得多少呢? 你的童年是到幾歲為止?三歲?五歲?七歲?十歲? 現在的我距離童年已經非常久遠,久遠到用可以被稱為童年的上限都可以過上好幾輪,對於童年,我的記憶可能已經泛黃發灰到所剩無幾了。  但記憶是那麼抽象,對於記憶的形容也是,但在《腦筋急轉彎》這部影片中,卻用非常具象而可愛的方式呈
Thumbnail
  顯然,《腦筋急轉彎》的故事,正在呈現的是「一個孩子的內在成長」:她正要面對的是,度過人生起伏的歷程,以經驗交織記憶,慢慢調和出自我的內在,訓練自己的情緒管理,還有找到自我呈現的方式。
Thumbnail
  顯然,《腦筋急轉彎》的故事,正在呈現的是「一個孩子的內在成長」:她正要面對的是,度過人生起伏的歷程,以經驗交織記憶,慢慢調和出自我的內在,訓練自己的情緒管理,還有找到自我呈現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