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與憂憂
如果我們去看腦筋急轉彎第一集,影片最開始的時候,在萊莉誕生之初,只有「樂樂」,過了33秒,出現「憂憂」,在那時大腦主控台非常地精簡,彷彿在告訴我們,人出生以後,最基本的兩個情緒便是「快樂」和「憂傷」。
緊張和放鬆
在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一出生並不是就有樂樂或憂憂的情緒,可能那時候情緒還沒被發展出來,而是因生理狀況而產生的「身體的張力」。舉個例來說,當肚子餓時或感覺到身體不舒適時(如尿溼了,身體感到太熱或太冷⋯等),嬰兒的肌肉張力升高,我們看到的是他脹紅著臉,嚎啕大哭;若是嬰兒被餵飽了,身體舒爽了,他的肌肉張力隨之下降,臉露微笑(研究指出,嬰兒大致是出生後兩個月才會對人微笑,我們稱之為「社交性微笑」)。在前者的狀態,也就是嬰兒嚎啕大哭的狀態,嬰兒的身體呈現緊繃的狀態;而在後者的狀況,需求被滿足的情形下,嬰兒的身體呈現軟綿綿放鬆的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約略猜測,人的身體放鬆大致對應於「樂樂」狀態,人在大部分的快樂狀態,面露愉悅,身體放鬆,但相對注意力比較渙散(雖然有些人尋求刺激緊張的遊戲也會感到快樂,但不是這裏論述的品質,它比較像興奮的快樂),如果我們觀察嬰兒,嬰兒在母親的懷抱中,大致是這種狀況,愉悅、感到安全、身體放鬆。另一方面,人的身體緊繃大致對應於「憂憂」狀態。在大部分的憂傷狀況,通常和焦慮及可能的挫折連結在一起,人在這種狀況,注意力雖然較為專注,但通常面容線條緊繃整個身體也不自主地緊張。
由「緊」到「縮」的簡易心像練習
在此提供一個簡易的心像實務練習:
把自己的眼睛閉上,先試著回想一個自己生命中安心又舒適的時刻﹗想好了嗎?先把這時刻的影象、氛圍、溫溼度‥等形構的場景,存放在一個巨大氣泡中,擺在你的左手前方。然後再回想一個生命中所經歷的驚惶又困苦的時刻﹗想好了嗎?再把這時刻的影象、氛圍、溫溼度‥等形構的場景,存放在另一個巨大氣泡中,擺在你的右手前方。此時你的前方有兩個巨大的氣泡,當你進入左前方的泡泡中,感到安心又舒適;當你進入右前方的泡泡,被包覆其中,驚惶又困苦。
如果你願意的話,待在左方的泡泡中,想像著安心舒適的環境細節,並感受著心身每一部份,你會發現包覆自己周遭的都是友善的,溫暖、柔適,在此你能放心的開展自己,讓你療癒與成長,我們稱之為極度放「鬆」的狀態。
你可以把上述極度放鬆的狀態命為10分,然後移到右前方的泡泡,把極度繃緊的狀態命為-10分,隨時覺察自己座落在10分到-10分的哪一落點。試著調整自己隨時保持在正向分數。
抒壓:由緊到鬆
或許身體的「緊」和「鬆」可能比「樂樂」及「憂憂」更好說明人所感受到的壓力處境。在人處在壓力狀態時,身體肌肉是緊繃的,情緒通常是負面的(如憂憂、怒怒、驚驚、阿焦⋯等);而壓力解除後,身體是放鬆的,情緒是正向的(如樂樂⋯ )。抒壓,就是把緊繃的身體帶向放鬆安適的狀態,近來心理學發展的「正念」或是身體上的瑜伽訓練都可視為讓人放鬆的技巧。
在我們長大之後,面對人生遭逢所形成的生命際遇,很難是像嬰兒般可以全然放鬆與全然緊繃,通常是在「鬆」與「緊」之間彈跳,並且循環,但要注意求取鬆緊平衡,在緊繃時,要尋求放鬆;在放鬆許久時,適時地緊繃。在心身保健上,希望鬆緊程度總和是放鬆狀態。但若你的鬆緊程度都一直處於緊繃,建議你尋求放鬆的策略與方法,以減緩心身持續的耗竭。
(閱讀困難的人,可以用聽的,內容較豐富以聊天討論方式呈現,請聆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92)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 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愛、心理和生活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諮詢室」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