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不改欺少年 | 思樂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6月11日,香港社運青年、前立法會參選人梁天琦,因參與2016年初香港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魚蛋革命」,被以「暴動罪」判刑六年,即便他不曾扔磚縱火,事件也不曾致人死亡。刑期公佈後,該判決屬於政治打壓的判斷,在香港親民主人士中幾成共識。
一時間,對「香港青年參政者全被判刑」的悲嘆,籠罩浮城。的確,「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反東北開發案十三人何潔泓、黃浩銘等,「青年新政」前議員梁頌恆、游蕙禎,皆曾繫獄。另有許多青年運動者身上背著待判官司,照目前形勢,亦難免牢獄之災。
 
但其實這並不是香港的特殊現象,歷史上在各個社會中,年輕人往往都是受抗爭感召又因抗爭受難的先頭部隊。
點燃整個阿拉伯之春的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身亡時才26歲,跟梁天琦同齡;韓國的光州事件和中國的八九學運,青年學生都是主要參與者,現在中國的「後89一代」運動者也仍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傳奇的南美抗爭領袖切格瓦拉,加入反抗團體時是25歲;台灣異議者、後來曾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被判處無期徒刑時才23歲。
廣東話有句俗語說「莫欺少年窮」,無非是說,今日窮酸少年,他日難保不會飛黃騰達,得罪他們沒好處。同樣的道理,在政治中也適用。
少年,也就是初出茅廬,還沒有既得利益和社會地位的年輕人。好的政治,一方面應該不欺少年,另一方面是要給少年飛黃騰達的機會,不管在經濟上還是政治權力上,是謂社會流動;而不準備給少年上升的機會,把少年按在地上受辱的政治,當然是最壞的政治。
或者反過來說,特權政治必然是「欺少年」的。而「莫欺少年窮」的粗俗道理,遲早也會應驗在特權身上,前面舉例那些欺少年的專制政權,並沒有哪個真的可以千秋百代。
然而,隔著一條「歷史長河」去看政權更迭,數十上百年的興衰都顯得輕巧,但對於「少年」呢?彈指間就改變了一生,有時甚至就搭上一條性命,有時甚至是數十上百條性命、一波又一波的數十上百個人生。香港人於青年運動者之悲嘆,許多不就出自對這些港大、中大精英犧牲安穩前程之扼腕。
對於少年,這種命運的轉折其實是幸與不幸的交纏,端看從哪種角度看,及更重要的,他是哪種人。
如果這位少年是因為簡單的正義感而加入抗爭,一步一步被推向重大激烈的抗爭前線,最終卻難逃打壓報復,必須附上超乎預期的代價。那麼,他很有可能是不幸的,突如其來的憤怒、悲傷、恐懼、徬徨,很可能會淹沒他,無論人前還能說出怎樣不畏犧牲的豪言壯語,人後要維持自己心性和理性完整是非常非常痛苦艱難的。
 
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來看,梁天琦或許更接近這種情況,他毫不掩飾對自己被當作「英雄」的疏離感,對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的期望也在不斷降低:從「時代革命」,到「我只是想確定,放監時會有人在等待我」,再到「至少我能讓人們相信,我不是,我們這一代本土派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投身政治的」。這種赤裸的真誠一方面令人動容且安心——他不易成為變質的政治人——另一方面也令人擔憂,敏感赤誠的人最易受傷。
從各個國家的政治犯的經驗來看,沒有準備好的年輕人,成為政治犯後,並非不可能在獄中轉化,成為接下來要討論的另一種「少年」。但也有可能他並不會轉化,在出獄後亦選擇不戴起政治光環,而是淡出政治,過普通人的生活。這後一種情況,或許相比於「終身革命家」,從個人生活的角度是幸運的。
至於另一種少年:對政權判斷準確,知道自己的抗爭就是要負上高昂的代價,做盡量充足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決心將自己的受難轉化為日後的政治資本,持續抗爭。那麼,他有可能是幸運的,尤其遇上信息開放且有一定民主基礎的政權的話,例如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南非(曼德拉)、印度(甘地)、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馬丁路德·金)甚至黨禁報禁開放後的台灣。
但如果他身處信息嚴密管控的社會,或許就是不幸之中的不幸。
劉曉波遇上八九學運時,是被譽為「文壇黑馬」的青年才俊。命運驟變後他多次入獄,成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第一個中國人,卻也並沒有多大比例的中國人知道他。劉曉波曾認為:「為了所有人都有自私的權利,必須有一個道義巨人無私地犧牲」、「一個殉難者的出現就會徹底改變一個民族的靈魂。」然而,當他因《零八憲章》被囚八年後病死獄中,無私殉難,中國人的靈魂卻沒有多少改變。
並非中國人都冷漠到了哪個極點,而是所有關於他的信息,包括「六四」的信息,早在20多年前就被嚴格禁止了。劉曉波死去的那天,微信對話裡收不到這三個字,朋友圈裡發不出他的照片,知道他的人互相傳送隱晦的信息,不知道他的人依然不會知道。
受難的殘酷與無用,有時超乎人的想像。
說了這麼多,似乎推算過種種情況,少年們的前路,荊棘苦難是必然的,而日後能被記住的、能成為領袖的,或者只是其社會能如願走向民主化的,機率比中六合彩沒有大多少。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抗爭有用嗎?還要去抗爭嗎?
對此,答案或許只能是一句話:不知道,不甘心。
關於思樂書
本專欄不設收費文章,收入承諾每月捐出給中國抗爭者或其家人(承諾是十分之一,但其實每月都會遠超過),2018年5月收入是捐出給成都「銘記八酒六四」案當事人陳兵的家人200RMB。若我當月有事忙未能定期更新專欄,每月收入仍會保持捐出。歡迎付費訂閱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4會員
38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我不知道一個去年才半路出家的人怎麼好意思談專業對標題說的人就是我自己! 不小心一篇文章又拖了半個月,接下來的內容跟疫情無關就不厚臉皮上這次活動tag了哈哈哈
Thumbnail
avatar
栗林田
2021-06-06
那一天,我讓他們知道我不好欺負一坐下,我便拿出昨晚寫下來的手稿(我的優缺點、我平時的工作內容)開門見山地問J:你說過我的優缺點,我都有記下來,也都有改進,你覺得呢?
Thumbnail
avatar
艾米 Emi
2021-03-25
保險給付?歸屬遺產?你不知道的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是一個規劃退休生活很好的利器! 但利器也可能傷到自己,假如沒有正確了解商品的特性跟能帶來的法令效果,很有可能原本想了很多的規畫到最後全部無法實現! 來看看使用年金保險需要注意些甚麼,可以達成甚麼效果,為你的資產安全把關吧!
Thumbnail
avatar
周家豪
2021-02-03
漫畫學|你所不知道的少女漫畫歷史:少女漫畫的未來與轉向。說到少女漫畫不知道讀者們會想到甚麼?是穿著水手服打擊反派的女戰士們?還是擁有水汪汪大眼,穿著女子高中生制服的少女們?少女漫畫陪伴了女性經歷過懵懂無知的青少女時期,少女漫畫同樣也是建構年輕女性戀愛價值觀的流行文化產物。
Thumbnail
avatar
嘎拉嬉皮GALA
2020-09-23
六十年不變的味道——訪澳門喜臨門麵家「一碗半水配一個麵,水滾下麵,再用筷子稍稍鬆開後就可,這麵本身已經有味道,撈起來直接吃了;假如撈麵的話,豉油的份量很關鍵,下一點點就可以了。」每天,喜臨門第二代傳人甜姐都會真切誠懇的客人「傳授」這套煮麵心法,為的,就是守護這持續了六十年的味道。 喜臨門麵家開業於1958年,屹立十月初五街近一個甲子
Thumbnail
avatar
Alvis Sio (蕭家怡)
2019-10-24
【樂寫書評】緊握著夢想,不錯過每一道風景:《漂流青年》你是幾年級生? 「十八歲,到了台北。」黃山料的生活就此開始,這也是《漂流青年》的起點。
Thumbnail
avatar
Angus Yen
2019-04-12
撿海星的少年,以及改變世界的不同觀點你會怎麼樣撿海星?用一己之力?發明機器?研究環境?訴諸媒體?讓牠自己想辦法?
Thumbnail
avatar
Evonne Tsai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