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路易斯-瓊斯(Huw Lewis-Jones)、卡麗.赫爾伯特(Kari Herbert)
是什麼真正造就了一位「探險家」呢?你可能會在腦海裡浮現一個穿著斜紋軟呢或是卡其色軍服的人,他一手挾著望遠鏡,另一手拿著航海地圖或是來福槍;而這可能也當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非洲旅行家的某種典型。但是,外觀當然就和動機一樣,各自不同。不過大部分人都還是想為了知識作出貢獻。這是首要的理由,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小心的使用「探險」這個詞。庫克說這是一場「發現之旅」,約翰.漢寧.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的目標是要作一場「地理上的發現」,也有其他人說這是「旅程」、「歷險」,或甚至只是「流浪」。對於科學家來說,新物種就和新大陸一樣珍貴。而發現的新事物越多,好像我們知道的就越少。對於那些母國人來說,把外國的空白領土逐一填滿,就是一場真正的探險了,但這是對誰而言的外國呢?對於那些讓這些得以實現的當地嚮導或是挑伕而言,這段敘述又是什麼意思呢?在西方人那過度裝備的遠征隊到來之前就已經知道這些地方的人,或是在以前就注意過這些奇事的人,對於他們來說,這又算什麼呢?他們的歷史大部分埋沒在時間的洪流中了。他們沒有留下什麼紀錄,也無從追尋其踪跡。但是如果讓探險的定義儘可能的有包容性,我們就可以擴大這段歷史(至少是一點點)。我們可以遇上各種類型的拓荒者和旅行者,包括藝術家、探險家、傳教士、測量員、學者、地理學家、捕鯨人、水手、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挖掘化石的人和機械工、外交家和傭兵、行政官員和殖民地開拓者、商業家和攝影師,一直到某些近代的旅行作家。他們全部都是用一種值得懷念或是有意義的方式,捕捉他們對於一塊土地的第一印象——立即的,而且未曾經過修飾。
著名的旅遊作家柯林.施伯龍(Colin Thubron)擅長在旅程途中作最大的精簡,但是他絕不會割捨他的筆記本。筆記本對於他的文學探索之路是不可或缺的。「我的筆記本十分重要,而且對於我來說,它們甚至是神聖的。它們詳細紀錄了一片風景或是一段旅程的生命力。在一剛開始時可能是很艱辛的,但是最後你必定會全力投入。不論是一塊石頭的紋理,或是一個人的表述。筆記本也像是其他的書一樣,即使在旅程結束之後,依然可以閱讀、可以重新再經歷一次。最主要的問題是我的擔心。我會十分害怕一段旅程的結束讓我將失去它們。這個損失是無可彌補的。」
本書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曾經在各自生命的舞台上冒過險;他們都選擇向常規挑戰、敢於踏上一場艱難的旅程、放棄家鄉的舒適、展開探險。他們都讓難以想像的前程帶他們跨過地平線,也都樂於擁抱未知。而且他們也都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寫了下來,讓他們的後繼者可以看到。打開其他人的筆記本,我們就能夠與他們一起踏上一次意義非凡的歷史之旅。
筆記本當然是很重要的。它們反射出錯綜的個人(根據經驗而來的)價值,還有許多層意義。不過我們也不用想得太難。特意完成的日誌傳達著對於旅程的單純頌揚,我們也可以因此享有這些圖片。這就是藝術本身的目的了,用影像訴說田野中的悸動和無聊,以及經歷過的喜悅和沮喪。
在紙張上書寫的老式習慣大概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如果本書可以鼓舞一個人坐下來一會兒,觀看、聆聽,然後把一些想法用畫的、或是快速的記下來,那麼編寫本書的努力就算是得到回報了。希望下次當你踏上旅程時,除了3C產品之外,會在帆布背包裡再放進一本小小的筆記本(當然如果沒有3C產品的話就更好了)。把你的探險和經歷寫滿筆記本裡的每一頁。跟隨你的好奇心。只要確認你能夠回來把你的故事告訴大家,那就好了。
在這裡,讓我們想一下海洋學家威廉.畢比,他先是在陸地上的各地遊走,然後投入陸地下半英里深的海洋中。雖然他的功績使他得到了注目,但是畢比的目標並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為了追尋生命:「學習、發現、為永無止境的宇宙之謎增添一些微小的事實,至高的喜悅莫過於此;這使得生命成為一樁永無休止的樂事。」他發現快樂最基本的事實就是保持心智和眼界的開放。他會說「無聊是不道德的。」「人應該做的所有事就是去看。自然會帶給我們前所未有、最令人興奮的冒險故事,但是我們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上個月,當我走過我們的大院子時,女王白蟻正開始建造牠那如奇蹟般的白蟻城市。我看到了這一幕,因為我有朝地下看一眼。有一天晚上,有三隻大蝙蝠從月亮前面飛過。我看到了牠們,因為我有抬頭看一眼。對於某些人來說,叢林是個充滿熱氣和危險、雜亂的地方。但是對於那些懂得看的人來說,那裡的爬藤和植物構成了一幅美麗、而且有條不紊的織錦。」
本書所提供的許多故事都有著精彩的人生,你可以從中發現探險的動力只有最簡單的定義:持續的想要這邊看看、那邊看看的慾望。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值得發現的事。聽聽這些筆記本所傳達的智慧。你需要做的,就只是作好準備、找幾個好夥伴和——當然還有——一枝好筆。然後就出發吧,迷路了也無所謂。說不定你會因此找到你想要找的東西。
英國《衛報》年度十大旅行類好書
「這本書一再的提醒我,筆墨的力量無遠弗屆。」──《故道:以足為度的旅行》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專文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