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螢 OTT 只在電腦手機平板?從世足觀賽數據,看大螢幕作為觀看載具的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先說結論:網路影視內容(OTT)要搬上大螢幕,仍有一段路要走,但不會太久。

作為一日球迷,在昨天結束了我的一個月世足之旅,在 hami 看了幾乎全部的 32 強會內賽(雖然我觀賽時站隊支持的隊,在那一場都會輸……。)

在這一次的比賽中,電視播出管道中的第四台,第一次沒能取得 32 場會內賽的轉播權限,而只有愛爾達的 ELTA OTT 平台及其所授權的中華電信 MOD 與 hami video OTT 平台看得到。

世足賽也讓 OTT 與電視之間(MOD v.s. 第四台)的大戰再次浮上檯面,關於第四台業者與 MOD 的恩怨情仇這裡我就不多說(有興趣了解一二的可以看一下章忠信老師的這一篇超簡短精要文章〈有線系統業者、MOD 及 OTT 之恩怨情仇〉。除此之外,由於我這次同時看了 OTT 以及華視,發現除了載具的差異,還可以討論「大螢幕」對於電視與 OTT 競合關係的影響。

在此之前,先建立一個前提:

大螢幕不等於第四台或是 MOD;指的是「電視機尺寸螢幕」這個觀看載具。

大螢幕的魅力仍在

用一句話概括大螢幕的魅力:再怎麼奇怪的坐臥仍可看到大螢幕的內容,且相較於行動裝置或電腦,大螢幕通常的擺放模式可供更多人共賞。

雖說「網路取代電視」、「剪線潮(Cord-Cutting)」各種沸沸揚揚,但從今年世足與 Netflix 在今年三月公布的數據可知,觀眾用大螢幕收看的比例還是最高:

raw-image

將「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以及「大螢幕投影」這些節目訊號來源是網路的加起來,跟電視差不多。(但當中也會有同時看的人,像我。)

raw-image

大螢幕除了視覺上的舒適程度以外,我覺得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交誼,就是大家以內容為中心,聚(或是攤)在一起時的那種凝聚感與參與感。電腦螢幕的尺寸與擺放模式,並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最多兩三個人吧……。)尤其當所觀看的內容是直播(Live)而不是隨選(Video on Demand,VOD)的時候,觀眾幾乎不需要對螢幕的內容進行任何控制,只要任其播放即可。

之所以越來越少人看電視,並不是大家不再觀看大螢幕,而是大螢幕播放的內容不吸引人所致(相信這不用我再多說。)當最一開始發跡於網路的內容能有機會在大螢幕上顯示,從上述 Netflix 的數據,並不難發現觀眾的偏好所向。

OTT 影視內容與大螢幕

除了在手機、平板、筆電觀看網路影視內容,其實還有另外兩種選擇:透過電視棒將手機內容投影到大螢幕、購買電視盒連 Wi-Fi 觀看。

其實大家聽到 OTT 三個字多半還是挺陌生,但大抵都知道說的是與網路有關的事物。OTT(Over the Top)簡單講就是網路上的內容,但這個詞在臺灣被提到時,指的通常是指影視服務,例如 OTT 平台、OTT 產業。

既然是網路影視,給人較為常見的印象還是在筆電、手機、平板這一類的中小型螢幕觀看的內容,很少直接與「大螢幕」連結在一起。但手機或電腦,只是也差在載體的不同,內容與使用者習慣才是重點。

raw-image

OTT 影視服務的業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平台業者(如:Netflix、愛奇藝、KKTV)、把內容放到網路上播的內容業者(如:Fox+、Vidol),還有本身提供網路技術的業者(如:Hami Video、myVideo)以外,終端設備業者,也就是機上盒業者或串流媒體播放器(俗稱電視棒)業者,主打「大螢幕看 OTT」進場,不外乎兩種模式:

  1. 電視棒內容投影:
    把電腦/手機/平板的內容投影到大螢幕。產品範例:ChromeCast。
  2. 機上盒+遙控器:
    與一般第四台觀看方式相同,只差在用的電視盒不一樣。機上盒運作模式跟手機差不多,都是「裝好應用程式」+「連上網路」,然後在螢幕上播放。產品範例:Apple TV、○○盒子、BANDOTT(先說明:市售的電視機上盒,不當然等於正版產品。)
註:這裡的機上盒業者,講的不是第四台或是 MOD。
第四台與 MOD 的播放技術,並不是透過開放式的網際網路(Internet),非屬 OTT 內容。
raw-image
raw-image

關於電視盒與電視棒在 Android 與 iOS 不同作業系統間,各產品滿足的使用者需求,以及選購產品內容為何,可以 T 客邦的參考〈百變電視盒】國內你能買到哪些串流電視裝置?用途目的各有不同〉這篇文章。

大螢幕 OTT:技術含金量需要更高

在安裝、維修與軟硬體相容性上,大螢幕上要放 OTT 內容,對於業者而言仍然是正在克服中的挑戰。

相較於單純 SaaS(Servic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用大螢幕看 OTT 內容,提供給消費者的內容除了軟體, 還多了硬體設備,有更多環節需要考量。

安裝與維修

過往電視壞了只要找第四台來修就好;現在如果遇到 OTT 不能播,還可能需要同時聯絡不同業者,才能解決問題。

雖然目前機上盒均裝有相關應用程式(例如:Apple TV 內已裝有 Netflix),但這不代表使用者買了機上盒,就能看上頭所有節目內容。除非買的費用同時包含設備+節目當然就是有,否則買了設備後,還需要再訂閱 OTT 平台付了月費後才有辦法看:

raw-image

單純只賣設備的例子,就是 OVO 電視盒:

raw-image

而 FainTV 歡樂看,目前從官網上沒有找到可以搭載其他 OTT 平台訂閱項目的可能性,主要以機上盒裡既有的頻道為主:

raw-image

也就是說,當今天大螢幕看 OTT 內容失敗,還需要先弄清楚:到底是播放設備(螢幕電視機?機上盒?電視棒?),還是訂閱的服務有問題(訂閱到期了?購買的方案有限制同步裝置數量?我買的方案沒辦法播 4K?)

軟硬體整合與相容

軟硬體間的相容性更會直接影響播放的流暢度。之前課堂上接觸到 Fox+,他們在與硬體商合作時,在相容性上就遇到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另一個相容性的例子,就是 Netflix。因為 Netflix 本身設有 HDCP(高解析度數位內容保護)的防盜拷措施。因此在內容投影上,或是接連機上盒時,如果播放的螢幕是舊款而無法支援,就會無法播出或影響觀看體驗。串流媒體播放器(俗稱的電視棒)Netflix 也有特定支援的設備,並不是隨便買一支就可以看。

註: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高解析度數位內容保護)簡單來說,就是若播放設備不支援這項技術,高畫質內容就可能會遭降畫質或轉類比,甚至無法播出。在支援的設備上,也會防止使用者拷貝播放的資料。更多內容,可以參考〈HDCP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 / HDCP 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

其實 OTT 機上盒還會涉及到是否符合 NCC 檢驗規定以及著作權的議題,這也是消費者選購設備時可能面臨的風險。(雖說盜版機上盒的「觀看者」不會受著作權處罰,認真說來應該是看到頻波不合 NCC 規範而有害健康的風險相較之下比較大……

小結:用大螢幕看 OTT 的門檻仍高,但也不會高太久

觀眾終究是懶惰的,更不用說在放鬆娛樂時,「躺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或手機轉台」這個行為並不是源自電視內容,而是使用者習慣。網路雖然讓使用者擁有更多主動權,但若要享受一項服務需要花費的成本太麻煩,除非是很有愛,不然絕對是算了。

raw-image

大螢幕雖然受到大部分觀眾的歡迎,但就觀看門檻來說,不僅自身在維護與設備相容性還有很多地方要克服。而且觀眾家中,電視螢幕都連有第四台或 MOD 的機上盒,真的完全沒訂的比例還是不多,如果每次要看都要拔接一次,我很懷疑大家有沒有這麼勤奮XD

但隨著使用者的人數與進場業者的人數增多,在激烈的競爭下,技術門檻終究只會是短期,懶人消費者對於「要好且不能麻煩」的高標需求,我想還是不容小看的。

本文同步刊於 Med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celyn Lee的沙龍
14會員
4內容數
Jocelyn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8/28
一句話快速介紹本劇:第一部 Netflix 投資拍攝,講述臺灣女孩與舊金山華僑換宿後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2018/08/28
一句話快速介紹本劇:第一部 Netflix 投資拍攝,講述臺灣女孩與舊金山華僑換宿後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2018/05/21
我一直很好奇:在網路堀起的時下,製作公司在規劃節目的時候,究竟是從什麼依據去判斷某個題材,或是某個劇本可以帶來最高的預期收視表現?
Thumbnail
2018/05/21
我一直很好奇:在網路堀起的時下,製作公司在規劃節目的時候,究竟是從什麼依據去判斷某個題材,或是某個劇本可以帶來最高的預期收視表現?
Thumbnail
2018/03/13
被推薦幾部日劇而到 KKTV 上找找有沒有內容,意外發現堅持以付費訂閱無廣告作為商業模式的 KKTV 出現了免費區,這是否意謂:付費路線在臺灣的 OTT 產業已死?
Thumbnail
2018/03/13
被推薦幾部日劇而到 KKTV 上找找有沒有內容,意外發現堅持以付費訂閱無廣告作為商業模式的 KKTV 出現了免費區,這是否意謂:付費路線在臺灣的 OTT 產業已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會來分享幾個 12 月和多位海外投資、網路軟體產業專家朋友們對談中有趣的論述,原本想用一篇解決,但現在看起來可以拆好幾篇連載來寫。
Thumbnail
最近會來分享幾個 12 月和多位海外投資、網路軟體產業專家朋友們對談中有趣的論述,原本想用一篇解決,但現在看起來可以拆好幾篇連載來寫。
Thumbnail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Thumbnail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我的標題很弱,但很真實吧(笑)。 以上是我幾個用過的串流平台,就我自己訂閱使用過的經驗,來分享一下心得,或許對於之後有需要使用幾個平台的人可以參考,不過在心得上我就先不討論「訂閱方式」跟「金額」,其實很多網路資料都可以看到很清楚的比較,所以我這裡會針對內容和畫面,以及電視的畫面來做一些比較和感想。
Thumbnail
我的標題很弱,但很真實吧(笑)。 以上是我幾個用過的串流平台,就我自己訂閱使用過的經驗,來分享一下心得,或許對於之後有需要使用幾個平台的人可以參考,不過在心得上我就先不討論「訂閱方式」跟「金額」,其實很多網路資料都可以看到很清楚的比較,所以我這裡會針對內容和畫面,以及電視的畫面來做一些比較和感想。
Thumbnail
面對自媒體用戶人數多、社群擴散效果佳等優勢,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則以跨平台經營、導流等方式,來增強網友的使用意願,其中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又各自以 momo 購物網、 17LIVE 的聲量較多,兩者則是透過留言抽獎等活動策略,吸引網路社群共襄盛舉,也成功獲得不錯的關注迴響。 潮樂官方粉專—–點擊觀看
Thumbnail
面對自媒體用戶人數多、社群擴散效果佳等優勢,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則以跨平台經營、導流等方式,來增強網友的使用意願,其中電商與網路直播平台又各自以 momo 購物網、 17LIVE 的聲量較多,兩者則是透過留言抽獎等活動策略,吸引網路社群共襄盛舉,也成功獲得不錯的關注迴響。 潮樂官方粉專—–點擊觀看
Thumbnail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使用過串流平台吧,即使沒有付費,時常也有免費的序號可以兌換。然而你有思考過,你是怎麼使用串流平台的嗎?大家都說追劇追劇,平台真的只有「劇」可追嗎?今天就來聊聊,我是怎麼使用串流平台的。
Thumbnail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使用過串流平台吧,即使沒有付費,時常也有免費的序號可以兌換。然而你有思考過,你是怎麼使用串流平台的嗎?大家都說追劇追劇,平台真的只有「劇」可追嗎?今天就來聊聊,我是怎麼使用串流平台的。
Thumbnail
Apple嘔心瀝血、巨資打造原創影音平台看似想要與各大OTT TV業者比拚,卻又將其當成贈品大放送,Apple在搞什麼鬼?隨著2020年9月推出的Apple One答案呼之欲出…
Thumbnail
Apple嘔心瀝血、巨資打造原創影音平台看似想要與各大OTT TV業者比拚,卻又將其當成贈品大放送,Apple在搞什麼鬼?隨著2020年9月推出的Apple One答案呼之欲出…
Thumbnail
追劇一時爽,一直追一直爽,除了追劇好爽以外你不能不知道影視產業正在經歷的新舊媒體交替!居然連Amazon、Apple都想爭奪影音串流平台這塊大餅.....
Thumbnail
追劇一時爽,一直追一直爽,除了追劇好爽以外你不能不知道影視產業正在經歷的新舊媒體交替!居然連Amazon、Apple都想爭奪影音串流平台這塊大餅.....
Thumbnail
美股收盤後 Netflix 公佈了 2020 年Q4 財報,鬼宿信心滿滿地相信,Netflix 財報將大幅超越市場預期。當多數人還在擔憂 Q4 的全球訂閱人數增長情況,鬼宿選擇將焦點放在 Netflix 去年 10 月 30 日的漲價行動之上。讓鬼宿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家「掌握市場定價權」的串流媒體之王
Thumbnail
美股收盤後 Netflix 公佈了 2020 年Q4 財報,鬼宿信心滿滿地相信,Netflix 財報將大幅超越市場預期。當多數人還在擔憂 Q4 的全球訂閱人數增長情況,鬼宿選擇將焦點放在 Netflix 去年 10 月 30 日的漲價行動之上。讓鬼宿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家「掌握市場定價權」的串流媒體之王
Thumbnail
由於我這次同時看了 OTT 以及華視,發現除了載具的差異,還可以討論「大螢幕」對於電視與 OTT 競合關係的影響。先說結論:網路影視內容(OTT)要搬上大螢幕,仍有一段路要走,但不會太久。
Thumbnail
由於我這次同時看了 OTT 以及華視,發現除了載具的差異,還可以討論「大螢幕」對於電視與 OTT 競合關係的影響。先說結論:網路影視內容(OTT)要搬上大螢幕,仍有一段路要走,但不會太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