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虛擬世界的英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卻只是失敗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心理學研究探究網路世界是否能反映真實樣貌

隨著年底台灣選舉將至,有關選舉候選人的政治新聞如遍地開花般充斥著各大版面,當中有則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連勝文評論起台北市長柯文哲時,對媒體說道:「老柯是一個只能夠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的英雄人物」,並建議柯文哲專心做網紅就好。連勝文認為柯文哲所擁有的網路名聲都是虛假的,在現實情況中,柯文哲的能力並不能與之相稱。

其實連勝文的這番話,道出了許多人對網路世界的看法:

「網路是個虛擬的世界,因此網路世界都是假象,與真實生活並不同。」

許多人都認為網路是個假象的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並不同。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這世上有不少人認為網路是個假象的虛擬世界,尤其是有科技恐懼症的人。但是,網路世界真的都是假象嗎?連勝文的評論背後其實有一基本假設:一個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並不會等於其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特徵。在心理學中,反而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一個人在網路世界所擁有的特性,都能準確預測其真實生活的樣貌。

利用個人在網路上的特性準確預測個人特徵及行為的研究不勝枚舉,例如有學者利用使用者在twitter上公開的個人簡介(profile),準確預測使用者的個性( Quercia, Kosinski, Stillwell & Crowcroft, 2011)。不過畢竟是個人簡介,能預測真實個性似乎並不令人驚訝。如果說,您在Facebook上所按的讚,不僅能夠準確預測您的人格特質,還能預測您有沒有藥物濫用、抽菸喝酒等外在行為,甚至細微到您小時候是否父母就離異,您相信嗎?真的有研究證明光靠Facebook上所按的讚就能做到這些準確預測。

有學者在網路上大量招募參與者,收集這些參與者在Facebook的按讚資料,以了解受試者按了哪些粉絲專頁或是貼文的讚。除了收集按讚資料,參與者也要同時填寫人格測驗、智力測驗、家庭背景以及是否抽菸喝酒等個人背景資料。其研究目的就是用電腦演算法建立預測模型,試圖利用個人在Facebook上的按讚資料,檢驗能否準確預測個人所填的個人背景資料以及外在行為。其結果發現,Facebook上的按讚資料不僅能預測人格特質等心理特徵,也能預測是否有抽菸喝酒等外在行為,甚至也能細微到預測父母是否離異(Kosinski, Stillwell & Graepel, 2013)


之後有學者做了同樣的研究,不過更進一步比較電腦對人的預測,與人對人的預測何者準確率較高。其結果發現平均而言,電腦根據Facebook按讚資料對人格特質的預測,比他人對人的人格特質預測還準,且電腦的平均預測準確率,甚至還比家人的預測準確率還高,也能與配偶的預測準確率互相匹敵。而當一個人所按出的讚數量愈多,電腦對人格特質的預測準確率也隨之提高,甚至還能超越配偶( Youyou, Kosinski, & Stillwell, 2015)


而電腦根據Facebook按讚資料所做出的人格特質預測,又能否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真實生活樣貌呢?因此研究者就拿電腦預測出的人格特質、他人預測的人格特質,以及個人自陳的人格特質,去預測個人的真實生活樣貌,看何者準確率較高。研究結果也發現,電腦預測出的人格特質不僅能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真實生活樣貌,在預測社交網路活動、藥物濫用等外在行為特質時,甚至比個人自陳的人格特質所做的預測還準( Youyou, Kosinski, & Stillwell, 2015)


因此,一個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其實某種程度上正反映著其真實生活樣貌,網路世界並非完全虛假,與真實世界也並沒有脫節。

在這真實世界與網路世界密不可分年代,除了連勝文評論柯文哲的例子,我們時常也會聽到有人質疑某個網紅為什麼會這麼有人氣,甚至某些黑特會直接給予人身攻擊。但心理學研究已經告訴您,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正反映著其真實樣貌。所以如果某個網紅並非因炒作而曇花一現,而是一直維持著高聲量,除了質疑此網紅憑什麼紅之外,或許可以換個方向思考:

此人是有什麼樣的特質,才能造就他在網路上的豐功偉業。

以此人為鏡並努力向上,相信您離成功之路也會不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arry Ho(何崇瑋)的沙龍
7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的自媒體時代,所謂的人設=人物設定就變的很重要,也就是要呈現給受眾者的形象。有人為了拼流量不惜說謊、炫富、裝病博取同情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博取大眾的眼球,這都是因為只要設定的人設,可以吸引到粉絲、追蹤者,就能透過直播帶貨、業配文、抖內等產生商業模式。 網紅們的粉絲數、影響力、
Thumbnail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的自媒體時代,所謂的人設=人物設定就變的很重要,也就是要呈現給受眾者的形象。有人為了拼流量不惜說謊、炫富、裝病博取同情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博取大眾的眼球,這都是因為只要設定的人設,可以吸引到粉絲、追蹤者,就能透過直播帶貨、業配文、抖內等產生商業模式。 網紅們的粉絲數、影響力、
Thumbnail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首次競選中所採用AI的選舉策略,利用AI進行文字探勘影響其投票行為。使得2015年網論輿論交易公司的紛紛崛起,透過假新聞和網路輿論操控等手段引發特定議題的輿論戰爭。新聞媒體不再是守門員,真實度不再根據事實,容易導向社會大眾所想要的看法或想法。
Thumbnail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首次競選中所採用AI的選舉策略,利用AI進行文字探勘影響其投票行為。使得2015年網論輿論交易公司的紛紛崛起,透過假新聞和網路輿論操控等手段引發特定議題的輿論戰爭。新聞媒體不再是守門員,真實度不再根據事實,容易導向社會大眾所想要的看法或想法。
Thumbnail
什麼是人設?
Thumbnail
什麼是人設?
Thumbnail
信仰小嚀:網路文化影響,基督徒群體不能倖免 社科小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人以群分,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應用小撇步: 衡量科技的影響,究竟是放大人類的德性,抑或放大了劣根性
Thumbnail
信仰小嚀:網路文化影響,基督徒群體不能倖免 社科小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人以群分,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應用小撇步: 衡量科技的影響,究竟是放大人類的德性,抑或放大了劣根性
Thumbnail
從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戰獲勝的歐巴馬,正是網路選戰模式從傳統走向科技的開始,同時也是透過網路收集大眾資料的開始。從此之後,最了解你的人再也不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而是網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從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戰獲勝的歐巴馬,正是網路選戰模式從傳統走向科技的開始,同時也是透過網路收集大眾資料的開始。從此之後,最了解你的人再也不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而是網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有幾次, 某個朋友談論起那陣子有些心儀的男生, 因為認識不久, 只能試圖從Instagram
Thumbnail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有幾次, 某個朋友談論起那陣子有些心儀的男生, 因為認識不久, 只能試圖從Instagram
Thumbnail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傳言與輿論的源頭也都從網路開始流傳。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與網路社群緊密連接?網路社群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點?你可能會說「登出就好啦」、「不要看就沒事了」,或許答案比你想的要更複雜...
Thumbnail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傳言與輿論的源頭也都從網路開始流傳。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與網路社群緊密連接?網路社群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點?你可能會說「登出就好啦」、「不要看就沒事了」,或許答案比你想的要更複雜...
Thumbnail
2018年底,很快又來到了四年一度的市長大選,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每天一打開電視會發現,柯文哲的新聞可能佔了四分之一,為什麼柯文哲可以在電視新聞裡佔據那麼高的比重呢? 今天我想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去看這個情形,也就是從信息論的角度去看柯文哲到底為何能獲得這麼高的關注,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2018年底,很快又來到了四年一度的市長大選,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每天一打開電視會發現,柯文哲的新聞可能佔了四分之一,為什麼柯文哲可以在電視新聞裡佔據那麼高的比重呢? 今天我想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去看這個情形,也就是從信息論的角度去看柯文哲到底為何能獲得這麼高的關注,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連勝文對媒體說道:「老柯是一個只能夠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的英雄人物」,並建議柯文哲專心做網紅就好。 其實這評論的背後有一基本假設:一個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並不會等於其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特徵。 但這是真的嗎?讓心理學研究來告訴你網路是否反映著真實。
Thumbnail
連勝文對媒體說道:「老柯是一個只能夠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的英雄人物」,並建議柯文哲專心做網紅就好。 其實這評論的背後有一基本假設:一個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並不會等於其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特徵。 但這是真的嗎?讓心理學研究來告訴你網路是否反映著真實。
Thumbnail
「不要再打電動了!」 「看了那麼久的漫畫、廢文,就沒看你讀書那麼認真!」 「整天浪費時間不知道在網路上幹什麼。」
Thumbnail
「不要再打電動了!」 「看了那麼久的漫畫、廢文,就沒看你讀書那麼認真!」 「整天浪費時間不知道在網路上幹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