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思考的不是板本龍一幫餐廳做了一套背景音樂

2018/08/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聲音在飲食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我還在台北經營私廚時,就與許多音樂工作者討論,希望能編排出四款每季的三個小時的用餐背景音。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1.預算極高2.三個小時的音樂創作無論對哪個領域的音樂人來說,都是毫無聽聞過的概念(也有檔案空間問題等),更不用說找出願意嘗試的人。3.這跟電音派對的本質上完全不同,派對音樂會有DJ的安排變化、現場調整、比較像是輪流接龍書寫一本簽到簿的概念。但要做出時間這麼長的原創音樂,在技術上等於是要寫出一本十萬頁但只有一章節的超長篇散文。
而且我的要求很無理「必須讓食物、人、空間產生共鳴,卻不彼此干擾」,現在回想真的很機掰
在這之後,我一直試著在每種不同的飲食場域裡搭配不一樣的音樂編排。
大約在四月的時候我在餐廳裡大膽的嘗試用台灣的FM92.7或104.5廣播作為飲食的背景音,雖離中心標靶還有一段空缺,但音域上的確達到了我所追求的台灣飲食空間的背景音。
客人在我的觀察下也能更放鬆地進入與餐桌、共桌人間的對話,我與客人的距離也相對變短。
不會讓自己覺得太年輕而膽怯、也不會讓自己覺得已經老得被時代拋棄。即便我的料理呈現方式實驗性偏高,透過音域的轉換,可以讓客人更能夠放開自我去感受食物的風味。
但還是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BGM在食堂的作用,執行比排列難度高很多。
真的不簡單。
我目前有經驗試圖完全對焦聲音與味覺串連的實驗餐會,是直接搬一組DJ進來,事前吃過整套菜,再構思討論會用到的聲音既視感元素,現場執行時上菜的時後連DJ都要一起吃,並播放由味覺產生聯想的聲音與一些菜餚製作時的聲音混搭,讓全場步調同步。
但還是會有點不協調,不過我依然在找尋屬於這份感受的共同頻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義中
陳義中
個人出版作品:菜市場裡的大廚、北歐廚神 寫飲食、寫生活、寫故事,剩下的請自行想像。 歡迎與我交流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oel.chen.39 粉絲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homestudio.bad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