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新媒體實戰-新手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

5個中國重量級新媒體品牌 X 2位台灣自媒體內容創作者 X 營運洞察與痛點解析

本篇主要為演講摘要以及個人心得。作為一個社群新手,參與本次活動真的是衝擊滿滿,收獲也滿滿!

講者_主題

付聖強|增長就是執行力:刷屏營銷如何從0到1?
胡漸彪|重定位音頻產品:知識的創新表達
曾夢龍|每個時代都應該有最好的媒體

圓桌對談 — 用戶規模化增長的內容運營思維
(主持人)加個零創辦人 張嘉玲
(嘉賓)阿滴英文創辦人 阿滴
(嘉賓)米果文化CEO 胡漸彪
(嘉賓)新世相增長團隊 向華

胡辛束|二次創業:自媒體的突圍轉型
肖千里|腦洞太大,只好被迫做營銷了

圓桌對談 — 拆解原生廣告的創意邏輯
(主持人)加個零創辦人 張嘉玲
(嘉賓)上班不要看首腦 呱吉
(嘉賓) 辛里有束CEO 胡辛束
(嘉賓)GQ 品牌內容實驗室 范稚瑞


#付聖強|新世相增長團隊

重要案例:

  • 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起死回生)
  • 丟書大作戰(再次引起話題)
  • 新世相讀書會(轉型知識付費)

➤為了更加了解這幾個活動的細節與評價,意外搜尋出不少營銷的分析好文。

內容摘要:

  1. 不斷產生創意並執行驗證,藉由實踐累積能力。
  2. 要快要穩,抓住時機點,如果兩者只能取其一,就選快,然後再做穩。
  3. 將活動視為產品,設定目標、可行方法、驗證及反饋。
  4. 進行活動前,會先小範圍做調查,作為策劃參考。
  5. 推薦閱讀《淘寶產品十年事》
個人對於「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這個案例印象深刻。面對網民的質疑,新世相選擇與直播平台的合作,讓整個活動的真實性提高。這簡直可以策化成一款實境節目,一季十二集之類的。


#胡漸彪|米果文化創始人

重要作品:

  • 《好好說話》
  • 《小學問》
  • 《蔡康永的201情商課》
  • 《馬東的職場B計劃》

內容摘要:

  1. 知識付費市場:頭部能活,尾部難活
  2. 使用者對領域代表者會有一定的「印象」,新進創作者即便背景、能力更強更優秀也很難與其競爭。
  3. 建議想進場的新人可以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重要的是要搶先機。
  4. 《好好說話》𣈱銷,但是然後呢?下一步該怎麼辦?要注意成功可能是創新的天花版。
  5. 知識付費的本質是:「知識」+「服務」。知識不值錢,知識的表達才值錢。
  6. 審視知識付費產品好或不好的標準:陪伴感、獲得感、娛樂性。
  7. 解析使用者的行為數據。
非常喜歡胡漸彪老師的分享,雖然我個人不做音頻市場,但所有的概念都是彼此互通的。例如,老師不斷提到的:「知識不值錢,知識的表達才值錢。」對於所有不論是文字或是影音的創作者來說,同個領域的創作者,知識背景都有一定水準,但表達方式,才是影響受眾的最大因素。


#曾夢龍|好奇心日報記者

相信每個時代都有最好的媒體。

內容摘要:

  1. 創辦人和編輯多出自「第一財經周刊」(商業類型雜誌)。創立好奇心日報的原因是「想做年輕人的媒體」。
  2. 文章主題:文化與公共議題、商業洞察、生活方式
  3. 目前大眾開始談論「後真相時代」,然而,中國目前的狀能可能連何謂真相都有待商榷。
  4. 左新聞,右互動(好奇心研究所)。透過互動得到年輕人的數據訊息。
  5. 好奇心日報對於好內容的定義:「一種風格+正確價值觀=優質內容的保證」
  6. 推薦閱讀《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
  7. 堅持價值觀的困難。(好奇心日報被審核下架
就我個人使用習慣而言,很喜歡使用中國的內容平台(簡書、知乎、今日頭條、內涵段子、好奇心日報等等)。在求新求快的網路世界裡,保持速度,還要顧及內容品質,這都是平台經營的大學問。
究竟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內容平台?使用者數量夠多,職場競爭與知識焦慮都是因素,另外,中國對於外來資訊的管制或許是這些平台被強烈需要的關鍵,人們只能憑藉這些平台來了解外面的世界。有需求,就有市場。


#圓桌對談摘要

  1. 阿滴面對「用戶增長的天花板」的解決方法是找尋台灣以外的華語用戶,例如港澳、馬來西牙,也嘗試在微博、微信上貼文宣傳。
  2. 不要將留言直將做為修改產品方向的依據,還是要以閱讀量、社群反應,「用戶行為」的數據來做判斷。
  3. 以使用者調查來做依據,只能創作出「最終作品的前身」,不會是最終作品的完成體。


#胡辛束|辛里有束CEO

重要作品:

  • 《我心中的10%先生》
  • 《我想要兩顆西柚》
  • 《辛里有束》
  • 《杯歡制茶》

內容摘要:

  1. 公眾號每日22:22準時發送文章。希望發送有「愛」的內容外,更符合現代人在睡前滑手機的習慣。
  2. 建立線下與用戶交流的場所,打造「杯歡制茶」實體店,概念:「將悲觀一飲而盡 。」
  3. 用內容思維套用在飲品店上,在飲品名字上使用小巧思、店舖裡的故事販賣機等,這些細節都可能讓顧客進行二次傳播。
  4. 最重要的不是用戶拿走了什麼,而是用戶帶來了什麼。
  5. T-Shirt概念亦是用做內容的心態來設定,背後的操作都是用來幫用戶展示自由、說出內心話的思維來製作。
  6. 做影片的感觸:「網速的提升拉近了用戶與視頻的關聯。」
  7. 內容重要四點「有情、有趣、有用、有品」(情、趣、用、品)
我個人特別喜歡胡辛束的內容思維,不管是線上或是線下,他對於作品的小巧思總讓人愛不釋手,特別讓人想研究他每個作品背後的創意。這些就是不斷嘗試,一點一點積累所得出來的成功吧。


#肖千里|GQ 品牌內容實驗室

內容摘要:

  1. 內容的創造過程,逐漸理出雜誌與新媒體的受眾差別。雜誌不敢寫的,GQ 實驗室卻可以寫。
  2. 不斷嘗試新的內容形式,也在標題上下功夫,吸引讀者點閱,最重要的是找出受眾的共鳴點。
  3. 遇到的困境是,時裝內容與有趣話題的共存性,以及內容變現困難。
  4. 撰寫方式跳脫出雜誌原來的思維,用共同協作的方式提升效率,過去一個人一篇得花一個月,現在是一群人一起寫,幾個小時就能寫出一篇,趁著熱點,有更多機會創出「爆款」內容。
  5. 利用「長圖」的媒體形式,提供觀眾新的閱讀體驗。意外地得到好評。
  6. 每日與人聊天,隨時記錄靈感。
二次轉型並不容易。GQ實驗室讓我想起的例子是「故宮粉專」,雖然有原本的粉絲群,但改變整體營運方式,擴展年齡層與新的使用戶,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且依照臉書演算法,原本粉絲的使用習慣可能讓轉型更加困難。
從肖千里這場,我特別感受到「自身定位」是件看起來簡單卻困難的事。不過內容創作者如果不將自己的定位給想清楚,僅是隨波逐流,那最終畢將迷失在浪潮之中。


#圓桌對談

  1. 如何與客戶溝通創意與廣告方向?
    呱吉:我們公司不做證言式廣告,而是希望將欲傳達的概念置入到廣告中,若是客戶很難認同,會給軟釘子拒絕。
  2. 什麼樣的案子會吸引你們?
    因為想專注內容,投注熱情,所以傾向接自己有興趣的案子,即使費用低也會想接。另外媒體人本身也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勇於跟客戶溝通。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小額贊助我一杯咖啡:)

開啟街口支付APP,掃描下方 QRcode即可打賞! (免手續費哦!)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點點分享鍵,轉發給您所有的朋友。歡迎Follow我的帳號、在文章底下留言,與我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九號球的沙龍
42會員
50內容數
九號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0
深入探討電影《鬼才之道》,分析其獨特的黑色幽默手法如何重新詮釋亡靈世界與人類的競爭。本片不僅揭示了社群媒體時代對認同感的追求,也反映出人物對存在與被記住的渴望,展現出荒誕卻真實的人生議題。建議觀眾在觀看電影後,再回來閱讀以獲得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2024/09/10
深入探討電影《鬼才之道》,分析其獨特的黑色幽默手法如何重新詮釋亡靈世界與人類的競爭。本片不僅揭示了社群媒體時代對認同感的追求,也反映出人物對存在與被記住的渴望,展現出荒誕卻真實的人生議題。建議觀眾在觀看電影後,再回來閱讀以獲得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2023/12/05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Thumbnail
2023/12/05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Thumbnail
2023/10/29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Thumbnail
2023/10/29
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Thumbnail
廣告置入:本集節目由商業周刊商周CEO學院贊助 商周CEO學院|實戰更勝EMBA課程,培養頂尖領導人才 決策的修煉|企業轉型的12堂必修課 https://bit.ly/3Z529fG 輸入折扣碼:【 JUMP300 】再享300元課程優惠折扣 -- 今天的單元是:『 行行有狀元 』,這個單元主
Thumbnail
廣告置入:本集節目由商業周刊商周CEO學院贊助 商周CEO學院|實戰更勝EMBA課程,培養頂尖領導人才 決策的修煉|企業轉型的12堂必修課 https://bit.ly/3Z529fG 輸入折扣碼:【 JUMP300 】再享300元課程優惠折扣 -- 今天的單元是:『 行行有狀元 』,這個單元主
Thumbnail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但是面對隨處亂炸的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只是一份資訊而已?
Thumbnail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但是面對隨處亂炸的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只是一份資訊而已?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和接觸領域有了不同的改變,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在科技不斷更新的時代,對於自媒體以及品牌定位,有它經營的重要性。只是,網路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這過程需要大海撈針的去找尋適合的資源,進而檢視自己的方向,去調整執行。
Thumbnail
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和接觸領域有了不同的改變,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在科技不斷更新的時代,對於自媒體以及品牌定位,有它經營的重要性。只是,網路的資訊量太過龐大,這過程需要大海撈針的去找尋適合的資源,進而檢視自己的方向,去調整執行。
Thumbnail
後疫時代,各行各業都被迫轉往線上發展,於是經營網路形象或網路品牌這件事變得格外重要!經營自媒體的核心就是做自己!「內容為王」的當下,經營自媒體仍需要不斷的產出內容,除靠自身原創發想外,經由訪談所產生的內容也是一種快速累積的方式。
Thumbnail
後疫時代,各行各業都被迫轉往線上發展,於是經營網路形象或網路品牌這件事變得格外重要!經營自媒體的核心就是做自己!「內容為王」的當下,經營自媒體仍需要不斷的產出內容,除靠自身原創發想外,經由訪談所產生的內容也是一種快速累積的方式。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我看《新媒體行業寫作與推廣108招:打造專業內容,成就企業品牌》:用寫作打開一片天 你可能聽過有人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而《新媒體行業寫作與推廣108招:打造專業內容,成就企業品牌》的作者陳志紅,則告訴大家: 網路時代,是內容創作者最好的時代。 以前做銷售,如果不是挨家挨戶上門推銷,就得到商
Thumbnail
我看《新媒體行業寫作與推廣108招:打造專業內容,成就企業品牌》:用寫作打開一片天 你可能聽過有人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而《新媒體行業寫作與推廣108招:打造專業內容,成就企業品牌》的作者陳志紅,則告訴大家: 網路時代,是內容創作者最好的時代。 以前做銷售,如果不是挨家挨戶上門推銷,就得到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