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循環經濟?

什麼是循環經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根據循環台灣基金會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本文將粗淺介紹循環經濟,並希望讀者朋友了解到,循環經濟只是一個概念,這意味著它沒有限制,它能被應用在各行各業!







循環經濟在近幾年逐漸被大家熟知,尤其蔡英文總統上任推行的5+2產業創新計劃中也囊括了循環經濟,但許多人依舊對循環經濟存有誤解,循環經濟是做回收的嗎?循環經濟不就是節能減碳嗎?相信讀完這篇文章後,讀者們會對循環經濟有較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們先從這個概念的起源講起,1966年,鮑爾丁(K.E.Boulding)曾提出「地球是一艘孤獨的太空船,沒有無限物質的儲備庫,既沒有開採也不能被污染,人類必須要到自己在生態系統循環中的位置,進行物質再生產」。


之後,1989年,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和圖奈(Pearce & Turner)首次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其目的是使經濟系統成為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這是一種從搖籃到搖籃的經濟模式,相較於現在搖籃到墳墓的線型經濟(圖一),也就是開採(Take)、製造(Make)、拋棄(Dispose),循環經濟(圖二)顯然更加符合我們的需求。


raw-image

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topics/show/4410 (圖一)


raw-image

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topics/show/4410(圖二)

過去的工業革命使人類提升了產品生產力,也一直把提昇產品生產力作為唯一工業進步的動力,然而,到了現代,資訊科技的進步,產品生產力不再是人類發展經濟的唯一考量,人類自身也意識到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除了環保意識抬頭,當資源成本上升,企業自然投入更具有經濟效益的模式,於是,這種意識形成了另一種動力,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回饋式流程,透過高效率的利用,衍生研發、製造、服務等機會,創造額外的經濟附加價值。


循環經濟有幾個核心概念:


一.【源頭重新設計:】

今年上映的漫威鉅作---復仇者聯盟3 無限之戰,薩諾斯計畫藉由消滅宇宙一半智慧生命體來達成宇宙資源平衡,這當然只是電影,但現實也有地球人口爆炸的情況,如果我們沒有無限手套,那我們只能追求資源的永續,而我們為什麼只聽過人口過多而不是狗狗過多、蚊子過多,因為在自然界裡,沒有「廢棄物」存在。所有生物(除了人類)為了生存使用的資源與能量,甚至包括生物自己,最後都會回歸自然。

換個角度來看,目前線性經濟所造成的廢棄物與污染問題,也能想像成是物品生命過程中一連串錯誤所帶來的結果。這種由於經濟模式與產品設計不良,使得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和回收,所造成的「資源錯置」

如果可以重新規劃原料開採、產品設計、製程、使用、回收等一系列流程,讓資源的生命週期延長,甚至不斷循環,才能徹底解決廢棄物與污染的問題。所以,除了使用回收材料製作外,還要堅固耐用、不易損壞、容易維修。並在產品壽命結束後,容易拆解和分類回收。可是,如果產品不會壞,那公司又要怎麼賺錢呢?因此「使用代替擁有」的概念逐漸被運用在產業中。


二.【使用代替擁有】:

如今的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各種具有彈性、客製化的租賃模式、共享機制,已經逐漸在生活及產業中被應用,像是U-Bike、Airbnb,許多產品對消費者來說,重點在於有「使用」的權利,是否「擁有」並非最先被考量的,企業因此可以有更多可回收資源運用,不只是出售產品,還能利用各種服務為企業創造新價值。

像是荷蘭最大機場裡的燈泡全部都是跟飛利浦「租」來的,機場省下大筆金錢,對菲利浦來說,燈泡之後還可以拿到別的地方繼續用,而企業為了延長產品壽命及降低維修成本,也會有動力研發更優質的產品。


三.【廢棄物資源化】:

整個經濟模式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廢棄物資源化已經開始被實踐,國內的春池玻璃以及養豬業(圖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這點常常被誤認為回收,但其實在經濟循環體系下,廢棄物最原本的價值並不會被降級,或回到本身的產業鏈,或成為其他產業鏈的產料,短期之內可以省下廢棄物處理成本。

長期來看,可以幫助企業節省原物料成本,帶來在地的基礎建設與就業機會,在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之間達成平衡,才是「循環」「經濟」。

raw-image
raw-image

https://bit.ly/2znoYCd(圖三)

四.【產業共生】:

前面提到廢棄物可以被重新回收,而有效率地回收就是把具互補性的產業聚攏在一起,就好似工業區或科技園區,但不再以政策補助吸引投資,而是有效盤點工業區副產品與廢棄物,讓具互補性的產業進駐,誰說工業區就一定是廢氣排放大戶呢? 透過副產品或廢棄物的交換,共用基礎設施建立彼此的競爭優勢,降低對生態的衝擊,這就是所謂的產業共生(圖四)。

raw-image

https://bit.ly/2xIAupR (圖四)


循環經濟並不只是個宣揚永續發展的口號,還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省下大筆資源成本、甚至還能使企業形象提升,無形的資產就在實踐「循環經濟」中逐漸累積,循環經濟不只是個好主意,還是一個好生意!


作者:賴澤霖

參考資料:

1.https://www.circular-taiwan.org/

2.循環經濟 黃育徵著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78會員
287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