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
蘇俊郎從美國花費百萬元取得爬樹執照,回台灣後放棄當新聞攝影記者,轉行以爬樹為業。當時他也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自然解說員訓練,一邊當解說志工,一邊推動以爬樹為環境教育的新工具。
今年,荒野新竹分會的解說志工恒斌,也出了一本
《樹上看的世界》,描述他這幾年以爬樹為專業的生活。原來一個專業的攀樹師除了帶領民眾以不同角度看世界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工作必須倚賴攀樹的專業。比如科學研究的調查、保育的種子採集,乃至於樹木修剪及危樹移除……等等。
在台灣,林務單位每年每季都會進行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採種」,採集樹的種子,做為造林、物種保存及研究之用。有些樹木的種子可以等到果熟落地後採集,但有許多樹的種子容易隨風飄散或被鳥連果吃掉,就必須在樹上採集。
由於用來採集的竿子最長不超過十公尺,所以過去的採集或研究工作,大多限於十公尺以下。如果必須採集更高處的種子,用鋸樹截枝的方法外,只能聘請山地青年徒手上樹。但這麼做,不慎摔下的傷亡意外時有所聞,更遑論繼續往上深入研究了。俊郎他們這些先行者將這套爬樹的技巧帶回國內,為相關單位開啟了一扇「看見樹冠層」的窗。
除了採集與研究之外,爬樹也是環境教育,甚至是孩子學習挑戰自我很好的活動。這幾年台灣的自然體驗活動中,偶爾可以看見一群大人與孩子吊掛在大樹上看世界,攀樹以環境教育的項目被引進後,已有越來越多民眾有機會進到
樹冠層,這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樹冠可距離地面約30公尺的地方。Photo source : pixabay
據估計,目前已知的生物種類有60%以上棲息於樹冠上,除了附生、寄生的植物外,還有許多昆蟲及動物,包括會飛的鳥、有飛膜的嚙類,以及善於爬樹的靈長目動物等等。
蘇俊郎在美國受訓期間,也曾見到第一次學爬樹的小女孩,無法克服恐懼,站在樹上進退兩難。此時,坐在樹下的母親因為知道安全措施完善,只簡單交代幾句注意事項,便不再多加理會,繼續專心看書。
「爬樹能讓小朋友學習獨立,還可以學習用三度空間來思考事情,這樣心胸也會變得更加開闊。」據他自己說,從學爬樹至今,還沒發過脾氣呢!
爬樹能讓小朋友學習獨立,心胸更加開闊。Photo source : pixabay
因此,十多年前我問俊郎接下來想做什麼?他的回答令我驚訝,竟然是帶領行動不便的肢體障礙朋友攀樹。當時我擔任荒野理事長,也正在推動針對特殊對象兒童舉辦免費的自然體驗活動。俊郎贊成我們推動的計畫,認為肢障朋友只是行動不便,不應該剝奪他們接近大自然的權力。
我相信每個喜歡大自然,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為職志的人,都會羨慕俊郎與恒斌的專業與工作。也正如恒斌在書中所描述的,站在大樹的樹冠上俯視森林是種帝王般的享受:「如果恰巧有陣風吹來,還可以看到所有的樹一層層地從遠方如波浪般搖曳過來,等風吹拂過來時,就跟著樹一起搖曳。在那個瞬間,我沒有絲毫擔心或害怕,只覺得自己跟森林有一樣的頻率。」
他的幾個觀察也很有趣,比如溪頭這個每天遊客成千上萬的觀光區,當他掛在大樹上,三十公尺外充滿喧囂,但樹上的他卻像脫離塵世,如平行世界般的存在。又比如在步道旁的大樹上,許多登山客來來往往,甚至坐在樹下吃午餐,卻渾然不覺頭上幾公尺處有人掛在那裡。
是的,即便我們走進森林,讚嘆大樹的生命力,卻往往忘記抬起頭來,將思維向上攀升到樹梢,看到另一個世界,錯失這令人驚奇的存在。
下次我們遇到一棵大樹時,不要再匆匆經過,而是駐足停留仰頭好好觀察樹冠層,並且決定,要找個機會攀到樹上看世界。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