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018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LIGHT-DRIVING 專訪參展人馮宇、吳孝儒

玻璃和光,是一對特別的伴侶。玻璃讓光穿越,但光卻會為玻璃而改變行進的路徑:為它折射、繞行、析離,出現各種不可預期的美麗。設計、藝術、審美的注視就像光。本次展覽由曾獲得多項紅點設計獎、策畫2017台灣文博會主題館「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的格式設計展策執行。專題特別專訪兩位參展人馮宇和吳孝儒,來看看他們怎麼運用這個迷人卻又看似尋常的元素,在城市中折射出種種驚喜!


從生活切入,找出文化的軌跡|專訪吳孝儒

什麼是我們的玻璃文化?新竹市新單位/升級143

「台灣玻璃的脈絡一直比較難尋找。」吳孝儒提及,瓷器伴隨著完整的「茶文化」,每個時代都留下了大量的茶具能夠參考;西方玻璃也與飲酒文化緊緊扣連在一塊,發展出飲用各式酒類、在各式情境下使用的玻璃杯。相較之下,台灣玻璃的面貌就比較模糊。因此,在本次展覽中,吳孝儒選用143玻璃杯為起點,拉伸型態與容量,打造各類生活器皿,試圖找出台灣玻璃融入庶民生活的可能性。
此次選用的「143玻璃杯」身影常出現在熱炒店中,1瓶啤酒可以裝滿6個143毫升玻璃杯,象徵著分享的美好。近年來,致力於回收玻璃產業再造的春池玻璃發起「W春池計畫」,將這款看似稀鬆平常的玻璃杯,用台灣的回收玻璃再現,製作出屬於台灣文化特有的「143一口啤酒杯」,並推廣到許多一般家庭中,在生活裡實踐循環、永續的概念。
吳孝儒擅長從傳統與庶民生活中汲取設計養份,一般人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在他手中總能巧妙變身。不論是學生時代,結合一般常見的紅色塑膠椅形式與明式太師椅的設計作品「圈凳」在米蘭家具展受到注目;在2017文博會裡,也從小北百貨五花八門的商品雜貨中,梳理出一套屬於台灣日常生活的粉紅色票,提出「粉紅小北色票計劃」驚豔全場。眾人覺得平淡無奇的生活日常,在他手裡都能點石成金。
台灣庶民生活提供的豐沛養份,形塑了吳孝儒作品的強烈風格。對此,吳孝儒也提到,他唸的是工業設計,在求學過程中,學生們被教導去觀看許多來自各國的設計案例,同儕畢業後夢寐以求的出路,也是國外的商業品牌。相較之下,似乎很少人關心「生活」是什麼?對他來說,生活即是文化。「日本的文化是手摸得到、器物就是文化。」因此,在這一次的設計裡,吳孝儒也重複地追問自己:「什麼是我們的玻璃文化?」。
在本次展覽中,吳孝儒採用類似「復刻」的手法來展現玻璃這項元素:「我保留了143玻璃杯當時因為作工尚不純熟,所以較為厚重,但也比較耐用這項特色。」不同於當代的玻璃製品一味追求杯壁薄、輕透,吳孝儒希望打造出符合台灣早期小吃攤裡追求耐用、實用的標準,一系列容易融入庶民生活裡的玻璃器具。因此,本次的設計造型上底部較厚,杯緣也有一定的厚度,消費者直接就口食用餐點時,口唇亦不會感受到玻璃的稜角,在心理上較不會有侵略感。「這種耐用、不用被太悉心地對待的設計品,像早期小吃店裡常用的美耐皿,我覺得很『台灣』。」吳孝儒如此總結。

和土地對話的器物:折射城隍廟計畫

在設計過程中,團隊也到新竹進行過幾次訪查。對於吳孝儒來說,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人聲鼎沸的新竹都城隍廟了:「新竹的城隍廟廟口是有點半開放的空間,和基隆廟口很不一樣⋯⋯我很喜歡那種一直轉變的狀態,很有意思!」都城隍廟廟口許多攤商自行搭設、延伸的結構,雖然可能並不是設計師本意,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他們日復一日在此「討生活」的軌跡。
廟口往往是華人城市裡,從古到今都相當熱鬧的區塊,提供多樣、平價的小吃是相當普遍的情形。「有沒有可能讓玻璃這個材料,和在地的小吃有關係呢?」就是這個簡單的起心動念,讓吳孝儒策畫「折射城隍廟計畫」,提供設計完成的各類生活器皿,找到在都城隍廟廟口營業的店家,共同來使用這項器皿。
略厚的淺盤,盛裝著表皮半透明、略略冒著熱氣的肉圓,再淋上醬汁與蒜末,雙手捧著卻不會覺得燙手、容器上無任何裝飾反而放大了食物本身的美好。吳孝儒的設計可說是相當單純,他整理出最容易被接受的大小、收斂食器的幾項實用需求,打造這系列作品。吳孝儒指出,不同於平面設計師需要有強烈的視覺風格,工業設計師是「隱形」的職業,做太多設計、超出使用需求,反而不是他樂見的狀態,「普通並不代表沒有被設計或整理過」,他如此總結。
然而,許多人提到「玻璃」,總直覺將它與「藝術」連結在一塊,關於日常器皿的玻璃工藝是一般人較不熟悉的。對此,吳孝儒認為:「實在地用這些器物在生活,就會內化成一種文化。」也可以說,當器皿能夠實際地被使用,那便是有生命、有厚度的狀態。在進行這個計畫時,對於團隊來說最具挑戰的,就是說服攤商使用這系列的作品。或許是長久以來對於這個材質的既有印象,大家總覺得「不敢用」、「怕破掉」、「這麼漂亮顧客會拿走」,對於這個材質是緊張、有戒心的狀態。對此,吳孝儒並不感到氣餒,反而覺得有更多扭轉的空間,也相當期待未來新竹的玻璃產業,能和新竹的食物有更深厚的關係。


將風土智慧長久留存於心|專訪馮宇

送禮送到心坎裡:送出新竹新名片

馮宇老師認為單位不只能用來度量,也可以是一種心意或情感的表達。由此出發設計了「新竹市新單位」伴手禮禮盒,用了許多人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元素——時間的單位、新竹縣市地理面積、沖泡東方美人茶的最佳溫度等,轉化為包裝設計。每個禮盒、每個數字背後,都有滿滿的設計故事。
新竹縣市有許多客家聚落,而「醃漬」便是客家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環,體現了其敬天、愛物惜物的傳統。漬物可說是一份由時間濃縮而成的禮物,本次邀請了米力使用玻璃罐製作一系列鹽漬、醋漬和果實酒等作品。米力利用不同的時間與醃漬手法,將原本的食材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味。「送這份禮物,也能象徵友情經過時間的調味後,所發酵出的絕佳滋味。」馮宇補充。在禮盒上,馮宇則以時間(24hrs)來凸顯漬物時時刻刻變化的特性;在包裝紙的圖樣上,以芥菜作為代表。因為芥菜隨著醃漬時間的不同,轉化為多種樣式,從雪裡紅到鹹菜、福菜、梅干菜等,在時間的單位上頗具代表性。
土產的紙盒,馮宇則以新竹縣加新竹市的土地面積1,532平方公里去詮釋。展覽中禮盒內的土產,選品人顧瑋選擇了酸柑茶、茶籽油、桔香醬油、玉山麵四樣。包裝概念發想來自新竹喇叭狀的風口地形,造就了風城的特殊氣候,而老祖先運用智慧,結合地利優勢,創立了許多流傳百年的產業,例如柿餅、米粉等。「我們希望人們收到這份禮物時,能記得土地與先人智慧如何造就了這些物產,養育世世代代的我們,並將這份風土智慧長久留存於心。」馮宇如此總結。
「茶」的伴手禮禮盒也相當巧妙。小綠葉蟬叮咬茶葉後,使茶葉捲曲萎縮、產量下降,但後來意外發現被叮咬的茶葉因產生化學變化而帶有花果蜜香,在市場上大受好評,成為大家口中的「東方美人茶」。取其特色,馮宇在包裝紙的圖案上就以小綠葉蟬做為代表。紙盒上的單位,則邀請飲食作家盧怡安推薦東方美人茶適合的沖泡溫度。台灣人喜歡以茶會友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品茶更是門學問,贈禮時附上私房推薦的溫度,如同秘方般,引領收禮人直達獨門的茶香境地,此處的數字不僅只是包裝上的元素,更象徵著人情的適切溫度。
文/吳君薇
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IF OFFICE
攝影/陳敏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