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頒獎台下的無聊秘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自己是覺得挺有趣的啦。看賽後資料來分析比賽到底怎麼了,也是5-6年前我剛進雜誌社寫報導的功課之一
10月21日,Marquez用他的強勢,終結了2018年的賽季。2008年踏入頂級賽事,11年拿下7座世界冠軍進度比不小心奉子成婚的老同學還快。有種「這比賽只有一個人在比啊」的空虛感。特別是,看著Rossi在雪邦轉倒後,那種落寞感,我相信只要是Rossi粉都會心有戚戚焉。這時候又有個無聊的念頭跑了出來。
Rossi拼了23年,拼下了9冠,Marquez才玩了11年,就7冠了。WHY?難道是Rossi的對手比較強,Marquez的對手比較弱?我承認這是相當不理性的思考角度,不過,恩,粉絲嘛。所以,我又開始了無聊的數字之旅,用我的邏輯加上歷年的成績試著說服我自己「Marquez比Rossi強大」。
這一份資料是這樣子的,我整理了從2001年Rossi開始稱霸頂點的5位世界冠軍(#46 V.Rossi、#69 N.Hayden、#27 C.Stoner、#99 J.Lorenzo、#93 M.Marquez)的成績找出一些統計數字來解讀一些事情。不過其實我不是統計系的,所以大家就姑且看之,有錯就姑且訐譙之吧。
1.每一個總奪冠年份的平均積分。積分愈高代表車手跟車子的表現愈好,這應該沒有問題。以Rossi來舉例9次世界冠軍的平均得分是335.22分(只記錄奪冠年)。表現最佳的是Stoner得到358.5分,其次是Rossi 335.22,Lorenzo 332.8分,Marquez 325.48分;最後是Hayden。可見Stoner那兩年奪冠都蠻強勢的,也難怪這麼多人期待回歸。另外就是Rossi(M1)全盛時期的表現看起來比Marquez(RC123V)要好一些。
2.平均每個冠軍年的勝場。這跟第一點的用處差不多。一樣是Stoner的10場最好,Rossi 9.56場第二,Mqrquez 8.43場,Lorenzo 5.8場(挺意外的),Hayden兩場。
3.冠軍年的總勝場數,Rossi 102勝,目前總勝場是115勝,也就是說Rossi(M1)在近年的時候勝場的表現相當不好,特別是2011年之後。就算近期最有機會的2015年,也只有4場單站。再這樣不知道Rossi退休前能不能突破Agostini的122勝。而Marquez就是另一種氣象了,9年席捲了70場勝利,還不算沒拿冠軍的那幾年。下一個超越Ago的紀錄王肯定是Marquez。Lorenzo 57勝,Stoner 20勝,Hayden 2勝。
4.每個冠軍年2-5名的平均積分。這是我覺得最難算的一筆,為什麼要算這個?我的想法是,如果後方的追兵搶下比較多的積分,表示領先的壓力愈大。所以就整理了(覺得狗屁不通麻煩跟我說一下,感恩)。平均壓力最小的是Rossi,801.78分,Stoner 87分,意外的是Marquez其實沒有想像的輕鬆,被奪走911.14分;Lorenzo 917.2分,Hayden 919分。這裡可以有一個思考點,因為我覺得Marquez數據跟表現不太像,所以,我是這樣想的。Rossi年輕的時候,只有強勢而已。他沒在跟對手演的,反正我就是幹掉所有人。而Marquez,特別是這兩年他變得很沉穩,偶爾會選擇穩拿分的作戰,而不是眼中只有方格旗,所以才會產生這種記錄結果。
以上就是我無聊的數據病又發作的結果。我自己是覺得挺有趣的啦。看賽後資料來分析比賽到底怎麼了,也是5-6年前我剛進雜誌社寫報導的功課之一。那個年頭沒有現在各種直播,只要有手機就能看。那時候是只要漏掉一場,每個月截稿就要想辦法知道比賽到底怎麼了,至少要有輪廓,才有辦法生出稿子來,所以官方的分析資料就是很好的『看「圖」說故事』的材料。
(本文同步刊登於MotoWind車輛媒體資訊網)
              
avatar-img
3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昨日觀戰麟洋金牌戰,史上的二連霸。 讓我不禁想想自己曾經創造什麼別人無可取代的戰績? 又,是什麼樣的想法,成就自己的別人無法超越的境界? 人,總看見別人,卻忘看自己,所以總是令自己莫大壓力,原來,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這兩天的眼壓過大,只得暫時告休)
Thumbnail
昨天女王草地盃的決賽,有一個很有趣的數據統計,這是在第二盤Lorenzo Musetti局數3比2領先情況下的統計。
Thumbnail
Max Bartolini是Fabio Quartararo跟Yamaha續約的「重大因素」之一—他開了800公里來找這位義大利籍技師討論杜卡迪:『你想到的所有問題,我都問了!』
Thumbnail
「我的內心是杜卡迪人,但日本車廠的熱情讓我驚艷。我們什麼時候才會變得有競爭力?在2025年底。我不認為新的技術規定會改善這個秀。我們義大利人做十件事只思考過一遍,而他們做一件事考慮十遍。」 從波隆那到磐田市的路途相當遙遠,但Massimo Bartolini看來是喜歡征服既遠又有挑戰的路途。他曾
Thumbnail
前MotoGP霸主 Fabio Quartararo 聊出腳過彎,Yamaha的復甦,M1哪邊需要改善、他是如何保持笑容,以及為何他認為Marc Marquez是MotoGP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手。
Thumbnail
這場比賽應該讓不少車迷重拾觀賽的興趣,畢竟Red Bull的Max Verstappen因為煞車問題不得不在第4圈進站並退賽,沒有火星人跟火星車,場上難得回到地球組之間的戰爭:傳說中的Ferrari大戰Mclaren。
Thumbnail
Pedro Acosta在MotoGP級別亮相是2024年賽季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這位19歲的西班牙車手在Moto3的新人賽季製造了毀滅性的衝擊,在Moto2卻有著困難的開始。Acosta 在雪邦時跟我說:「在Moto2的第一年,或許我沒有100%意識到會碰到甚麼狀況。」然後他在Moto2的第二年
Thumbnail
Hank想要表達的意境, 那就是S2000, BRZ/86的實力, 絕對在MX-5之上, 但這僅限於前20%的老司機, 對於一般駕駛來說, 開這兩台車跑山路, 在”獲得樂趣”扣除”承受壓力”之後的總和, 最後絕對是MX-5勝出的!
Thumbnail
多數人都認為應該要花上一年─但事實上Valentino Rossi在2004年1月24日跨上這台車的第一個小時就把賽車大多數問題解決了。
Thumbnail
Pol Espargaró征戰MotoGP已有十年,他始終使用他精采,且風險極大的騎乘風格,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騎,他又是如何使用路緣石來進行循跡控制,以及下壓力的空氣力學如何改變車手熟知的一切?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昨日觀戰麟洋金牌戰,史上的二連霸。 讓我不禁想想自己曾經創造什麼別人無可取代的戰績? 又,是什麼樣的想法,成就自己的別人無法超越的境界? 人,總看見別人,卻忘看自己,所以總是令自己莫大壓力,原來,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這兩天的眼壓過大,只得暫時告休)
Thumbnail
昨天女王草地盃的決賽,有一個很有趣的數據統計,這是在第二盤Lorenzo Musetti局數3比2領先情況下的統計。
Thumbnail
Max Bartolini是Fabio Quartararo跟Yamaha續約的「重大因素」之一—他開了800公里來找這位義大利籍技師討論杜卡迪:『你想到的所有問題,我都問了!』
Thumbnail
「我的內心是杜卡迪人,但日本車廠的熱情讓我驚艷。我們什麼時候才會變得有競爭力?在2025年底。我不認為新的技術規定會改善這個秀。我們義大利人做十件事只思考過一遍,而他們做一件事考慮十遍。」 從波隆那到磐田市的路途相當遙遠,但Massimo Bartolini看來是喜歡征服既遠又有挑戰的路途。他曾
Thumbnail
前MotoGP霸主 Fabio Quartararo 聊出腳過彎,Yamaha的復甦,M1哪邊需要改善、他是如何保持笑容,以及為何他認為Marc Marquez是MotoGP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手。
Thumbnail
這場比賽應該讓不少車迷重拾觀賽的興趣,畢竟Red Bull的Max Verstappen因為煞車問題不得不在第4圈進站並退賽,沒有火星人跟火星車,場上難得回到地球組之間的戰爭:傳說中的Ferrari大戰Mclaren。
Thumbnail
Pedro Acosta在MotoGP級別亮相是2024年賽季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這位19歲的西班牙車手在Moto3的新人賽季製造了毀滅性的衝擊,在Moto2卻有著困難的開始。Acosta 在雪邦時跟我說:「在Moto2的第一年,或許我沒有100%意識到會碰到甚麼狀況。」然後他在Moto2的第二年
Thumbnail
Hank想要表達的意境, 那就是S2000, BRZ/86的實力, 絕對在MX-5之上, 但這僅限於前20%的老司機, 對於一般駕駛來說, 開這兩台車跑山路, 在”獲得樂趣”扣除”承受壓力”之後的總和, 最後絕對是MX-5勝出的!
Thumbnail
多數人都認為應該要花上一年─但事實上Valentino Rossi在2004年1月24日跨上這台車的第一個小時就把賽車大多數問題解決了。
Thumbnail
Pol Espargaró征戰MotoGP已有十年,他始終使用他精采,且風險極大的騎乘風格,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騎,他又是如何使用路緣石來進行循跡控制,以及下壓力的空氣力學如何改變車手熟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