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的權利3 ─ 同志社團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同志在努力地爭取自己的權利的道路上,絕對不是孤單一個人。
現今在社會上,存在著許多同志社團。

回顧同志社團的成立,可以回溯1990年。在2月23日,臺灣第一個同志社團「我們之間」成立。它是臺灣成立最早也歷史最悠久的同志社團,在後來於由婦運團體舉辦的我愛女人園遊會上也被正式地在文宣上介紹。在6月,我們之間也成為亞洲女同性戀聯盟(Asian Lesbian Network,簡稱ALN)之一員。筆者認為,我們之間不僅帶動了大家關注同志議題,也在某方面而言讓大家看到女性意識的抬頭。在1993年,社會運動色彩鮮明的同志社團—同志工作坊成立,這也代表同志正準備開始爭取自己應該擁有的權利。1994年,由宗教諮詢機構—觀音線籌組了第一個女同志成長團體—同性之愛。由此可知,愛不分性別,也不分宗教

除了在社會上有許多同志組成團體一起努力,在校園內也有許多同志社團成立。第一個同志社團是出現在臺大,原本名為Gay Chat,後來被校方正名為台大男同性戀問題研究社,是校園中最早成立、最早被校方承認的同志社團。雖然看似進步,但從名字被校方強加的「問題、研究」等字眼看出,在當時的社會對同性戀仍不太能接受。在當時成立這個社團的大學生,可說是十分勇敢且堅強。當時成立的宗旨為「倡導同性戀人權, 使數千年來一直存在的同性戀現象, 能被視為一種常態的性取向,並期待社會能以正確, 平等, 尊重的態度看待之」如今看來十分可笑。過了兩年,台大女同性戀文化研究社(簡稱λ,音浪達)成立,則象徵著臺灣第一個正式的校園女同志社團。不僅北部學生開始重視同性戀這個,南部也開始有積極作為。在1996年成立了同盟會,則代表南部的同志們不畏社會的保守風氣,勇敢站出來。後來也陸續有教師界的教師同盟以及中部的中部同心園等同志社團的成立。這也代表著同志不再躲在陰暗角落。

這些社團不僅是自己默默的努力,它們也經常舉辦很多活動來增加民眾對同志的認識。例如1995年第一屆在臺大舉辦的校園同性戀甦醒日。這個活動是由GayChat、浪達社及支持同志的香包小組起舉辦,在當時各學校同志社團與校外人士大約有一千多名參與,也提升了大家對同志議題的關注。後來也持續舉辦,而且有愈來愈多社團加入。另外,若同志們在家庭或社會中有任何困難,也有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提供熱線諮詢服務。

同志系列專題已進入第三篇,這篇也將會是此系列的完結篇,希望這三篇專題有讓大家更了解性別少數族群們一路上的努力。也期許大家能夠思考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若遇到持不同想法的人,千萬不要強迫接受看法。不妨試著聊聊,交換彼此的想法,因為人人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問題也不一定有絕對的是非。


續集:

  1. 同性的權利1-同性婚姻的合法與反對
  2. 同性的權利2 ─ 同志大遊行


責任編輯:呂建璋 核稿編輯:徐亞呈

關注粉專,接收最新訊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釋字748號中,大法官肯認婚姻平權應受保障。但隨著專法通過,台灣社會仍對婚姻平權存有各種意見;究竟兩方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社群媒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且讓我們一同走進公民對話的場域當中。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複雜難解的人生,當然不是一條法案通過後就能花好月圓 本篇文章獻給正在遭受痛苦的你/妳,真的有一群人默默的在努力守護你/妳的自尊,讓不同性別的人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解放。 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無法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平權運動和整個社會形勢都得到了難得的發展,由此可見,實屬難
Thumbnail
20181124到20190524,6個月,半年的時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法律的國家,同時也成為了亞洲婚姻平權的燈塔。
Thumbnail
20181124到20190524,6個月,半年的時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法律的國家,同時也成為了亞洲婚姻平權的燈塔。
Thumbnail
昨天 Danielson 下班後看到令人開心振奮的新聞,就在農曆春節前,台灣跨國同婚法終於通過了,許多跨國同志伴侶終於不用再相隔兩地,受法律的限制和遠距的折磨,也不用再常常唱飄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了 (但真心喜歡這首歌),從此有情人都可以終成眷屬,不需要再分開兩地的思念對方,這對同志朋友們來說真的是一
Thumbnail
昨天 Danielson 下班後看到令人開心振奮的新聞,就在農曆春節前,台灣跨國同婚法終於通過了,許多跨國同志伴侶終於不用再相隔兩地,受法律的限制和遠距的折磨,也不用再常常唱飄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了 (但真心喜歡這首歌),從此有情人都可以終成眷屬,不需要再分開兩地的思念對方,這對同志朋友們來說真的是一
Thumbnail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婚通過的國家,在這之後有點疑惑為何還要舉辦遊行?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其實同婚通過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仍然看到多元性別的朋友受到諸多的歧視,不管是既定的觀念誤解、職場歧視、跨國婚姻、收養小孩等等議題都還未盡完善,這些足以說明在台灣「同婚」是一個開端,性別平等在台灣仍有...
Thumbnail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婚通過的國家,在這之後有點疑惑為何還要舉辦遊行?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其實同婚通過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仍然看到多元性別的朋友受到諸多的歧視,不管是既定的觀念誤解、職場歧視、跨國婚姻、收養小孩等等議題都還未盡完善,這些足以說明在台灣「同婚」是一個開端,性別平等在台灣仍有...
Thumbnail
在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此文當中,我想借助異質連結的觀點,來思考後同婚時代下,遊行的意義。
Thumbnail
在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此文當中,我想借助異質連結的觀點,來思考後同婚時代下,遊行的意義。
Thumbnail
在臺灣,同性婚姻的相關法律雖然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許多時候他們仍舊飽受社會上許多異樣眼光的對待。然而,同志族群身而為人,理應受到平等的待遇,不論在法律上甚至是空間與地理環境上,都是如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同志們不但不能在社會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反倒需要躲避到一個屬於他們的舒適領域。
Thumbnail
在臺灣,同性婚姻的相關法律雖然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許多時候他們仍舊飽受社會上許多異樣眼光的對待。然而,同志族群身而為人,理應受到平等的待遇,不論在法律上甚至是空間與地理環境上,都是如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同志們不但不能在社會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反倒需要躲避到一個屬於他們的舒適領域。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