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愛家,真礙家。對性的愚昧不是純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明天(11/24)就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日,除了市長、議員、里長......之外,最受矚目的,還有十項公民投票案。其中又以近來廣告大播送、宣傳單鋪天蓋地的「愛家三公投」最為人所知。

身為一名異性戀,我想針對公投第11案:「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說說為什麼我反對它,以及下一代幸福聯盟忽略、弄錯了哪些事情。

對同志教育的錯誤想像

截圖自youtube,網友拍下的廣告片段

截圖自youtube,網友拍下的廣告片段

看了許多愛家公投的文宣、口號、廣告之後,我歸類出幾個愛家團體對於「同志教育」的憂慮:

  • 「教了之後會變同志」
  • 「都在教同性性行為」
  • 「孩子還太小,教了也不懂,只會被誤導」

以上的問題,皆反映了他們對老師專業的不信任,以及對孩子智慧的忽視。
他們的思考是線性的:老師亂教→孩子亂聽→孩子亂學→孩子亂做→天下大亂。

關於第一點「學了同志教育就會變同志」,這是一項太理所當然的推論。根據大家在學校的其他學習經驗,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即使你再努力去學,也學不會。
比如微積分。

有些人說,「有了同志教育,孩子就會想嘗試同性性行為。」
可是,難道我們不教孩子認識同志,同志就不存在了嗎?以中國歷史為例,沒有一個流派專門在教導「同志是什麼」,可是光指稱男同性戀的成語就有「斷袖之癖」、「分桃之愛」、「龍陽之好」這麼多。

再者,同志教育的重點在「認識性傾向、尊重差異、接納自我」,並不是「教你如何成為同性戀」或「同志性行為專門課」。

至於孩子是否「太容易被誤導」?我想,如果孩子真的這麼容易被「誤導」,那麼國文課存在這麼久遠,為什麼沒有人人都被「誤」成中文系,反而許多人拼命的想進醫學系呢?

同志教育的存在,是為了減少性及性傾向霸凌。當有男孩或女孩被相同性別的人騷擾時,他們會知道「不可以」。

同志教育的另一目的是,當一些孩子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同志的時候,他不會覺得自己是「怪胎」。作為家長或老師,我們比孩子擁有的是多一點的人生經歷,我們要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有勇氣繼續「往前走」。

對孩子而言,同志教育幫助他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對大人而言,我們接受同志教育的存在,會讓那些性傾向少數的孩子知道,當他遇到困難時有人可以問,有人可以靠。
這才是同志教育要做的事。

反對同志教育,同志孩子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愛家團體對同性教育感到恐懼,很大的因素是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誤導成同性戀」。而先前提到,孩子不會被「誤導」成同志。如果可以被誤導成同志,那為什麼現代社會有許多同志朋友遭受社會抨擊後,不會自己「導」回來呢?

我們只能說,在上了同志教育後,會有孩子「發現」自己是同志。
現在這些愛家團體的言論,會形成一個對同志極度不友善的社會氛圍。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底下,同志孩子的日子會好過嗎?

倘若這些愛家團體真的有同志孩子,這些孩子敢告訴他的父母嗎?

如果我們實地調查,確實很有可能發現臺灣的同志過得並不愉快。但從這個社會觀察引出得結果不該是「還是不要當同志比較好」,而是「那些使臺灣同志過得不愉快的人,應該要被處理一下」。
              --朱家安《護家盟不萌?》

性傾向並不是能夠自由選擇的,倘若真的有孩子發現自己是性傾向少數族群,我希望這個孩子身處的環境對他是友善的。

我們已失去太多同性戀學生,不要再漏接其他的了。

對「性」的恐懼

在愛家團體的認知中,認真教導國中小孩子認識「性」與「同性戀」是很難做到的兩件事,於是他們下意識的也認為老師不懂教,也教不懂,那乾脆不要教了。

然而,如果沒有性教育,會有什麼後果?

從愛家團體在公投意見發表會上的言論可知,他們對於「性」的想像不僅狹隘,還有著非常錯誤的性知識--這恰恰證明了性教育有多重要。

截自YouTube,愛家團體代表許牧彥說「陰道有四十層皮膚,肛門只有一層」

截自YouTube,愛家團體代表許牧彥說「陰道有四十層皮膚,肛門只有一層」

大家捫心自問,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性」感到好奇?

身為一個安親班、補習班的老師,據我在教學現場上的經驗,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會開始問:我從哪裡來? 我有許多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看過A片了,他們從中得知了「性」的模樣,但如果沒有性教育,他們會將A片裡學到的東西當成唯一「正確」的資料,進而以為「性」就應該是那個樣子。

到底是性教育恐怖,還是把A片當現實更恐怖?承認吧,在性這方面,人類(尤其異性戀)玩得非常開。

只是今天有了性教育,我們才能以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式正視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涯草的沙龍
7會員
15內容數
很多書在讀,很多話想講,讓自己有個小地方放置自己的思想。
天涯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3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跨性別運動」其中一環便是「替換語言」,包含重新定義「女人」一詞,許多支持跨性別運動者,以「分娩人」、「月經人」、「前洞人」稱呼生理女性。 筆者認為這種支解語言的作法,一點也不友善。 誰用「分娩人」稱呼女人? 2024年8月,一名吳姓男跨女通過訴訟手段達到「免術換證」——
2024/10/13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跨性別運動」其中一環便是「替換語言」,包含重新定義「女人」一詞,許多支持跨性別運動者,以「分娩人」、「月經人」、「前洞人」稱呼生理女性。 筆者認為這種支解語言的作法,一點也不友善。 誰用「分娩人」稱呼女人? 2024年8月,一名吳姓男跨女通過訴訟手段達到「免術換證」——
2024/08/01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因為許多媒體轉載說JK羅琳質疑林郁婷(及另外一位拳手)不是女人。 我非常好奇JK羅琳為什麼發表這樣的言論,以及她「實際上」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08/01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因為許多媒體轉載說JK羅琳質疑林郁婷(及另外一位拳手)不是女人。 我非常好奇JK羅琳為什麼發表這樣的言論,以及她「實際上」說了什麼?
Thumbnail
2024/02/06
泰國BL戲劇《只因我們天生一對》於2020年大紅,粉絲如我在數年後找了原著翻譯小說來看,小說內雖有些獨特之處,但令人失望的地方卻更明顯。本文試圖分享原著小說讀後感,只是個人偏好。
Thumbnail
2024/02/06
泰國BL戲劇《只因我們天生一對》於2020年大紅,粉絲如我在數年後找了原著翻譯小說來看,小說內雖有些獨特之處,但令人失望的地方卻更明顯。本文試圖分享原著小說讀後感,只是個人偏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網友質疑小孩意願、擔心孩子變同志、少子化 真的是兩個世界,相信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世界A和世界B看到真的很不一樣,你相信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網友質疑小孩意願、擔心孩子變同志、少子化 真的是兩個世界,相信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世界A和世界B看到真的很不一樣,你相信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這些不管是不是媽媽?有沒有結婚?在發現冋性情慾的年齡層什麼都有,我碰到的有30多歲,40多歲,我自己50多歲,有一位朋友60多歲,性傾向的探索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也是會改變的——其實不是「改變」,是原來就有的情慾抒發出來。
Thumbnail
這些不管是不是媽媽?有沒有結婚?在發現冋性情慾的年齡層什麼都有,我碰到的有30多歲,40多歲,我自己50多歲,有一位朋友60多歲,性傾向的探索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也是會改變的——其實不是「改變」,是原來就有的情慾抒發出來。
Thumbnail
中華民國彩虹新聞登記證局版台誌第928號 發行人:八卦阿寶  出版:教師同志聯盟 總編輯:小 政 政  編輯:同盟編輯小組 信 箱:台北郵政第7-834號信箱 【大事記】     放肆的精靈--成長營隊後記             阿寶   教師同盟在今年的2月5日至7日,於陽明山
Thumbnail
中華民國彩虹新聞登記證局版台誌第928號 發行人:八卦阿寶  出版:教師同志聯盟 總編輯:小 政 政  編輯:同盟編輯小組 信 箱:台北郵政第7-834號信箱 【大事記】     放肆的精靈--成長營隊後記             阿寶   教師同盟在今年的2月5日至7日,於陽明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在公投之前寫的,雖然現在距離公投已經一段時間,但是愛家三公投對這個社會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破壞家長、教師這兩大群人彼此的信任,造成的破後遺症,並不會因為公投過了,就消失無蹤,我相信,半年以後,後遺症可能又會因婚平爭議及某件社會事件而冒出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在公投之前寫的,雖然現在距離公投已經一段時間,但是愛家三公投對這個社會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破壞家長、教師這兩大群人彼此的信任,造成的破後遺症,並不會因為公投過了,就消失無蹤,我相信,半年以後,後遺症可能又會因婚平爭議及某件社會事件而冒出來。
Thumbnail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Thumbnail
前陣子看著新聞中的畫面以及節目的討論,孩子問起甚麼是選舉、甚麼是公投、甚麼是同性婚姻、甚麼是人權。即使在幾年前就已經反覆地讀了關於兒童人權的繪本,那樣的概念依舊抽象。前兩年正好小孩有過一個同學,這個同學來自同性婚姻家庭。因此談起同性戀、同性婚姻家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Thumbnail
明天(11/24)就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日,除了市長、議員、里長......之外,最受矚目的,還有十項公民投票案。其中又以近來廣告大播送、宣傳單鋪天蓋地的「愛家三公投」最為人所知。
Thumbnail
明天(11/24)就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日,除了市長、議員、里長......之外,最受矚目的,還有十項公民投票案。其中又以近來廣告大播送、宣傳單鋪天蓋地的「愛家三公投」最為人所知。
Thumbnail
我們必須讓孩子更早認識自己、更早認識與異性之間的不同,並且更早認識何為「性」,讓他們更早認知到,他們這麼做是在保護自己──即使,不太願意提出的即使,孩子仍會因為大人險惡的話語而被誘騙。但在那當下,孩子會認知所謂不舒服的、怪怪的感覺,就是性侵。
Thumbnail
我們必須讓孩子更早認識自己、更早認識與異性之間的不同,並且更早認識何為「性」,讓他們更早認知到,他們這麼做是在保護自己──即使,不太願意提出的即使,孩子仍會因為大人險惡的話語而被誘騙。但在那當下,孩子會認知所謂不舒服的、怪怪的感覺,就是性侵。
Thumbnail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Thumbnail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