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奇蹟熱氣球》故事主軸陳述冷戰時期,身在共產東德的岡特(大衛克勞斯 David Kross 飾)和彼得(弗萊德里奇穆克 Friedrich Mucke 飾), 難忍強權壓迫,為了追求自由,決定帶著家人逃亡到西德。他們計劃趁著夜幕低垂之時,搭乘自製的熱氣球,越過鐵幕封鎖,投向自由國度……。
事實上,《奇蹟熱氣球》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1979年9月19日,兩個東德家庭,四個大人四個小孩,搭乘自製的巨大熱氣球,飛行28分鐘,一共18公里,降落於西德領地。當天早上,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此事,稱其為「東德史上最壯麗的逃亡」。美國迪士尼在1982年亦將此事改編為電影《午夜大逃亡》(Night Crossing)。
《奇蹟熱氣球》於今年(2018)9月在德國上映,而今年恰巧是東西德統一28週年,這部電影也讓德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分裂歷史上極具象徵意義的時刻。
提及東德與西德,你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畫面或是記憶是什麼?
《奇蹟熱氣球》其歷史背景為東西德冷戰期間,但電影內容對於歷史並無太多描繪,反而是利用許多小事件來讓觀眾自行拼湊,透過角色們彼此壓抑的互動來營造緊張壓迫的社會氛圍。
觀眾可以透過劇情脈絡來明瞭,當時的東西德分屬極權與自由,嚮往民主的東德人,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逃亡至西德,有人選擇挖隧道,有人選擇脅持飛機,甚至有人游泳渡河。他們為的,僅是呼吸一口自由空氣。
從1961年到1988年,7萬多名東德人因試圖逃往西部而被判入獄,而800多名逃亡者在邊境喪生,被抓住的逃亡者被烙印叛徒的印記,飽受虐待拷問之痛苦。
電影將那個時代的不自由,展現無遺。人民不能自由地表達意見,不能亂開政治玩笑,一不小心就會被判入獄服刑。祕密警察就在你我身邊,人民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能做的事情就是一心一意愛國,不得質疑國家。
可能失去生命的冒險,你肯接受嗎?
距今約末40年前,物資技術皆缺乏的情況下,熱氣球結構相當簡便,靠著一台破舊的縫紉機,碎布、長棍、曬衣繩,製成當時全歐洲最大的熱氣球,甚至成功越界至西德。真的讓人難以想像。
將嚴肅的歷史要素去除,《奇蹟熱氣球》就如同一場華麗且偉大的冒險故事,振奮人心。電影對於逃亡計劃的細節過程並無贅述,而是直接帶領觀眾直搗核心,一同與主角們突破重重難關。
但從反面來思考,是怎樣的環境促使人們即便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也要奮力一搏?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
《奇蹟熱氣球》的故事原型,意涵著東西德分裂之下的歷史傷痛,其時代轉型正義的工作時至今日仍持續進行著。
許多人難以體會那些歷史上記載的大時代氛圍,僅能藉由文字、照片、影像來重構對事件的想像與軌跡。也因此導演邁克爾赫比格(Michael Herbig)表示:「這就是我用盡全力去拍攝這部史詩電影的原因,並盡可能地讓它充滿娛樂性。我希望本片能被各個世代的人們觀賞,並在30年後,依然持續發揮其影響力。」
透過《奇蹟熱氣球》,我們看見東西德冷戰時期人們的掙扎,困頓流離,卻也應藉此明白自由的可貴。自由是相當抽象的概念,摸不到也看不到。我們已習慣自由,將其視為理所當然,某程度上或許無法深刻體會何謂「不自由毋寧死」,但是等到失去才能感受自由可貴時,卻也為時已晚。
觀看電影之餘,觀眾不妨回頭看目前台灣所面臨的統獨議題,爭論紛紛。「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這樣的口號,你相信嗎?
歷史離我們太遙遠,容易被淡忘被忽視。但藉由電影,我們得以窺見那難以想像的時代一角。然而若是未將過錯謹記在心,悲劇必將在未來以不一樣的形式重演。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小額贊助我一杯咖啡:)
開啟街口支付APP,掃描下方 QRcode即可打賞!(免手續費哦!)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點點分享鍵,轉發給您所有的朋友。歡迎Follow我的帳號、在文章底下留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