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郭董的錦囊妙計,還是Nokia的帝國大反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吐納商業評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券商研究報告總結:鴻海 (Hon Hai)
1. 公司名稱及行業背景: 鴻海 (Hon Hai),又名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主要業務為電子產品代工服務 (EMS),涵蓋消費電子、雲端運算、通訊網路、元件和其它科技產品等領域。
2. 報告目標: 給予鴻海「增持」(Overweig

券商研究報告總結:鴻海 (Hon Hai)
1. 公司名稱及行業背景: 鴻海 (Hon Hai),又名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主要業務為電子產品代工服務 (EMS),涵蓋消費電子、雲端運算、通訊網路、元件和其它科技產品等領域。
2. 報告目標: 給予鴻海「增持」(Overweig

目前鴻海 3+3=∞ 策略的三大未來產業中,發展進度最快也最熱絡的莫過於「電動車」了。不過為什麼鴻海要將事業重心從專業代工逐漸轉往自行製造,甚至是建立品牌呢?接著我們要探討的是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前世今生。

目前鴻海 3+3=∞ 策略的三大未來產業中,發展進度最快也最熱絡的莫過於「電動車」了。不過為什麼鴻海要將事業重心從專業代工逐漸轉往自行製造,甚至是建立品牌呢?接著我們要探討的是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前世今生。

鴻海的創立要從 70~80 年代說起,當時亞洲代工的興起、勞資低廉,成為台灣的經濟起飛期。創辦人郭台銘原本是復興航空的業務,但在那個人人創業都有可能的年代,他並不滿足於現狀,於是 1974 年靠著母親提供的創業資金成立鴻海塑膠來接國外黑白電視公司的單。

鴻海的創立要從 70~80 年代說起,當時亞洲代工的興起、勞資低廉,成為台灣的經濟起飛期。創辦人郭台銘原本是復興航空的業務,但在那個人人創業都有可能的年代,他並不滿足於現狀,於是 1974 年靠著母親提供的創業資金成立鴻海塑膠來接國外黑白電視公司的單。

蘋果下游重要的合作商富士康去(2022)年 11 月在鄭州廠發生了大規模的激烈抗爭。疫情之下,許多員工為了避免被感染、被封控,想方設法地返鄉避難,結果導致生產線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不過該公司不僅沒有改善確診者的環境,種種的不滿就慢慢演變成為該次抗爭暴力事件的導火線。

蘋果下游重要的合作商富士康去(2022)年 11 月在鄭州廠發生了大規模的激烈抗爭。疫情之下,許多員工為了避免被感染、被封控,想方設法地返鄉避難,結果導致生產線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不過該公司不僅沒有改善確診者的環境,種種的不滿就慢慢演變成為該次抗爭暴力事件的導火線。

鴻海優勢就是規模,凡其進入領域會殺成一片紅海
資訊產業及汽車產業是全球實體生產前兩大領域
鴻海過去的發展集中在「資訊電子業」,隨著整體市場成長率下降,外加中國刻意扶植競爭對手,跨領域經營勢在必行,而鴻海選擇的就是「電動車」製造。
另一個亮點是「半導體事業」的建構,讓鴻海擺脫「傳統產業」體質及形象

鴻海優勢就是規模,凡其進入領域會殺成一片紅海
資訊產業及汽車產業是全球實體生產前兩大領域
鴻海過去的發展集中在「資訊電子業」,隨著整體市場成長率下降,外加中國刻意扶植競爭對手,跨領域經營勢在必行,而鴻海選擇的就是「電動車」製造。
另一個亮點是「半導體事業」的建構,讓鴻海擺脫「傳統產業」體質及形象